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永定湘鄂川黔省委、湘鄂川黔省革委會、湘鄂川黔省軍區舊址位于張家界永定區解放路41號。舊址原系大庸縣城1918年修建的天主教堂。1933年冬至1936年春,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根據中共中央指示精神,領導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4年10月,為了策應中央紅-移,紅二、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蕭克等率領下,發動湘西攻勢,挺進湘西,11月24日,攻占了大庸。同年11月底至12月間,先后在大庸縣城天主堂建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湘鄂川黔分會。中共湘鄂川黔省委(1934年11月~1936年2月)書記:任弼時;委員:任弼時、賀龍、關向應、夏曦、……[詳細] |
![]() | 大庸革命烈士陵園位于張家界市永定區崇文辦事處禾家山社區回龍觀。1985年3月,為了紀念大庸縣在新中國成立前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犧牲的英烈,大庸縣政府決定在城東回龍觀頂修建大庸革命烈士陵園。從1986年9月動工修建至1999年底,先后建成烈士紀念塔,三臺回廊、四個憩亭、一公里簡易公路、安裝水電設施,陵園大門、陳列室、三處公廁,856.43 米圍墻,700米環山游道,辦公和職工宿舍以及綠化等。烈士主塔方柱形由三臺回廊、兩層塔座和主塔五級組成。塔高23米,兩臺塔高6.1米,正面寬6米,側面寬5.5米,塔尖用鎂鉛合金鑄造一個象征手屋鋼槍的立體圖形。主塔正面有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漢生親筆寫的“革命烈士紀念……[詳細] |
![]() | 湘鄂川革命根據地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已納入全國紅色旅游精品線路景點。位于湖南省張家界市城區解放路,距世界自然遺產武陵源30公里。1934年,為發展根據地,策應中央紅軍長征,任弼時、賀龍、關向應、蕭克、王震等率領紅二、六軍團發動湘西攻勢,解放大庸(今張家界市永定區),在城內建立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開創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1935年,鑒于中央紅軍已經勝利到達陜北,為保存革命有生力量,紅二、六軍團突圍長征,途中改稱紅二面軍,并勝利到達陜北。該館為四合院建筑,東頭是任弼時、賀龍、蕭克舊居,南面是展覽陳列廳,西頭是湘鄂川黔省委禮堂舊址,北面是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軍區各部門辦……[詳細] |
![]() | 張家界市永定區烈士陵園位于張家界市城區東面迎賓路旁回龍觀,占地面積200畝。烈士陵園修建于1985年,是湖南省第一批省級重點革命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湖南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湖南省第二批國防教育基地。2002年實行免費對外開放,年均接待入園人數100多萬人。張家界市永定區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地處武陵山脈腹地,澧水中上游,境內山川秀麗,物產豐富,氣候宜人,旅游資源得天獨厚。 張家界深隱其北,天門山雄踞其南,是一座新興開發的旅游城市,在這塊奇峰秀麗的土地上在各個時期涌現出一批又一批英雄兒女。張家界市永定區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湘鄂川黔省委和省軍委的所在……[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