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名人故居景點介紹

  藍建樞故居位于吉庇巷北側西口94號和南后街東側南口6號。吉庇路、南后街均開大門。故居為清代建筑,民國時期有修葺,兩主座、一花廳,建筑面積1029平方米。前座二進,坐北朝南;后座坐東朝西,為青磚與木料混合結構的中西式結合民居。“閩都民俗文化大觀園”就建在民國海軍總司令藍建樞故居內,故居的大廳堂還擺設著“陸上女神”陳靖姑、“海上女神”媽祖兩尊神像。因福州民間信奉源遠流長,古時福州人認為多一種神靈就多一層保護,所以幾乎每一個村落都有神廟,每家每戶都奉祀某一種神靈,這些神靈在人們的心目中永遠是敬畏的偶像。地址:福州市鼓樓區吉庇巷北側西口94號和南后街東側南口6號。類型:名人故居游玩時間:建議1-2小時……[詳細]
  陳國楨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陳國楨(1902—1949),系陳國柱攣生胞兄。早年就讀于省立第四師范學校,“五四”運動期間,參加莆田-日貨活動。1919年,棄學南渡,執教于新加坡,1926年夏回國,1928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經陳延年介紹赴廈門,組織福建華僑協會,并利用《商報》主編的合法身份為掩護從事革命活動。1930年參加由陶鑄領導的廈門劫獄斗爭,安全轉移同志。1937年底,因與黨組織失去聯系再次前往南洋,在福建會館工作,同年加入馬來西亞共產黨。1946年回國后,黨組織派他到閩南建立地下黨組織。是閩南地區地下黨組織主要負責人。1949年3月,因叛徒出賣被捕,6月犧牲……[詳細]
  蔡新故居位于大南坂鎮下樓村(原稱下布村)。故居以一座堂屋,一座土樓和園林組成一組大型的建筑群。堂屋位于建筑群西側,建筑面積695平方米,寬19,2米,深36,3米,面朝東。由門廳、天井廡廊,正堂、后樓組成,面闊五開間,正堂深二間,墻體三合土夯筑,臺梁木結構,青石柱礎,懸山頂,其中后樓已坍塌。 正廳上原高懸乾隆御筆題寫的“武庫耆英”匾。另有乾隆四十八年,蔡新77歲時拜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賜御的“黃扉宿彥”匾。 90歲時御賜的“綠野恒寺”匾。廳堂兩邊懸掛著蔡新于乾隆四十一年根據其祖蔡祚熹撰的對聯重新題寫的木板柱聯,堂屋前為長約200米的臺地,臺地前右側為園林,園林占地約5畝,已廢,……[詳細]
  嚴復是清末很有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嚴復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樓區郎官巷西段北側20號,坐北朝南,主座與花廳兩座毗連,占地面積609平方米。主座清式規制,門內三面走廊,前設有插屏門。大廳面闊三間,正間分前后廳,左右邊間為前后廂房。主座前廊西有小門通花廳。花廳前后走廊、欄桿均仿西方建筑紋飾。郎官巷嚴復故居是當時福建省督軍兼省長李厚基為嚴復購置的。嚴復于1920年底回到福州,居住在這里,直至1921年病逝。盡管嚴復于此的居住時間不長,但仍是他落葉歸根的地方。嚴復孫女嚴停云,筆名華嚴,是當代臺灣著名女作家,她出生、成長在郎官巷。……[詳細]
  鼓浪嶼,林祖密故居,林祖密故居現在改造成了酒店,酒店名字叫做宮保第。鼓新路“宮保第”閩南軍司令府第循跡至鼓新路67號“宮保第”,這里曾經是林祖密將軍的府第。他曾在這里建立中華革命黨在福建的領導機關,謀劃反對袁世凱竊國,反對陳炯明叛變,建立閩南軍,支持孫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被孫中山任命為閩南軍司令。宮保第真可謂叱咤風云,歷史深厚,現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與院里依然翠綠的林木不同,林祖密故居墻體外表的第一層基本脫落,紅磚畢露、青苔四處蔓延,二樓樓板成了雜草生長的沃土。這里曾經是中華革命黨的活動據點,如今卻只呈一副破敗景象。兩棟歐式別墅已經沒了當時的氣魄,墻面剝落,線腳斷殘,地面墻根苔痕漫漶,已成危房……[詳細]
  導游:蘇頌是宋朝時的宰相,為政清廉,勤政愛民,-近60載,皆有建樹,為后人留下很多科學著作。蘇頌故居“蘆山堂”,在縣城西北隅永豐鄉,占地1700平方米,蘇頌高祖定居于此,“蘆山”也就成為入閩蘇氏的“雅號”,迄今遷臺灣、香港、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泰國等地的蘇氏后裔,皆源于此;現存的“蘆山堂”,為民國元年重建,為三進雙護厝府第式建筑,面積750平方米,故居內現有蘇頌坐式塑像、蘇氏族譜以及蘇氏后裔八大名人畫像。在新建的蘇頌科技館中,陳列了他做為一位政治家、外交家、天文學家、藥物學家、文學家、歷史學家的業績。館中還有蘇頌首創的世界第一座天文鐘“水運儀象臺”模型;地址:廈門市同安區洗墨池路23號類……[詳細]
  黃璞故居宋代,黃璞后裔把古官道邊的建于唐代的黃璞故居重修。黃璞故居面闊五間,三進,占地面積達1000平方米。大門外一對明代抱石,刻有“猊貅”圖案,刻工精巧。兩邊門門楣上各嵌一塊石額,分別用楷書刻上“霧居”、“歸隱”,字跡清秀,石色發黃,應是當年建房時的原物。黃璞號霧居,故居內雕梁畫棟,氣勢恢宏,梁架、斗拱、金柱、柱礎等物件很有特色,金柱下段用榫卯接上一節,考古專家認為這是抗震結構,在古建筑中有其獨特的價值。故居歷代均有重修,現存基本為明代建筑,清代重修。1987年6月,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由黃璞裔孫黃子秀、黃春富、黃春泉等倡議重新修葺,共花去四十多萬元人民幣,使古祠煥然一新。黃璞……[詳細]
  萬正色故宅位于泉州市區東街第三巷萬厝埕。原為清康熙年間(1662~1722年)福建水師提督萬正色的府第,后賣給王姓,俗稱其府第為“萬厝埕王”。宅主萬正色(1637—1691年)字惟高,一字中庵,福建晉江人。康熙三年,招降海盜陳燦有功,提為陜西興安游擊將軍。從西安將軍瓦爾喀平吳三桂,十五年,加太子少保銜,調任福建水師總兵,繼而提升水師提督。十八年,追敘克陽平關功,加左都督。從康親王杰書征戰福建,降服耿精忠,驅逐鄭錦,予世職拜他喇布勒哈番。康熙三十年,卒,年五十五。著有《平岳疏議》、《平海疏議》及《師中紀績》等書。因年少曾五年就讀于姑姑的長兄卿相潘湖叟黃錫袞家仁穎書院習武,清初他改黃姓從軍人稱黃總……[詳細]
  羅炳輝舊居羅氏家廟位于清流縣里田鄉里田村。1930年6月至1931年1月間,羅炳輝曾多次率領紅12軍進入清流里田、田口、長校一帶活動,并先后幫助建立起荷坑、下謝、長校、江坊、黃石坑等鄉蘇維埃政權和里田區蘇維埃政權。在此期間,他曾多次入駐里田羅氏家廟,并在此領導開展對敵斗爭和幫助地方建黨、建政及分田分地工作。1931年2月,紅軍取得第一次反“圍剿”戰爭勝利后,羅炳輝再次率部進入寧化西南部,并分兵直入清流、歸化。在清流期間,他仍居羅氏家廟。羅炳輝舊居羅氏家廟始建于晚清時期,為單進磚木結構建筑,由上下兩廳組成,面闊3間,進深6柱,面積399.64平方米。該遺址保存較好。羅炳輝舊居于2009年11月被……[詳細]
  福州冰心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也是辛亥革命烈士林覺民的故居,所以也有人習慣稱之為“福州林覺民故居”,整個建筑坐西朝東,共有三進。建筑師、作家林徽因也在該故居生活過。冰心的故居坐西朝東,三進,四周有風火墻。第一進與第二進之間有一長廊,廊兩旁種有翠竹。第三進大廳兩旁各有前后廂房。天井兩旁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覺民住在西南隅一廳一房。廳與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臥房窗外有花臺。小廳有門東通“紫藤書屋”。在林覺民就義后,父親林孝穎為逃避清兵的追殺帶領全家躲到福州遠郊,謝家便買了此居,民國建立前后,冰心曾居此。而且近代才女林徽因作為林覺民的侄女曾在此居住。一處民居住三個名人,當然有特殊意義了。……[詳細]
  林語堂故居和林語堂文學館位于林語堂誕生地原坂仔基督教堂舊址。在林語堂的六十部著作、上千篇美文中,關于個人生活,他提到最多的是在坂仔的快樂童年,至少有上萬字。1895年10月10日,林語堂就誕生在這座教堂的牧師樓上。教堂1974年被徹底拆除后,林語堂故居也不復存在。故居是經過1984年、2005年兩次建設,在原址上依原樣子建起來的。2007年又建起了建筑面積達360平方米的林語堂文學館。館名由季羨林題寫。該館辟有“山鄉孩子,和樂童年”、“文學大師,文化巨匠”、“魂牽祖國,夢繞家鄉”、“譽滿環球,名垂青史”四個展廳,展示了林語堂的畢生成就和他與平和坂仔的聯系,解讀從坂仔走向世界的林語堂的家鄉情緣。……[詳細]
  朱德舊居位于大田縣上京鎮下溪口村73號右側。朱德率領紅4軍第2、第3縱隊路過與漳平縣接壤的上京鎮下溪口村時,曾在此宿營。紅軍經過下溪口村時,人們都躲到山上去了,后來老百姓看到紅軍軍紀嚴明,才陸陸續續回到村里。當時紅軍在村里寫了很多標語,桐林祠是村民的祖房,也寫了很多標語。紅軍走后,村里人怕國民黨軍秋后算賬,就把一些很醒目的標語刮掉。桐林祠,有一幅畫有犁、耙的圖,邊上有朱德的簽名。這座祠堂已經十分破舊,墻壁基本脫落,但在祠堂下堂左側的一面墻壁上,這幅簽有朱德名字的圖還依稀可辨。桐林祠為劉姓祖祠,建筑占地面積846平方米,為一進二堂式土木結構。2009年因整修不當,朱德手繪圖失存。……[詳細]
  陳烏從宅位于新圩鎮詩坂村詩坂自然村西三里6號,始建于民國九年(1920年),坐北朝南。前后兩落大厝,中有天井及兩側櫸頭,總面闊11.5米,總進深18.8米,占地面積約256平方米,建筑面積為216.2平方米。前落面闊三間,進深5米,正面通長檐廊,正中為凹形門廊,下廳三川門,兩側廂房,正面花崗巖磨光板式墻裙,上部紅磚砌筑瓷磚貼面,瓦當和滴水均為燒瓷,轉角清斗石柱礎。正面墻飾有漆金垂花拱,水車堵泥塑活現,身堵用臺灣產瓷磚裝飾。邊堵兩側花鳥浮雕,抬梁式梁架,硬山頂,三川脊。后落大厝面闊三間11.5米,進深四柱10米,內高5.3米,正廳兩側抬梁式梁架,大理石鼓形柱礎,花鳥浮雕明顯,硬山頂,燕尾脊。……[詳細]
  沁香小筑,即洪曉春書房。位于馬巷鎮窗東社區窗東自然村北236號,建于清光緒十七年(1891年)。坐東北朝西南,為前后兩落大厝,前落曾重建,兩落之間為天井,進深3.7米,中原有方亭已圮,天井東南邊墻開院門,門上有石刻牌匾,橫書“沁香小筑”,落款“光緒辛卯笑山書”。后落大厝面闊三間10.8米,進深兩間6.5米,內高4.6米,建筑面積110.16平方米,占地面積約120平方米。穿斗式梁架,板瓦屋面,硬山頂,燕尾脊。此建筑為土木、磚石結構的閩南紅磚民居,年久失修,已漸荒廢,現尚保留后落檐廊墻面和廊門上的彩繪動物花鳥、人物故事圖案,墨書“崇簡”“樂道”“遵德”書法作品等。……[詳細]
  位于建寧縣濉城鎮。毛澤東舊居又叫“紅軍樓”,分為毛澤東同志舊居和建寧縣革命斗爭史陳列館兩部分。該館是一幢德國式建筑,1969起年對外開館。舊居分為樓上、樓下兩層和一個會議室。樓下右起第一間是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傳達室;第二間是紅一方面軍總司令副官室。左邊第一間是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作戰室;第二間是-總司令住處。二樓右邊第一間是紅一方面軍總司令部參謀室;在其對面有一間簡陋樸實的小屋就是毛澤東同志的寢室。左邊第一間是紅一方面-衛員住處;對面是紅一方面軍秘書室。總司令部會議室原為教堂,面積大約240平方米。舊居帶有防空洞。門票/開放時間5元福建三明市……[詳細]
  陳國柱故居位于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下垞村王西自然村。陳國柱故居前連九華疊翠,后擁古竹禪寺,是舊時莆田通往福州的山區古驛道。故居由大廳、廂房、石埕、圍墻組成,為傳統五間廂民居,土木結構,室內陳列著陳國柱和他胞兄陳國楨烈士(1902-1949)的生平事跡和有關革命文物。陳國柱故居于2000年11月被莆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縣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8月被中共莆田市委、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莆田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6月被中共莆田市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莆田市黨史教育基地,2010年9月被中共福建省委黨史研究室公布為福建省黨史教育基地。……[詳細]
  施瑯故居就在公共體育器械場旁的圍墻內,是一棟年久失修的老宅子,觸目驚心,僅入口處立的一塊碑昭示身份:泉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整個故居被圍墻圍了起來,范圍大約有10畝。老宅子的附屬建筑已破敗,旁邊還有一座兩層樓房及原泉州農校的廢棄房。在老宅與東面圍墻之間的空地上,另有一塊1984年的碑文,簡介了施瑯1684年率師統一臺灣,被封靖海將軍、靖海侯,故宅有一部分曾為“崇正書院”。地址:泉州市鯉城區溫陵路205號釋雅山公園內類型: 名人故居游玩時間: 建議10-15小時開放時間:5:30-22:30門票信息:免費開放。……[詳細]
  導游:宋代大理學家朱熹從15歲起就遷居到閩北,住在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帶,由于他在武夷山附近生活了四十多年,因而武夷山被人們視作為朱子理學的發祥地。朱熹曾作過一首《九曲棹歌》,對武夷山九曲的風景作了生動的描繪;;朱熹舊居紫陽樓位于五夫鎮府前村,內有半畝方塘、靈泉古井及朱子樟(相傳為朱熹手植),在紫陽樓附近還有朱子巷、興賢書院、興賢古街、朱子社倉(朱熹用以救荒賑災的糧倉)等古跡;福建武夷山……[詳細]
  位于古城泉州南部的青龍巷,由旅菲華僑李妙森建于1927年,為一座帶單護厝、兩層內院式中西合璧式帶風樓洋樓的近現代優秀建筑。其西式建筑的柱子配上閩南建筑的外墻,傳統的磚雕配上南洋的特色瓷磚,挺拔開闊的羅馬柱回廊,色澤鮮艷的象頭神瓷畫,紅磚白石、雕飾精美的墻面……精致的紅色外墻磚雕和天花板倒蓮花雕飾,獨特的西式窗欞,使得這座建筑別具特色。而故居最特別的是,那些進口外墻上瓷磚浮雕畫的印度教“象頭人身”圖案,至今鮮艷如新。因此,像這樣富有文化色彩的建筑能夠得到進一步保護,不僅是泉州歷史上多元文化并存的最好見證,更是這座城市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詳細]
  陳若霖故居位于倉山區螺洲鎮店前村,建于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共四幢,現為江乾埕門牌2號、3號、4號、5號。2號原名“賜書軒”,為陳若霖放藏御書之所。土木結構,二層樓房,二樓已毀,一樓尚存。3號宅與2號宅相連,俗稱三排間老屋(面闊三間),兩邊設風火墻。兩宅合計面1027平方米。4號宅土木結構,二進,一進的正座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兩邊設風火墻,面積650平方米。5號宅土木結構,二進,一進正座的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兩邊設風火墻,面積660平方米。房前有寬廣石鋪埕地,前臨河浦。2016年2月15日,公布為第七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强 | 亚洲欧美综合专区精品 |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网 | 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站 | 日韩免费Av中文字幕五月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