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吳廬”是廬山別墅群中又一個清晰而寬大的歷史腳印。中國人建造的,歐洲特點強烈,風格的整體性完好,沒有不易理解的繁褥之筆,在廬山僅此一棟。吳廬位于廬山大林路742號,這里是30年代,40年代吳鼎昌住過的地方。由花徑沿大路南下,在路西側,就可以看到這棟石構的兩層古堡式別墅。它屹立于山脊,座西朝東,海拔約1090米。西面嶺下就是名傳遐邇的錦繡谷。地址:九江市廬山市廬山風景區大林路742號類型:現代建筑游玩時間:建議20-40分鐘門票信息:無需門票。……[詳細] |
![]() | 文港是北宋宰相、著名詞人晏殊和北宋著名詞人晏幾道的故里,晏殊身居相位,他“開一代詞風”,成為婉約詞派的創始人,被推為開創臨川文化的領頭雁。晏幾道將婉約詞風推至頂峰。以“二晏父子”為北宋杰出的文化代表,將宋詞小令推進一個新的藝術里程碑,加上后來晏殊門生:歐陽修、王安石、曾鞏等一大批臨川籍的政壇文豪,形成了江西的“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的佳譽。祠堂建于晚清,二進五間,220平方米,是晏氏家族祭祖拜堂的場所。唐代詩人戴叔倫“黃鳥數聲催柳變,春溪一路踏花歸”的詩篇,說的就是今天文港晏殊村的景致。……[詳細] |
![]() | 習振翎故居坐落水邊鎮湖洲村,現地址為湖洲村89號。故居為磚木結構,坐北向南,風火墻高8.6米,建筑面積為118.5平方米。習振翎(1757-1818)水邊鎮湖洲村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中舉人,四十九年甲辰(1784)科進士。欽點工部主事,后升都水司員外郎、制造府郎中、云南開化府、東川府、徐州府、蘇州府知府。后升福建汀州、漳州、龍巖三地兵備道、山西按察使、山西布政史。無論在何職上,習振翎均能以忠君愛國為根本,鞠躬盡瘁,一直心力交瘁請辭。著有《公余集》。……[詳細] |
![]() | 朱德舊居位于東湖區公園街道民德路社區花園角2號,坐標為北緯28°4107.6,東經115°5340.4,海拔32米。西面有南湖和北湖,西南面有東湖,西北有贛江,西南面有撫河。西有蘇圃路,東有八一大道,北有疊山路,南有民德路。東面有南大二附屬醫院、西面有佑民寺、基督教志道堂,西北面有東湖幼兒園,西南面有八一公園。建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建筑保存完好,占地面積468.76平方米。為磚木結構的江南傳統民居,座西朝東,兩進兩層,穿斗式木梁架,硬山頂,小青瓦屋面,四周為清水青磚圍護墻。舊居分左右兩部分,中間以磚墻分隔,前天井之間有小門相通。建筑面積776.7平方米。1927年初朱德將這幢房子包租下來,全家……[詳細] |
![]() | 羅隆基故居位于安福縣楓田鎮車田村。故居建于清末,占地面積200多平方米,具有典型的江南民間庭院風格。院子直面水塘,墻面青磚砌成,垛角前三后四高高聳立,內室全部用木板隔成。在正廳開窗采光處存有“文光射斗”等墨書大字,前檐下還有許多詩詞及民俗圖畫。羅隆基從出生至12歲一直居住在此,留美歸國后曾三次回鄉省親。2002年羅隆基故居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后,將原有居民遷出,得以較好的保護。2004年,縣文博部門將故居進行了全面維修,成為羅隆基紀念館。……[詳細] |
![]() | 港下屋鄧小平舊居:位于南村鄉南村街。港下屋為清中期硬山二坡頂磚木結構建筑,面闊12米,進深15米,高6.5米,占地約180余平方米。1933年5月中旬,“左”傾錯誤路線執行者王明在江西開展所謂反“江西羅明路線”斗爭,指責鄧小平等人是江西羅明路線的主要代表,錯誤地撤銷鄧小平省委宣傳部長職務,并下放到樂安南村任區委巡視員。鄧小平任巡視員期間在此居住不到半個月,即被召回寧都七里坪省委機關。……[詳細] |
![]() | 胡居仁故居位于社庚鄉古塘村,這個村絕大部分為胡姓。該房屋占地面積262平方米,從結構與裝飾來看,屬徽派建筑風格。在氣宇軒昂的門樓上刻有“淑心遺潤”四個石雕大字。故居有400—500年歷史,高墻外觀森嚴,墻線錯落有致,廊柱石雕,窗楹木雕,花紋清晰精致,廳前廳中有兩處四水歸堂的“天井”。原宅面積較大,現存房屋僅為其中一部分,房前原有旗桿石一塊,現不存。……[詳細] |
![]() | 樟樹毛澤東舊居位于樟樹市區新街37號,舊居為老式民房,八字門樓,面積192平方米,住房六間,四面砌風火墻,通高6米。1930年7月24日,毛澤東、朱德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紅軍第一軍團進駐樟樹,毛澤東曾在此居住并主持召開各軍負責人會議,作出“不冒進攻取南昌”“西渡贛江”重要戰略決策。現已有文博部門翻修并對外開放,通過圖文和實物的形式展示毛澤東同志來樟樹的場景。……[詳細] |
![]() | 秋收起義甘家毛澤東舊居地點:坊樓鎮甘家村時代:1927年建設控制地帶:1.秋收起義甘家毛澤東舊居(南溪甘氏祠):以保護范圍為界,東、西、北各向外延伸10米,南向外延伸15米。建設控制高度:30米。面積:1451平方米;2.秋收起義甘家毛澤東舊居(甘信橋私宅):以保護范圍為界,各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高度:15米。面積:921平方米。……[詳細] |
![]() | 詩人的故里,位于江西九江星子避暑勝地廬山的南麓。一個只有十余戶人家的小村子。這里住戶都姓陶,是詩人的后裔。據史書記載,詩人的故居原住玉京山下,第三年,他在詩中所描寫的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的住宅,便被一場大火燒毀了。后來詩人就移居栗里村。這個村子就是栗里。可能也就是他在《移居》詩中所說的南村。山環水繞,一千五百多年前使詩人流連忘返的風景依然如故。村前一條清泉,從一座小石橋下緩緩流過。這座小石橋,據說便是詩人當年帶月荷鋤歸走過的清風橋,亦名柴桑橋。橋畔大樹下,斜倚著一塊青石,上刻柴桑橋三字。順著清清的流泉,依山勢南行至一水池。池間巨石上,刻有醉仙濯纓之池字樣,人們便叫它濯纓池。相傳詩人當年在勞動……[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