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陽明山AAAA ![]() ![]() ![]() ![]() 陽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雙牌縣境內東北隅,面積114.5平方公里,1982年被批準為省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被批準為國家森林公園,2009年9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辦發〔2009〕54號)。境內珍稀野生動、植物資源非常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7.8%,原始次生林分布數萬畝,華南最大的華東黃杉和紅豆杉群落分布其中,擁有云豹、白鷴、紅腹錦雞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植物101種。地理環境陽明山處于雙牌、寧遠、祁陽三縣交界處,為南嶺山脈北部的獨立山地,主峰海拔1625米,整個山勢溝谷深切,陡峭奇峻,當海拔上升到1000米以后,地形突變,形成若干狹長盆地,相對高差僅100-150米,狀似“山原地貌”……[詳細] |
![]() | 李達故居位于永州市冷水灘區嵐角山鎮油榨頭村。李達,1890年10月生。1919年五四運動后,致力于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1920年夏與陳獨秀等人發起成立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并主編《共產黨》月刊,參加《新青年》的工作。1921年2月起任上海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代書記。1921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為中央局宣傳主任,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1921年8月至1925年5月任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委員。1921年9月創辦中國共產黨第一個出版機構——人民出版社,出版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著作和革命叢書。1922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同年11月應毛澤東邀……[詳細] |
![]() | 江華故居位于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江華(1907—1999),瑤族,江華瑤族自治縣大石橋鄉鷓鴣塘村人。乳名香麟,學名虞上聰。13歲考入縣立初級國民小學,畢業后考入縣立高等學堂,后又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學校。1925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后轉為中共黨員。-1928年4月,任茶陵縣委書記。5月,他上了井岡山,在毛澤東領導下參加革命根據地斗爭。1929年7月,江華隨毛澤東來到蛟洋,幫助閩西特委召開閩西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隨后,任閩西特委秘書長、福建省委常委。是年冬,赴上海,參加中央訓練班學習。1930年春,江華離開上海回到湖南任紅五軍隨營學校政治教員。1932年至1933……[詳細] |
![]() | 陶鑄故居位于永州市祁陽縣潘市鎮陶家灣村一半山腰中。1908年1月16日,陶鑄就出生在這里。1926年,他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8年回祁陽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29年前往福建,先后擔任中共福建省委秘書長、書記,中共漳州特委書記,省委組織部長,福州中心市委書記,組建閩南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地區人民武裝,成功地領導和指揮了震驚全國的廈門劫獄斗爭。1933年5月,被捕入獄,1937年被周恩來、葉劍英營救出獄后,被派到湖北省擔任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豫鄂挺進支隊代政委,創建鄂中抗日游擊隊和游擊區。解放戰爭時期,陶鑄先后擔任遼寧、遼吉、遼北等省省……[詳細] |
![]() | 祁陽革命烈士紀念碑亭位于永州市祁陽縣城龍山公園內。1925年12月,共產黨員雷晉乾受組織委派回祁陽開展革命活動和發展黨的組織。1926年1月,經過培養考察,發展了段文元、廖康國、王鎮湘3人為共產黨員,并成立中共祁陽特別支部,開展一系列反帝反封建斗爭和反對舊勢力政權的斗爭。1927年5月,祁陽黨組織遭到破壞,雷晉乾、蔣毓華、鄧國光等被殺害。1927年9月,岳北農工會委員長、共產黨員劉東軒受組織派遣,化名鐘德貴,偕妻周鳳英,攜弟劉從然來到祁陽,恢復發展黨組織,1928年1月,選舉成立中共祁陽縣委,先后開展除夕暴-動、秘密恢復組織農協小組、支持周文農軍斗爭等一系列工作。1928年6月,劉東軒、江殿逵……[詳細] |
![]() | 清塘“樓田慘案”遺址位于永州市道縣清塘鎮樓田村道山西南坡道巖內。1944年9月12日至11月11日,1944年12月14日至1945年1月20日,日本侵略軍兩次進犯道縣,先后盤踞95天,燒殺-,無惡不作。日軍在道縣制造了一系列駭人聽聞的慘案。1944年12月,一群日本侵略軍進犯道縣清塘鎮樓田村,村民早已躲出村莊。日軍四處搜尋,見兩個小孩往后山上跑,便跟蹤追去,發現倆小孩跑進一巖洞,巖洞(名叫“道巖”)內藏有許多人。日軍不敢貿然進入,就向洞內喊話,洞內的難民誰也不敢出來。日軍于上午10時左右,從村里找來干柴草、干辣椒和手搖風車,將柴草燒燃,放上干辣椒,然后用風車往巖洞內鼓風,熏燒巖洞。混合著辣椒……[詳細] |
![]() | 水市革命烈士陵園位于永州市寧遠縣水市鎮水市圩,寧遠縣城南18公里處,為紀念紅軍烈士以及1950年在三二九-暴-動中犧牲的烈士而建立。1949年11月17日,寧遠縣和平解放,但是一小撮-分子不甘心失敗,妄圖死灰復燃,夢想奪回他們失去的天堂。以鄭元贊(國民黨團長、縣長)、歐平成(軍統特務)、歐隆(國民黨營長)為首,組織了中國國民黨華南鏟共總司令部-組織,進行-活動。1950年3月29日,“華總”-組織在寧遠二區的水市、和平、下陂等地進行-武裝-。王昆、郭金生、龍進星、歐燕、趙岐山、石朝生、蔣化坤等7位革命干部慘遭殺害。3月31日,寧遠縣委依靠廣大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清匪反霸和鎮壓-運動,參加三二九……[詳細] |
![]() | 雷晉乾烈士墓位于永州市祁陽縣三口塘鎮壩塘村。雷晉乾,祁陽縣三口塘鎮壩塘村人,1898年12月出生,1918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師范,1921年三師成立一個進步學生組織——心社,雷是首批參加者,并是骨干成員之一。是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春參加三師驅逐反動校長劉志遠的學潮。之后先后去安源、水口山發動工人運動和“岳北農工會”組建工作。1925年秋同羅嚴、毛澤民、夏明震等到廣東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并以個人身份加入中國國民黨。1925年12月由國民黨湖南省黨部和中共湖南區委以農民運動特派員的身份派遣回祁陽發展黨組織,領導農民運動,開展革命活動。先后發展段文元、王鎮湘、廖康國為中共黨員。1926年1……[詳細] |
![]() | 唐生智故居位于永州市東安縣蘆洪市鎮趙家井村。唐生智(1889-1970),字孟瀟,湖南東安人。1911年加入同盟會,1914年畢業于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先后參加辛亥革命和討袁、護法戰爭,歷任湘軍團長、旅長、師長。北伐時任國民革命軍第8軍軍長、前敵總指揮、第4集團軍總司令、湖南省主席等職。1929年任國民黨政府軍事參議院院長、第5路軍總指揮。1930年趁蔣桂戰爭復出,組織“護黨救國軍”,任總司令。1931年5月寧粵對立期間任廣州軍事委員會兼軍事參議院院長。1934年12月兼任國民黨訓練總監部總監。1935年4月,被任命為陸軍一級上將。抗戰爆發后,任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委員。以后長期閑……[詳細] |
![]() | 道縣紅軍墻位于永州市道縣瀟水中路,西關橋南橋頭。1934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經過道縣,在所到之處刷寫標語。當時,一位14歲的小紅軍在縣文廟(后為道州賓館)前南面的照壁上,寫下“工農革命努力奮斗,工農革命勝利萬歲”16個大字。照壁呈東西方向立于周家坊進口處。由于紅軍墻所處的位置在瀟水和濂溪河匯合處,地勢低洼,每年漲洪水時,紅軍墻墻體就會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地方被水浸泡,嚴重影響著紅軍墻墻體的安全。1997年,縣政府將它遷至西關橋南橋頭附近。道縣紅軍墻現是道縣一愛國教育基地,一處文物旅游景點,一處傳承紅軍長征精神的地方。各地重走長征路的隊伍都會來紅軍墻來感受當年激戰的情景。黨員宣誓,升旗活動,長征精神……[詳細] |
![]() | 塔下寺革命烈士亭位于永州市藍山縣城東塔下寺西北角的叢林內。1949年隨著全國解放的腳步日益加快,但仍有一小撮國民黨反動派負隅頑抗。是年冬,國民黨湖南保安軍第1師師長謝聲溢率殘部來藍山,國民黨交通警察總局東南辦事處主任王春暉率交警第4、14、17、18總隊也尾隨而來,組建了“湖南軍政委員會”和“-救國軍”。1949年12月5日我中國人民解放軍46軍136師奉上級命令攻克縣城,解放藍山。在這次戰役中解放軍某排排長黃福生等6位解放軍戰士為解放藍山縣城英勇犧牲。1950年黨組織將犧牲烈士葬于塔下寺叢林內,砌方形墓地。1984年3月藍山縣武裝部和民政局根據上級要求在原墓葬址上重拾烈士遺骸重建圓形烈士紀念……[詳細] |
![]() | 湖南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紅七軍十九師政治部舊址。這棟看似很不起眼的普通民房就是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早期革命時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后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北上革命進行戰略轉移時在江華留下的革命舊址。當時鄧小平同志任前委書記兼十九師政治部主任。這是我省僅存的兩處保存較好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北上革命舊址之一(另一處在我省的武崗市),是一處珍貴的革命文物舊址,也是一處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29年12月,鄧小平、張云逸、李明瑞領導的廣西百色起義后組建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在廣西右江建立革命根據地發展革命力量。由于革命熱情和堅決執行黨中央命令,紅七軍在1930年一段時間內曾執行了錯誤的“立……[詳細] |
![]() | 江永一中紅軍樹位于永州市江永縣第一中學校園內。1934年11月,紅八、九軍團長征經過永明(今江永)。27日,紅八軍團一部宿營在城郊的關帝廟和龍母廟(今江永一中校園)。當時紅軍極為重視革命思想宣傳工作,紅軍總政治部在《在新的環境下的政治工作》中要求“每個紅色戰士應該是蘇維埃基本政策的宣傳者和鼓動者”。號召凡是能寫字的戰士,每人練習寫熟1~50條標語,凡是宿營地和休息地方都寫上標語,以使群眾知道紅軍是為人民大眾利益而戰斗的隊伍,從而同情、支持紅軍。一紅軍戰士因此在龍母廟旁的樸樹、山合歡樹的樹干上用刺刀刻下了兩幅標語。在樸樹上刻的是“保家衛國當紅軍”,在山合歡樹上刻的是“中國工農紅軍萬歲”。1989……[詳細] |
![]() | 1988年陶鑄的銅像和革命事跡陳列室在浯溪風景區內落成,更融匯了古代元結“忠直方正”,現代陶鑄“心底無私”的人文精神內涵。貼士:陶鑄,1908年生,湖南祁陽人。1926年入黃埔軍校,同年參加中國0。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1929年至1933年,先后擔任0福建省委書記、漳州特委書記等職,先后建立了閩南工農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地區人民武裝力量。1933年5月在上海被-逮捕,1937年被營救出獄。1940年到延安,擔任-秘書長和總政部秘書長等職。解放戰爭期間,先后任0遼寧、遼吉、遼北省委書記、東北野戰軍第七縱隊政委。平津戰役中,化裝進入北平同傅作義談判,以后擔負了改編起義部隊及組織和領導南……[詳細] |
![]() | 黃陽司窯址位于永州市冷水灘區黃陽司鎮陶家洲與錢家洲之間的湘江河岸。共五處依次排列,各相距50~70米。窰室呈長條形斜坡狀延伸,用匣缽裝燒。釉色青黃或淺黃,開片或不開片,90%坯胎涂化妝土,胎色成磚紅色。器形以碗、碟為主,兼有杯、瓶、壇、罐。碗、碟內印團花或文字,圖案有蓮花、菊花、蝴蝶及幾何圖形,文字印有“唐、何”姓氏題記,“開元通寶、宋元通寶”等錢文,碗90%為圓口。……[詳細] |
![]() | 蔣先云故居位于湖南省新田縣大坪塘鄉大坪塘村,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由蔣先云的高祖登堂公所建,因故居前有一形如半月的池塘,故蔣氏族人又稱之為“月光堂(塘)”。1902年農歷7月14日,蔣先云出生于此,他的童年、青少年皆在這里度過,直到踏上革命征程。故居坐北朝南,系明清時期磚木結構建筑,整體呈“一池三堂兩井十二間”的格局,其主體建筑由月光池塘、大堂、中堂、正堂等組成,建筑面積457.5平方米。故居作為這位革命烈士的載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是一處珍貴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莊嚴古樸的烈士故居,顯得森嚴肅穆,青磚黛瓦、三層風火馬頭墻訴說著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歷史。2011年蔣先云故居被省人民……[詳細] |
![]() | 陶鑄生平事跡陳列館位于永州市祁陽浯溪風景名勝區(浯溪公園)內。陶鑄,譜名陶際華,字劍寒,化名陶磊。1908年1月16日出生在祁陽縣潘市鎮陶家灣村。1926年入廣州黃埔軍校第五期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陶鑄轉戰南北,功勛卓著,參加過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成功地領導和指揮震驚全國的廈門劫獄斗爭,組建閩南紅軍游擊總隊和閩東地區人民武裝,創建鄂中抗日游擊隊和游擊區。受中共中央委托,先后領導與傅作義、程潛談判,為和平解放北平和湖南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陶鑄作為中共中央中南局和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敢于堅持真理,實事求是,贏得了廣大干部和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文……[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