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石菊古地景區AAAA ![]() ![]() 石菊古地景區位于四川省興文縣石海鎮,與興文石海景區毗鄰,海拔約600米至800米,景區總占地面積約2平方公里。景區內獨具特色的古苗族文化,生態與文化相融合的聚落景觀,觀光與休閑并重的鄉村旅游項目,成為興文石海新的旅游亮點和經濟增長點,從而促進文化與旅游、農業與旅游的互動發展。景區分為“鄉土田園體驗區”“乾坤潭休閑區”“明代苗族古村落”“石菊花海觀賞區”四大功能區,以石菊花海為基礎,苗族文化為靈魂,將紅色文化和鄉土文化有機融合,共同鑄就了石菊古地獨特的文化景觀。長征時期堅韌勇敢的紅軍與樸實善良的苗族同胞在這里結下深厚情誼,田間地頭曾經紅星閃動,歡歌笑語伴隨著米酒飄香,革命與民族團結的佳話在此演繹……[詳細] |
![]() | 趙一曼故居AAA ![]() ![]() ![]() 趙一曼故居位于宜賓市翠屏區白花鎮一曼村一曼組伯陽嘴,始建于清代,坐北向南,土木結構懸山式,總占地面積2072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多平方米,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進一步加強趙一曼故居的保護,2013年9月5日,敘州區啟動了故居的修繕保護工程,2014年8月30日竣工。主體工程已經通過相關部門驗收。趙一曼故居正在開展消防、安防、防雷、布展等相關配套工程。2014年12月趙一曼故居完成全部工程后,在趙一曼誕生日面向公眾免費開放。趙一曼故居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坐北向南,為晚清民居建筑,距宜賓縣縣城80公里。故居院壩前右方有垂帶式踏道29級,階梯式踏道50級。趙一曼故……[詳細] |
![]() | 宜賓市博物院為市級綜合性博物館、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隸屬宜賓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辦公區設于翠屏區真武山,展廳位于市區西街的大觀樓。現有館藏文物1萬余件,其中一級藏品3件;二級藏品18件;三級藏品822件。在這些文物中,有填補川南新石器時代空白的石錛、石斧,有豐富的商周秦漢銅、鐵、陶、石文物,有民國牙雕酒令、五糧液酒瓶等酒文化特色文物,有張大千、張善子等大家字畫。可以說,這些文物是宜賓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象征,是宜賓珍貴文化遺產的典型代表。宜賓市博物院從1984年起,先后舉辦過“宜賓地區漢代出土文物展覽”、“川南古代銅鼓展覽”、“宜賓歷史文化名城展覽”、“蜀南竹海展覽”、“宜賓地區自然資源……[詳細] |
![]() | 趙一曼紀念館是介紹中國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事跡的紀念館,位于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山腰的翠屏書院。創辦于1959年5月,原名抗日民族英雄趙一曼烈士事跡陳列室。該館館藏品816件,其中一級品10件。館前樹有趙一曼的漢白玉雕像,館內陳列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題詞。陳列反映了趙一曼成長經過和她在東北地區開展工人運動特別是在抗日聯軍中英勇戰斗的業績和臨難時的英雄氣概。地址:宜賓市翠屏區公園內;建展面積:該館建筑達面積1650平方米,展廳面積505平方米;場館簡介:該館館址為明清書院,由序廳和三個展廳及多功能廳組成,主要陳列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趙一曼烈士的題詞,趙一曼的成長道路,在東北組織和領導工人運動以及被俘……[詳細] |
![]() | 李碩勛故居位于高縣慶符鎮商業街,屬木結構的串架平房,占地面積512m2,建筑面積370m2,故居左面臨街,有一座巍峨古樸的古石牌坊,前面是光亮可鑒的青石板街道。1994年9月故居修復,具有大小房屋11間,分堂房、紀念廳、客廳、臥室、書房五部分。1994年故居開放以來,已先后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中央、省、市、縣的領導和各地前來瞻仰的群眾共10萬人次。現已批準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東至吳家尤住房,南至后花園墻外與王云忠、王云德、王俊成住房,西至牌坊與李開新住房交界處,北至街面與附小圍墻。……[詳細] |
![]() | 宜賓市烈士陵園位于宜賓市翠屏區江北橋頭的江北流杯池公園內,距宜賓市中區2公里。烈士陵園展出有宜賓市著名的李碩勛、趙一曼等45位烈士的英雄事跡和部分遺物。陵園共有烈士墓75個,解放前犧牲的烈士有李筱文、馮愚庸烈士。李筱文宜賓市翠屏區人,曾任中共宜賓縣委城區區委書記,1928年3月在宜賓被捕英勇就義。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市烈士陵園。馮愚庸烈士,四川省重慶江北縣梅溪鄉人,中共黨員,曾任四川省行動委員會主席團副主席兼工委書記,中共宜賓縣中心縣委委員,1945年10月13日犧牲于宜賓,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市烈士陵園。宜賓市烈士陵園1954年12月建成,園內樹木繁茂,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規劃合理,布局有序……[詳細] |
![]() | 敘州區烈士陵園位于宜賓縣城柏溪鎮公子山。敘州區烈士陵園始建于1982年,占地33.3畝。陵園主體為一座高15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后為127個烈士墓,實際立碑有劉華、盧德銘、鄭佑之、趙一曼等115名在不同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犧牲的烈士(含無名烈士10人)。其中,劉蕩之烈士,宜賓縣雙誼鄉人,中共宜賓縣黨組織早期黨員,1931年被國民黨-派殺害于宜賓城西華嚴寺側。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縣烈士陵園。吳錫藩,宜賓縣泥溪鎮人,宜賓大塔農民暴-動-領導人之一,1929年11月21日被駐軍抓捕,英勇就義。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縣烈士陵園。烈士陵園設有紀念堂一個,紀念堂陳展有宜賓縣相關革命烈士人物傳記……[詳細] |
![]() | 南溪區烈士陵園位于宜賓市南溪區城區東黃泥村四組境內龍騰山頂,占地27畝,距南溪區城區1.5公里。南溪區烈士陵園1971年4月5日落成。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高約15米,全碑呈六棱柱體(上略小),碑上刻有《南溪縣革命烈士英名錄前言》、《革命烈士英名錄》、《外籍革命烈士英名錄》。陵園安葬烈士共74名,其中解放前犧牲的胡明鑫、曾文昭、張云龍等烈士9名。胡明鑫烈士,原南溪縣牟坪人,中共黨員,曾任南溪縣農民協會主任,1928年在南溪農民暴-動-中犧牲。宜賓解放后,遷葬南溪縣烈士陵園。曾文昭烈士,原南溪縣牟坪人,中共黨員,曾任南溪縣農民協會宣傳委員,1928年在南溪農民暴-動-中犧牲。宜賓解放后,遷葬南溪……[詳細] |
![]() | 興文縣烈士陵園位于興文縣城東側白塔山頂,周圍皆為森林,陵園綠化率達50%。1956年修建的原古宋縣烈士陵園,位于興文縣城中心大操場。烈士墓有43座,包括解放興文(古宋)時犧牲的解放軍官兵,征糧剿匪犧牲的軍隊和地方干部,以及和平時期因公殉職的干部戰士。1983年10月區劃調整,興文縣城搬遷至古宋鎮,為縣城改造需要,1998年,將大操場的烈士陵園遷至白塔山,2003~2009年,占地面積由1970平方米增加到5000平方米,新增紀念館,并將原散葬在縣內的紅軍烈士墓26座遷來,共有烈士墓69座。安葬于烈士陵園的,其中有中國工農紅軍川南游擊縱隊組織部長戴元懷,參謀長(后為司令員)劉干臣和紅軍郎連長,解……[詳細] |
![]() | 陽翰笙故居座落于高縣羅場鎮南華街,建于清乾隆年間,迄今已有200余年的歷史,故居呈三合頭院落形成,座北朝南,總體由主體房、院壩、后花園組成,總占地面積1163平方米。主體房建筑面積約319平方米。正房為懸山式布瓦穿斗結構建筑,面闊三間12.5米,深兩間7.3米,中間不堂屋,左右次間為四間寢室(有0)。大門為雙開四抹隔扇門,屬典型川南民居。故居內完整地保留了當年陽翰笙同志生前的居室、堂屋、書房等共11間。2001年,被高縣人民政府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確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確定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保護范圍:西至羅場鎮中心小學校后圍墻,東至羅場鎮中心醫……[詳細] |
![]() | 四川省宜賓市江安縣夕佳山民俗博物館已于10月19日建成,向中外游客開放。位于著名的國家風景名勝區“蜀南竹海”邊緣,距江安縣城20公里。該館于一九九六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景區。于江安縣夕佳山境內。它是迄今為止中國保存最為完古代民居建筑群之一,始建于1612年,被譽為“中國民間建筑活化石”、“傳統文化的大寶庫”、“天然鷺鳥公園”。該館主要展示夕佳山民居的歷史沿革、建筑風格。基本陳列為川南民俗陳列展。主要景點民居坐南向北,南依安遠山脈,北臨層層淺丘,有千人拱手,萬山來朝的氣勢。占地68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0056平方米。為懸山穿斗式木質結構,房舍123間,深院高墻,飛檐黛……[詳細] |
![]() | 興文縣革命烈士紀念館(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紀念館)位于興文縣縣城白塔山。館內園林綠化率45%以上,建筑面積300平方米。有2個展室,圖片200多幅和部分革命歷史文物。興文縣是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南縱隊的策源地和轉戰地。1935年2月10日,紅軍長征途中,根據扎西會議關于創建川滇黔邊區新的根據地的決定,中共中央抽調數百人于扎西(今云南威信)建立中共川南特委和紅軍川南游擊縱隊,后又與黔北游擊支隊合并,更名為中國工農紅軍川滇黔邊區游擊縱隊。縱隊不斷抗擊國民黨-派組織的云貴川“三省會剿”,開辟游擊區,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三省數萬敵軍和地方團隊的圍追堵截下,縱隊孤軍奮戰,直至1937年……[詳細] |
![]() | 地址:李莊鎮勝河街98號;建展面積:該館建筑達面積2600平方米,展廳面積2500平方米;場館簡介:該館展覽分布在李莊張家祠、東岳廟、梁林舊居文物保護單位內,由同濟廳、中國營造學社廳、中央博物館廳、中央研究院廳組成。主要陳列了抗戰時期書籍、照片、文章等;開放時間:9:00-11:30 13:30-17:00;聯系電話:0831-2441089;門票價格:30元;講解語種:中文;乘車路線:到達李莊后尋張家祠、東岳廟、梁林舊居;郵政編碼:644009。……[詳細] |
![]() | 為了尊重歷史,紀念為中國現代戲劇影視事業發展及江安的社會進步作出了歷史性貢獻的國立劇專,追懷并增進當年劇專師生與江安父老兄妹結下的深厚情誼。江安縣政府于1985年9月將原劇專舊址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9月宜賓市公布為地區級文保單位,1988年10月正式成立《國立劇專史料江安陳列館》,特聘戲劇大師曹禺為名譽館長。1991年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保單位,1994年列編3人專職管理該館并免費對外開放。2010年成為中央戲劇學院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四川省委、省府公布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藏文物史料:共計約4000件,已陳列展出2000件,分十一間展室陳列,主要展出反映劇專十四年的歷史照……[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