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祠是一個以姓氏、宗族的血緣關系為紐帶建立和組織起來的,用以宗族內的祭祖和其他公共活動的空間,它承載著一個家族的傳統和文化。程氏宗祠又名“惇睦”堂,釋義為“惇厚誠實、相敬和睦”,“惇睦”二字,即是程氏祖先對族內子孫后代的期許,也是長輩對晚輩的教育。程氏宗祠始建于明代中葉,清代道光年間重新整修過,是當時瑤里程姓人家的活動空間,他們在這里祭祖先、議事、審斷、舉行婚喪嫁娶儀式,他們將之視為神圣之地,敬畏、信仰它。瑤里程氏以唐代開國元勛、瓦崗寨英雄程咬金為始祖。每年冬至和清明節,族人都在這里祭祀他們的先祖,其中尤以冬至節祭禮最隆重。立于程氏宗祠之中往日的祭祀場面仿佛歷歷在目——跪拜、上香、祭酒、奉食、進湯。“子孫入祠堂,當正衣冠,即如祖考之在上,不得嘻笑、對語、疾步。”意為晚輩進入祠堂時衣著要整齊,不能在里面嬉笑、說話,走路的步速要慢。當然,不是人人都能親歷這個神圣的場合,宗族在選擇參加祭祀的人時也是很有講究的——必須是秀才以上的族人,靠錢買得學歷的族人也允許參加,凡沒有讀過書的“白生”只能在年……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