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甘肅省旅游

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中共平東工委機關舊址位于崆峒區大寨鄉關家埡壑和老北山。平東工委紀念館以平東工委革命歷史脈絡為主線,以頌揚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為重點,全面反映平東工委的發展歷程,展現在黨的領導下,平涼人民在大革命時期、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的英勇斗爭史。 1926年秋,受中共北方區委指示,隨馮玉祥國民軍聯軍到達平涼的國民軍聯軍政治部副部長劉伯堅,帶領中共黨員吳天長、冀明信等人,在平涼商場召集民眾-,并創辦《新隴民報》,宣傳大革命的形勢和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組建工人總工會、青年學生聯合會,整理國民黨黨務,成立“新文化劇社”在街頭演出反帝反封建內容的文明劇,領導工人進行罷工-斗爭,在平涼掀起了反帝反……[詳細]
  定西精神紀念館位于定西安定區,場館分為兩部分內容,第一部分為“紅色安定”,主要有“巉口起義”、“紅軍長征在安定”、“黨組織建設及其活動”三個板塊;第二部分為定西精神,主要有“歷史——苦甲天下”、“歷程——苦干實干”、“成效——山川巨變”、“經驗——科學求實”四個板塊。中共在安定區的影響最早可以追溯到大革命時期。1926年12月,在蘭州女師任教的女教師馮玉潔,由錢崝泉、張一悟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這是安定區籍的第一位中共黨員。-1932年7月,中共秘密組織領導國民黨軍第17路軍第19師第50旅補充2團第1營在安定區巉口舉行了起義。部隊中的共產黨員盧松軒、石慶德聯絡3連的排長趙丕烈等利用團長黃展云和……[詳細]
  沈遐熙革命紀念館位于張家川鎮人民東路8號民族博物館4樓,建筑面積748.3平方米,使用面積675平方米,是一座以收藏、宣傳、教育、陳列紅色革命歷史文物為主的綜合性紀念館。展覽分為“隴原曙光”“出生入死”“星火燎原”“迎接解放”“情滿故鄉”“阿陽遺韻”六部分,全方位展示了以沈遐熙為代表的共產黨人在張家川領導回漢人民進行抗日救亡和爭取人民解放的英勇奮斗歷程和突出歷史貢獻,真實而全面地展示了張家川獨具特色的紅色革命歷史畫卷。沈遐熙,回族,1921年3月生于上海市,祖籍江蘇南京。193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其后沈遐熙被黨組織派到中共西北工委工作。1940年正月,按黨組織指示,沈遐熙在曲子縣三岔鎮開……[詳細]
  清水縣隸屬于天水市,地處隴山西南麓渭河北岸支流牛頭河流域,東界陜西省隴縣、寶雞,南連麥積區,西接秦安縣,北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毗鄰。以“清泉四注”而得名,素有“隴上要沖,關山屏障”之稱。清水縣抗日救亡運動紀念館位于縣城內文昌路,2012年8月建成,總建筑面積600平方米,展覽分“抗日烽火遍中國”、“抗日星火耀清水”、“迎接解放曙光”三個單元。 1937年七七事變以后,清水人民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華、-同胞的累累罪行,表現出了極大的憤慨與痛恨,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抗日救亡運動。 1938年初,日本占領開封,在河南、山西、安徽等地的-學生紛紛西撤,匯聚到西安,國民黨政府害怕學生奔赴延安,沿途設卡堵截,胡……[詳細]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關中特區紀念館位于五頃塬鄉南邑村。紀念館展廳共分為四個單元:寺村塬根據地的創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南區黨委和蘇維埃政府在正寧成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關中特區的成立;陜甘寧邊區關中分區的發展。1930年10月,劉志丹發動太白收槍后,組建了南梁游擊隊。1932年1月初,根據陜西省委的指示,南梁游擊隊與陜北游擊支隊在正寧縣北柴橋子村改編為西北反帝同盟軍,2月12日,西北反帝同盟軍在正寧縣三嘉塬細嘴子錦章村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陜甘游擊隊。3月,紅軍陜甘游擊隊開創了以寺村塬為中心的陜甘邊根據地,揭開了陜甘邊區工農武裝割據的序幕。1933年11月3日至5日,陜甘邊區特委和紅軍臨……[詳細]
  皋榆工委紀念館位于皋蘭縣石洞鎮梨花中路849號。紀念館布展面積140平方米,共分兩個展廳,六個單元,內容分別為:在風雷中光榮誕生;在風雨中茁壯成長;在風暴中奮起反抗;在風浪中同舟共濟;在烽火中并肩作戰;在風雪中永不凋謝。全面展示了皋榆工委在解放戰爭時期為發展黨員隊伍、領導群眾運動、迎接蘭州解放等所做出的重大貢獻。 1946年10月,中共甘肅工委決定派羅揚實為特派員,到蘭州開展黨組織的恢復與重建工作,并確定了“以城市工作為主,恢復和整頓黨的組織,搞好統一戰線和加強工人、學生工作”的任務。11月,羅揚實攜甘肅工委組織部長陳成義交給的70多個黨員的組織關系,經平涼抵達蘭州,以后五泉(葉家灣)王受天家……[詳細]
  中國人民抗日紅軍援西軍紀念館位于鎮原縣屯子鎮,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陳展內容分紅軍長征途經鎮原、援西軍駐守鎮原縣城、抗日戰爭期間、西府隴東戰役(解放戰爭期間的屯字鎮戰斗)四個部分,全面反映革命軍隊和老區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浴血奮戰、前仆后繼的光輝歷程,見證他們艱苦奮斗、勇往直前的英雄氣概,展示他們無私無畏、百折不撓的革命情懷。1935年10月10日,紅軍陜甘支隊長征途經鎮原。毛澤東當晚留宿在三岔鎮北邊的一所天主教堂里,周恩來、彭德懷住在附近的窯洞里。第一縱隊及縱隊長林彪、政委聶榮臻在三岔街宿營,第二、三縱隊及李富春、葉劍英、鄧發等在距三岔街道三四里的山崗土窯里宿營。紅軍長征過鎮原,為鎮原播……[詳細]
  國家礦山精神紀念館位于白銀市白銀區四龍路冶煉廠十字西南角。紀念館主體高18米,建筑總面積7053.1平方米,展廳面積3000平方米,分地上三層、地下一層。館內收集布展各類歷史實物97件(主要為白銀大爆破前后的生產及生活用品),表現勘探勘察、領導關懷、艱苦奮斗、二次創業、勞動模范、白銀精神等主題畫面展板259張,銅礦石、黃鐵礦石、金礦石、硫礦石等礦石標本45件,金、銀、銅、鐵、硫等礦產制品106件,反映循環經濟發展成就的新產品標本30件,視頻播放設備及廣告機29臺(屏),多媒體互動場地1處,大型沙盤1個,4D影院1座。布展圍繞“功勛銅城、魅力白銀”的主題,以白銀城市發展脈絡和白銀有色礦業開發歷程……[詳細]
  陜甘寧邊區隴東分區紀念館位于甘肅省慶陽市慶城縣南大街,展廳共分為紅色熱土、留守歲月、軍民生產、隴東教育、民主建設、紅色記憶六個單元。 1937年10月至1946年4月,八路軍129師385旅旅部及其770團作為留守部隊,奉命進駐慶城縣。385旅旅部駐防在慶陽,770團團部駐防在慶陽驛馬關。385旅駐防慶陽的8年期間,集生產、訓練、戰斗于一體,墾荒屯田,固守城防,與國民黨頑固派開展了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1939年1月,國民黨中央制定并實施“溶共、防共、限共、-”政策,國民黨隴東駐軍與地方保安隊勾結,向385旅進攻,挑起了多次武裝摩擦事件。385旅在旅長王維舟、副旅長-帶領下,取得了以鎮、寧……[詳細]
  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位于縣城北海子濕地景區水云山,前身是永昌革命烈士陵園。2013年6月,紅西路軍永昌戰役紀念館正式成立。紀念館占地面積6375平方米,建筑面積1184平方米,主要由紀念碑、紀念堂、烈士墓等組成,館藏文物200余件。紀念館陳展分為六個單元:奉命西征;永昌建政;鏖戰永昌;血肉長城;血鑄豐碑;永遠懷念。陳展內容主要為紅西路軍在進軍河西走廊的過程中,在永昌鏖戰40余天的歷史。 1936年11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正式組成。11月18日,紅30軍89師267、269兩個團及總部騎兵師在軍長程世才率領下占領永昌縣城。21日,紅西路軍總部進駐縣城南街天主教堂。22日,紅西路軍……[詳細]
  王孝錫烈士紀念館位于古豳文化旅游區游客服務中心東面,占地110平方米,以時間為序,共分為九大板塊,展出了王孝錫烈士早期革命活動期間的圖片、圖書、遺物百余件。王孝錫同志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早期革命的領導人之一,也是甘肅青年運動的先驅者之一,王孝錫在甘肅早期的革命活動中,他曾借助國民黨西北特派員等多重身份進行地下革命斗爭活動,宣傳馬列主義,播撒革命火種,為陜甘兩省早期的革命作出了突出貢獻。并創建了甘肅省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彬寧支部以及甘肅省第一個革命青年組織—青年社。2010年,縣委、縣政府在創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古豳文化旅游區的同時,以充實景區紅色文化內涵,弘揚革命精神,繼承烈士遺志,開展紅……[詳細]
  臨夏州博物館成立于1979年1月,屬綜合性地志博物館,為國家二級博物館,中國博物館協會團體會員,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甘肅省文化遺產“歷史再現”工程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協會常務理事單位,蘭州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專業文科實踐教育基地,西北民族大學教學實習基地。新館位于甘肅省臨夏市東區,占地面積13200平方米,建筑面積8687.2平方米。臨夏州博物館承擔全州文物調查、搶救清理、征集保管、宣傳展示等工作。館內設有考古研究部、保管修復部、社會教育部、陳列設計部、安全保衛部和辦公室,現有職工54名,正式職工31名,公益性崗位人員3名,聘用人員20名。正式職工中專業技術人員27名,其中副研究館員3名,館員……[詳細]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以長城歷史文化為專題的博物館。原館在嘉峪關市區,建成于1989年10月。新館坐落在嘉峪關文物景區,建成于2003年5月1日,占地面積4523.36平方米,總建筑面積3499平方米。“中華之魂”——長城歷史文化陳列包括:“縱橫萬里——雄峙千年——長城歷史沿革”;“-——邊塞烽煙——古代長城戰爭”;“長河落日—— 絲路花雨——河西長城與絲綢之路”;“北漠塵清—— 山河形勝——嘉峪關 ”四個單元。陳展總面積2700平方米。陳列內容體現了學術性、趣味性、互動性的統一,形成了形式多樣、歷史翔實、可視性強、藝術品位高的陳列體系。主體建筑外形呈烽火臺式,恰似烽燧相望,長城相連。內……[詳細]
  河西解放紀念館建筑面積約1100平方米,共設計展板43組115塊,約620平方米,使用照片800多張。主體展覽內容包括十部分:1949年前的河西;西路軍在民樂;進軍大西北;解放河西;進軍新疆;剿匪;英雄譜;緬懷;今日河西;黨的關懷。紀念館展覽通過集中展示,著重反映1949年解放河西走廊的歷史全貌。 解放河西走廊進軍示意圖1949年8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發出向河西走廊進軍的命令。1兵團附62軍為左路軍,自青海西寧揮師北上,越過祁連山向河西進擊;2兵團6軍為右路軍,繞烏鞘嶺沿騰格里沙漠邊緣的大靖西進;3軍、4軍附野司炮團、戰車營為中路,沿甘新公路直取酒泉。河西戰役自9月2日開始,到2……[詳細]
  秦安解放紀念館成立于2012年8月1日,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位于縣城南街。紀念館展廳分四個單元,分別為紅25軍長征過秦安,秦安黨的秘密組織,大軍西指—解放秦安和繼承光榮傳統,建設美好秦安,共展出各類圖片200余幅、革命歷史文物40余件。1935年8月11日,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經麥積區新陽鎮蝣蜒咀從料光石峴進入今秦安境內,沿千戶、西山一線向縣城疾進。午時,經60里急行軍的紅25軍部隊下山后,從神明川(農民村)、川口直插葫蘆河,徒涉渡葫蘆河,經飲馬巷攻進縣城,迅即控制全城,國民黨秦安縣縣長楊天柱、甘肅交通司令部駐秦安王介臣部聞風而逃。紅軍進城后,隨即打開監獄,釋放了被關押的群眾100多人,午……[詳細]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位于蘭州市酒泉路314號,是依據舊址建立起來的蘭州市唯一的革命紀念館,占地面積1260m2,總建筑面積為1776m2,其中“原狀陳列”面積為381m2。1981年9月被甘肅省府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院內各房均為木質棋盤芯仿古門窗里三院,青磚房脊,具有典型的蘭州民居風格。八路軍駐甘辦事處(后改名為國民革命軍十八集團軍駐甘辦事處)是抗日戰爭時期我黨設立在國民黨統治區蘭州的一個公開合法的辦事機構。由于歷史的原因,辦事處在蘭州有兩處活動舊址。1937年5月為營救失散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等地的西路軍將士,黨中央派張文彬、彭加倫、朱良才等七位同志來蘭籌建紅軍聯絡處,地點設在南灘……[詳細]
  甘工委紀念館位于甘肅省蘭州市廣武門后街鄧家花園內,展覽共分四個單元,全面展示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以蘭州為中心建立的國統區主要組織及其活動,以詳實的文獻、檔案、圖片、實物史料為載體,并借助繪畫、雕塑、沙盤、電子觸摸屏、聲光電模擬、多媒體影像資料等手段,再現黨在甘肅國統區的光輝戰斗歷程。早在1924年,在北京等地求學的甘肅青年張一悟、胡廷珍、葛霽云加入中國共產黨。此后又有金自山、安世徽、馬元鳳、張雅韶、吳鴻賓、胡文斗、汪洋、韓縉、岳凌洲、田生榮、楊海清、袁子猷等一大批甘肅籍青年加入黨組織,他們成為馬克思主義在甘肅早期的主要傳播者。大革命時期,隨著國共合作的正式形成和革命高潮的來臨,大革命運動逐漸……[詳細]
  鄧寶珊將軍紀念館位于秦州區城南五里處的慧音山巔,坐南面北,東側為風景秀美的南郭寺景區,為一進二院式仿古建筑風格。1994年11月開工建設,原規劃面積12 畝,建成主紀念亭一座7間,建筑面積277平方米,并完成了周圍部分配套設施建設。2009年,天水市委、市政府將鄧寶珊將軍紀念館二期工程確定為全市重 點文化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該項目將在原紀念亭的基礎上總投資1350萬元,建設總面積20畝,主要建成了游廊、紀念亭、山門及廂房、照壁、四合院、游客中 心、文化交流中心,總建筑面積1926.13㎡。新建停車場、道路硬化、廣場鋪設面積達4237.88㎡,綠化面積7175.99㎡。目前,鄧寶珊將軍紀 念館現有……[詳細]
  中共中央西北局洮州會議紀念館位于臨潭縣新城鎮,即蘇維埃舊址。展廳設六個單元,分別為:黨中央率紅一、紅三軍和軍委縱隊長征過甘南;紅二、四方面軍長征過甘南;紅四方面軍長征過臨潭;紅軍模范執行民族政策,各族群眾擁護和支援紅軍;革命火種;弘揚長征精神,建設紅色洮州。 紅軍長征途經甘南藏族自治州,進行了許多重要的革命活動,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遺址、遺跡和文物,在人民群眾中傳頌著許多激動人心的故事。 1936年8月上旬,中共中央西北局率紅二、四方面軍主力長征進入甘南。1936年8月14日,紅四方面軍進駐臨潭。9月27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在洮州(今臨潭)新城隍廟召開了具有深遠意義的“西北局洮州會議”,研究部隊行動……[詳細]
  紅軍渡河戰役紀念館位于靖遠縣鹿鳴園戲臺西側,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其中主展廳500平方米,臨時展廳300平方米,館藏文物360余件。整個展廳通過文字、圖片、實物等形式,生動、真實的展示了紅軍靖遠渡河戰役和靖遠起義等內容。1936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發布《寧夏戰役計劃》,指示紅一、四方面軍共同奪取寧夏,完成打通國際通道任務。為此,紅四方面軍決定第30軍為渡黃河先遣軍,并負責造船。10月14日,紅30軍造船部隊進入靖遠境內,在大蘆子一帶尋找樹木,收集棉花、桐油、鐵釘等造船材料。并在這里組織工匠造船,訓練強渡戰士,偵探渡河地點,造船地點選擇在祖厲河畔的張家崖灣,這里便于隱蔽,距離黃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香蕉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亚洲 | 久久精品久国产 | 最新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 亚洲人成网在线播 | 亚洲手机在线人成网站播放 | 亚洲另类视频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