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照烈士陵園坐落在海曲西路136號,始建于1945年,現占地面積42畝,是省政府批準確定的省級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曾先后被評為“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先進單位”、“全省烈士紀念建筑物管理工作先進單位”、“全省民政系統先進單位”、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山東省民政系統行風建設示范單位”。現陵園主要紀念建筑有抗日烈士紀念塔、日照革命史紀念館、日照暴-動紀念館及烈士墓區等。抗日烈士紀念塔是烈士陵園核心紀念建筑,1945年冬,抗戰勝利后不久著手籌建,翌年夏建成,整個烈士陵園的以此為中心進行布局。紀念塔以青石為體,白石為座,呈長方體,結構嚴謹,雄偉壯觀。塔高12米,塔頂是一尊八路軍戰士戎裝石刻雕像,……[詳細] |
![]() | 嵐山區碑廓鎮曾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的重要革命根據地,羅榮桓、蕭華、谷牧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碑廓這片熱土上帶領山東軍民英勇抗戰,留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1942年至1944年,羅榮桓率領一一五師在濱海地區指揮抗日戰爭期間,在嵐山區碑廓鎮碑廓二村居住三年之久,曾在此指揮過甲子山戰役等,召開過山東軍區政治工作會議及軍事工作會議,對山東地區的抗日戰爭具有重要意義。2005年8月15日,政協嵐山區委、嵐山區武裝部在碑廓鎮組織召開了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暨山東軍區軍事工作會議召開61周年座談會,山東軍區政治工作會議舊址被日照市委宣傳部授予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6月,日照市關心下一……[詳細] |
![]() | 莒縣是革命老區,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在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響應黨的號召,積極投身革命,在整個革命戰爭中有3549人獻出了寶貴生命。莒縣烈士陵園始建于1944年9月,1945年5月建成,是省級和市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省級和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抗戰時期山東境內最早修建的46處抗戰烈士紀念設施之一,也是山東省18座綜合烈士陵園中的一座。陵園內主體紀念建筑有抗日烈士紀念塔、烈士祠等,同時立有孟家西樓戰斗烈士紀念碑、宋壽田烈士紀念碑、曹吉亭烈士紀念塔、王玉璞烈士紀念塔、張同恩烈士紀念碑等當地著名戰役和烈士的紀念設施,另外還陳列著山東省第一位共產黨員王盡美烈士及其他多位烈士的事跡和戰役事跡。為加……[詳細] |
![]() | 日照市檔案館位于山東省日照市煙臺路203號,館藏各類檔案資料28.6萬卷(件),是國家一級檔案館、省級文明單位、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檔案教育社會實踐基地、日照市公民道德教育示范基地。檔案館樓建筑面積5700平方米,其中位于一樓的開放式展廳布展面積1200平方米,每天 9:00—17:00向公眾免費開放,節假日不休。日照市檔案局(館)高度重視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工作,堅持把提升基地的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結合重大紀念日、節假日,以館藏檔案為主要資源,利用區位優勢、場地優勢,通過舉辦固定陳列展、專題展覽、流動展覽、建設網上基地、與高校共建德育基地等形式,對廣大青少年及社會各界開展愛國主義、……[詳細] |
![]() | 劉勰故居位于日照市莒縣,是劉勰所生活居住的地方。介紹在山東莒縣浮萊山定林寺內。定林寺,相傳始建于南北朝,今存建筑為清代重修。主要建筑有大佛殿、三教堂、校經樓等。校經樓原名毗盧閣,相傳為劉勰校閱經籍處。劉勰(約465——520)南朝梁人。曾官縣令、步兵校尉、宮中通事舍人,頗有清名。然其名未以官顯,卻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龍》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學史上和文學批評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