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 > 白銀市旅游

白銀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黃河石林風景旅游區
  景泰黃河石林位于甘肅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景泰黃河石林景區由高品位的自然旅游資源組合而成,集東西南北自然景-大成,在全國實屬罕見在北方更是獨樹一幟。因其造型獨特。規模大、景區組合優越,可稱之為“中華自然奇觀”。景泰黃河石林位于白銀市景泰縣東南部,與中泉鄉龍灣村毗鄰。這里群山環抱,環境幽靜,空氣清新,風景秀麗。以古石林群最富特色,規模宏大,占地約10下方公里。石林由桔黃色砂礫巖構成,高度80-100米,最高處達200余米。景區內峽谷蜿蜒,峰林聳立,絕壁凌空,氣勢磅礴,自然造型多姿傳神,以奇、雄、險、古、野、幽見長。石林景觀與黃河曲流山水相依,靜中有動。龍灣綠洲與壩灘戈壁,兩種生態,一河這隔,對比強烈,綿延沙丘與河心洲遙遙相望。黃河九……[詳細]
會寧紅軍會寧會師舊址
  會寧紅軍會師紀念地位于中國甘肅省中部的會寧縣古城,它是歷代為兵家必爭的重地。會師舊址的主要建筑有:始建于明洪武六年的紅軍會師樓及古城墻;紅軍會師聯歡會會址--文廟大成殿以及-同志親筆題名的三軍會師紀念塔;-元帥親筆題名的“會寧紅軍會師革命文物陳列館”;紅軍長征將帥碑林等。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于會寧城,標志著萬里長征勝利結束,中國革命開始走向勝利。當時,中央領導曾在西津門樓上開過會,故于1958年將西津樓改建為紅軍“會師樓”。紀念地于1986年建造了高達28.78米,共11層的紀念塔,正面雕刻著-題寫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18個大字。而在會寧縣大墩梁和慢牛坡還修建有紅軍長征紀念碑,借以紀念那些在中國紅軍萬里長征中英勇獻……[詳細]
紅軍西征勝利紀念館
  紅軍西征勝利紀念館位于平川區會展中心二樓。成立于2009年,2011年免費對外開放,是一個綜合性革命歷史紀念館。陳展面積約800平方米,擁有展柜31個、展板70塊、展臺15個,文字史料30余萬字,影視資料290余分鐘,歷史文物300余件,圖片、圖表40余幅,主要陳展內容為靖遠起義、西征勝利、陡水支部、當家做主等。1932年4月,中共陜西省委派謝子長、焦唯熾到駐靖遠王子元部甘肅宣慰使署第3旅策劃發動起義。4月28日,謝子長、焦唯熾到達靖遠,與王子元部的中共秘密團黨委接上頭。團黨委5天內連續召開4次會議研究部署起義,決定利用王子元參加教導隊典禮之機將其抓獲,舉行起義。5月5日晚,因消息泄露,王子元突然扣押副旅長張東皎和2團1營營長王儒林等共產黨員,并繳了他們的槍,起義被迫提前進行,2營營長呂振華……[詳細]
白銀國家礦山精神紀念館
  國家礦山精神紀念館位于白銀市白銀區四龍路冶煉廠十字西南角。紀念館主體高18米,建筑總面積7053.1平方米,展廳面積3000平方米,分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館內收集布展各類歷史實物97件(主要為白銀大爆破前后的生產及生活用品),表現勘探勘察、領導關懷、艱苦奮斗、二次創業、勞動模范、白銀精神等主題畫面展板259張,銅礦石、黃鐵礦石、金礦石、硫礦石等礦石標本45件,金、銀、銅、鐵、硫等礦產制品106件,反映循環經濟發展成就的新產品標本30件,視頻播放設備及廣告機29臺(屏),多媒體互動場地1處,大型沙盤1個,4D影院1座。布展圍繞“功勛銅城、魅力白銀”的主題,以白銀城市發展脈絡和白銀有色礦業開發歷程為線索,展示了白銀有色金屬開發的卓越功勛和白銀城市發展的巨大魅力,從多角度凸顯“艱苦奮斗、創業奉獻”……[詳細]
紅軍渡河戰役紀念館
  紅軍渡河戰役紀念館位于靖遠縣鹿鳴園戲臺西側,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廳500平方米,臨時展廳300平方米,館藏文物360余件。整個展廳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生動、真實的展示了紅軍靖遠渡河戰役和靖遠起義等內容。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發布《寧夏戰役計劃》,指示紅一、四方面軍共同奪取寧夏,完成打通國際通道任務。為此,紅四方面軍決定第30軍為渡黃河先遣軍,并負責造船。10月14日,紅30軍造船部隊進入靖遠境內,在大蘆子一帶尋找樹木,收集棉花、桐油、鐵釘等造船材料。并在這里組織工匠造船,訓練強渡戰士,偵探渡河地點,造船地點選擇在祖厲河畔的張家崖灣,這里便于隱蔽,距離黃河較近,可穿越山溝直達紅嘴子、虎豹口等處渡口。造船地點附近是祖厲河,木船造成后即能下水進行試渡演練。1……[詳細]
會寧縣博物館
  會寧縣博物館始成立于1990年10月,為副科級建制財政全額撥款事業單位,隸屬于會寧縣文化體育和廣播影視局。館址位于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東北角,博物館內設辦公室、保衛部、業務部、宣教部、后勤部五個職能部門,F有職工15人,大學本科學歷以上6人,其中有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3人。會寧縣博物館是集收藏、教育、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縣級博物館。會寧縣博物館占地面積2000平方米,為三層框架結構,建筑面積1300平方米,其中一、二樓為展廳,面積840平方米,三層為文物庫房和辦公區,F館藏有陶器、石器、玉器、瓷器、銅器、書畫、化石等各類文物10932件(套),其中一級文物12件(套),二級文物73件(套),三級文物678件(套)。在眾多的館藏文物中,以馬家窯文化的彩陶、清代宮廷和地方名人……[詳細]
紅山寺石窟
  紅山寺石窟位于白銀市平川區共和鎮共和村西300米。又名開元寺,據載:元至正十九(1359)年鑿窟修殿,明萬歷十二(1584)年擴建,清乾隆二(1737)年創建窟前木建,古建筑大多已毀,現存1窟,坐北面南,石窟前有雕鑿門闕,進深8、寬6米,券頂,門寬2米,崖前木建為磚木混合結構,硬山卷棚頂殿堂建筑,窟內有釋迦牟尼、觀音菩薩、十八羅漢等。保持基本較好。對研究石窟建筑形制和佛教史有重要價值。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平川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位于平川區西北部的共和鎮境內,省道308線可直接到達。紅山寺亦名開元寺,因座落在紅巖石山上,故稱紅山寺。據寺內石碑記載,紅山寺石窟始建于北魏,明弘治擴建石窟,修大雄寶殿,萬歷十二年(1584)擴建東西殿、法王殿、岳山樓蘇武廟等建筑。乾隆二年(1743)創建窟前木建筑。清……[詳細]
靖遠縣博物館
  靖遠縣博物館是國家三級博物館,位于靖遠縣鹿鳴園內西北隅,成立于1978年,隸屬于縣文化體育和廣播影視局。博物館大樓建于1996年,建筑面積約1200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廳552平方米、文物庫房36平方米,辦公用房138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12060件,其中一級文物1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209件,共計珍貴文物222件。館藏文物中以宗教造像和著名書畫家趙孟頫、左宗堂、朱克敏、于右任、范振緒等作品獨具特色。有基本陳列一個----《靖遠歷史文物展》,分陶藝彩韻、瓷玉輝映、佛寶遺珍、翰墨飄香四個部分于2009年10月面向社會免費開放,全年開放300天,2010年舉辦臨時展覽《靖遠紅色革命史圖片展》、《靖遠鐘鼓樓專題圖片展》,年免費接待觀眾136600萬人次。2008年縣博物館被市文化出版局評為“……[詳細]
白銀景電水利風景區
  這些“彩色長龍”,其實是由景電管理局的輸水管道漆畫而成。這些管道從黃河里提水,再通過加壓使水爬上高處,最后流淌到景泰川及附近的很多地方,從而形成灌區。灌區滋養著千萬群眾的休養生息,改善著這里本來惡劣的生態環境。按照規劃,在總干一泵站附近的河灘上,將要建立一個景電管理局博物館。博物館總占地5523.75平方米,綠化面積將達到2360.26平方米。博物館綜合了收藏、展陳、科普、宣傳、教育、研究、交流和休閑等功能。核心展覽廳分地域文化展區、抗旱文化展區、景電文化展區三大部分,并分為歷史篇、創業篇、發展篇、成就篇、科技篇、人物篇六大篇章。博物館計劃2017年年中試展。景電水利風景區,是一個點、線、面、體-結合的綜合概念。原有的泵站,將會被改造得具有人居功能;原有的管道,將會被改造得藝術感十足;原有的……[詳細]
白銀市博物館
  白銀市博物館位于白銀市白銀區長安路16號,建筑面積6200多平方米,館藏有陶器、石器、玉器、青銅器、書畫及古生物化石等各類文物共2860件,其中二級文物11件,三級文物111件。在眾多館藏文物中以半山類型圓圈網紋雙耳彩陶壺、馬廠類型四大圈紋六耳彩陶罐和菱格紋單耳彩陶杯、齊家文化人頭鈕蓋紅陶罐、金代銅燈等文物最為珍貴,這些藏品折射出白銀地區不同時代的歷史特征。白銀市博物館內設歷史研究部、陳列展覽部、安全保衛部和辦公室四個部室。共有職工32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10人,中級職稱5人,初級職稱5人。自2009年被列入國家免費開放博物館以來,不斷提升服務,擴大館藏,以跨越發展得到省市有關領導的肯定和社會的好評,2011年被確定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白銀市博物館現有基本陳列三個,分別為:《白銀史前文化……[詳細]
紅軍長征勝利景園
  紅軍長征勝利景園位于國道312線南側,省級森林公園桃花山北麓、桃花山新區東面,占地36公頃,與會寧城內“會師園”遙相呼應,形成了一個有機整體,是瞻仰憑吊、旅游觀光之勝地。由清華大學建筑學院規劃設計,原-副主席-題寫園名。景園巧妙的利用桃花山的山形地貌,自然風景,采用摹擬與微縮相結合的手法,修建了長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歷史意義的22處景點,突出以萬分之一時間走完萬分之一長征路為主題。微縮景點形象、逼真、生動地再現了紅軍二萬五千里征程的千難萬險,雄奇壯觀,以景觀反映史實,使參觀者既可滿足瞻仰革命遺跡之渴望,又可享受登山覽勝之樂趣。達到寓教于樂、勵志育人之目的。地址: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瑞金路開放時間:8:30-17:30![詳細]
會寧紅軍烈士陵園
  會寧紅軍烈士陵園位于會寧縣中川鄉。會寧是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的會師地。1936年10月23日,為保證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紅四方面軍第5軍等部在會寧大墩梁阻擊國民黨軍進攻,紅四方面軍第5軍副軍長羅南輝、93師師長柴洪宇等1000多名紅軍指戰員壯烈犧牲。為紀念犧牲的烈士,陵園于1986年始建,占地面積67萬平方米,楊尚昆題寫園名,李先念題寫紅軍烈士紀念堂館名,劉華清題寫紅軍烈士紀念碑碑文,其中大墩梁阻擊戰紀念館主要陳列展出紅5軍副軍長羅南輝和887名紅軍指戰員的英雄事跡和遺物等。陵園是甘肅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西巖山紅軍戰斗舊址
  西巖山紅軍戰斗舊址(原范家坡紅軍戰斗舊址)位于會寧縣城以西西巖山梁頂。整個遺址南北長100米,東西寬90米,分布面積約9000平方米。1936年10月3日,國民黨駐定西新軍一軍十一旅旅長劉寶堂部和紅一軍團在此發生激烈的狙擊戰。山頂現有一土堡,堡內有三眼箍窯,當時的指揮部就設在堡內。遺址東北側,現保留有當年紅軍挖的土壕,殘長約6米,殘寬2-4米,殘深約80厘米,F該舊址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詳細]
一條山戰役紀念館
  一條山戰役紀念館建成于2009年,位于景泰縣人民公園中心,占地面積1548平方米。紀念館展覽分強渡黃河;景泰激戰;軍民魚水情;征戰河西四個單元。館內共有圖片、圖表300多幅,實物30多件,真實地再現了渡過黃河執行《寧夏戰役計劃》的紅30軍、紅9軍在景泰境內輾轉作戰14天,經歷大小戰斗10余次的革命歷程![詳細]
會寧紅軍會師樓
  會寧紅軍會師樓在會寧縣城,舊會寧城城垣已不完整,現僅存城西門(西津門)及南北城墻各47米,西津門建于城門底座上,有城樓兩層,為清代所建,1936年10月8日清晨中國工農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主力勝利會師于此,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至此勝利結束,會寧城樓因此被稱為會師樓![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在线蜜桃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大胸视频 | 中文字幕乱偷电影 | 亚洲综合天堂婷婷六月丁香 | 在线看片免费视频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