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佛山市旅游

佛山市名人故居景點介紹

  康有為故居座落于南海區丹灶鎮蘇村,原名“延香老屋”,為清代三間兩廊硬山頂建筑,建筑面積約81平方米。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誕生于此,至康有為出生時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為稱之為“百年舊宅”。原建筑部分毀于抗戰時期,1983年南海縣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修復。1994年12月,康有為故居、紀念館被公布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康有為故居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康有為的堂侄女陳康靜瑜女士將耗資400余萬元重建的澹如樓、九曲橋、康氏宗祠、松軒等仿古建筑捐贈給南海區人民政府。康有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于1858年,康有為誕生于古屋。故居為一間一廳兩房兩廊的青……[詳細]
  張蔭垣故居在市蓮花路沙塘坊13號,是佛山僅存的兩座大型府第式建筑群之一。張蔭桓佛山人,字皓巒,號樵野,光緒年間充總理衙門大臣,曾任出使美、西班牙、秘大臣,官至戶部左侍郎,因支持維新變法,遭遣戍新疆,后更誣以通俄而被殺。駢散文詩皆卓然成家。畫亦超軼,佛山家中置“鐵畫樓”,著有《鐵畫樓詩抄》諸集。于清同治、光緒年間大興土木,不惜耗資巨萬建此宅第,以至建筑規模相當體面,整齊美觀,不僅右側有小巷縱貫首尾,而且在左右兩旁還配置二廳、廚房、儲物房以及傭人雜役居室等。主體建筑頭進門房、二進大廳、三進內廳和四五六進住宅從西向東排列,為六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各建筑均硬山頂配鍋耳式封火山墻,三開間通面寬10米,總……[詳細]
  尢列故居是孫中山辛亥革命期間于南方的一個秘密據點,位于廣東順德杏壇鎮北水村。尤列故居建于清代道光十七年(1837年),是一座占地351平方米二進三間布局的磚木結構居民建筑,距今有160多年的歷史,2002年,被定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尢家大宅始建于1837年,上世紀六十年代被破壞。以前尤家大宅占地幾十畝,有新舊兩個花園。1895年尤列與陸皓東、周昭岳等人回北水創辦興利蠶種公司,以經營優良蠶種為掩護,秘密進行革命串聯活動。孫中山多次在此議事,并為書問榜興利在我,利歸于農,陸皓東也在此繪出青天白日旗的初樣。據當地老人介紹,孫中山、尤列等人在這里還差點出了事,事情是這樣的:有一次,尤列與孫中山等人正……[詳細]
  李小龍祖居位于均安鎮鶴峰社區上村,父親李海泉是粵劇四大名丑之一。李小龍1940年出生,1959年定居美國,其后在西雅圖大學修讀哲學,先后出版《基本中國拳法》和創立截拳道拳法。李小龍曾獲國際權威武術雜志《黑帶》評為世界七大武術名家之一、中國武術協會頒發的武術電影巨星獎、《時代》雜志的“二十世紀的英雄與偶像”,是唯一入選的華人。關于李小龍祖籍何處,祖居又在何處,歷來眾說紛紛,近年來,順德市政府辦公室經過兩年多的考證,終于揭開歷史之謎——李小龍的祖籍和祖居均在廣東省順德市均安鎮上村鄉。在上村村口,一座高大的祠堂,這便是李氏宗祠了。正堂上供奉著李氏列祖列宗的靈位。整座祠堂顯得寬敞整潔而有肅穆之氣。李小……[詳細]
  陳鐵軍故居位于佛山城區福賢路善慶坊。是陳鐵軍出生和少年生活的地方。為佛山清代常見的兩進院落式民居。尚有烈士住過的房間、使用過的家具、文具、印章和親手刺繡的繡件等。陳鐵軍故居為清代民居建筑,座面向北,三間二進院落式平面布局,硬山頂,人字山墻,磚木結構。陳鐵軍烈士在此居住和生活。是佛山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場所。……[詳細]
  譚平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建樹、有影響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時,他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五四運動后,他在陳獨秀的幫助下建立廣東中共支部。譚平山故居,位于佛山市高明區明城鎮崗頭村委會七社村。譚平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有建樹、有影響的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時,他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五四運動后,他在陳獨秀的幫助下建立廣東中共支部。在第一次國共合作中,在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中,在著名的南昌起義中,都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他不屈不撓,組建中華革命黨、創建-同志聯合會、組織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參加新政協,為追求民族獨立和祖國富強,貢獻了畢生精力。特別是在響應中共“五一口號”、開展新政協運動中,他的主張和影響為民……[詳細]
  伍憲子故居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古朗竹林二巷2號。清代建筑。坐西南向東北,三間兩廊式民居。總面寬10.80米,總深8米。硬山頂,平脊,灰碌筒瓦,青磚墻。故居主人伍憲子(1881—1959),原名莊,又名文琛,號夢蝶。近代報業名人。早年隨康有為受業,加入保皇會,歷任《香港商報》、《南洋總匯報》、《國事報》主筆。民國初年,任廣東、湖北內務司司長,并與徐佛蘇合辦《國民公報》。其后創辦《唯一日報》、《共和日報》、《平民周刊》和《丙寅》雜志、《世界日報》、《紐約公報》等報刊雜志。其故居有保留的價值。2006年10月25日,伍憲子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麥孟華、麥仲華故居位于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杏壇鎮吉祐村愛日名關二巷4號。是麥孟華、仲華兄弟的祖輩世代居住之所。坐西向東,面闊10米,進深5米。現僅存大廳一座。硬山頂,龍舟脊,鑊耳山墻,素胎瓦,青磚墻。麥孟華(1874—1915),字孺博,號蛻庵。光緒十九年(1893)恩科舉人。曾參與公車上 書-,是維新派報業的主力軍之一。麥仲華(1876—1956),字曼宣,號武穎。清諸生。康有為的受業弟子,女婿。民國初曾任司法儲才館秘書、香港電報局局長等職。其故居是研究中國近現代史的物證。2006年10月25日,麥孟華、麥仲華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鄧培故居位于三水市西南鎮石湖洲村。是鄧培的出生地和童年住地。建于清同治年間,,二進院落式布局,硬山頂,面積110平方米。鄧培(1884—1927年),幼年喪父,家貧如洗,離鄉往天津當學徒,十七歲到京奉鐵路唐山制造廠做工。在李大釗、張太雷、于方舟等人的教育幫助下,投身唐山工人運動,于1921年初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同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鄧培任中共唐山地委書記。歷任京奉鐵路總工會會長、全國鐵路總工會委員長、中華全國總工會執行委員。1927年在廣州“四·一五”政變大-中被害。1994年三水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梁廷枏故居位于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常教居委藤花巷聚星里4號。清代民居。坐東南向西北。三間兩廊式布局。總面闊15米,總進深9.5米。正屋為硬山頂,素胎瓦當,青磚墻,墻上開窗,紅砂巖石窗框,紅砂巖石腳。街門為回字門。梁廷枏(1796——1861),字章冉,號藤花亭主人。順德倫教人。是清末嶺南著名愛國學者,曾擔任林則徐幕僚,著有《粵海關志》、《海國四說》等書。是我國近代最早睜眼看世界的知識分子之一,其故居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06年10月25日,梁廷枏故居被列入第四批佛山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千里駒故居位于佛山市順德區倫教街道三洲社區。2004年,千里駒故居在一次文物普查中被發現,該建筑為一棟西式小洋房。千里駒的故居始建于清末民初,由于多年失修,現僅存一層,一廳三房。房子面積不算大,一廳一房還有一個小會偏廳,原來是兩層樓的建筑,后來因年久失修,二樓倒塌,但屋里的雕花門窗和一座掛鐘還是當年的原物。據了解,這間房子是千里駒成名后在祖居地上原址興建起來的,是當時周圍最特別的一座房子。千里駒散班時就會回來陪母親小住一陣。……[詳細]
  駱秉章舊居位于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祖廟街道辦事處福賢社區居委會福賢路東華里縱列前宅19號、35號、45號、49號。清代道光年間建。由四條青云巷與縱向四列、每列三組青磚房屋間隔排列,每組三間兩廊院落式磚木結構建筑組成。建筑座北向南,面闊12.26米,進深41.67米,面積510.9平方米。主要建筑特點為鑊耳式封火山墻,龍船正脊,青磚墻體。每列正立面頭門為當地傳統的“回”字門面,水磨青磚,精致的人物花卉圖案檐板、高大寬闊花崗石門框,實木大門、趟攏、木刻雕花腳門。第一組三間兩廊,進門為門廳,稱倒朝廳,次為天井(庭院),后為明間神廳,次間居室,天井兩側為廊,這一組合稱前宅;第二、第三組三間兩廊建筑稱后宅……[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一级香蕉片在线观看 | 日本乱理伦片免费入口 |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 亚洲午夜主播在线网址 | 在线观看日本亚欧视频 | 亚洲欧美激情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