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北京天文館AAAA ![]() 北京天文館位于北京西直門外大街,國家級自然科學類專題科學博物館。主要通過人造星空模擬表演,舉辦天文知識展覽,出版和發行天文科普書刊,組織進行大眾天文觀測等形式向公眾宣傳普及天文學知識。除此之外,還根據不同層次的青少年學生經常性地組織舉行天文講座、天文培訓、天文奧賽、知識競賽和天文科技夏(冬)令營等各種科普活動,引導和培養學生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和愛好。北京天文館已經成為我國向公眾,特別是青少年公眾開展天文科普宣傳、教育的主要陣地。1995年以來,天文館先后被定名為國家和市、區級科普教育基地、科學與和平教育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并多次被評為國家和市級“科普先進集體”榮譽稱號。該館分A館和……[詳細] |
![]() | 首都博物館AAAA ![]() ![]() 首都博物館于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原館址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的立項申請,于1999年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批準,2001年經國家發改委報國務院批準實施,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首都博物館新館于2005年12月開始試運行,2006年5月18日正式開館。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筑、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并躋身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經典的建筑首都博物館的建筑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詳細] |
![]() | 中國地質博物館AAA ![]() ![]() 目的地介紹中國地質博物館在西城區西四羊肉胡同15號。前身是建立于1916年的北京地質調查所地質礦產陳列館。是我國規模最大、成立最早的全國性地學博物館,也是亞洲最大的綜合性地學館。1959年10月正式開館。其固定陳列室有“礦產資源室”,展出農用化工礦產、鋼鐵金屬礦產、有色金屬礦產等;“地球史室”介紹了地球46億年以來從荒無沉寂的星體到生機勃勃現代世界的歷史;“地層古生物室”展示了不同地層中的各類生物化石,揭示了從元古代至第四紀以來生物的演化過程;“礦物巖室”使人們更好地認識礦物巖石世界;“寶石室”分為寶石、玉石、彩石、硯石四個單元展。該館主要研究地質科學技術和博物館學。地質科學技術研究的主要內容……[詳細] |
![]() | 北京湖廣會館AAA ![]() ![]() 北京湖廣會館始建于1807年,坐落在西城區虎坊橋西南隅。東為虎坊路,北臨騾馬市大街,南與北京工人俱樂部為臨,西為居民住宅區。門牌為虎坊路3號。是一座雕梁畫棟、磨磚對縫青水墻的建筑群,呈現皇宮內院的金碧輝煌,卻也玲瓏剔透頗具王府風范。湖廣會館是湖南、湖北兩省旅京人士為聯絡鄉誼而創建的同鄉會館。主要用于同鄉寄寓或屆時聚會,已有200年歷史,是北京僅存的建有戲樓的著名會館之一,也是按原有格局修復并對外開放的第一所會館。該館原址曾為清代達官名流的故居。據史料記載,乾隆嘉慶年間的歷任大臣都在這里居住過,如:劉權之、王杰等。中國偉大的革命者孫中山先生曾五次來到北京湖廣會館,在這里召開了國民黨第一次大會宣布……[詳細] |
![]() | 北京宋慶齡故居AAA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故居,分別坐落于北京西城區后海北沿46號,武漢黎黃陂路口沿江大道161-162號,上海淮海中路1843號,重慶渝中區兩路口新村5號。國家級旅游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首都文明旅游景區。位于西城區后海北沿46號。是展現中國古代建筑藝術以及中國近現代史的旅游景點。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間,為大學士明珠的府邸花園,乾隆年間為和珅別院,嘉慶年間為成親王永瑆王府花園,后為光緒父親醇親王奕譞府邸花園,清末又為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醇親王載灃的王府花園,即攝政王府花園。新中國成立前夕,這里已經荒蕪凋敝。后-總理受黨和政府委托,籌……[詳細] |
![]() | 北京徐悲鴻紀念館AA ![]() 1953年,徐悲鴻逝世的當天,徐夫人廖靜文女士將位于東城區東受祿街16號的故居捐獻給了國家。1954年,以故居為基礎的“徐悲鴻紀念館”成立了,這是新中國第一座美術家個人紀念館。郭沫若親筆題寫“徐悲鴻紀念館”館名。1966年,北京地鐵開始修建,恰在地鐵線上的徐悲鴻紀念館-拆除。1973年,在周總理“重建徐悲鴻紀念館”的指示下,新館開建,歷時十余年,最終于1983年正式向社會開放。新館位于新街口北大街53號,共有七個展廳,展覽徐悲鴻先生的油畫、國畫、素描以及書法等真跡。地理位置新館于1982年建成,坐落于西城區新街口北大街53號,總占地面積徐悲鴻紀念館為3900平米、建筑面積為4600平米;主體建……[詳細] |
![]() | 北京魯迅博物館AA ![]() 目的地介紹魯迅博物館位于北京市阜成門內西二條,是建國后最旱建立的“人物傳記性文學博物館”。該館的前身為原西三條的北京魯迅故居,1954年在故居旁興建博物館,于195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20周年紀念日落成開放。1994年擴建后的新展廳是四合院式的仿古建筑,與故居相鄰。該館占地1.3萬平方米。魯迅(1881一1936),漸江紹興人,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故居內為“魯迅故居舊景陳列”,這是一座精巧的小四合院,南北房各三間,東西房各一間,一直保持著當年先生居住時的模樣,南房是會客室,北屋東西兩房間分別為魯迅的母親和朱安夫人的住室,中間一間為餐廳,北屋當中一間向北凸出一小間,面積僅8平方米……[詳細] |
![]() | 北京郭沫若故居AA ![]() ![]() 目的地介紹郭沫若紀念館坐落在前海系街18號,1988年6月正式對外開放。紀念館為庭院式四合院建筑,晚清時曾是恭王府的馬號,民國初年營建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郭沫若先生在這里渡過了他一生中的最后15年。郭沫若故居原是清代權相和環的一座花園,后和宅被抄沒,花園遂廢。同治時成為恭親王府的草料場和馬廄。民國年間,其后代把王府和花園賣給輔仁大學,把此處賣給達仁堂樂家藥鋪作宅園。新中國成立后,這里曾是蒙古人民共和國駐華使館所在地。故居大門外馬路對面有一座磚照壁,大門里一條小徑直伸到一座坐北朝南的垂花門前。該故居由-題寫金字門匾,至今保持著先生在世時的面貌,四個展室分別以歷史圖片和珍貴文物概括地介紹了郭沫若……[詳細] |
![]() | 中國古動物館是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創建的國內唯一一家以古生物化石為載體,系統普及古生物學、古生態學、古人類學及進化論知識的自然科學類專題博物館,也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古生物博物館。中國古動物館同時也是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的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中國古生物學會授名的科普教育基地,以及中央國家機關思想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1995年12月,經北京市文物局批準,中國古動物館正式對外開放。中國古動物館位于北京西直門外大街142號的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綜合辦公樓旁,主體為一形似恐龍的三層青色古堡式建筑,與展示現生動物的北京動物園隔街相望。它的建筑面積約3400平方米,目前有22……[詳細] |
![]()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館,位于永定門大街西側的先農壇內,隸屬于北京市文物局。1988年在文博界專家的積極呼吁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館籌備處,1991年9月25日正式對外開放,是我國第一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反映中國古代建筑歷史、建筑藝術、建筑技術的專題性博物館。中國古代建筑博物館坐落在北京先農壇內,是一座以收藏、保管、研究、展示中國古代建筑史、古建文化、古建技術為主要內容的專題性博物館,于1991年9月正式向社會開放。博物館的主要展覽有“古壇掠影-先農壇史料圖開展”和“中國古代建筑技術發展簡史”。中國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展覽通過照片、實物、模型形象地介紹了中國古建筑技術形成、發展的歷史及……[詳細] |
![]() | 北京戲曲博物館是北京市建成開放的第一百座博物館. 1997年9月6日正式建成并對外開放。這是北京市建成開放的第一百座博物館。 湖廣會館始建于清嘉慶十二年( 1807 年),包括大戲樓、鄉賢祠、文昌閣、寶善堂、楚畹堂、風雨懷人館等一組建筑。這里當年曾是湖南、湖北兩省赴京學子們和同鄉商賈聚居之地,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同時具備優良的京劇文化傳統,堪稱人文薈萃之地。\據史料記載,原湖廣會館始建于清嘉慶十二年(公元1807年),道光年間加修大戲臺。會館坐西向東,總面積43000多平方米,門嵌精美磚雕。前館有戲樓,中間有文昌閣、鄉賢祠、子午井等,后館有寶善堂、楚畹堂、風雨懷人館及一座小花園。戲……[詳細] |
![]() | 素有“軍門”之稱的德勝門箭樓是現今北京保存最為完好的箭樓之一,古代錢幣展覽館的前身是德勝門箭樓文物保管所。1992年國家投資復建了真武廟后,就把古代錢幣展覽館打造成一個集展覽、研究和交換為一體的的場所,讓廣大的錢幣愛好者提供了一個觀賞、交流、買賣的好地方。到此旅游,你可以了解古代錢幣的發展歷史、鑄造工藝、古錢的真偽辨別和歷代紙幣。你會發現,每一枚小小的錢幣上都凝結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每年的春、秋兩季到這里旅游,展覽館會舉行全國錢幣交易會,交流對古幣的心得,可以交換到自己喜歡的古幣。古代錢幣展覽館詳細介紹:在北京北二環中路,矗立著一座巍峨的古建筑―德勝門箭樓,北京古化錢幣展覽館就坐落于箭樓下。它1……[詳細] |
![]() | 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為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所屬事業單位。 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館(簡稱:北京市城建檔案館)于1981年經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 1990年正式開館,隸屬于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北京市城市建設檔案管理辦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 第129號)規定:“市建設檔案館負責接收、收集、整理、保管全市應當永久和長期保存的城市建設檔案,對城市建設檔案進行科學管理和利用”。“城市建設檔案館應當對建設單位城市建設檔案形成、編制、整理、歸檔工作進行業務指導,對國家和本市重點工程的城市建設工程檔案編制、整理、歸檔工作應當指派專人進行具體指導”。北京市城建檔案館總建筑面積10662平方米……[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