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河南省 > 鄭州市旅游

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1927年創建于開封,1961年隨省會遷至鄭州,1994年新館開工建設,1998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院區占地面積126畝,建筑面積5.5萬平方米,建筑群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體現中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特征。2009年入選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國家級博物館。河南博物院現有藏品17萬余件/套,大多數為珍貴文物,其中以青銅器、玉石器、陶瓷器、石刻造像等最具特色,是見證和展示華夏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脈絡的文化藝術殿堂。原開放有基本陳列“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專題陳列“河南古代石刻藝術館”“河南古代玉器館”“楚國青銅藝術館”“明清工藝珍寶館”等。現主展館閉館進行功能提升,于西配樓推出“大象中原——河南古代文明瑰寶展”等臨時展覽。河南博物院以“發揚固有文化、提倡學術研究、增長民眾知識、促進社……[詳細]
2、二七紀念塔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二七紀念塔
  鄭州二七紀念塔位于鄭州市中心的二七廣場上,1951年鄭州市為紀念1923年京漢鐵路大-中犧牲的烈士,繼承和發揚京漢鐵路工人的革命斗爭精神,將原鄭州市西門外長春橋舊址擴建為“二七廣場”,廣場中央建三角形木質塔一座。1971年7月1日,在原址動工重建鋼筋混凝土紀念塔,于同年9月29日落成,成立“鄭州二七大-紀念塔管理處”。1986年11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5月更名為“鄭州市二七革命紀念館”,1993年4月9日,-為該館題寫館名“鄭州二七紀念館”,現更名為“鄭州二七紀念館”。鄭州二七紀念館有陳列展室10個和1個地下展廳,陳列面積1千多平方米,館藏近現代文物500多件。館內主要陳列介紹了京漢鐵路大-的歷史起因、經過和結果。展示面積250平方米,分為三個展室,由四……[詳細]
3、杜甫故里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杜甫故里
  杜甫故里位于鞏義市區東10公里的站街鎮南窯灣村的筆架山下,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公元712—770年)就誕生在筆架山下的窯洞里,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杜甫,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陽,他的曾祖父在鞏縣任縣令時,將家遷于此。杜甫一生創作了3000多首詩,流傳下來的有1400多首,他的詩深刻反映了唐代的社會矛盾,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深厚感情。杜甫的詩政治性現實性、人民性、藝術性都很強,唐代詩人韓愈說:“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元稹也說:“詩人以來,未有如子美者”,毛主席稱杜甫的濤是“政治詩”。所以長期以來,杜甫的詩被稱為“史詩”,杜甫也被后人尊為“詩圣”。鞏義是詩圣的故鄉,是河洛水土培育了詩人高尚的性情,詩人在長大后的顛沛生活之中還寫下過“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的詩句來表達他對故鄉的思念與深情。鞏義市人民……[詳細]
4、黃帝故里 AAAA
黃帝故里
  河南新鄭古為有熊氏之國,軒轅黃帝降于軒轅之丘,定都于有熊。黃帝統一天下,奠定中華,肇造文明,惜物愛民,被后人尊為中華人文始祖。莊子曰:“世之所高,莫若黃帝。”如今的黃帝故里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拜祖的圣地,被評為國家AA-景區。2000年被公布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鄭州市十大旅游景點之一。`黃帝故里景區位于新鄭市區軒轅路,占地面積100余畝,黃帝故里祠始建于漢代,后曾經毀建,明清修葺。清朝康熙五十四年(1751年),新鄭縣令徐朝柱立有“軒轅故里”碑。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緬懷始祖功德。近年來,新鄭市人民政府對黃帝故里景區進行了擴建。擴建后的黃帝故里景區共分五個區域:廣場區、故里祠區、鼎壇區、藝術苑區、軒轅丘區。祠前廣場、千年古棗樹、國槐蔭蔭、百年銀杏松柏參參,“乾坤浮雕圓盤”立于中道……[詳細]
鄭州市黃河生態水利風景區
  鄭州市黃河生態水利風景區位于鄭州市西北20公里處,依托邙山“引黃入鄭”工程和黃河桃花峪段導控工程而建,屬于自然河湖型水利風景區,規劃面積20平方公里。 景區以中華民族母親河——黃河為依托,南依巍巍邙山,北靠滔滔河水,東臨京廣鐵路,西望著名的楚漢爭霸古戰場。整個景區包括五龍峰、桃花峪、漢霸二王城三大景域,炎黃二帝廣場、五龍峰、大禹山、岳山寺、星海湖等七大景區。景區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6公里,現已開放景區面積20多平方公里。……[詳細]
6、康百萬莊園 AAAA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莊園,國家4A級旅游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與四川劉文彩莊園、山東牟二黑莊園,被稱為全國三大莊園,位居三大莊園之首,被譽為豫商精神家園,中原古建典范。該景區位于河南鞏義市康店鎮,距市區4公里,莊園始建于明末清初,由十九部分組成,占地240余畝,是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代表。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此外康氏家族以財取天下之抱負,利逐四海之氣概,歷經四百年而不衰,成為豫商成功的典范,康百萬莊園也被譽為“豫商家園”。“康百萬”是明清以來對康應魁家族的統稱,鞏義康家,上自六世祖康紹敬,下至十八世康庭蘭,大膽開拓,勇于創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歷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鴻猷等十多人,都被當地百姓稱為“康百萬”。1900……[詳細]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黃河游覽區)
  鄭州黃河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游景區,黃河國家地質公園。位于鄭州西北20公里處。處于黃河中下游分界線,是黃土高原的終點,華北大平原的起點。已經建成并對外開放的炎黃二帝廣場、五龍峰、駱駝嶺、岳山寺、星海湖、漢霸二王城等六大景區,分布著“炎黃二帝”“哺育”、“大禹”、黃河碑林、萬里黃河第一橋、浮天閣、極目閣等景點。這里被譽為萬里黃河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炎黃二帝廣場炎黃巨塑景點包括炎黃二帝塑像、廣場和紀念壇三部分。炎黃二帝巨型塑像高106米,其中山高55米,像高51米。所使用的材料均是太行山真石,其中毛石7萬多方,景石3萬多噸。巨塑內部為雙子座樓東側10層,西側11層,實用面積8000平方米。炎黃二帝巨型塑像比美國自由女神像高8米,比俄羅斯的母親像高2米,是世界最高的雕塑之一。并肩矗立的二帝像是名……[詳細]
8、始祖山 AAA
始祖山
  始祖山,古稱具茨山,位于新鄭市區西南15公里處的辛店鎮境內,面積約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風景如畫,黃帝文化遺跡遍布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山頂的軒轅廟等景點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全國僑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3年始祖山被河南省林業廳批準為省級森林公園,2005年被批準國家級森林公園。始祖山主峰風后嶺海拔793米,相對高度540米,遠遠望去,好似一尊軒轅黃帝像,偉岸挺拔,眉眼畢現,蔚蔚壯觀,令人肅然起敬。風后嶺南坡和東坡為數百米高的懸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構成高峻雄偉的山岳風景。同時,山坡上叢林密布,果園飄香,山半腰的青崗廟水庫,水平如鏡,清澈見底,西坡的黑龍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瀲影,嫵媚動人,形成山、水、泉、林融為一體的秀麗景色。近年來,全市累計……[詳細]
鞏義石窟寺
  鞏義石窟寺位于鞏義市區北15公里的黃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創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時(公元471—499年)。現存石窟5個,千佛龕一個,小佛龕255個,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個,碑刻題記200余塊。石窟寺背依邙山,面臨洛河、山光水色、秀麗多姿,古有“溪霧岸之幽棲勝地”的贊譽。與著名的黃河、洛河交匯處匯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建于6世紀北魏尊崇佛法的盛期的石窟寺,依山開鑿五窟。五窟中以第一窟的規模最大,面積為6米見方。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蓮花經》,部分則采自漢魏兩晉以來的本土藝術傳統,是外來宗教與本土文化融合的優秀藝術作品。石窯寺面積有有9000平方米,院內視野開闊,綠化美麗,是理想的游覽場所。石窟內的地面比石窟外低約一米多。那是河水泛濫帶來的淤土,經長年積累,提高了沿岸地平線所致……[詳細]
10、偃月古城 AAA
偃月古城
  偃月古城景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是集參禪禮佛、休閑養生、石窟觀光、民俗展示、購物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旅游區。偃月古城是最具中原特色的風情古鎮,建筑設計以原址歷史“偃月城”為基礎,景觀設計融入中原河洛文化元素。通過“帝后禮佛”演繹、“豫劇文化”展演、“民風民俗”展示、“中原名吃”體驗等互動,還原中原河洛一帶地區歷史文化實景,近距離為游客展示中原文化魅力,展現河洛地區濃厚的歷史積淀,傳承文化經典。目前,偃月古城首期景觀:河洛文化街、河洛景觀街、河洛美食街、河洛民俗體驗街、河洛非物質文化展示街、河洛文化墻、河洛戲曲廣場、河洛民俗大舞臺、非遺表演廣場、佛山禪湖全部落成,于2017年10月1日國慶節正式開放迎客,其余亮點景觀將在后期陸續開放。偃月古城北側緊鄰國家級文保單位石窟寺,東側緊……[詳細]
鄭州烈士陵園
  鄭州烈士陵園始建于一九五五年,位于鄭州西南方向南三環與嵩山南路交匯處,占地面積194、824平方米(約合293畝),建筑面積9391平方米。陵園內安葬烈士134名,其中有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烈士,日本籍松井實烈士和蘇聯專家巴、阿、切明尼諾夫以及解放鄭州而犧牲的烈士等,存放132位烈士骨灰。在省市委、政府和領導以及有關部門的關懷下,先后修建了革命烈士紀念碑,烈士事跡陳列館,烈士骨灰堂,吉鴻昌、楊靖宇、彭雪楓、吳煥先四將軍的紀念碑亭,解放鄭州烈士紀念碑亭和墓區等。同時,種植了花草樹木,鋪設了道路。瞰視陵園,紀念建筑物雄偉壯觀,松柏滿園,蒼翠一色,四季生機勃勃,氣象萬千,滿目生輝。 鄭州烈士陵園以"褒揚先烈,教育后人"為宗旨自1980年正式對外開放后,前來緬懷和參觀的人常年……[詳細]
五云山山地生態公園
  五云山地處鄭州市上街區,腹地11平方公里,主峰營坡頂海拔588米,景色優美,是“鄭州市唯一自然山區”。生態公園就建在面積近11平方公里淺山坡地上超過17000畝的自然山林中,包含了生態農業、山地運動、休閑度假、商業服務四大體系,成就為中原首座山地生態公園。而作為重頭戲的休閑度假體系,就是五云山的小鎮度假居住體系。該體系以慢城生活為藍本,規劃了“一城九鎮”,開發建設以意大利九個著名小鎮命名的托斯卡納風格田園生活居住社區,用濃郁的異域風情和閑適的山居慢調生活,旨在創造一種適宜的莊園生活方式。目前,盧卡小鎮是五云山開發的第一個小鎮,自2009年至今已完成開發面積50000平方米,主要以定制級私家莊園、定制級企業會所、雙拼別墅為主。除此之外,五云山山地生態公園已經建成了萊蒙多騎士俱樂部、埃克森高爾夫……[詳細]
孝義兵工廠舊址
  在鞏義市孝義街道辦事處西北部,坐落著是民國時期全國四大兵工廠(沈陽、漢陽、鞏縣、上海)之一——孝義兵工廠,洛水從其西北穿過,隴海鐵路貫穿東西,連霍高速從附近穿過,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隨著歷史的變遷,目前僅留孝義兵工廠舊址。孝義兵工廠,是河南省唯一的、也是最早引進外資興建的大型軍工生產企業。1914年開始籌建,1915年8月開工,1922年冬正式建成,它從籌建到投入生產,工期短、時間快,在國際國內都產生了較大影響,是我國近現代軍工生產興起的重要標志之一。孝義兵工廠防空洞為全國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人防工程,它的發現與研究使中國的防護史提前了20年。1922年冬,孝義兵工廠正式建成,它下設制槍廠、炮彈廠、機器廠、動力廠四大部分,機器設備主要由德國、美國、丹麥進口,較為先進,制造的軍工產品……[詳細]
管城回族區圖書館
  管城回族區圖書館是區政府08年投資興建的現代化綜合性圖書館, 2011年被命名為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管城回族區圖書館在轄區社區內下設21個分館,每年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下基層服務。管城圖書館共占地1000平米,內設圖書借閱室(7.5萬)、報刊閱覽室(400種)、電子閱覽室、少兒閱覽室、殘障人閱覽室、藏書室、自修室和多功能報告廳等8個服務窗口。目前擁有可借閱藏書7.5萬冊,閱覽席位220個,每日接待讀者近400人次。電子閱覽室占地30平米,計算機30臺,建成以來,實行信息化、網絡化管理和服務,與鄭州市圖書館資源共享,實現通借通兌,是我區文獻信息和社會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圖書館自開館至今,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堅持“讀者至上”的宗旨,實行免征閱覽,代借代還,電話續借,免費復印等人性化服務措施,在……[詳細]
董天知故居
  董天知故居,位于鄭州市滎陽市索河街道城關行政村南街自然村,坐東向西,初建于明清,占地面積約600平方米。原有建筑分為前后2個院落,共有房屋7所(均為硬山式),曾經年久失修,房屋破損嚴重。2005年7月,滎陽市人民政府撥巨款,對故居進行復建,初步恢復了故居的原有面貌。復建后的故居,布設了董天知事跡展覽,共有3個展室。2009年6月,被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鄭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董天知(1911-1940),原名大文、旭生,河南滎陽縣人。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參加革命活動。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被捕入“北平軍人反省分院” (即草嵐子監獄)。1936年8月經黨組織營救出獄,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開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工作。1937年9月抗日救亡先鋒總隊總隊長,后任……[詳細]
密縣縣衙
  密縣縣衙,現稱新密古縣衙,位于鄭州西南40公里的新密市,建于隋朝(公元616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六個朝代,距今1400年的歷史。2006年6月新密古縣衙被省政府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國內現存歷史最長、規模龐大、保存完整、設施完備、功能齊全的縣級衙署,有“中華第一衙”之稱。密縣縣衙,位于河南省會鄭州市西南43公里處,古縣衙所在地,原古名為法橋堡,隋代由密縣縣東大隗移此。密縣古縣衙始建于隋代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歷經隋、唐、宋、元、明、清民國各代,距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國內現存歷史最久的官署衙門。其中衙署內的監獄歷代沿用,一直使用到2003年,專家稱監獄使用之最,在中國乃至全世界都是一個奇跡,在文物界有“中華第一衙”之稱。縣衙歷代屢有增修重修,后毀于元代戰火。明……[詳細]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商城遺址位于鄭州市區內。面積25平方公里,1950年秋發現。它是早于“安陽殷墟”的商代前期城市遺址,目前仍存在著一座周長為7公里的商代城墻。商城近似長方形,北城墻長約1692米,西墻長約1700米,南墻和東墻長度均為1870米,周長近7公里。城墻底寬20米左右,頂寬5米多,其高度復原后約10米。以全部的城墻長、寬、高計算,鄭州商城約用夯土量為87萬立方米,夯前挖土量約174萬立方米。鄭州商城內中部偏東和東北部一帶,約占鄭州商城1/6左右的范圍內,遺存有各類高低不平的夯土臺基,臺基排列不甚規整,但靠近東北隅的較密,而西南部則較為稀疏,其中東北隅就先后發現了20多處商代夯土建筑基址,大的面積達2000多平方米,小的僅100多平方米。有的夯土基面上還保存著柱子洞、柱基槽和石柱礎,表明這里是商代的宮……[詳細]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后方醫院舊址
  柏石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后方醫院舊址,位于鄭州市登封市徐莊鎮南部柏石崖村。柏石崖村是革命老區,是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核心腹地之一,是八路軍后方醫院所在地。1944年9月,受黨中央和毛主席的指派,皮定均司令員率豫西抗日先遣支隊來到登封,在馬峪川(今徐莊鎮)一帶建立了箕山豫西抗日根據地。1945年初,八路軍豫西抗日先遣支隊攻打大冶時,為解決戰斗中傷病員的救治問題,在此地建立了抗日后方醫院。當地群眾積極支持抗戰,主動騰出院落、房屋、窯洞為傷員、醫院工作人員和警衛戰士使用。醫院有輕傷員區和重傷員區(小河以東的房屋和石窯洞為重傷員和護士住所,以西的房舍為輕傷員和干部住所)。目前,該遺址保存完好。柏樹崖豫西抗日先遣支隊后方醫院舊址,是登封地區廣大民眾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真實見證,是省內重要的愛國主義……[詳細]
打虎亭漢墓
  打虎亭漢墓位于鄭州市西南35公里處新密打虎亭村。穿過仿漢闕式大門,沿路南行約七十米,但見路的右側有一個高大的土冢,猶如土山,東西兩墓并列,相距約30米,這就是打虎亭漢墓。該墓為東漢宏農太守張伯雄及其親屬的陵墓,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歷史,是全國已發掘的最大漢墓之一,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打虎亭漢墓墓東為畫像石墓,墓西為壁畫墓,墓主可能是和張伯雅有親屬關系的人。這兩座漢墓的內部建筑形式和結構基本相同,墓壁均繪有色彩絢麗,內容豐富的石刻畫像和壁畫,它們給研究東漢時期中原地區民生風俗的專家們留下了重要的線索。畫像石墓通長26.64米,寬20.68米,中室高6.3米,由前室、中室、后室、東南北三個耳室組成。除中室、后室外,其它各室內壁與甬道、石門均有內容豐富、瑰麗多彩的畫像石刻。壁畫墓通長19……[詳細]
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第二衛生所
  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第二衛生所位于滎陽市環翠峪風景區三墳村(即縣南廟子鄉臥龍臺下三墳村),群山環抱,山青水秀。1944年11月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第二衛生所在三墳村設立。全所五六十人,設有手術室、藥房、病房,茅屋25間、窯洞5孔,可容納傷員病員數十人。三墳村東北隅臥龍臺南崖下,有窯洞3孔,東邊1孔,窯深15.2米,寬4米。崖上檀樹枝繁葉茂。此窯當年為重傷員病室,人稱“英雄窯”。皮定鈞司令員曾親到這里慰問傷病員。1945年該所隨軍南下。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第二衛生所1996年6月被鄭州市團市委授予鄭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當地村民為更好保護此遺址,掛“八路軍后方醫院”的牌子用以宣傳和教育。……[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乱码 |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玖玖资源在线一区 | 制服.丝袜.亚洲.中文.综合 | 日本久久午夜不卡免费 | 婷婷色香五月综合缴缴情香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