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萊蕪戰役紀念館AAAA ![]() ![]() ![]() 萊蕪戰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作戰史上運動戰的光輝范例,是世界軍事史上100個經典戰例之一,電影《南征北戰》、《紅日》都是以萊蕪戰役原形拍攝的。萊蕪戰役紀念館是1997年在原萊蕪革命烈士陵園的基礎上改建而成的。2007年,為紀念萊蕪戰役勝利60周年,對萊蕪戰役紀念館進行了全面升級改造。館名為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上將題寫。革命烈士紀念塔矗立于紀念館的中軸線上,為全國100個重點紀念塔之一。展覽館分為序廳、戰前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五個部分,整個展覽設計在繼承了我國傳統陳展理念和手法的基礎上,吸收了一些國內外現代先進展覽藝術形式和一些高科技手段,使人耳目一新,為之有感染和震撼。全景畫……[詳細] |
![]() | 濟南戰役紀念館于1998年9月24日舉行奠基儀式,2002年10月基本建成完工。濟南戰役紀念館建筑面積6819.86平方米,由陳列展廳和全景畫館兩大部分組成。陳列展廳內有大量文物史料,內容設計再現了濟南戰役事跡,對開展愛國教育起了重要作用。全景畫館內巨大的立體畫面與地面塑形復原景區相銜接,繪出了一幅濟南戰役攻堅戰斗的激烈場景。當年,濟南戰役以其大規模攻堅戰和殲滅戰的偉大勝利而震動全國,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在我軍作戰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戰爭對于今天的人們已經變得遙遠而陌生,怎樣才能使人們了解那段歷史,不忘那段歷史,怎樣才能使人們知道繼承什么,珍惜什么,從而煥發開創未來的力量呢?濟……[詳細] |
![]() | 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的前身是萊蕪戰役紀念館東館,2015年1月15日,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投資5400萬元,修繕加固,改陳布展建設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獻禮。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建筑面積3400㎡,陳展面積3000㎡。魯中抗日戰爭展覽館以抗日戰爭期間魯中地區(主要包括臨朐、沂源、萊蕪、章丘、新泰、泰安、蒙陰、費縣、沂水、安丘、益都、淄川、博山、歷城、泗水、沂南等縣市區)抗日根據地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設及抗戰史實為主線,客觀、真實地展示魯中地區黨政軍民在抗日戰爭時期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反映日本帝國主義對魯中人民所犯滔天罪行,展現魯中人民的民族大愛情懷和英勇頑……[詳細] |
![]() | 濟南慘案又稱五三慘案。第二次北伐進行期間,日本恐怕中國一旦統一,必不能任其肆意侵略,是以竭力阻撓北伐之進行。日本以保護僑民為名,派兵進駐濟南、青島及膠濟鐵路沿線。一九二八年,國民革命軍于五月一日克復濟南,日軍遂于五月三日派兵侵入中國政府所設的山東交涉署,將交涉員蔡公時割去耳鼻,然后-殺,將交涉署職員全部殺害,并肆意焚掠-。此案中中國官民被焚殺死亡者,達一萬七千余人,受傷者二千余人,被俘者五千余人。2012年5月3日,山東濟南鳴響警報紀念慘案84周年。在1926年12月25日時,大正天皇死去,裕仁繼位,改為昭和天皇,這個名字取自中國《書經·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1927年的3月,昭和……[詳細] |
![]() | 吐絲口戰役紀念碑坐落在萊蕪城區口鎮政府駐地東2華里處的橡皮壩西側,占地20.48畝。這里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柏交翠,景色宜人。紀念碑于2002年10月1日建成。設計主題是戰斗、勝利、和平、家園。主題造型由代表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的主要武器步槍變形組合而成,其四支緊靠的步槍合為一體,寓意革命先烈在吐絲口戰役中緊密團結、共同戰斗的精神。正、背面的裝飾圖案是由象征勝利與和平的和平鴿和五線譜,代表吐絲口戰役勝利的時間2.23和國旗中的五星組成,昭示先烈們的豐功偉績將永存中華大地。下方有槍柄組成口鎮的口字,似凱旋門一樣向人們展示吐絲口戰役的偉大勝利。碑體高19.47米,代表1947年的萊蕪吐……[詳細] |
![]() | 濟南市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濟南市文物局),創建于1958年12月。館址座落于歷下區經十一路30號,風景名勝旅游景點千佛山公園西側,1997年正式投入使用。館占地面積8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300平方米,其中陳列面積2400平方米。1998年被濟南市正式公布并授牌為濟南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山東省正式公布并授牌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并被濟南市精神文明辦公室授予市級文明單位,2009年被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2015年被評為全省科普教育基地。濟南市博物館現擁有各類館藏文物5萬余件(套),善本書2千余冊。其中,三級品以上珍貴文物2千余件,并……[詳細] |
![]() | 云臺山,又名龜山、龜寨山、聚圣寨,位于圣井鄉中部,海拔578米,距萊城15公里。遠望其山,似龜形,所以名龜山。因山有寨,明末士民多避亂于此,所以又名龜寨山、聚圣寨。因主峰頂為平臺,常有云霧繚繞山間,所以又名云臺山。現已開發的上山路有三條,分別在山的東南、西南和西北。山之陽的兩路,山勢陡峭,氣勢磅礴。東南路可乘車至中天門。西南路沿夾谷而上,經西紅門上山。山之陰的西北路,山勢平緩,谷深峪長。云臺山當地人稱小泰山,傳說山頂有泰山奶奶的行宮,所以山上一些廟宇、景點都是仿泰山修筑和命名。中天門是小憩的好地方,在此南眺,夾谷峪一覽無余,盡收眼底,兩面山勢磅礴,郁郁蔥蔥。一到春天,山上的梨花、桃花、柿子花、……[詳細] |
![]() | 萊蕪戰役指揮所位于萊蕪城東46華里的萊蕪市萊城區辛莊鎮石灣子村,東臨沙河,與寄母山隔河相望,西為西風山,南靠包頭山,北依青龍山。石灣子村擁有小橋流水,更有迷人的傳說。村東河內有一巨石,上有一碗狀坑,相傳能積水成金。夜積水滿,晨得一金。有人為得大金,便將坑鑿大,不但未得大金,反而不再生金。因此,傳說村子曾名金碗子,后演變為石碗子、石灣子。今有碗坑巨石仍存河底。1947年時的石灣子,通村的只有一條鄉間小道,但50多米寬的干涸的沙河既可徒步行軍,亦可驅車而行,華野將領當年便是沿河逆流而上的。到達石灣子后,陳毅、粟裕及其警衛員、總務人員等幾十人住在財主李學文的四合院內,其余人員則分散入住農舍。石灣子村……[詳細] |
![]() | 中共山東省黨史陳列館于1988年正式開館,原址位于五龍潭公園內,1991年為慶祝建黨70周年,根據中共山東省委決定,濟南市對黨史陳列館進行了擴建,確定為濟南市委黨史研究室直屬縣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主要負責承辦省、市黨史宣傳展覽,開展黨史黨建紀念活動,征集研究黨史文物和黨建資料。省黨史館作為山東省暨濟南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適應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的新形勢,按照中央《關于全國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的通知》精神,從2008年2月起,免費對外開放,并先后舉辦了《光輝的歷程——中共山東地方歷史展》、《中共濟南歷史大型圖片展》、《光輝的歷程——從黨的一大到十八大圖片展》、《“老濟南 新泉……[詳細] |
![]() | 濟南鐵路大廠廠史館是公司第一任廠長道格米里(德國人)的辦公大樓,為一座四層德式建筑(其中地下室一層,地上三層),長約32米,寬約16米,高約10米,建筑面積約1434平方米,1909年6月竣工。這座具有日爾曼風格的德式建筑,在門廊、房頂結構、門窗及彩色玻璃等細部裝飾上特點突出,整體對稱式的設計又具有中國建筑元素,這種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在二十世紀初德國在中國建設的工廠辦公建筑中比較罕見。2009年起,公司經周密策劃、廣泛征集、精心設計和認真布展,于2010年10月19日建廠100周年之際建成開館。鐵路大廠廠史館共有三層樓、三個展區(一層樓一個展區)、八個展廳,藏有公司不同歷史發展時期的照片50……[詳細] |
![]() | 萊東抗日戰爭紀念館始建于2005年5月,由南峪村李氏三姐妹捐資60萬元修建。紀念館的館名由《苦菜花》的作者馮德英題寫。萊東抗日戰爭紀念館是為紀念萊東抗日戰爭建立的,萊東指的是萊蕪東部山區。1938年9月,張經武、黎玉率中央干部工作團一百多名干部從延安去沂水時,數十名干部留在萊東地區,開辟了常文(常莊、南文字)抗日根據地。常文抗日根據地建立后,1940年1月,由于南峪村特殊的地理條件和良好的群眾基礎,八路軍山東縱隊兵工一廠由淄川遷至南峪村。兵工廠在南峪村待了三年多時間,日軍對南峪村的燒殺搶掠達13次之多,這其中就有駭人聽聞的南峪慘案,南峪村村民為兵工廠做出了巨大的貢獻。2014年12月,市區對紀……[詳細] |
![]() | 解放閣是“泉城”——濟南市的著名景點,位于原濟南舊城城墻東南角,黑虎泉東側,隔護城河與黑虎泉相望。閣址為1948年濟南戰役,人民解放軍攻克濟南時(1948年9月24日)的攻城突破口處。后舊城城墻因城市建設而拆除時,濟南人民特意在這里的舊城址上,建起了巍峨壯觀的解放閣,以紀念濟南解放。1965年建成10米高的石砌臺基,后因“文革”停建。1985年于臺上建閣,1986年9月24日落成。解放閣為山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濟南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站在解放閣上,人們既可憑吊先烈英雄業績,又可俯覽黑虎泉景致,飽覽泉城風光。2008年09月24自1986年9月24日落成后就一直收費參觀的解放閣,今后……[詳細] |
![]() | 濟南革命烈士陵園座落于濟南市風景秀麗的英雄山風景區,英雄山、馬鞍山、五里山、六里山由北向南逶迤相接,形成坐東朝西的半環形山勢,占地面積為32萬平方米,是華東地區最大的烈士陵園之一。這里青松翠柏,風景秀麗,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內部管理與外部環境,服務質量與教育效果均已躋身全國一流水平,成為“全國首批百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1948年10月15日,濟南特別市政府為紀念解放濟南犧牲烈士,決定修建濟南革命烈士陵園。1949年11月,革命烈士紀念塔奠基。2002年10月,濟南戰役紀念館正式落成。濟南戰役紀念館內陳列著實物、照片……[詳細] |
![]() | 山東博物館位于濟南市東部新城核心區域,是山東“山——水——圣人”黃金旅游線路的重要景點。博物館是目前國內展覽面積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省級綜合性博物館。山東博物館擁有各類藏品20余萬件,其中一級文物1300余件,其中八角星紋彩陶豆、蛋殼黑陶高柄杯、亞醜鉞、明魯王九旒冕等都是享譽海內外的國寶級文物,有些還是首次向觀眾展出。山東博物館目前引進了世界上最先進的語音導覽設備,可以多語種講解,紀念品商店專營文物復制品、工藝品及書籍,其中復制品蛋殼陶高柄杯堪稱工藝品的典范,多次被作為國禮送給海外友人。另外館內還設有咖啡廳、VIP接待室、學術報告廳和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地址:濟南市歷下區經十東路129號(燕山立交……[詳細] |
![]() | 蔡公時紀念館位于濟南市經四路370號,是一幢由19世紀末德國人設計建造的二層洋樓。這里是原國民政府駐山東濟南交涉公署特派員辦事處舊址,是蔡公時烈士的殉難地,是濟南“五三慘案”的重要紀念地之一,也是中國近代史中具有重大歷史教育意義的近代建筑遺存。蔡公時紀念館展覽以“五三慘案”和蔡公時事跡為主,通過實物展示、圖片、文字資料、雕塑、復原陳列等方式,再現了蔡公時追求革命、誓死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光輝一生。蔡公時紀念館自2012年5月3日開放以來,接待了社會各界觀眾近15萬人次,其中青少年觀眾占半數以上。蔡公時紀念館已成為人們銘記歷史、勿忘國恥的重要紀念性展館,成為了社會大眾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展覽……[詳細] |
![]() | 清河集團公司隸屬濟南市天橋區北園街道辦事處清河社區,位于風景秀麗的大明湖畔,占地面積1.6平方公里,轄清河、荷香村兩個居委會。改革開放以來,清河人發揚敢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奮發進取、開拓創新,使清河村由一個以種菜為主的小村莊逐步發展成為以第三產業為龍頭,集工業、商業、房地產和旅游服務業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企業集團,山東省計劃單列企業、全國特大型鄉鎮企業。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胡錦濤、江澤民、李鵬、-、-、-等曾先后來清河視察工作,社會各界人士也多次到清河參觀學習,一致對村里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并被評為第一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激勵著清河人永不停步,不斷創造新的輝煌。……[詳細] |
![]() | 汪洋臺位于萊蕪區茶業口鎮吉山村西,一進茶業口鎮吉山村,便見茶業河、吉山河“二龍吐須”成一瀑和“雙橋臥波”的美麗景色,這里景色的主調是綠,這綠一直鋪到汪洋臺下。汪洋臺原名釣魚臺,是一座古廟,始建于清嘉慶年間,傳說當年姜太公曾在此垂釣,故得此名。1945年8月,為紀念在吉山戰斗中壯烈犧牲的泰山軍分區政委汪洋等263名烈士而改稱汪洋臺。“青山遠擁烈士軀,黃土長埋英雄骨。”每年的清明節,社會各界廣大群眾都到此掃墓,緬懷先烈。主要景點有抗日烈士紀念碑、鐘效培烈士紀念碑、汪洋政委漢白玉半身雕像等。“迤邐行游吉山前,汪洋臺映青翠間;一從戰場埋忠骨,英魂化碧綠滿山。”汪洋臺四面環山,兀立于“汪洋湖”中,風景優……[詳細] |
![]() | 辛稼軒紀念祠辛稼軒紀念祠位于濟南市大明湖南岸遐園西北側。又稱辛棄疾紀念祠。原址為清光緒三十年(1904)所建的李公(李鴻章)祠,1961年修葺改為辛稼軒紀念祠,1980年重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為民房建筑形式。大門正中懸掛辛稼軒紀念祠匾額,為陳毅所書。東西房懸掛辛棄疾詞作、配畫,過腰門兩側均為抄手游廊,正廳為券棚頂式,廳前抱柱楹聯鐵板銅琶繼東坡高唱大江東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隨鴻雁南飛為郭沫若手書。廳內正中有辛棄疾塑像,展櫥中陳列其生平事跡、各種版本的代表作及有關研究資料、著作。……[詳細] |
![]() | 毛澤東主席先后于1958年8月9日和1959年9月21日兩次親臨山東省農業科學院視察。1977年12月,紀念地被列為山東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立碑標志。為傳承歷史、銘記關懷,山東省農科院決定修建紀念地,重立標志碑,塑毛主席銅像。 紀念地位于山東省農科院科研發展核心區南區。占地面積14933平方米,工程總投資300余萬元。紀念地辟建的院史陳列館原為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院部辦公場所,是山東省農科院現存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毛主席兩次蒞臨視察的歷史見證。 毛主席視察省農科院塑像,由五人組成,圓雕工藝,黃銅質地,青銅著色。毛主席塑像高4.5米,形體偉岸,神態親切,重現了毛主席第二次視察省農科院棉……[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