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宗忠簡公祠”位于江東街道宗塘村,占地約700平方,迄今為止已有430年,是為了紀念宋代抗金英雄宗澤而建,最早建在滿心寺內,正德年間,寺廟為學生學習之用,后來隨著時間推移而荒廢,最后變成了廢墟,在隆慶辛未年間,福建惠安的鄭一信來到浙江履職,會同江西新建的謝廷杰,在明朝正統八年對祠堂進行了重建,現祠堂為正寢三楹,廳三楹,門五楹。由于年久失修,祠堂發生了很大的破損,2011年初,宗塘村籌資對祠堂進行了復修,已2012年底全部完工。目前,該宗祠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宗忠簡公祠歷史悠久,迄今已有430年,2、宗澤殺敵勇猛,足智多謀,獨自頑強抗敵,曾單騎以招寇王善、楊進,隊伍不斷壯大,數十萬將士以及……[詳細] |
![]() | 義烏市檔案館成立于1959年,國家一級檔案館。2011年4月新館落戶義烏市國際文化中心核心區域,新館建筑總面積2萬平方米,投資1億元。是集檔案保管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檔案利用中心、信息公開中心、電子文件管理中心“五位一體”的公共檔案館。2011年10月成為義烏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5年11月成為金華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3年10月浙江省檔案局授予“浙江省國家綜合檔案館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一流的檔案教育活動場所義烏市檔案新館庫房面積4000平方米,安裝有智能密集架,恒溫恒濕、指紋門禁系統,庫藏總容量100萬卷(件);新館設同聲翻譯報告廳、多媒體報告廳、多功能活動廳、查閱大廳、名人……[詳細] |
![]() | 在義烏南部,有一處令人向往的地方,那就是朱丹溪陵園。 這里茂竹修林,鳥語花香,風鈴陣陣,低水淺吟。一代歷史在這里沉積,當代文化在這里展現┅┅這一切,都緣于一位歷史文化名人,他以其豐厚的才學、批判的精神、寬廣的胸懷、仁慈的心腸,牽動了千萬現代人的情感,吸引了海內外無數雙充滿希冀與虔誠的目光——他,就是我國“金元四大名醫”之一的朱丹溪。朱丹溪,赤岸鎮人。原名朱震亨,字彥修。他一生刻苦治學,博采眾長,潛心鉆研前人經驗而又不拘泥,終成“滋陰說”一派大師,他的醫學著作有十幾種,其觀點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的后學者,開辟了中醫學的新紀元。朱丹溪誕生于1281年11月,因居住在赤岸鎮丹溪岸畔而被人們稱“丹溪先……[詳細] |
![]() | 吳晗故居位于義烏市上溪鎮苦竹塘村,為已故著名歷史學家吳晗的家宅,由吳晗父親吳瑸玨于1924年所建,系前廊式天井院磚木結構建筑,占地面積為463平方米。故居坐北朝南,面闊五間,通面闊20.72米,通進深11.4米,建筑面積440平方米。整個建筑大體上呈“凹”字形,呈軸對稱分布,上下兩層,由正堂、邊房、兩廂及花園組成。正堂明間通敞,次、梢是用板壁隔斷,正門墻和圍墻,直對山梢間山面辟石庫門通室外。二樓檐廊設西洋寶瓶式欄桿圍筑,欄桿的望柱頭、癭項及小華版上都是雕刻有纏枝花紋。廂房按軸對稱左右各有一間,前后均辟門,分別通走廊和南面的花園。院落中間圍成一個天井,天井用長條石鋪地,中間為青石甬道,直通花園。……[詳細] |
![]() | 義烏市長城公園,又稱義烏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義烏環城南路孔村對面,建于2001年,占地168畝,總投資1500萬元,整體布局分為革命烈士紀念碑、管理用房、停車場和休閑觀光共四個區域。陵園以丘陵地為主,地勢蜿蜒起伏、地形變化豐富,最高海拔為172.3米,氣候溫和濕潤,樹木生長茂盛。陵園有專人負責和管理,有完整管理制度,對管理人員和公園正常維護所需經費由財政提供保障。在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上實行全年開放,成為機關單位、企業、社會團體、學校定點愛國教育基地,每逢春節、清明、烈士紀念日等節日都會合理安排好瞻仰活動,使前來學習參觀的人井然有序。每年清明節前后,入園開展革命烈士紀念活動機關單位、學校、企業、社……[詳細] |
![]() | 義烏博物館是國內較早建立的縣級博物館之一,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1998年投入使用。占地8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陳列展廳面積1280平方米。陳列分義烏史跡陳列、臨時陳列。史跡陳列按歷史發展順序,展出從新石器時代到明清各個時期的出土文物和本地主要歷代名人的史跡等。目前,館藏文物已達5000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2件、二級文物35件、三級文物350件。以西周原始瓷、漢六朝婺州窯瓷器、宋代金銀器及元代龍泉窯瓷器等最具特色。2003年開始籌建博物館新館。2014年明確義烏市博物館新館、義烏市美術館項目位于商博路西側、清波路北側區塊。項目規劃總用地5572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積15813……[詳細] |
![]() | 馮雪峰故居,位于義烏市赤岸鎮神壇村。故居建于1909年(清宣統元年),坐東朝西南,為前后二進五開間二樓四合院磚木結構建筑,總占地面積為255平方米。大門前左右各植雪松一棵,右側立長方青石碑一塊上面陰刻-題寫的“回憶雪峰”,門邊墻上鑲嵌有丁玲題寫的“雪峰故居”黑色大理石匾。進入大門,天井中是一座馮雪峰半身銅像,左右各有二間廂房,門廳明間為抬梁式,其余各間為穿斗式。二樓供家居,前檐設檻窗。后進為廳堂,穿斗式,明間用于會客,次間為主人臥室。故居一樓陳列著反映馮雪峰各個歷史時期生平事跡的照片及著作等實物資料。門廳次間還陳列著犁、耙、風車、紡車、石磨等生產、生活用具。二樓陳列著戰友、同事及文藝界人士悼念……[詳細] |
![]() | 陳望道故居位于義烏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由陳望道父親陳君元建造,總占地面積約430.9平方米,整體布局基本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具有浙中民居的典型特點。陳望道故居坐北朝南,為前廊式天井院磚木結構建筑,由一座三合式院落與前花園、柴房等組成。1951年陳家分家析產,陳望道名下的房產后捐給政府;2010年,其余部分全部收歸國有。1984年向社會公眾開放。陳望道在故居中度過了青少年時代。1912年至1915年,他從浙江第七中學(金華中學)畢業后,回家鄉創辦學校。1919年浙江“一師風潮”期間,陳望道認識到必須對舊制度進行根本的改革。1920年,他為傳播真理回到故鄉義烏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將日文版《共產黨宣言》……[詳細] |
![]() | 黃山八面廳原名振聲堂,位于浙江省義烏市上溪鎮黃山五村,距義烏市中心約25公里。由義邑西鄉著名的火腿商人陳子寀(1720~1793,字伯寅)命其孫陳正道籌劃建造,工始于清嘉慶元年(1796),嘉慶十七年(1812)落成掛匾。黃山八面廳選址地勢高亢,位置優越,它前臨凰溪,后靠紗帽尖山,近有黃山為照屏,遠處層巒疊嶂,三面砂環,符合傳統風水上吉格局。建筑采用中軸線布局,主座坐西南朝東北,一條中軸線貫穿東西,左右均衡對稱。整個建筑群前園后宅,分三路七院一園,現存三路六院,中路依次為花園、花廳、門廳、正廳、堂樓,左右南北邊廊和南北廂房圍合,呈“日”字形布局。南北各有跨院作為護龍,左輔右弼。整體建筑以正廳為……[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