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塔臥湘鄂川黔省委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城東北40公里處的塔臥鎮原丁家院子。1934年11月26日,根據黨中央電示,紅二、六軍團在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宣布成立湘鄂川黔邊區臨時省委,以任弼時為省委書記,賀龍、關向應、夏曦、王震、蕭克、張子意、劉士杰等及少共省委一人為省委委員,秘書長王恩茂,組織部長甘泗淇,宣傳部長張子意,民運部長劉俊秀。省委成立后,首先是進行宣傳與發動群眾,開展壯大革命根據地的工作。省委考慮湘鄂川黔貧苦農民對土地的合理要求,立即開展了土地革命斗爭。1934年12月1日,省革委會頒發了《沒收和分配土地的暫行條例》。1934年12月16日,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作出《關于創造湘鄂川黔邊……[詳細] |
![]() | 塔臥紅軍第四分校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塔臥居委會。1934年12月,紅二、六軍團政治部在塔臥雷家新屋辦了一所紅軍學校,全稱叫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分校,校長由蕭克兼任,副校長譚家述,政治部主任張平化。學員主要來自紅軍,部分學員由郭亮、永保、龍山、桑植等縣保送。學員必須是身體健康、社會關系好的青年積極分子,共有600余人(郭亮、永保兩縣約保送了60余人),編成了兩個營,學習期限為一個月。主要學習軍事、政治,培養紅軍排級以上干部。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進行直觀教學,如用木柴作山,火柴盒作屋,粉筆做人……教師給學生假設一次戰斗,叫大家提出戰斗方案,然后討論,選擇。除學習戰略戰術外,還學習一般軍事常……[詳細] |
![]() | 塔臥湘鄂川黔省革委會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中心原雷家老屋。舊址為四合院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積1480平方米,周圍砌有卵石圍墻。正屋坐南朝北,五柱四棋,五開間,中為堂屋。廂房為三柱四棋,四開間。大門與堂屋相對,兩側為糧倉。院內為賀龍、夏曦、陳希云等領導的辦公地點和住處。1934年11月26日,湘鄂川黔邊臨時省革命委員會成立于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同年12月10日遷至永順縣塔臥,機關設在塔臥雷家老屋。省革委會主席賀龍,副主席夏曦、朱長清,秘書長張啟龍。內設勞動部,部長朱長清;財政部,部長喻杰(代理)、陳希云、虞志清;糧食部,部長張經展;土地委員會,主任王邦秀;沒收委員會,主……[詳細] |
![]() | 塔臥湘鄂川黔省委黨校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原涂家大屋。舊址為三合院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積540平方米,正屋坐東朝西。教室和宿舍設在西廂房,東廂房放置一些通訊器材,又稱無線電分臺。舊址系任弼時、王恩茂等同志辦公地點和住處,也是根據地區、鄉政權里的青年男女干部、學員學習的場所。1934年12月,為了加強黨的思想建設、培養黨的地方工作干部,湘鄂川黔省委在塔臥丁家院子建立了一所黨校,省委委員張子意兼任校長,王恩茂任教務處處長。教員有唐天哲、唐康林、戚德元等。學員是軍政干部和蘇區縣、區、鄉青年干部,先后有數百名干部參加學習。學校根據“新區黨組織應保存著秘密狀態”的指示精神,沒有對外公……[詳細] |
![]() | 塔臥湘鄂川黔省軍區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城東北40公里處的塔臥鎮丁家院子。該舊址緊靠湘鄂川黔省委舊址,為三合院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積750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東頭與省委舊址相通,南西設木朝門。院內為王震、張子意、李達等領導人辦公地點及住處。1934年11月26日,根據中央軍委電示,紅二、六軍團在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成立湘鄂川黔省軍區,賀龍任軍區司令員,任弼時任政治委員。12月10日,省軍區機關遷往永順塔臥。省軍區在塔臥,一是建立各級地方武裝,開展軍事斗爭。省委在1934年12月22日和省軍區政治部一道發布了《關于游擊隊中黨的工作的指示》,為開展軍事斗爭指明了方向;二是清剿土……[詳細] |
![]() | 塔臥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紅軍兵工廠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和萬坪鎮。1934年12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省軍區遷到塔臥后,在塔臥涂家臺辦起了臨時修械廠,廠長是當時能造步槍的鐵匠馬立盛,政治指導員曾陸生,經理田端武,管理員周錫鵬,工人來自紅軍和當地的鐵匠、木匠,共50多人。1935年春,紅二、六軍團從慈利繳獲敵保安團兵工廠的兩臺車床和一些原材料,俘獲 40多名兵工人員,連同涂家臺修械廠遷到龍家寨多士坪,擴充為兵工廠,共380多人,廠內設有紅爐、翻砂、修理、木工等車間,主要生產刺刀、火藥、子彈、炸彈、手榴彈和0零件,修理和組裝一些0。廠里還有負責保衛的警衛連,共50多人,連長朱曹文。工廠原材料……[詳細] |
![]() | 塔臥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無線電臺舊址位于湘西自治州永順縣塔臥鎮湘鄂川黔省委舊址后面的民房內。舊址為三合院穿斗式木結構建筑,青石板天井,面積192平方米,正屋坐北朝南,右廂房為吊腳樓,樓上為無線電總臺。正屋為宿舍和學習班教室,左廂房為廚房。系當時總臺長蘇林,密碼翻譯陳琮英,教官王永浚辦公地點和住處。1934年12月,省委遷至塔臥后,紅六軍團從湘贛蘇區帶來無線電臺2部,有線電話總機1部,任弼時夫人陳宗瑛任通訊負責人,并擔任密碼譯電,工作忙碌時任弼時、李貞也前來譯電。無線電臺設有總臺和分臺,總臺負責與中央紅軍,紅二、六軍團各團部的聯系,分臺負責指揮本地各師軍隊,還兼管有線電話。蘇維埃政府各機關裝有電話……[詳細] |
![]() | 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位于永順縣塔臥鎮。永順是少數民族地區和著名革命老區。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任弼時、賀龍等老一輩革命家率領紅二、紅六軍團,創建了以塔臥為中心的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4年12月10日,省級機關遷至永順塔臥,相繼建立了10多個縣委、9個縣蘇維埃政府,紅二、紅六軍團由會師的7000多人發展到20000多人,組成了紅二方面軍。永順蘇區有8萬多人參加和支援紅軍作戰,11800多人犧牲,其中團級以上干部550多人。為紀念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83年始建,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建有革命英烈館、勝利廣場、自由廣場、浮雕墻、忠魂紀念長廊、雕塑、烈士墓區等。陵園是湖南省省級烈士紀念設……[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