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山東省 > 威海市旅游

威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2001年12月正式開館,總投資1億元,建筑面積2.8萬平方米,展覽面積1.2萬平方米,共有文物16625件,其中珍貴文物991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50件,三級文物672件),是集陳列展覽、文物保護、科研教育、游覽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博物館,被評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全國青年文明號、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社科教育基地、山東省服務名牌、山東省農業旅游示范點等榮譽稱號。現設有“漁家傲——榮成人與海”“世紀榮成”“郭永懷事跡陳列館”3個基本陳列,以及周韶華藝術館、唐鴻珍中國畫館、彭昭俊藝術館、張仲愈書法藝術館、杜春輝油畫館、青少年禁毒教育館、民……[詳細]
  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開放于1985年3月21日,1992年4月25日,報請國家文物主管部門批準,將威海市北洋海軍提督署文物管理所更名為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館,2009年6月,更名為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現名中國甲午戰爭博物院。院址設在劉公島北洋海軍提督署及其附屬建筑內, 是以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為主題內容的近代紀念遺址類博物館,負責管理保護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公島甲午戰爭紀念地”所屬北洋海軍和甲午戰爭28處文物遺址,以及征集典藏、科技保護、陳列展覽、宣傳教育等。館內珍-史照片1000多幅,北洋海軍與甲午戰爭文物資料200多件,打撈艦船文物標本300多件,一級品共70余件。建院以來,在威海市委、市政府……[詳細]
  榮成烈士陵園,座落在榮成市區北部海拔120米的青山上,毗鄰青山公園,占地面積300余畝。主要建筑于1968年動工,1970年落成。1979年整平廣場,1983年造起圍墻,1984年筑成花崗巖石甬路,1990年在原址重建革命烈士紀念堂。1990年,榮成革命烈士陵園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2007年,榮成市委、市政府針對革命烈士陵園經歷年代久、規模較小、檔次較低的實際情況,高起點,高標準規劃,計劃投資1100萬元,對榮成烈士陵園進行大規模擴建改造。整個改造擴建工程分兩期。一期擴建改造工程已投資800萬元,于2008年清明節前完工,主要包括:新建陵園牌坊一座;烈士陳列館4座,……[詳細]
  威海市鯨園小學座落于威海市區北端,是一所歷史悠久的百年名校。學校始建于1902年,系法國天主教堂創辦的教會學校,原名海星小學。1948年,與明星女子小學(建于1908年)及銘新小學(建于1925年)合并,更名為鯨園小學。學校現占地面積1 2260平方米,擁有31個教學班,2000多名學生,98名教職員工。百年風雨滄桑,百年成長發展。百年間,二十一位校長在這里運籌帷幄,一千多位教師在這里揮灑青春,兩萬多名學子在這里奠定人生的基石,從而譜寫出建功報國的輝煌篇章。涌現了原空軍司令員王海、著名漫畫家畢克官、香港中文大學原副校長傅元國、中國兵器研究所所長鄒汝平等一大批功勛卓著的校友,為鯨園小學百年歷史長……[詳細]
  馬石山烈士陵園位于乳山市西北馬石山上,距離乳山市區45公里。抗日戰爭時期,聞名全國的馬石山突圍戰在這里打響,我英勇的八路軍指戰員面對日本侵略軍的“拉網合圍”,在數千群眾身陷絕境的危急關頭,舍生忘死,反復沖殺,掩護了大批群眾突出重圍,自己卻血灑馬石山上,譜寫了一曲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壯歌,馬石山十勇士、馬石山十八勇士、膠區軍區十六團、十七團七連、東海軍分區獨立團二連一排等眾多英雄群體在這里誕生,從此彪炳史冊,永勵后人。1943年,膠東區行政主任公署在馬石山上立“馬石山殉難軍民之墓碑”。1971年,乳山縣委、縣政府在馬石山上修建馬石山烈士陵園。2013年,乳山市委、市政府投資5000多萬元,對馬石……[詳細]
  榮成是革命老區,人杰地靈,英雄輩出;榮成具有優良的崇軍習武的傳統,中國革命的各個時期,榮成人民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據記載,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至今,榮成已有5.1萬人參軍入伍,先后有6577人為國捐軀,有140人任將軍和軍職以上領導干部,其中上將3名,中將9名,少將31名。榮成市因此一直享有“將軍市”的美譽。1997年,榮成市修建了長268米、建筑面積3128平方米的偉德將軍碑廊和將軍生平事跡展覽館。偉德將軍碑廊將140多名榮成籍將軍的手跡、簡歷、事跡鑲刻在石碑上。開門碑為原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上將手書的“人杰地靈、英雄輩出”八個大字,其后矗立著130位榮成藉將軍或擔任過副軍級以上職務者的手……[詳細]
  館內以文字、繪畫、照片、沙盤及光電顯示等形式為陳列手段,使各展廳既獨立成塊又具有連續性。既是有成山特色又具有深遠的歷史性,既有民族色彩又具有現代風格,以達到展現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篇章。本館館名由我國著名古代文史教授于植元先生題寫。秦漢文史館在成山頭風景區內。秦始皇、漢武帝都曾登臨過成山頭,留下了許多美麗的傳說,為了展現中華民族悠久歷史篇章,對廣大游人進行生動愛國主義教育,1996年興建了秦漢文史館,館內陳列了秦漢時期與成山頭風景區有關的部分文史資料和文物。……[詳細]
  文登烈士陵園位于威海市文登區。文登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1935年發生了著名的天福山起義,打響膠東武裝抗日第一槍,創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文登共有烈士7778名,其中著名烈士400多名,中共膠東特委書記張連珠、理琪位列其中,理琪烈士入選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錄。為紀念犧牲烈士,陵園于1952年始建,占地面積7.7萬平方米,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堂、烈士墓區等,安葬烈士146名。陵園是山東省省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文登市區東北一緩緩小山,蔥瓏芳郁,虎虎生機,為鬧市區平添了無限風光,這就是有名的文山,古稱文登山。山高不足百米,然靈秀卓爾,更有召文臺在此,自然位居一邑之冠。史、志對文山多有記述,“秦始皇東巡,召集文人登此山,-頌德,因名。”為紀念始皇帝登臨,齊、宋時即在此建臺,以“召文”名之。清乾隆年間,又大興土木,“擴其舊制”,盛況空前,約定俗成了“不臨召文臺,未覽登州府”之說。1940年,召文臺及其他古建筑群盡毀于日本侵略軍之手,惜哉��1992年,斥巨資于原址盡量按原貌重建,包括召文臺前后門、石坊、鐘樓、文星石亭等,新增了“文登學”陳列館、秦始皇蠟像館等宏偉建筑,重現昔日古……[詳細]
  天福山起義紀念館坐落于起義遺址五間茅屋西側160米處。四周蒼松翠柏,古木參天,一派莊嚴肅穆。紀念館堂式建筑,長49米,寬23、5米,紅瓦白墻,掩映在濃綠之中。紀念館建于1973年。館內珍藏著天福山起義的珍貴文物,革命烈士事跡、圖片、遺物等。紀念館已成為青少年緬懷革命先烈、重溫滄桑歲月、接受優良傳統和老干部、老黨員寄托哀思、振奮精神、激勵斗志的思想教育課堂。尤其是清明、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節日期間,前來者成群結隊,在瞻仰先烈、凈化心靈的同時,也觀光了景色,增長了見識。……[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在线观看你懂的 | 日本亚洲欧美高清专区vr专区 | 一本大道香蕉青青久久 | 日本三级a欧美三级香港三级 | 日韩欧美高清中文字幕免费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