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參將軍故居位于長樂區首占鎮黃李村中部,李參,永樂七年(1409年)跟隨鄭和下西洋,從征有功,授忠武校尉,累遷游擊定遠將軍、總管府中軍。故居后座建于元末,系黃李村李、黃二姓開山祖李彰所建,前座與中座為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李參續建。故居土木結構,坐東朝西,占地面積684平方米。中軸線由前至后依次為:門廳、前天井、前座、后天井、后座。一進門廳,面闊三間,進深五柱。二進前座,帶前廊,面闊三間,進深七柱。三進僅存建筑基址。 2020年1月2日,李參將軍故居列入福州市第八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保護范圍:建筑墻基向東延伸13米,向西延伸12.8米,向南延伸8.7米,向北延伸10米。。……[詳細] |
![]() | 連江廈園里孫察院故居位于連江縣鳳城鎮西北街八一六西路北側,為一座明代中早期民居,根據孫氏族譜記載,該宅邸應建于明洪熙至宣德年間,為福州地區最早民居建筑之一。廈園里原有四進,今僅存二、三進,第一進門廳在50年代修路時拆除,第四進花園在抗戰時期被日飛機炸毀。二進院落由前廊、左右撇舍及主座構成,主座面闊五間、進深九柱,穿斗與抬梁混合結構。三進主座亦為面闊五間、進深九柱,全穿斗結構。廈園里建筑規模與用材之大,極為罕見,為福州地區不可多得的一座早期民居,文物與歷史價值極高。2018年公布為第九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陳若霖故居位于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共四幢,現為江乾埕門牌2號、3號、4號、5號。2號原名“賜書軒”,為陳若霖放藏御書之所。土木結構,二層樓房,二樓已毀,一樓尚存。3號宅與2號宅相連,俗稱三排間老屋(面闊三間),兩邊設風火墻。兩宅合計面1027平方米。4號宅土木結構,二進,一進的正座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兩邊設風火墻,面積650平方米。5號宅土木結構,二進,一進正座的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兩邊設風火墻,面積660平方米。房前有寬廣石鋪埕地,前臨河浦。2016年2月15日,公布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洪塘翁正春故居位于倉山區建新鎮洪塘社區狀元街9號,后靠洪塘中心小學。為明代建筑,占地面積127平方米,正東。懸山頂,穿斗式木構架,面闊五間,進深六柱,前有庭院。四周以磚砌墻垣,今為翁正春后裔居住。建筑已經改建,門前照壁、旗桿座、封火墻已無存。該民居為福州地區典型明代民居建筑,具有重要歷史紀念意義。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14至今,翁氏后人對翁正春故居第三進進行修復,并恢復七間面闊。翁正春(1553-1526),字兆震,侯官洪塘人。明萬歷二十年狀元,官至禮部尚書,特加太子少保,卒謚文簡。……[詳細] |
![]() | 濂江林斯琛故居位于倉山區城門鎮林浦濂江村石獅里,同時也是林瀚故居。林瀚(1434-1535)明尚書;林斯琛(1870-1924)近代民主革命家。建筑面積約600平方米,南偏西18度,林斯琛原位首進左披榭。大門前后有門罩,左右廂房,共二進院落。主建筑為清代格式,面寬三間,進深七柱,雙坡頂,前有游廊,上有卷棚。第二進60年代后花園失火,損毀嚴重。部分廊石等為明代格式,第三進已焚毀。2001年被確定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民居為了解研究倉山區的建筑法式、傳統民居、名人足跡提供重要的文物資料。……[詳細] |
![]() | 郭柏蔭故居位于福州市黃巷東段北側,俗稱五子登科宅第。始建明末,面積2000多平方米。郭柏蔭為郭階三次子。郭階三的五個兒子郭柏心、郭柏蔭、郭柏蔚、郭柏蒼、郭柏薌皆登科第,故該故居也被稱作五子登科宅第。1991年市政府掛牌保護。該故居于2011年1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2012年2月郭柏蔭故居門頭房掛上了“五子登科”牌匾。“五子登科”牌匾的字仿咸豐皇帝的字題寫,體現郭家家族文化和科舉世家身份。主座建筑前后三進,坐北朝南,四面圍墻,穿斗式木構架,雙坡頂。臨街大門六扇,兩側有馬頭墻,門頭房面闊五間。進大門有儀廳,兩側為門房、轎房,穿入石框大門有天井、回廊。第一進廳堂面闊五間,進深七柱,前廊寬敞,青石柱礎……[詳細] |
![]() | 鳳港林森故居位于閩侯縣祥謙鎮鳳港村,坐北朝南,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林森高祖林國仕(字用廠)修建,瓦椽架于七星壑上。“據村里的鄉賢說,林森出生時老屋已基本瀕臨倒塌,林森之后曾經多次回鄉,但是他每次回鄉,都以關撫民生為先,不但修道鋪路,還興辦了4所中小學,編修了淘江林氏族譜,卻無暇顧及修葺自家陳年老宅,以至老宅年久失修,于20世紀50年代故居毀壞。”上世紀90年代,鄉親自發籌資,在原址附近依照原貌建成故居。1989年,林森故居被列為閩侯縣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林紓故居坐落在從閩江大橋向北步行不到10分鐘的六一中路蓮宅社區內,陳列館占地380平方米,建筑面積500平方米,為清代民居風格。正座面寬3間排,前后天井,進深5柱,穿斗式木構架,左右披榭。廳堂擺放林紓畫像和案桌、八仙桌,兩邊放太師椅。左廂房是林紓出生房間,陳列著林紓與妻兒照片、書櫥、衣櫥、林紓生前用過的筆筒墨盒、床和衣架。右廂房和二樓展出林紓生平事跡、主要譯著和著作《巴黎茶花女遺事》、《閩中新樂府》等,看過的《左傳》和《欽定后漢書》等書。……[詳細] |
![]() | 侯德榜故居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臺江區寧化街道寧化新村二里簡介:清代木結構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四間。侯德榜出生及青少年時期居住于此。侯德榜(1890~1974),福州人,著名化學家,他發明的侯氏制堿法,使原料利用率提高到96%,對制堿工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保護范圍:圍墻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侯德榜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何振岱故居位于大光里17號,.坐南朝北,四面圍墻,共兩進.入大門,走廊、天井,第一進廳堂面闊三間,進深二間,雙坡頂,穿斗式木構架,有插屏門隔成前后廳。是三間排倒朝(坐南向北)。屋前庭院種有花樹,豎何梅生墓志銘。建于清嘉慶間,光緒及民國初重修。始建人員不詳。何振岱購入后始終為何氏家族居住。1991年掛牌保護。三坊七巷改造后,何氏族人遷出。現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林可彝故居位于羅源縣鳳山鎮北大路52號,緊鄰羅源北門舊城墻,為一兩橫兩進的清代木結構民居,前后左右共四個天井。正廳穿斗式梁架,面寬六扇五間,披榭四扇,建筑面積1400平方米。建于清代,為羅源北門林氏家族所有,中共早期黨員林可彝(1893—1928)便出生于此。民國17年(1928年),林氏家族的林瑞琦利用該宅廳堂開設美文照相館,為羅源第一家照相館。該建筑現為羅源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陳衍故居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鼓樓區南街街道文儒坊大光里簡介:原有四個區,現僅存老屋五間、東面二層的樓房和廚房等。陳衍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為劉銘傳在臺灣開疆拓域及管理、建筑等貢獻了很大力量;一生著作眾多,主要有《石遺室詩話》、《福建通志》等。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陳衍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王麒故居年代:清座落地點:福州市鼓樓區南街街道塔巷簡介: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225平方米,由西邊的主落與東側花廳組成。駝峰、斗拱、懸鐘、雀替均雕刻精細,墻頭灰塑圖案精美,園林采用象形的假山石和灰塑等塑造。保護范圍:建筑四周向外延伸20米。2009年,王麒故居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七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林如楚故居,俗稱尾衙,是水西林主街最后的一落,是林春澤長孫林如楚的故居,也稱為“且閑堂”。林如楚(1543-1623),字道茂,號碧麓,福建候官縣(今福建福州)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進士,授刑部主事。曾督學廣東,好賢能,得士甚多。官終工部尚書。萬歷四十七年(1619)五月致仕。天啟三年卒,年八十一。有《碧麓堂集》。……[詳細] |
![]() | 高應松故居原系南宋愛國忠烈高應松故居,現存建筑為明清建筑,1999年重修。宅第坐北向南,平面呈長方形,總占地面積達899平方米。土木結構,共三進,前有影壁、門樓,大門門額書“樞密第”。第一進僅存建筑基礎,第二、三進完好,均為面闊七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木構架,懸山式屋頂。第三進后有花壇一座,傳有高應松親身種植古榕一株。……[詳細] |
![]() | 張元干故居位于城關鎮登高路。張元干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因張家世代屢中科舉,遂名世科里。現保存明、清不同時期的三落建筑。該組建筑木雕構件精美,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人文、歷史、建筑價值。2007年4月,張元干故居被公布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范圍:東至舊厝,西至照墻,南至賽芳民房,北至國信民房。……[詳細] |
![]() | 杜申故居位于霞拔鄉霞拔村,始建于宋代,原為“學士府”,至今已有八百余年歷史。經明、清兩朝修繕,后改造為“杜氏宗祠”,留存完好的院落木構框架,具有明、清建筑特色。2007年4月,杜申故居被公布為第六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保護范圍:東至公路,西至后山,南至糧站,北至王金佃厝。……[詳細] |
![]() | 方聲洞故居位于北大路內九彩巷16號。故居原是兩座相連大院,坐北向南,占地面積約3600平方米。大門原懸有清光緒十八年(1892)的“朝元”牌匾。門頭房和首進面闊三間、進深七柱的院落,尚保存原貌。花廳、魚池和第二進院落都已改建。現僅存第一進。……[詳細] |
![]() | 張經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文儒坊,建于明嘉靖年間。坐北朝南,前后兩進,一進面闊五間進深七柱,穿斗式減柱造木構架,二進面闊五間進深九柱。現除木構架外,其余廂房、門窗等都己改建,東西側兩座房屋,亦已改建為新房。1992年市人民政府掛牌保護。……[詳細] |
![]() | 林述慶故居位于閩安鎮西山大逞里。建于清初,林述慶出生在左前廂房。故居面向西北,土木結構,兩邊設封火山墻,面寬l1.1米,進深抖14.4米。由前后廳堂、廂房、披榭、天井組成,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1986年公布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