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崆峒山AAAAA ![]() ![]() ![]() 崆峒山是國家首批5A級景區,同時還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平涼市城西11公里處,東瞰西安,西接蘭州,南鄰寶雞,北抵銀川,為古絲綢之路要沖,自然景觀奇險靈秀,人文景觀古樸精湛,自古就有“西來第一山”、“西鎮奇觀”之美譽。人文始祖軒轅黃帝曾三次登臨崆峒山,向廣成子求教修身治國之道,秦皇、漢武亦慕名登臨,司馬遷、杜甫、白居易、林則徐、譚嗣同等揮筆題贊。景區面積84平方公里,其間峰巒雄峙,危崖聳立,似鬼斧神工;林海浩瀚,煙籠霧鎖,如縹緲仙境;高峽平湖,山水一色,有漓江神韻,既富北方山勢之雄偉,又兼南方景-秀麗。凝重典雅的八臺九宮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處石府洞天,氣……[詳細] |
![]() | 平涼市博物館前身是平涼地區博物館,成立于1983年。幾經搬遷,幾經變更,到2002年,改名為平涼市博物館。平涼市博物館是一座中型的綜合性歷史文化博物館,占地66000平方米,館藏國家珍貴文物1萬多件,藏量豐富,種類齊全,品位高是平涼市博物館的一大特點。就藏品的質地類別而言,有石器、陶器、青銅器、瓷器、玉器、金銀器、漆木器、玻璃器、壁畫、皮影和字畫等十多個種類,琳瑯滿目,無奇不有;就藏品文化類型而言,有新石器時代的半坡類型、馬家窯類型、廟底溝類型、石嶺下類型、齊家—常山下層類型和地域特色鮮明的安國式寺洼文化類型陶器,有“靜寧七寶”美譽的齊家文化玉器,更有隴東名俗藝術的奇葩——平涼皮影,類型繁雜,……[詳細] |
![]() | 中共平東工委機關舊址位于崆峒區大寨鄉關家埡壑和老北山。平東工委紀念館以平東工委革命歷史脈絡為主線,以頌揚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為重點,全面反映平東工委的發展歷程,展現在黨的領導下,平涼人民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勇斗爭史。 1926年秋,受中共北方區委指示,隨馮玉祥國民軍聯軍到達平涼的國民軍聯軍政治部副部長劉伯堅,帶領中共黨員吳天長、冀明信等人,在平涼商場召集民眾-,并創辦《新隴民報》,宣傳大革命的形勢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組建工人總工會、青年學生聯合會,整理國民黨黨務,成立“新文化劇社”在街頭演出反帝反封建內容的文明劇,領導工人進行罷工-斗爭,在平涼掀起了反帝反……[詳細] |
![]() | 靈臺工委紀念館位于靈臺縣城西城區文化中心。紀念館布展分為中國工農紅軍在靈臺、人民解放軍三進靈臺、中共靈臺工委三部分,陳列共制作窯洞場景1組,制作展柜5組,展出照片66幅,繪畫拍照12幅,影視截圖2幅,連環畫2組10幅,圖表6幅,文版20余幅,展標浮雕1個,文獻實物20件,大刀、馬刀、“漢陽造”槍等文物31件(套),全面展現了靈臺的紅色革命歷史。1944年夏季,靈臺西屯鄉青年農民柳書來為躲債到平涼大寨關家埡壑一帶打短工,結識了平東工委負責人、共產黨員李義祥、喬培仁。10月,柳書來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在靈臺群眾中發展的第一位地下黨員。隨后,在其介紹下,西屯小村徐培俊加入黨組織。喬培仁往來于平涼、靈……[詳細] |
![]() | 中國梯田化模范縣紀念館位于莊浪縣城的紫荊山下。莊浪縣地處甘肅省中部,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區,共有耕地114萬畝,人均2.5畝,人多地少,干旱多災,自然條件嚴酷,水土流失嚴重。為了徹底改善生存條件,從1964年開始,歷屆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人民堅持把梯田建設作為改變貧窮落后面貌的根本途徑,經過34年的不懈努力,共建成水平梯田96.4萬畝,梯田占坡耕地面積的93.6%,移動土方2.76億方,投工5670萬個。有116人因之負傷致殘,32人獻出了寶貴生命。于1998年建成了第一個“中國梯田化模范縣”,實現了整縣基本解決溫飽的歷史性跨越,鑄造了“實事求是、崇尚科學、自強不息、艱苦創業”的莊浪精神,創造……[詳細] |
![]() |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界石鋪紀念園位于位于靜寧縣界石鋪鎮繼紅村,前臨國道312線,距縣城20公里,是在毛澤東等黨和紅軍領導人住宿過的一家民居基礎上維修建成的一處革命遺跡。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界石鋪紀念碑,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界石鋪紀念館,毛主席舊居(宿營地),紅軍樓,保衛中央首腦機關哨位等遺址5處,都位于靜寧界石鋪。9月23日,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支隊離開哈達鋪,順利通過渭水--線,27日在通渭榜羅鎮召開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正式決定全國革命的大本營放在陜北。29日,陜甘支隊進駐通渭縣城休整3天。10月2日臨晨兵分三路,向平涼地區靜寧西北方向前進。當晚宿營于通渭、靜寧邊界的寺子川、義崗川。蔣介石為防止中央紅軍與陜……[詳細] |
![]() | 崆峒區博物館崆峒區博物館占地面積為1008.32米。有展室7間,面積為231平方米;庫房2間,面積為52平方米。共有館藏文物2755件,其中一級文物為22件,二級文物149件,三級品為321件,展出約300件。轄區內有各種文化遺址400多處,其中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1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30處。區博物館文物絕大部分出土于區境內,它是我區幾代文物工作者斬荊棘、披霜露,搶救并保護下來的,傾注了文物工作者的大量心血。出土于我區大秦鄉沙塬子的“古菱齒象”,1993年中國社科院古脊椎動物研究所斷定并取名為“平涼古菱齒象”,被定為世界性標本;六十年代,在我區安國東溝遺址,發現了一批與臨洮寺洼山有較……[詳細] |
![]() | 皇甫謐,字安土,號玄晏先生,東漢太尉皇甫嵩之曾孫,我國十大名醫之一。生于公元215年,卒于公元282年,歷閱東漢、魏、晉三朝。幼年喪母,境遇艱難,成年后,奮志于學博通典籍,文史著述較多,唯固不從仕。中年后,患風痹癥,遂潛心鉆研針灸醫術,試治自身,十余年不已,終治愈痼疾,以親身體會總結完善了針灸經驗,撰成《針灸甲乙經》,流傳于世,對針灸醫學作出了巨大貢獻。其陵園位于縣城東北八公里的獨店鎮張鰲坡村,1963年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考查,宋代的《元豐九域志》在靈臺縣下記載有“皇甫士安墓”(即現在的皇甫謐陵園),明、清、民國、近代的幾本縣志都有皇甫謐墓的記載。1985年以來,省、市、縣各級政府共……[詳細] |
![]() | 紅25軍四坡村戰斗遺址,位于涇川縣王村鎮四坡村,紅軍樓為當時紅25軍四坡村戰斗指揮部。1935年8月2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長征在涇川縣王村鎮四坡村掌曲一帶,與國民黨35師114旅208團激戰,紅25軍指揮所設在掌曲村的一座小樓上,紅軍走后,當地群眾為了紀念紅25軍和吳煥先烈士的豐功偉績,親切地稱此樓為“紅軍樓”,原樣保存至今。1984年6月,涇川縣人民政府在四坡村紅25軍指揮部樹立“紅25軍革命遺址紀念碑”,并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6月,按原貌進行了加固維修,樓前懸掛的“紅軍樓”牌匾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時為紅25軍政治部宣傳科長)1999年……[詳細] |
![]() | 涇川縣博物館位于涇川縣安定街5號,其前身是1936年成立的縣民眾教育館附設的古物陳列室。1984年,涇川縣博物館正式成立,館址設在王母宮山下石窟寺院內,占地面積3025平方米,建筑面積465平方米,有正式職工2人, 1990年博物館搬至甘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院內,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210平方米,有正式職工4人,專業技術人員1名。該館館藏文物總數為1390件,其中一級文物13件,二級文物81件,三級文物378件。該館舉辦有“涇川歷史文物精品展”一個基本陳列,年接待觀眾近3萬人次。館長:史義民聯系電話: 0933-3321950……[詳細] |
![]() | 全國水平梯田先進縣紀念館位于莊浪縣城紫荊廣場,成立于2006年底。該館為現代風格的單層框架結構,總建筑面積523平方米,設展廳兩個502平方米,館內藏品數達700余件,館內陳列各類實物資料224件、照片題詞290張、報刊文字資料155份、獎牌(杯)10個,分五個部分反映了莊浪人民興修梯田的奮斗歷程,一并展示了近年來全縣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取得的豐碩成果。紀念館2007年底竣工開館,至目前已接待國家、省、市領導干部、社會團體、學生及廣大群眾等各類人士21.8萬人次。2011年紀念館被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辦公電話:13993370863……[詳細] |
![]() | 靈臺縣博物館是位于縣城邊荊山山腰,其前身為1935年設立的民眾教育館,1986年8月正式成立,現為國家三級博物館。該館占地3335平方米,建筑面積160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764平方米,文物庫房面積200平方米。館藏文物總數為7359件,其中一級文物44件,二級文物441件,三級文物1166件。西周、秦漢青銅器為該館館藏特色,該館基本陳列為《靈臺文物陳列》,共展出館藏各類精品文物497件,分《陶瓷藝術》、《金華物萃》、《西周瑰寶》、《佛國遺珍》四個專題展出。館長: 羅義奎 聯系電話:0933—3621402……[詳細] |
![]() | 界石鋪紅軍長征毛澤東舊居紀念館位于靜寧縣界石鋪鎮繼紅村,緊鄰312國道,距靜寧縣城23公里。紀念館總占地面積35畝,建筑面積5200平方米,主要景點有印象廳、主題雕塑、毛澤東舊居、紅軍樓、緬懷廳、追憶廳、俱進廳、毛澤東詩詞長廊、紅色記憶長廊。館內共有各類歷史文物175件(套),其中被省文物局定級的有15件(套),重點展示了靜寧界石鋪作為長征會師時中央戰略部署中確定的會師中心“基點”的重要歷史地位,并以界石鋪為重點,突出中央三大紅軍主力會師靜寧的情況以及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在靜寧留下的革命遺跡。紀念館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甘肅省黨史教育基地、平涼市廉政教育基地。……[詳細] |
![]() | 吳煥先烈士紀念館位于涇川縣王村鎮四坡村,是為紀念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軍事家吳煥先而設立的。該館占地面積300平方米,建筑面積112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72平方米。吳煥先烈士紀念館陳展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吳煥先烈士生平事跡,另一部分是涇川革命歷史。年接待觀眾約1.2萬人次。吳煥先烈士紀念館坐落在涇川縣汭豐鄉鄭家溝村吳煥先烈士墓前,全方位展示吳煥先烈士輝煌的革命生涯。吳煥先烈士紀念館占地14666.7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09平方米。總體分為辦公服務區、展示展覽區、紀念瞻仰區三個功能區。其中南面靠山為紀念瞻仰區(烈士陵園),由吳煥先烈士墓、紀念景墻、紀念小廣場、老一輩革命家題寫的題詞碑組成。辦……[詳細] |
![]() | 華亭地處陜甘寧三省交匯處,境內山高林密,地形復雜,大部分地區是國民黨統治的薄弱地帶,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在這里建立組織、發動群眾有著優越的地理條件。中共華亭工委紀念館位于華亭縣文化街6號。紀念館以華亭黨的秘密組織發展壯大的重大事件為節點,以時間為主線,由星火燎原、抗日烽火、迎接解放三部分組成,用120多件實物、80多幅圖片和浮雕以及仿古復原的安口車馬店場景,真實、全面地展現了華亭革命先烈的革命活動和重大歷史事件,再現了革命前輩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生動地再現了1927年8月中共蘭州特支書記胡廷珍由寧縣太昌來華亭開展工作直到1949年7月華亭解放的革命歷史,真實展現了華亭工委及隴東地區黨的重要活動,突……[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