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徐氏舊居時代:三十年代地址:天津市和平區馬場道42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該樓東沿香港路,南臨馬場道,西臨新華路,北抵睦南道。磚木結構,建筑面積408平方米,原為北洋總統徐世昌之女舊宅,是一座二層西歐鄉村別墅式建筑,磚木結構。白色水泥墻體,棕色門窗,人字形紅色坡瓦頂,上開老虎窗及三角頂天窗,入口為小石臺階,方門廳。建筑造型小巧別致,風格鮮明。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建筑現狀良好。……[詳細] |
![]() | 畢鳴歧故居坐落在和平區常德道78號。畢鳴歧生前長期居住在這所西式平房內。該宅邸系他于1944年10月以水順堂畢名義購自玉德堂蘇的房產,轉年贈與其子畢守藩所有。占地916.67平方米,建有琉缸磚大筒瓦尖頂西式平房13間,灰磚平頂房5間,設有臥室、會客廳、餐廳、廚房、衛生間、鍋爐房、雜房等。總建筑面積275平方米。室內裝飾講究,木地板,三槽窗,衛生和采暖設備俱全。該房現仍由畢鳴歧親屬居住。……[詳細] |
![]() | 朱啟鈐故居坐落在河西區馬場道164號。是其退居津門后因夫人有病,需要良好的靜養環境,于1922年購買了倪家花園(大軍閥倪嗣沖的私人花園,現天津市兒童醫院)對面一塊地皮,所營建的一幢庭院式別墅。是一所三層洋樓,建筑相當別致。主建筑是西式的兩層樓房,下有地下室,樓層周圍均設回廊,造型典雅,庭院開闊,內有假山亭榭,起名為“蠖園”。……[詳細] |
![]() | 卞萬年舊居時代:1937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云南路57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該別墅東抵桂林路,南臨馬場道,西沿云南路,北臨睦南道。原是著名銀行家卞白眉之子;曾任恩光醫院院長卞萬年私人住宅,磚木結構,歐洲風格二層別墅,磚墻體,立面為人字組合造型,層次分明,人字大坡度瓦頂,平面布局錯落有序,門窗造型方、圓各異,建筑小巧別致,風格獨特。建筑面積889平方米,建筑現狀較好。……[詳細] |
![]() | 李叔福故居位于和平區睦南道28-30號,是李叔福于1937年建造的私人住宅。磚木結構,混水墻面,一樓正立面設有三個拱型大門,二樓設有大型露臺,有四棵六角形立柱,柱頭為科林新式雕花。整座樓風格簡潔、古樸。樓內客廳、書房、臥室、餐廳等一應俱全,裝修講究。大樓四周有高墻相圍,自成院落,是一座具有歐式古典風格的高級住宅樓。該故居現為天津市教育委員會使用,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華世奎故居坐落在河北區北安道3號。建于清末民初,原屬意租界,總面積448.16平方米。該樓為二層樓房,帶地下室,磚木結構,坡式瓦頂,上筑0與老虎窗。該建筑是當年意租界16座尖頂形建筑之一,樓頂為瓦楞板結構,氣勢蔚為壯觀。現該樓外貌基本完好,擬通過逐級申報、立項,并爭取財政撥款和社會集資相結合的形式,對其進行修復開發。該故居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詳細] |
![]() | 劉冠雄舊居年代:民國地址:河西區馬場道123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始建于1923年,解放前為首任海軍總長劉冠雄及其兒子的住宅,解放后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為天津22中學使用,現為天津財經學院分院使用。占地面積9.190市畝,是一處磚木結構的帶地下室的歐式建筑,共有三座樓,中樓、西樓、北樓。中樓是仿造航空母艦的上層建筑,西樓是巡洋艦,北樓仿佛是望遠鏡。……[詳細] |
![]() | 吳頌平故居坐落在和平區昆明路117號。始建于1934年,由吳頌平本人自行設計,自行監工建造。外檐采用硫缸磚墻體、大坡度尖脊屋頂,造型新穎,具有歐式鄉村別墅風格。早年在庭院內設有噴泉、小亭,并種植各種名貴花草樹木。幽雅的環境與風格別致的建筑融為一體,是當年英租界內一座高級花園別墅。現為“花園酒店”,一九九七年被列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
![]() | 孫仲凱故居坐落在新華路120號。建于1933年1月,由中國工程司閻子亨設計。孫氏故居有一個大的院落,院門仿凱旋門,屋宇式門樓。院呈東西長方形,坐北朝南排列著中樓、東樓和西樓,均為磚木結構。中樓中間三層,兩側四層,兩盡端三層,多坡筒瓦屋頂。底層中間突出,形成二層門廳前平臺,紅磁磚面層,其兩側為弧形單跑仿青石刷石階梯。除正面外檐全部采用玻璃鋼窗、混凝土樓梯外,其余均為菲律賓木門窗、木樓梯。東樓二層,局部三層,一層有門廳、書房、餐廳和居室,二層為臥室和衛生間。西樓三層,底層中間突出為門廳,其頂為二層陽臺,并設有古瓶式透孔欄桿。二層陽臺門口兩旁是古典式雙園柱直貫三層。斷檐處做三角形山花。頂層有挑檐和透……[詳細] |
![]() | 宋哲元在津住所有英租界17號路與29號路兩處(今和平區新華路253號與南京路86號)。其中17號路(今新華路253號)是宋哲元于1932年以明仁堂名義購自英商先農公司經營產業,是一座二層磚木結構樓房,有樓房21間,平房8間,廈子兩條,建筑面積763平方米。該樓沿新華路一側從上到下帶玻璃窗。宋氏于1932~1937年來津期間,攜夫人及子女即寓居此處。原房現已拆除,建起富蘭特大酒店。……[詳細] |
![]() | 熊炳琦故居坐落在和平區睦南道127號。建于1925年,這是一座二層磚木結構的小洋樓,自成院落。前院種有花草樹木,并蓋有一個車庫。樓下有餐廳、廚房,其間有一個可轉動的窗戶,將廚房作好的飯菜送到餐廳。熊炳琦的書房、臥室也在樓下。他喜好書畫,有一個大雙面的寫字臺。樓上為臥室、衛生間等。該故居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詳細] |
![]() | 張志潭故居坐落在和平區大理道4號。為十樓十底三層平頂帶地窨子的磚木結構歐式小洋樓。主樓門前有高臺階,門前兩旁有圓柱,樓前為院子,主樓后面有二層后樓,還有汽車房等。主樓樓下為張志潭活動的房間,包括大客廳、小客廳、書房、寫字間、餐廳等;二樓為夫人和子女的臥室等;三樓為儲藏室及傭人的住處;后樓為家屬及傭人的住所。該故居現為部隊招待所使用。……[詳細] |
![]() | 宋棐卿宅位于和平區馬場道116號。始建于1937年,共2018平方米,是一所歐式磚木結構,紅瓦坡頂,自成院落,環境幽雅的二層小洋樓。其造型美觀大方,呈園林式格局,樓四周登幾層臺階有帶矮墻的平臺,布局錯落有致,它的典雅風格將馬場道點綴得更加獨具魅力。該樓現為和平區第九幼兒園使用,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詳細] |
![]() | 周叔弢故居坐落在和平區睦南道129號。從1954年起,周叔弢先生一直在此居住,直到1984年周叔弢先生逝世,他在這里共居住了30年。這處寓所是一幢二層別墅式樓房,紅磚坡頂,墻面是褐色的疙瘩磚,建筑顯得平易簡樸,樓房和院落緊湊而又舒展。一樓是客廳、飯廳,二樓是臥室和辦公室。在這幢樸實無華的小樓里,周先生度過他那充實的晚年。……[詳細] |
![]() | 曹錕故居坐落在和平區南海路2號。建于1923年,曹錕故居人稱曹公館,是曹錕下野后,給四房太太劉鳳偉新建的一幢西式洋樓。為二層磚瓦樓房,帶地下室,共有樓、平房42間,建筑面積1153平方米。主樓前檐有四棵鋼筋混凝土立柱,塑有花紋。外墻鑲黃色瓷磚,內部裝飾考究,雕刻有花卉、動物等圖案,整座樓房富麗堂皇,至今保存完好。該故居現為天津市文化局幼兒園使用。……[詳細] |
![]() | 張伯苓故居坐落在和平區大理道39號。位于環境幽雅的民園體育場附近,是一座典型的英式三層小洋樓。房屋前后寬敞的庭院,種有名貴的花草樹木。室內均為菲律賓木門窗、地板和樓梯,裝修講究,采暖和衛生設備俱全。至今該樓已迄八十春秋,保持完好。張伯苓夫婦于1950年9月15日帶著周總理的一片關懷從北京回到天津,便租住于此。……[詳細] |
![]() | 孟恩遠故居坐落在和平區重慶道23號。為磚混結構的二層(局部為三層)小樓,其住宅兩側建有對稱式塔樓,有地下室,布局對稱,造型莊重。建筑面積為1539平方米,具有英國古典主義建筑風格。解放后,該舊居曾為中波海運公司使用。周恩來總理與波蘭希倫凱維茨總理曾來此參觀。該故居現已重建為“東海漁村”。……[詳細] |
![]() | 徐世章故居位于和平區睦南道126號。為磚混結構三層摩登式建筑,地震后削為二層。樓內設有書房、舞廳、客廳、餐廳等。樓房四周原有一庭院式花園,設有假山小亭,四周為透景式花墻,原是一處環境幽雅的高級私人住宅。該故居現為天和醫院辦公樓使用,被列為天津市尚未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詳細] |
![]() | 楊豹靈(1886-1966),江蘇金山人。1907年留美,在康乃爾大學學習土木工程。1918年在順直水利委員會任流量測驗處處長。1928年后定居天津意租界,經營大昌實業公司,曾任意租界董事會華人咨議。1936年任天津市工務局局長,抗戰勝利后人天津市政府外事處處長。其為社會名流,與天津達官顯貴交往頗多。 ……[詳細] |
![]() | 張自忠舊居時代:1937年地址:天津市和平區成都道60號類別: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該樓是張自忠將軍在天津時的住宅。東臨成都路,南抵廣西路,西臨岳陽道,北接芷江路。占地2870平方米,建筑面積1999平方米,為二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自成院落,建筑現狀良好。……[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