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尹昌衡故居位于升平鎮昌衡村,原名“昌衡故居”,主要包括尹昌衡紀念館、共和文化廣場、辛亥園林、紀念群雕,故居建有“推翻帝制,走向共和”的“共和碑”。其中,止園詩文碑廊由五個篇章組成,雕刻的詩文碑展示了尹昌衡一生69年的生活經歷,分別是少年立志篇、西征衛國篇、親情鄉土篇、道義境界篇、歸隱著述篇,共存詩文50首。昌衡故居從2001年10月以來,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和本地中小學生、有志青年1萬余人。共青團彭州市委于2001年3月授牌“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彭州市人民政府于2004年9月……[詳細] |
![]() | 唐代大詩人太白故居(李白故居)位于江油市南15千米的青蓮鎮。該鎮地處江彰平原中部,南距綿陽40千米。青蓮古稱清廉,取其境內盤江及支流的古號“廉泉”、“清溪”而得名。李白自號青蓮居士后,便改“清廉”為“青蓮”,自宋沿用至今。有史志可考李白生于唐綿州昌隆縣,在他“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前的25年定居于此。宋淳化五年《唐李先生彰明縣舊宅碑并序》載:“先生舊宅在青蓮鄉,后往縣北戴天山讀書。今舊宅已為浮屠者居之。”但到宋元符年間彰明縣令揚天惠為丕振宗風,揚詩仙之遺德,在舊址上重修茸新建了太白故居。后經過明清……[詳細] |
![]() | 辛亥革命烈士彭家珍故居,在金堂縣楊柳鄉同合村毗河南岸,路旁有“彭大將軍家珍故里”碑。碑高1.64米,寬0.85米,碑文單行楷書,嵌于石座中。故居占地11畝,建筑面積約1/3。四周筑土墻,墻外繞渠,墻內廣植翠竹,房屋均以土坯壘墻,青瓦屋面。院壩左系書房,右系客房,左右廂房之間皆有矮墻與院相隔,廳側有過道通后院。梁檁上墨書“光緒十五年己丑季春月谷旦”;“白水花磚,蘭舍清風,仁里同居,長齡共享,廉泉讓水,孝悌力田,宅卜安居”。后院為起居用小四合院,主要建筑的梁、柱,皆用珍貴的紅豆木制成。彭家珍故居于1……[詳細] |
![]() | 柏林范氏公館:位于距清河鎮4公里的柏林鎮,為范紹增侄兒范南軒所建。四合院式二層磚木結構建筑,占地約1600多平方米,院內條石鋪地,門、窗、廊柱皆雕花,工藝精美,具有中西文化融合的特色,是民國初期川東民居建筑的經典。李家古鎮:如果說“清河古鎮”是大家閨秀,那么李家古鎮便是一位小家碧玉。其位于距清河鎮5公里的李家鄉,與清河古鎮同為條石鋪地、歐式圓柱通廊,街房為磚木結構懸山式小青瓦六架椽屋,素有“小清河”之稱。其建筑風格上既可尋到“清河古鎮”的影子,又獨具特色。……[詳細] |
![]() | 寧芷邨故居:寧芷邨是川南知名金融實業家,曾以大股東的身份于1938年12月在嘉陽煤礦第一次股東會上,當選為該煤礦監事。如今成為旅游觀光熱點的嘉陽小火車,便是出自他手。寧芷邨故居當地人稱“銅門坎”,占地面積1970平方米,始建于清代。有6個天井,最大的一個天井達100多平方米,最小的一個10多平方米。位于庭院深處,坐落著保持清代原貌的繡花樓。其門樓的樣式與智園相似,但更為高大,遺憾的是墻頭的石雕白菜,已損毀得不見蹤影。……[詳細] |
![]() | 羅世文故居位于威遠縣向義鎮解放村羅家灣。整個羅家大院占地約1萬平方米,原為羅氏宗祠,又名“六一堂”,是中共四川省省委第一任書記,著名革命烈士羅世文同志的故居。該故居坐西南向東北,為磚木結構,四合院布局。正堂:穿逗式梁架,4穿用9柱,面闊3間15.8米,進深1間,8.8米,通高8米,已經垮塌;素面臺基1.2米高,垂帶式踏道6級。前堂:穿逗式梁架,3穿用5柱,面闊3間14.9米,進深1間6米,素面臺基0.2米高。保護范圍:占地范圍外延1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30米。……[詳細] |
![]() | 韓國“普州太后” 許黃玉故里位于四川省資陽市安岳縣瑞云鄉。許黃玉,于公元32年出生在安岳縣瑞云鄉許家壩,公元48年與朝鮮半島古駕洛國開國始祖首露王結婚,卒于公元189年,壽157歲,謚號“普州太后”。 韓國“普州太后” 許黃玉故里以古建筑風格為主,分為祭祀區和休閑區兩部分。每年元宵節、清明節、月半節舉行許氏宗親祭祀活動,是韓國友人尋根、尋親和中韓友好交往的平臺。……[詳細] |
![]() | 劉光友舊居位于思德村四社,座東向西,面積65平方米,中華民國時期所建,面闊兩間6.5米,進深10米。穿斗結構,檐高3.6米,兩面坡,懸山頂,小青瓦屋面。建筑后墻為土墻,張思德養母劉光友同志在這里居住。現由思德村村委會做辦公用地。 年代:1916地址:思德鄉思德村保護級別:縣級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詳細] |
![]() | 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愛稱,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貢市大安區大山鋪鎮江家灣的一個農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負責中共重慶市委--《挺進報》的組織發行工作。丈夫彭詠梧在中共川東臨時委員會委員兼下川東地委副書記任上戰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萬縣被捕,被關押于重慶軍統渣滓洞監獄,受盡酷刑仍堅不吐實,1949年11月14日被敵人殺害并毀尸滅跡;同志們習慣稱她江姐,以表敬愛之情;江姐故居修復于2006年年底,占地300平方米,集中的展示了江姐及家……[詳細] |
![]() | 張瀾舊居位于南充市順慶區人民南路南充市建華職中校內。建華職中前身為私立南充建華中學,由張瀾等創辦于1940年,張瀾任校長。當時學校利用大西門外“三圣宮”和南充縣苗圃作校舍,張瀾住宿和辦公均在四合院式的“三圣宮”內。因此,“三圣宮”便成為張瀾舊居。張瀾舊居為清代建筑,由前殿、后殿、左右廂房等建筑組成,建筑面積438平方米,小青瓦屋面,懸山式屋頂,穿斗結構。后殿現有木刻一通,記述“三圣宮”的歷史沿革。“紀念室”分為“陳列室”和“建華園”兩部份,陳列室設在三圣宮內,共六間,建華園在陳列室左側。紀念室大……[詳細] |
![]() |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李劼人故居“菱窠”位于上沙河堡東南菱角堰旁。初建于民國28年(1939年),原為沱墻茅草屋。1957年改建為一樓一底花園式樓房建筑。底層4間為餐廳、客廳、書房、臥房,樓上為藏書樓,珍藏上萬冊線裝書和上千幅名人字畫。樓正面立著名雕塑家劉開渠教授所塑李劼人半身塑像,塑像為漢白玉塑成,高1.5米,上有張秀蜀撰、馬識途書之李劼人生平及評價。菱窠”占地面積0.17公頃,庭園中花草叢生、枝繁葉茂、波光樹影、生趣昂然。“菱窠”宅名由李劼人自題,從建成伊始至1962年辭世,李劼人均居住、創作于此……[詳細] |
![]() | 劉光第故居陳列館位于趙化古鎮,建于清光緒年間,木質結構,懸山式屋頂,穿斗式結構,竹編墻體,小青瓦屋面,木板門墻,面闊一間,進深22.1米,梁架保存完整,屋內保存部分窗格、0、裙板,建筑占地面積89.5平方米,屬典型的川南建筑風格,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科學價值及重要的紀念價值。故居為“戊戌六君子”之一劉光第先生幼年及少年居住地,2012年7月16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劉光笫故居位于自貢市富順縣趙化鎮趙化社區西街23號,坐南向北。建于清光緒年間,建筑占地面積89.5平方米,進深2……[詳細] |
![]() | 朱德父母故居建于清代中葉,1917年,朱德的祖父母、生父母、養父母及劉夫人等在此居住,堂屋門楣上方“人民之光”的匾額是1950年中共川北工作委員會所贈。1958年至紀念館開館前一直在此舉辦“朱德生平事跡陳列展覽”,接待觀眾上千萬人次。2004年8月恢復當年原貌,并開辦了朱德家史陳列展覽。……[詳細] |
![]() | 李家鈺烈士故居李家鈺(1892-1944)是抗戰時期川軍將士的杰出代表,是抗戰中殉國的兩位集團軍總司令之一。公館位于文廟前街92號,修建年代應在上世紀三十年代初。李家鈺烈士故居是目前成都市區內僅存的川軍抗日將領的故居建筑。保護范圍:現占地范圍外延5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延20米。……[詳細] |
![]() | 清代文學家、戲劇理論家、詩人李調元故里位于羅江縣北隅的觀音巖石刻,占地面積33000平方米。清乾隆三十二年縣令-冕倡修,李調元重建。峭壁上正面觀音、千手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瑞祥觀音、救七難、觀世音普門示現圖、彌勒佛等摩崖石刻造像法相慈悲,韋駝雕塑威嚴、二十四孝、十三忤逆報應浮雕果報怵然,以及三魚石、上天梯等景觀。石刻區內風光怡人,自然景觀賞心悅目。堪稱世界之最的百米蓮臥觀音已動工。濘水 長龍、月亮島兩處景觀也正在籌建之中。 幾年來,當地政府依山造亭,選景建點,已建成三鳳亭、氤氳亭、感應亭和……[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