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 > 深圳市旅游

深圳市十大祠堂

陳仙姑祠
  陳仙姑祠位于光明新區公明辦事處上村社區內,已有100多年的歷史。該祠在20世紀70年代被毀,2004年通過募捐得以重建。陳仙姑祠座西南向東北,建筑用地約1000平方米,四周綠樹成蔭,歷來香火鼎盛。而陳仙姑的故事作為真實得民間傳說,它所寓含的樸素、勇敢、堅毅、奉獻等精神使它被列入深圳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保存傳統文化的“活化石”。……[詳細]
寶安曾氏大宗祠
  曾氏大宗祠位于深圳市新橋街道新橋社區。始建于元代,后歷經重修。目前的建筑規模成于清乾隆、嘉慶間,為五開間四進三天井的建筑群。總面寬21米、總進深50米,建筑面積1050平方米。包括大門、石牌坊、中廳、后廳、亭、廊等,是新橋、新二、上星、上寮、黃埔等地曾姓的總祠。大門額刻“曾氏大宗祠”,對聯為“天下斯文宗一貫,古今喬木第三家”,內有“詩禮傳家”及葉名琛所題“保障一方”木匾。中廳上掛“大學堂”。前廳與中廳間是三間三樓式的石牌坊,雕琢精細的花崗巖石砌筑而成,正面額書:“大學家風”,北面額書:“片石流輝”。前額表彰其遠祖曾子的功績。將曾子治國安邦平天下的學論視為傳家之寶。后額記載番禺小龍始祖曾仕行、新橋始祖曾仕貴兄弟兩人為躲避搜查皇妃之亂,自南雄珠磯巷逃難到廣州,兄弟二人分手時剖石為符的故事。祠堂內的清代壁畫及書法,已近200春秋,神韻尤在,栩栩如生。曾氏大宗祠是深圳目前保留的最大的宗祠建筑之一。1984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7月17日,被列入第四批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信國公文氏祠
  信國公文天祥祠,位于南山區南頭古城現中山東路15號,是清嘉慶年間為紀念民族英雄文天祥修建的一座祠堂。至今保存完好。文天祥與現存深圳地區的文姓族人關系甚為密切,據《寶安縣文族譜》云:“元始祖壁,號文溪,字世安,與胞兄文山公同登甲榜,歷官知廣東惠州府。……崖州璽失師潰,文山公被執,公潛往燕京與兄難,文山公有忠孝之別,囑弟養母撫后。公乃攜家丁十六人及妻子家私官物,潛至東莞三都六圖黃松崗鶴仔園,荒莆筑室。”從文姓始祖文溪公繁衍至今,已有上萬之眾。因此深圳地區文族后裔稱文天祥為“太祖伯”。據稱東莞涌頭,松崗的布尾、山尾、潭頭,福水的嶺下,白石下,上步的崗夏,新界的新田等地均有文姓族人。“信國公”是文天祥的封號,宋端宗景炎初拜文天祥為左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南頭“信國公文氏祠”這座具有紀念意義的古跡,是南頭城中保存最為完整并規模最大的古建筑。……[詳細]
汪劉二公祠
  汪劉二公祠 位于深圳市南山區南頭關口正街玄武古廟東側。明萬歷元年(1573年),為紀念在屯門海戰中抗擊葡萄牙入侵有功的廣東提刑按察使汪鋐及創建新安縣有功的廣東提刑按察司副使劉穩而建。汪劉二公祠,自明代創建以來,歷經重修,當地官民每年春秋致祭。抗戰期間遭日軍拆毀,僅留后殿。汪鋐(1466-1536年),徽州婺源縣大畈(今江西婺源縣大畈鄉)人,進士出身,正德十六年(1521年),率南頭軍民將侵占屯門達七年之久的葡萄牙入侵者擊潰并將其驅逐出境,成為我國最早率軍抗擊西方殖民者入侵的將領。劉穩(1518-1575年),湖廣雩縣(今湖南雩縣)人。進士出身,隆慶六年(1572年)巡視廣東海防,經略南頭,為復縣多方奔走。明廷終于在萬歷元年(1573年)剖符設縣,賜名“新安”,取其“革故鼎新,去危為安”之義。1988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上沙懷德黃公祠
  地點:福田區沙頭街道辦事處上沙村年代:明、清說明:懷德黃公祠始建年代待考,祠堂號“昭明堂”、名“懷德黃公祠”,是上沙村黃氏為紀念南宋二世祖黃昭孫、三世祖黃懷德而創建的。黃懷德生于宋乾道八年(1172),卒于宋淳祐元年(1241)。該建筑座北朝南,磚木結構,三間三進兩天井布局,面闊12.9米,進深33.8米,占地面積481平方米。建筑物包括前堂、中堂、前廊、后廊和正堂。大門石匾額書“懷德黃公祠”,上下聯為“參山世澤,椰樹家聲”。該祠歷代皆有修葺,現存建筑為清代風格,但祠內保存有明代的柱礎和部分條石地面。解放后,該祠曾為沙頭小學、公社飯堂、糖廠、酒廠、輾米廠、糧倉舊址,1991年秋由上沙村華僑及港澳同胞捐資重修。該祠是深圳宗祠中所紀念人年代最早的建筑。保護范圍:建筑物外墻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0米。……[詳細]
王大中丞祠
  王大中丞祠俗稱巡撫廟,位于深圳市寶安區西鄉鎮的老墟中。創建于清康熙年間。據嘉慶《新安縣志·建置略》壇廟系載:“王巡撫祠,祀國朝廣東巡撫王來任。一在西鄉,一在沙頭墟,一在石湖墟”。為三間三進的祠堂式建筑。穿斗式木構梁架,硬山頂。建筑面積408平方米。建筑物包括頭門、前廊、中廳、后廳等,頗為壯觀。大門石額上 書“王大中丞祠”五個陽文大字,兩邊石對聯為:“巡粵表孤忠,耿耿丹心,奏牘兩章留史冊;撫民留善政,元元赤子,謳思萬載仰旌常”。王來任,正黃旗漢軍,天聰八年(1634年)舉人,康熙四年(1665年)巡撫廣東,曾上奏廣東六大害,得到清廷關注,并逐條施行改革。康熙七年,王來任因同情沿海拒遷邊民,執行命令不力被罷官還京。仍冒死寫下《展界復鄉疏》,終得康熙皇帝批準展界復鄉,而王來任卻因操勞過度病終。新安縣百姓于是建祠祭祀。……[詳細]
石廈碉樓及宗祠
  地點:福田沙頭街道辦事處石廈村年代:清--民國說明:石廈碉樓建于民國初年,位于在石廈村中心,面闊4.9米,進深4.6米,占地面積22平方米,座南朝北,土木結構,四周外墻用三合土板筑而成,高16.5米。樓高五層,每層有木樓相通,各層皆有在四周外墻設兼有通氣和采光作用的設計孔洞,頂層有凸出墻面的防衛設施。該建筑是清代民初時期深圳地區社會面貌的見證,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潘氏宗祠,位于福田區沙頭街道辦事處的石廈村南,創建于清,為三開間兩天進深一天井的建筑結構,面闊10.3米,通進深19.6米,建筑物包括院門、前堂、正堂和兩廊。保護范圍:建筑物外墻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外延伸30米保護級別: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責任單位:石廈股份公司……[詳細]
新洲簡氏宗祠
  地點:福田區沙頭街道辦事處新洲村年代:清說明:簡氏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間,現存建筑為清代早期風格。座東北朝西南(南偏西20度),三間三進兩天井布置,天井兩側為暢廊。總面闊12.65米,通進深32.05米,占地面積405.4平方米。主體為磚木結構,四周墻體用青磚砌筑,室內為抬梁式木結構梁架,部分梁枋上有精美的木雕構件,主要承重柱子和外檐枋用花崗石制作,部分石作構件有石雕。屋面為轆筒灰瓦,檐口用綠琉璃瓦鑲邊,船形屋脊,正脊上有灰塑動植物圖案。簡氏宗祠在建筑平面、空間處理,以及用材制度等營造做法上,有明代遺風,有構筑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灰塑構件等,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保護范圍:建筑物外墻向外延伸10米。建設控制地帶:從保護范圍向外延伸30米。……[詳細]
寶安黃氏宗祠
  黃氏宗祠位于深圳市寶安區新安鎮上合村。創建于明代,后歷經重修,為四進三開間三天井的建筑群體。進深41.3米、面寬10米,中堂上署“敦穆堂”,旁設黃姑婆神位。頭進與中堂間設有紀念深圳黃氏始祖、晉代南粵孝子黃舒的石牌坊,牌坊名為“孝行流芳”,以石結構為主,輔以木、瓦構件,為四柱三間三樓式,通高6.5米、面寬6米,正面對聯為:“西晉倫常南粵土,六年廬墓一生心”,背面聯為:“名開子輿當日里,孝傳司馬一朝人”,“孝行流芳”是深圳僅存的黃舒牌坊。整座祠堂裝飾講究,雕刻精工,小巧玲瓏,又古樸莊重,是深圳著名的祠堂之一。……[詳細]
黃思銘祠
  黃思銘祠 位于深圳市福田區沙頭東涌村。是該村黃氏族人為紀念其八世祖黃思銘而創建的。約建于明代。為三間寬、三進深、兩天井的宗祠式建筑,面寬14米、進深43米,建筑面積602平方米,包括大門、左右廂房、中廳、后廳、前廊及后廊等。大門石匾額刻“黃思銘公世祠”,對聯為:“澤傳參里,聲訖程鄉”。整座建筑布局嚴謹,氣勢頗為壯觀,其屋脊上、山墻上有繁縟的灰塑藝術圖案,門前墻上、祠內墻上有精致的壁畫,梁架上及屋檐下有雕琢精工的金木雕刻,頗具藝術欣賞和歷史價值。1987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全部深圳市景點>>>

全部深圳市景點>>>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人成网站十八禁止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 | 亚洲人成日韩中文字幕不 | 午夜性爱视频久久 | 亚洲中文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国产黄线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