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汕頭市旅游

汕頭市十大祠堂

都爺祠
  “都爺祠”——該祠位于峽山鎮舊城區內。因峽山鎮桃溪村人、大理寺卿周光鎬勤政愛民、平定叛亂有功,當他于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年)告老還鄉之際,由皇帝賜建。潮汕人稱周光鎬為周都爺,其祠稱“都爺祠”。該祠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800多平方米,坐西向東,為三廳兩天井土木結構。其飛檐照壁雕刻精美。1992年,由海外華僑和周氏后代集資200多萬元,照原樣進行修葺。由潮安工藝美術廠制作、內用玻璃鋼外用古工藝涂漆貼金、高2.6米的周光鎬塑像代替了原來的神龕,置于第三進大廳中。……[詳細]
柳崗王氏祠堂
  柳崗王氏祠堂位于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柳崗村。王氏祠堂是“潮州前八賢”之一的南宋名臣諫議大夫王大寶為母親王氏請旨建造的。該祠堂于宋代建炎三年創建,明代嘉靖十三年重修,清代雍正十三年再修,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王氏祠堂總面積約1904平方米,貝灰木架結構。祠堂大門為石結構的雙疊樓亭臺式,石亭頂端有一太陽形狀石徽,頂臺中央立有高0.61米,寬0.22米的“圣旨”石牌,因此稱為“圣旨亭”。亭門通梁刻“王氏祠堂”,明嘉靖十三年(1534)閏二月立,清雍正乙卯年(1735)二月重修。梁背刻“時思”二字。亭匾高0.31米,長1.43米,正面刻“科第”、“唐節度使王審知”、“宋建炎榜眼王大寶建炎進士王大鼎”,背面刻“宋賜進士文林郎惠州府推官王仁”、“明成化戊子科鄉進士囗囗囗囗囗王囗”、“清康熙丁酉科進士郎王時”。亭大門高2.23米,寬1.51米,兩側門高均為2.1米,寬1米。大門的門框上,一直以來都會貼一副春聯,那就是“慶春王正月,祝天子萬年”。相傳此對聯是王大寶所作,這與潮陽靈山寺由王大寶奏準皇上而立的……[詳細]
柯氏宗祠
  柯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鮀蓮街道大場居委金場南街中段,始建于清代,坐東北向西南,通面闊27.4米,通進深22米,占地面積為971.05平方米,建筑面積602.8平方米。兩進一天井格局二伙巷格局,土木結構,外觀是硬山頂、琉璃瓦屋面、屋脊鑲人物、飛禽走獸紋嵌瓷,頭門為對稱對開式,其上方有陽刻“柯氏宗祠”石門匾一方,左右鋪飾花崗巖石浮雕,屋內為采用三載五木瓜抬梁式木結構,兩通廊立方形石柱,正廳立梭石柱,各柱上皆0對聯文字。祠東側有水井1口,頭門右側有碑記1方。其文記載咸豐八年中秋,祠為颶風所毀,同年葺復。今尚存殘碑略可考悉。今逢興隆盛世,國富民殷,重建工程于已丑年三月初五鳩工動土,是年十一月十四日竣工。同年十一月十九日隆重舉行重建落成暨升龕晉主慶典儀式。其堂內建筑運用木雕,石雕、嵌雕,具有潮汕建筑特色。該宗祠對于研究潮汕古建筑具有一定的歷史科學借鑒價值。……[詳細]
鷗下許氏宗祠
  鷗下許氏宗祠 位于汕頭市龍湖區鷗汀街道鷗下社區南畔中街青磚祠巷。該祠初建于清順治七年(1650),坐西北向東南,祠面寬15米,通進深27.4米,占地面積411平方米。宗祠為三進三開間單檐硬山頂,依次為門庭、天井、印亭連接主祠,祠左右為伙巷,祠堂前有闊埕。門額古石牌匾“許氏宗祠”為南明禮部尚書黃錦題”(黃錦1572年—1654年 廣東饒平人)。大門口有石鼓一對,左側伙巷有古井一口。門庭有貝灰陰刻書法6屏,是1936年重修時鷗汀鄉賢許之翰手書。據該祠2006年重修的碑記記載:許氏宗祠始建于清順治七年、康熙四十七年重建、1936年重修。解放后,該祠堂作為生產隊用地,后作為工場,上世紀90年代歸還許氏族人。該祠是鷗汀一座由名臣題匾的宗祠,現仍保留明清時期潮汕祠堂的建筑風格,對研究潮汕古建筑風格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詳細]
玉井林氏宗祠
  玉井林氏宗祠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鮀蓮街道玉井居委玉中路127號,建于明弘治年間,坐東南向西北,潮汕傳統“四點金”局格,通面闊37米,通進深24.7米m。建筑面積913.9平方米。主體為二進一天口二伙巷,四個角各有廂房1間,祠后有后包。外觀為廣三路單門對稱式,硬山頂,素胎瓦屋面,土形屋角,正門上方為宋體陽刻“林氏宗祠”石門匾1方,正廳使用梭形石柱,其正前中間上方有“明經”木質牌匾1方,屋內采用三載五瓜抬梁式結構,祠前有石獅一對。據族譜記載,玉井林氏于明代從福建莆田遷于此處,該祠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為玉井林姓宗祠,因祠堂天井地勢偏低,每逢降雨之后,天井排水較慢,故名浸水祠。該宗祠還成立林巽墓園研討會,現為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對研究潮汕古祠堂建筑文化有一定參考價值。……[詳細]
潮陽洪氏祖祠
  岐北洪氏祖祠三瑞堂址在靈山風景區左側。唐工部尚書、朝請大夫洪大丁,任潮州刺史期間,常到州內各地視察,見潮陽靈山北側坡下,一片平原,依山傍水,蒼碧如畫,山青水秀,連呼此乃人間仙景也。遂于唐貞元元年(785)舉家遷徙銅盂創岐北村。貞元七年(791),大丁舍地1400畝,租谷3000多石建靈山寺,十三年(797)又捐山塘、水庫1200畝作為靈山寺產。大顛祖師為了報答“洪氏”施主之恩德,因而在寺左側建一洪氏祠堂。但因年代久遠,祠堂幾經興廢。1988年海內外洪氏宗親孝誠祖德,發揚敦煌世家,戳力同心,共成盛舉,獻資復建洪氏祖祠。1998年3月15日,洪氏祖祠在幽雅的靈山風景區落成。“洪氏祖祠”、“敦煌世家”系清宣統皇帝之胞弟溥杰所題。……[詳細]
學禮公祠
  學禮公祠位于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鮀蓮街道蓮風居委蓮塘安路中段,始建于明朝,坐東向西,通面闊11米,通進深10.1米,占地面積288平方米,建筑面積111.1平方米,兩進一天井兩通廊二伙巷格局,土木結構。外觀為歇山頂,人字封火山墻,素胎瓦當屋面,屋脊鑲花鳥紋嵌瓷,大門為花崗巖石砌筑,門兩側墻面各有清供、人物、花鳥彩繪浮雕石板3屏,中間為陽刻門匾“學禮公祠”。屋內采用三載五木瓜抬梁式結構,通廊及正堂使用方形及梭形石柱,雕刻及彩繪工藝講究細膩,很具代表性。該祠于抗日戰爭時期,曾被日軍燒毀,殘缺不堪,建國后改為生產隊隊部,2007年農歷8月初9重建,2008年2月竣工落成。學祠公祠對研究潮汕古建筑和潮汕民俗文化有一定的價值。……[詳細]
泰崇公祠
  提督府,又稱泰崇公祠,位于廣東省汕頭市潮陽區關埠鎮廈林鄉下底村,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黃武賢的府第。在汕頭潮陽區關埠鎮下底村有座歷史遺址“提督府”,原稱“建威第”,又稱“泰崇公祠”,俗稱“廈林老府”,是清代曾任云南提督的黃武賢之府第。該祠建成于光緒十四年(1888年),結構和裝飾具有潮汕民間晚清建筑風格。現府第完好,并保留有清代牌匾,為文物保護單位。該提督府坐東北向西南,占地8334平方米,建筑總面積6000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駟馬拖車”建筑。府以中間祠堂象征“車”,左右兩邊次要建筑象征拖車的“馬”。這樣,坐在“車”上的列祖列宗就由居住在兩邊的象征“車”的子孫拖著,轟轟隆隆地從古代走了過來。家族的興衰,祖宗的榮光,子孫的昌盛在這宏大的建筑物一目了然。府祠堂正上方掛有匾額“光耀堂”,原系清末戊戌科狀元夏同和所書,現匾系原廣東省政協主席吳南生手跡。匾額下掛有黃武賢畫像,此畫像原先存放在泰國的潮州會館。1979年,黃武賢后人旅泰華僑黃樹猷聽說宗親都不知黃武賢的容貌,想起海外有一張他的畫像,第二年……[詳細]
南澳謝氏宗祠
  謝氏宗祠位于汕頭市南澳縣深澳鎮海濱村新街104-1號,祠坐南朝北,三落二天井的格局,主座為穿斗式結構。據 1945年《南澳縣志》記載:浙江補用道謝友德(其父謝國泰)宅縣城(今天深澳鎮)南。其祠約為清道光年間建。內有“藻奮儒林”匾,內容為:(咸豐七年)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兩廣總督部堂一等功爵葉/為/藻奮儒林/明經進士分發儒學正堂謝繩武立。……[詳細]
深澳康氏宗祠
  南澳縣康氏宗祠,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南澳縣深澳鎮新街107號,是清嘉慶五年(1800年)有“南澳康百萬”之稱的南澳康氏第五代祖康耀德、康耀美兄弟所建的,堂名“裕德堂”。康氏宗祠(當地人稱康厝祠),它不僅是島上現有的古建筑之一,也是當年康氏家族盛極一時的見證,更隱藏著主人“康百萬”傳奇的發跡故事。康氏宗祠由主座三進,兩側巷厝、后包廳及大門口埕、戲臺、書齋等建筑物組成。大門口埕左側樹有“朝議大夫”旗桿座。主體建筑進深54.6米,面闊28米,門埕連戲臺深42米、闊28米。二進大門兩側梁檐及墻壁有精致石雕。有名蓋九縣的一對油麻石鼓、屋檐倒吊鏤空石花籃。二進大門內有精工漆金木雕屋架。二進與三進之間的兩廊墻壁上有清嘉慶六年辛酉科二甲第二十名進士、四川岳池人康以銘所題寫的“忠、孝、弟、敬、義、禮、廉、節”勸世文石刻8副。三進大堂及拜亭屋架梁柱有精工金漆木雕。是南澳縣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中期祠堂,經歷過1918年7.25級強烈地震,建筑結構至今完好。……[詳細]


全部汕頭市景點>>>

全部汕頭市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个色综合国产色综合 | 亚洲综合色丁香婷婷六月图片 | 丝袜制服国产欧美亚洲 | 亚洲中文不卡电影在线 | 偷偷做久久久久网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