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江蘇省 > 揚州市旅游

揚州市名人故居景點介紹

  胡筆江故居坐落在揚州廣陵區沙頭鎮北洲中學內,始建于1921年,占地面積近8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500平方米,共分七進兩偏房一小樓,計有房屋百余間,俗稱九十九間半。故居分南、北兩處宅第,主建筑南宅第,次建筑北宅第,規模宏大、風格獨特,是揚州沿江圩田地區代表性建筑。胡筆江故居為省級文保單位、江蘇省名人故居、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胡筆江,名荺,字筆江,1881年4月出生于江都縣胡家墩(今揚州廣陵區沙頭鎮)。胡筆江少年時期好學上進,受過良好的私塾教育。1889年到姜堰鎮裕隆元錢莊當練習生。1900年到揚州仙女廟義善源銀號當店員,通過幾年磨煉,積累了金融業的工作經驗。后結識了李鴻章之子及不少有名人物。不……[詳細]
  走進東關街韋家井6號,這里是熊成基故居。前后共三進建筑,總建筑面積370多平方米,為兩個連體的“四合院”,青磚小瓦,木結構,典型的揚派建筑風格。熊成基故居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辛亥革命先驅熊成基是從揚州古城走出去的熱血青年。1887年秋,他就出生在韋家井一戸世宦家庭。熊成基幼年時讀過私塾,崇敬歷史上的民族英雄岳飛、史可法,立志報效祖國,遂報考進入安徽武備練軍學堂,后停辦回揚州應征入伍,入南洋炮兵學堂學習。早年熊成基曾參加了安徽岳王會、江浙光復會等革命團體,進行反清活動。熊成基從炮兵速成學堂肄業后,分配在新軍任炮兵排長,后調任安徽新軍炮營隊官,不久,經人介紹暗中加入了同盟會,立志……[詳細]
  陳六舟故居陳六舟故居共兩處,一在糙米巷6號、8號、10號,一在東關街羊巷23號。陳六舟官至安徽巡撫。糙米巷,舊時稱曹李巷。此宅歷史上全部屬陳仲云家族的產業,陳氏先后四代為揚州很有影響的官宦世家、書香門第。從道光壬午(1822)至光緒癸未(1883),陳家先后出了三位進士,父子二人賜傳臚,其后兩人為舉人、秀才。陳氏家族從陳仲云在道光壬午(1822),其子陳六舟在同治壬戌(1862),侄陳咸慶在光緒癸未(1883)先后參與殿試會考時,三人都賜進士。而陳仲云、陳六舟父子二人先后在殿試會考時又獲得二甲第一名,賜稱傳臚。歷史上揚州人稱陳家為“一門三進土,父子二傳臚”。陳氏住宅從地理位置,遺存房屋的現狀、……[詳細]
  揚州朱自清故居位于揚州市安樂巷27號的朱自清故居,再現了這位文學巨匠當年家庭-的場景;同時舉辦的朱自清生平事跡展,較全面地介紹了他光輝的一生。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偉大的文學家,學者和民主戰士。朱自清祖籍浙江紹興,1898年11月22日誕生于江蘇海州(今東海),童年隨家遷來揚州。朱自清祖父朱則余,號菊坡,本姓余,因承繼朱氏,遂改姓。為人謹慎,清光緒年間在江蘇東海縣任承審官10多年。父親名鴻鈞,字小坡,娶妻周氏,是個讀書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朱鴻鈞由東海赴揚州府屬邵伯鎮上任。兩年后,全家遷移揚州城,從此定居揚州。朱自清妻……[詳細]
  李長樂故居位于東關街五谷巷41號,為清光緒年間直隸提督李長樂故宅。五谷巷,原名蛇尾巷,后因李長樂購建之居,改稱五福巷,今名五谷巷。李長樂(1838—1889)字漢春,盱眙半塔集人,歷任湖北、湖南、直隸提督。李長樂從軍數十年,一生得了三個巴圖魯(即“勇士”的稱號),這在清朝歷史上是罕有的。清同治初年,李任參將時購建。東至五谷巷西側,南至問井巷,西至問井巷2號,北至東關街345號現規劃設計院內,原占地面積2000余平方米,原有房屋大小約八十余間,建筑面積1000余平方米,組群布局分東、中、西三路及小花園。五福巷原有門牌號碼6號、8號、10號,原6號、8號門已不存。剩10號,今又改為41號。東縱軸線……[詳細]
  羅聘故居位于彌陀巷42號,又名“朱草詩林”,現為省級文保單位。居宅內有香葉草堂、倦鳥巢及住宅、書齋等。是現保存唯一的“揚州八怪”人物之故居。羅聘系清代乾嘉年間著名畫家,揚州八怪殿軍人物。羅聘祖籍安徽歙縣,世代居揚州,出生于雍正十一年(1733)。羅聘自學成才,自稱少年時即通曉十三科繪畫技法,讀過奇書五千卷。21歲時與畫女方婉儀成婚,24歲拜畫家金農為師,師生均信佛,甚為契合。金農歿后,羅聘為其料理喪事。羅氏夫婦及子女均擅畫,以畫梅為多,人稱“羅家梅派”。為求畫名遠播,羅聘一生中曾三次攜畫前往京師。第一次入京是在39歲時,以八幅《鬼趣圖》名動公卿,當日在圖上題詠者近百人。畫鬼其實是畫人,諷刺種種……[詳細]
  許幸之故居位于板井巷38號、40號,為當代油畫家、美術理論家、文學家許幸之故宅。許幸之(1904--1991)揚州人,曾任上海中華藝大西洋科主任,副教授,參加過左翼文化運動,被推選為中國左翼美術家聯盟主席,后赴蘇北解放區,參與籌建“魯藝”華中分院并在該院任教。新中國成立后,先后任職蘇州市文聯主席,上海科教中影制片廠副廠長等職。先后創作《巨手》、《失業者》、《工人之家》、《無高不可攀》、《海港之最》等多幅優秀作品,創作了《偉人在沉思中》,為國務院辦公室征集、永久陳列。出版了《永生永世之歌》及散文集《歸來》。在上海電通影片公司導演了《風云兒女》,其主題歌《義勇軍進行曲》與插曲《鐵蹄下的兒女》(許幸……[詳細]
  張氏住宅位于彩衣街24號,為張安治住宅,建于清末民初。張安治(1911--1990),號汝進,筆名張帆、安紫,揚州人。曾習中國畫于謝公展,后深得徐悲鴻器重,先后任職于南京美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廣西藝術館及中國美術院。1946年,應邀赴英國研究深造并弘揚祖國繪畫藝術。1950年回國,歷任政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設計師,北京師范大學美術系副主任、教授,美國紐約大學市立學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國畫研究》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民主同盟第六屆、第七屆文化委員會委員,民盟北京市委員會顧問。曾先后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數十次,許多作品為國內外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出版有……[詳細]
  曉軒故居位于江都市仙女鎮步行街。許曉軒,漢族,學名永安,字小軒,1916年出生于江都縣仙女廟鎮(今仙女鎮)。1931年在仙女廟震泰錢莊漢學徒。1935年,他進入無錫公益鐵工廠任會計,后任財會負責人。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發起護廠大刀會,廠方決定將設備轉運武漢,他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幾經周折將賬冊等資料運達漢口,接著又隨廠遷至重慶。1938年初,由救國會負責人沙千里介紹,參加青年職業互助會。同年5月,經楊修范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川東青委創辦的《青年-》月刊編委,并負責發行工作。1939年春,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后調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1940年4月,在大溪21兵工廠活動……[詳細]
  劉文淇、劉師培故居 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東圈門14號。劉文淇(1789-1854),儀征人,字孟瞻,清代訓詁學家。故居名“青溪舊屋”,亦稱“劉氏書屋”,系清代民居,坐北朝南,前后三進,小青瓦平房。劉氏世代居此。入門為一院落。第一進廳房面闊三間,西南有小軒,原額為“蘭榭”,為劉文淇之曾孫劉師培少時讀書處;第二進三間兩廂一套間,1945年改建過;第三進三間兩廂。西部原有花園,筑有方亭書屋,1950年倒塌。故居大部為劉氏后裔居住。1992年10月,前進廳房和山軒毀于火,已按原格局重建為平房。為東圈門片歷史文化街區內重要的名人故居。……[詳細]
  馮氏住宅位于文昌中路九巷9號,系馮廣盈在清光緒年間購筑的老房子。從其房屋布局、體量、裝修、雕琢、家俱皆能體會“揚州古明月,陋巷舊家風”的古韻。馮氏老房子大門朝東,八字型磨磚對縫砌筑,磚面細膩光潔,門樓氣勢昂然,進門堂,入庭院,迎面磚雕福祠雖局部殘破,然古韻尚存。福祠左為磨磚對縫儀門,入內遺存正宅南向前后三進。儀門內,中進為考究高敞廳堂三楹,前置柏木雕卷篷,廳堂前旁置廊,東廊有耳門通北向火巷,廳對面構照廳三間,東進柴房二間。廳堂屏門后穿腰門為三間二廂住宅。東廂有耳門通火巷,偏房面闊三間,是揚州古民居對合二進“前五后七,左右為三”的典型規整布局。……[詳細]
  王柏齡故居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淮海路44號。原國民黨執行委員王柏齡所建,占地面積2340平方米,為中西合壁的花園洋房。大門偏東南向(從院西開側門進出),門廊有木雕。樓在院中,坐北朝南,為二層鋼筋混凝土磚木混合結構,坡屋頂。一、二層中間均為寬敞的客廳,下層南面有廊,二層廳外為大陽臺,上下兩側均為房間,廳后有走道;北面有樓梯和配套房。樓前為花園,西貼壁構假山和水池,西南角筑有半亭,院偏東有小青瓦屋面長廊,自大門連接樓屋。院中有草坪和古黃楊、廣玉蘭等花木。現用作安全局招待所。……[詳細]
  卞寶第故居位于廣陵路219號,清湖廣、閩浙總督卞寶第宅第。卞寶第,字頌臣,號娛園,儀征籍,世居揚州,清咸豐辛亥(1851)兵興,曾先后任刑部主事,郎中、御史、府尹、直至閩、浙巡遠、湖廣、閩浙總督等職。住宅原范圍,北面抵廣陵路,南面通過丁家灣86號。現占地面積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積 1000余平方米。現存二層樓房三進,面闊五間,樓與樓之間旁置廂樓互連相串。第三進樓房上世紀90年代,遭火燒殘。另有半亭一座,水井一口。現存建筑平面布局,前后三進樓宅呈“日”字型格局。……[詳細]
  朱良鈞烈士故居及墓(故居新增)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黃金壩西北。朱良鈞(1910-1926年),1926年北平“三•一八”慘案殉難烈士。原籍揚州,自幼隨父去北平就讀。1926年在天安門前參加反帝--,與劉和珍等烈士同時犧牲。1928年棺柩運回揚州安葬于此。墓地占地20平方米,四周原有磚砌圍墻,東向開月洞門。墓冢筑于小平臺上,高1米,前立墓碑,上刻隸書“三•一八烈士朱良鈞”墓,上款“戊辰年仲冬”,下款“江邑鄉人公立”。……[詳細]
  王少堂故居及墓(墓系新增)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市區灣子街三多巷10號。王少堂(1889-1968),揚州人,揚州評話表演藝術家,中國曲藝工作者協會副主席,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他演說的“武十回”和“宋大回”,已整理成《武松》、《宋江》二書出版。故居系清代傳統民居,正宅為四合院,為三間兩廂一對照,保存有王少堂使用的家具和有關物品。現為其后裔住用。……[詳細]
  王氏住宅位于大羊肉巷4號,為清名揚州清曲名家王萬清住宅,王萬清11歲隨父王弼成習昆曲,3年后改學揚州清曲,在藝術實踐中,融匯眾家之長,形成王派風格。晚年悉心總結近代清曲名家及自己的演唱經驗,著有《揚州清曲唱念藝術經驗》和《揚州語音》兩文,刊于《揚州戲曲》。該住宅座北朝南,前后二廳,均為面闊三間兩廂,保存基本完好。……[詳細]
  諸氏鹽商住宅位于市區國慶北路342-346號,年代為清末民初。諸姓鹽商住宅位于揚州市廣陵區國慶路342-346號(北段東側巷內)。為清初揚州鹽商諸青山、諸坤山兄弟住宅,坐北朝南,占地1畝余。大廳內竹雕罩格頗為精美。2008年1月8日,揚州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揚州市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張亮基故居位于丁家灣20號,為清咸豐年間湖廣、云貴總督張亮基故宅。原有建筑七進,現僅存門樓、正廳、附房。門樓整體砌筑是十分講究的,門墻、門垛、門樘以及門樘兩側內壁腮墻皆用磨磚清水砌筑到頂,是揚州少見的清式金柱式門樓。正廳面闊三間,進深七檁,保存有清咸豐帝賜匾三塊。現為張氏后裔住用。……[詳細]
  蔣氏住宅位于風箱巷2號,為清末民初蔣氏住宅。東臨皮市街,西鄰市保單位“蔚圃”。門樓磚石結構,面闊三間,水磨磚保存完好。住宅分東、中、西三路。東路住宅前后三進,三間兩廂;中路建筑前后五進,第一、二進為對合式大廳,三、四、五進均為三間兩廂。西路,南部原為花園,今改建;北有大廳三間。……[詳細]
  凌氏住宅該住宅位于南柳巷90號,建筑座東朝西,磚木結構,面闊三間,進深三進。第一、二進為三廂兩間,第三進為五開間小平房。南北兩側有水井,火巷。該建筑保存完好,至今仍保留著民國初年修建時的水泥天井路面和水磨廊沿石。目前該住宅部分為凌氏后人居住,部分為房管局直管租賃房。……[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作爱视频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gy | 亚洲性爱免费观看视频 | 夜色福利院在线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