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東莞市旅游

東莞市名人故居景點介紹

  莫萃華故居坐落在東莞市洪梅鎮洪屋渦村東南坊10巷17號。原建筑式樣為三間兩廊青磚瓦屋,長寬各9.2米,占地面積80多平方米。1904年,中共東莞黨組織創始人莫萃華就在這里出生。1922年3月,在廣州當工人的莫萃華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1923年秋,他受社會主義青年團粵區區委的派遣,回到家鄉洪屋渦村開展建團工作。10月,在洪屋渦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廣東區直轄東莞支部。這是東莞第一個社會主義青年團支部,莫萃華任支部書記。1924年7月,他參加廣州農-動講習所第一期學習。同年9月,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派回東莞開展農-動。廣東農-動領袖彭湃曾多次到莫萃華家里,以洪屋渦為基礎,推動東莞農-動……[詳細]
  蔡如平故居位于長安鎮霄邊社區正大街南社五巷3號,GPS坐標:北緯22°4819.1,東經113°4838.9,海拔高程10米。該建筑始建于清末,后被國民黨燒毀,1974年在原址上重建,為一座二層樓房和單間兩進建筑圍成的小院。蔡如平(1888-1948),原名祖蔭,字錫蕃,號葛民,1888年生于長安霄邊村。1923年到廣州當工人。1924年初被委任為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回鄉開展農-動。1924年秋由社會主義青年團員轉為中共黨員,成為東莞第一批共產黨員之一。1925年5月任東莞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長,1926年1月任中共廣東區委農委委員,分管珠江三角洲一帶的農運工作。同年5月被選為廣東省第二屆農……[詳細]
  荔蔭園(蔣光鼐故居)位于虎門鎮南行5公里的南柵管理區新基村,背靠三臺山。該園以廣植荔枝而名,初創于清道咸年間,是一代抗日名將蔣光鼐將軍祖父蔣理祥手創。蔣理祥字議寰,號吉云,咸豐三年進士,選庶吉上,為翰林院編修。1887年,蔣光鼐在園邊祖屋出生并度過少年時期,青年從軍,跟隨孫中山革命,戰功顯赫。1931年升為陸軍上將,任十九路軍總指揮。1932年指揮了“—·二八”淞滬抗戰,大挫日寇銳氣,大振國威,震動了中外。1930年,蔣光鼐在祖園辟建一座西方別墅式樓房,基座特別,為拱形涵洞式墊托底層地面,通風防潮。花崗巖石砌臺階,石雕欄桿精致,前廊后室,內建一廳兩廂,一式二層,紅墻圍護國林,內有荔枝、龍眼、黃……[詳細]
  容克故居位于莞城街道爐街124號,GPS坐標:北緯23°0312.4,東經113°4438.5,海拔高程21米。容克(1925-2001),原名熊伯烈。1940年8月參加工作,同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東莞縣立中學學生支部干事、支部書記、總支書記。1945年初任中共東莞水鄉區委書記,后調到東莞新一區,先后任中共東莞新一區區委組織部長、書記。1945年9月任中共路西縣委組織部干事。1946年6月東江縱隊北撤后,留在東莞堅持隱蔽斗爭,任中共東(莞)寶(安)縣副指導員。1947年初任中共東寶縣指導員,負責山區恢復武裝斗爭的工作。1948年4月任中共東寶縣委常委、組織部長。1949年初任中國人民解放……[詳細]
  賴成基故居位于萬江街道新村社區仁鳳坊二巷8號,GPS坐標:北緯23°0212.1,東經113°4102.4,海拔高程5米。賴成基1907年生于萬江新村村。幼時讀了幾年私塾,后在其父開辦的莞城“廣昌隆”打錫店做工。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后,東莞各行業紛紛組織工會,被選為莞城銅鐵錫工會委員長,兼任莞城糖果醬園工會委員長。1925年秋,在國民革命軍舉行第二次東征期間,發動工人幫助東征軍運送物資。1926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任中共東莞地方執行委員會莞城工人支部書記。1927年1月當選為東莞縣總工會執行委員。1927年4月15日,廣州發生--大屠殺,--籠罩東莞,賴成基留在莞城廣昌隆隱蔽,堅持……[詳細]
  袁振英故居位于東城街道溫塘社區茶中村南邊路28號,GPS坐標:北緯23°0257.3,東經113°4953.3,海拔高程21米。袁振英(1894-1979),筆名震瀛。1894年7月14日出生于此地,11歲隨父母到香港,并進入香港的英文學堂讀書。1915年入北京大學文學院學習。1920年任《香港晨報》及廣州《民號報》《新民國報》。在此期間,為聲援廣東學生反對“二十一條”、-日貨的斗爭,組織廣東游東記者團赴日本、朝鮮等地進行宣傳活動。同年7月回國途經上海時,應陳獨秀之邀,擔任《新青年》“俄羅斯研究”專欄的主編工作,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同年8月加入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和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并參……[詳細]
  王作堯故居位于厚街鎮厚街村西門巷,GPS坐標:北緯22°5630.9,東經113°3911.3,海拔高程26米。遺址是一座清代建筑庭院,名為小塢園。有房屋20間,圍墻內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圍墻外為大片的果樹園。小塢園綠樹成蔭,環境清幽。這里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作堯的家,同時也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東莞特別支部書記王啟光的家。抗戰時期,小塢園成為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活動的一個重要秘密據點,其中東江縱隊的新聞電臺和油印室曾一度設在小塢園內。由于小塢園年久失修,新中國成立后,已近荒廢。1971年,厚街村在此建立小學,小塢園殘存的房屋被拆除,空地用來建課室。198……[詳細]
  鄧爾雅故居位于東莞市莞城區東正社區寺前街,坐北向南,始建年代不詳。現保存二棟形制、大小一樣的房屋,都為四開間,面寬14米,進深16米,麻石勒腳、門框,趟攏門,青磚墻體,硬山頂,人字山墻,船形屋脊。鄧爾雅(1884-1954),廣東東莞人,生于北京。雅幼承家學,治小學,早年攻篆刻、書法和文字訓詁,并師何鄒崖學印。1899年入廣雅書院就讀。 1905年偕妻及大兒鄧小雅赴日學醫,后改學美術,1910年回國任小學教員。次年,與潘達微等同辦《時報畫報》、《賞奇畫報》,1912年與黃節等創辦貞社廣州分社。……[詳細]
  張如故居位于莞城街道博廈社區可園綠綺樓,GPS坐標:北緯23°0240.3,東經113°4418.3,海拔高程4米。可園由東莞博廈人張敬修所建,于清代咸豐同治年間修筑成園,與順德清暉園、佛山梁園、番禺余萌山房并稱廣東清代四大名園。之后成為張氏后人的住宅。新中國成立后,可園收歸國有,1964年年底對外開放。20世紀70年代改作東莞縣華僑旅行社。1979年歸由縣文化部門管理,成立可園管理所,1998年改稱東莞市可園博物館。……[詳細]
  尹煜故居位于東莞市莞城區光明路,坐東北向西南,建于清末民初,原為三進三開間,首進在城市道路改造時拆除。現保留后兩進,面寬8.3米,進深13.7米,磚瓦結構,紅砂巖勒腳、門框,青磚墻體,硬山頂,彩色蝕花玻璃窗,趟攏門。尹煜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為中國共產黨做了大量的地下工作,東江縱隊領導王作堯等人曾在此樓召開秘密會議。尹煜兒子尹平兒和兒媳袁蕙也分別于1937年、1940年參加抗日游擊隊。故居對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有重要幫助。……[詳細]
  現代李任之故居,位于常平鎮橫江廈村,占地面積約210平方米,為一間青磚石腳古老大屋。此故居建于清代,是李任之的祖籍故居,由大院與三間房屋組成。大院四周為青磚建成的圍墻,大院門在三間房間的右側,大門向南,空地右側種有一棵龍眼樹。李任之故居坐西南向東北,由大院與四單間排列民居建筑組成。每間面闊3.7米,進深7米。磚木構成,懸山頂,墻體正面為清水砌墻,其余與泥磚砌筑,當地俗稱“金包銀”。其中第一間較為講究,有木雕封檐板,檐下壁畫以花鳥為主,墀頭有灰塑。房內靠玻璃天窗。2004年由常平鎮有關部門進行了維修,現有專人管理,保存較好。2004年1月,李任之故居被東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東莞市文物保護單位。地址……[詳細]
  李本立故居位于洪梅鎮黎洲角村,GPS坐標:北緯22°5956.4,東經113°3627.1,海拔高程13米。李本立故居原是一間直頭泥磚瓦房,朝向是坐東向西,四面都是民居,右邊為小巷,前后橫巷。1982年,因殘舊不堪被拆除。……[詳細]
  盧煥光故居位于莞城街道千祥街8號,故居分前進和后進,前進為鋪面,后進是盧煥光的居住地方。1949年9月,這里成為中共莞城總支部機關。GPS坐標:北緯23°0301.6,東經113°4436.6,海拔高程30米。……[詳細]
  羅少彥故居坐落在東莞市橋頭鎮逕聯古村落東門右側100米處。基地面積為208平方米,建筑面積為133平方米,青石墻體,由正房、偏房組成,共3間。門檐有花草灰塑,封檐板上雕有精美的花紋圖案。正房保存完好,偏房曾經修葺。……[詳細]
  楊培故居位于清溪鎮重河楊梅崗村。GPS坐標:北緯22°5043.8,東經114°1013.0,海拔高程38米。楊培故居為兩間并排的泥磚瓦房,朝向坐北向南,四周都是民居。……[詳細]
  李鶴年故居坐落在東莞市莞城西隅社區阮涌路3巷4號。故居面積約70平方米,為清代末期建的三間兩廊式民宅。1928年初,這里是中共東莞縣委機關的聯絡點。……[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 | 日韩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字幕二区 | 色色色色色精品免费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在线观看 |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