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貴州省旅游

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遵義會議會址
  遵義會議會址在遵義老城子尹路(原名琵琶橋)東側,原為黔軍25軍第二師師長柏輝章的私人官邸,修建于30年代初。整個建筑分主樓、跨院兩個部分。主樓為中西合璧,臨街有八間鋪面房,當年為房主經營醬醋及顏料紙張。鋪面居中有一小牌樓,檐下懸掛著毛澤東1964年11月題寫的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字的黑漆金匾(此為毛澤東為全國革命紀念地唯一的題字)。街面房連接主樓與跨院之間有一座青磚牌坊。牌坊上方用碎藍瓷鑲嵌著慰廬二字。牌坊的另一面有慎篤二字。遵義會議會址主樓坐北朝南,一樓一底,為曲尺形,磚木結構,歇山式屋頂,上蓋小青瓦。樓房有抱廈一圈,樓頂有一老虎窗。樓層有走廊上,可以憑眺四圍蒼翠挺拔的群山,指點昔日紅軍二占遵義時與敵軍鏖戰地紅花崗,插旗山、玉屏山、鳳凰山諸峰。會址主樓上下的門窗,漆板粟色,所有窗牖均鑲嵌彩色玻……[詳細]
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
  息烽集中營舊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100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紀念館成立于1997年,明確為副科級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行政上隸屬息烽縣文化廣播電視局。2006年紀念館提升為正科級單位,行政上屬息烽縣文體廣播電視局,2008年4月20日息烽集中營革命歷史紀念館正式對外免費開放后,明確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業單位,行政上屬息烽縣旅游文體廣播電視局。息烽集中營包括設在陽朗壩區的集中營本部和與之相距14公里的玄天洞楊虎城將軍囚禁處兩個組成部分。集中營本部設立在貴州息烽縣城南6公里的陽朗壩貓洞村,又被稱為貓洞集中營。集中營占地57124.4平方米,1938年之前是一位劉姓地主的莊園,1938年軍統到達這……[詳細]
四渡赤水紀念館
  四渡赤水紀念館四渡赤水是毛澤東軍事指導藝術中的得意之筆。四渡赤水紀念館位于紅軍一渡赤水河的渡口所在地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四渡赤水主戰場在習水,有第一、二、四渡在習水縣,紅軍在習水運動達62天,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歷時最長的縣。1935年1月29日,紅軍主動撤出戰斗,從土城、元厚西渡赤水河,拉開了“四渡赤水”序幕。此后的3個多月,紅軍在土城至茅臺百里地段的赤水河上又三次飛渡,穿插于敵兵之間,馳騁于川滇黔邊廣大地區,終于跳出了40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四渡赤水紀念館由-原副主席張震同志題寫館名,在紅軍三軍團司令部舊址內陳列展出,舊址為二層中西合璧式建筑。展廳建筑面積620平方米,分戰史陳列和輔助陳列兩部分陳列進行。戰史陳列翔實地再現了紅軍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在……[詳細]
4、婁山關 AAAA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婁山關
  鐫刻在婁山關一塊石碑上的《憶秦娥·婁山關》,便是毛澤東對這一戰斗歷史的真實記載: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馬蹄聲碎,喇叭聲咽。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看點到桐梓的大巴車況不太好,臟且沒有空調。車站附近通常還有的士拉客去桐梓,30元一位,坐滿四人發車。婁山關是黔北第一險隘,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位于遵義、桐梓兩縣交界處,海拔1445米。1935年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在此與敵激戰,取得大捷。婁山關戰斗是紅軍長征以來第一次重大勝利。交通可在茅草鋪車站乘坐到桐梓縣城的車,在婁山關下即可,車費10-15元。地址:貴州遵義市匯川區婁山關鎮等級:AAAA電話:0851-28392000,0851-27752000官方網站:http://www.lsgdj.cn/開放……[詳細]
塘約旅游景區
  塘約,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距平壩城區14公里,距滬昆高速天龍收費站10公里,距離龍洞堡國際機場60分鐘車程(全程高速),距離安順黃果樹機場45分鐘車程,交通區位優越。塘約由十個自然村寨組成,群山環繞,美麗的染布河從村前流過,民居錯落有致,綠樹環繞,生機盎然。2019年7月28日,塘約村入選首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2019年12月25日,入選第一批國家森林鄉村名單塘約作為安順市第一個農村綜合改革發展試點,從貴州省107個鄉村中脫穎而出,榮獲貴州首屆“十佳美麗鄉村”稱號。塘約村位于平壩區西部,樂平河貫穿全境,水資源豐富,平草(平壩-草子坡)公路穿村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全村總面積3.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860畝,轄11個村民小組,共有921戶3392人,耕地面積4860畝,森林覆蓋率7……[詳細]
紅二六軍團盤縣會議會址(范家公館)
  盤縣會議會址盤縣會議會址位于盤縣古城城關二小校園內,俗稱九間樓,也稱“九天樓”,曾是中國工農紅軍紅二方面軍第二·六軍團總指揮部駐地,著名的“盤縣會議”在此召開,這是紅二·六軍團帶有重大戰略轉折性的抉擇會議。該會址原是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五軍第五師師長黃道彬于民國十七年(1928年)修建的武營,其結構為木構硬山頂,穿斗式架梁,單檐歇山頂建筑。初建時為三層,后因傾斜欲倒而降低一層,為一樓一底兩層,上下各九間。檐高5.31米,通面闊36.5米,進深兩間11.2米,建筑面積818平方米,前帶雙步廊,樓欄直欞式。1992年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10月被貴州省委、省政府命名為貴州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民國防教育基地。……[詳細]
木黃會師紀念館
  紅二、紅六軍團木黃會師紀念館原名“水府宮”,建于清嘉慶二十一年(即公元1816年),距今將近兩百年的歷史。因1934年10月24日,紅二六軍團會師于木黃而得名。紀念館是二進高封火墻圍護對稱封閉式古建筑,通面闊13.9米,通高9.1米,占地面積887.2平方米,建筑面積579.5平方米。由戲樓,天井,前廳,后廳,領導住室組成。1986年,縣人民政府將會師軍部舊址辟為“紀念館”,肖克將軍親筆題寫館名。自1997年以來,紀念館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省全民國防基地”。2006年國務院公布為“全國第六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天井南墻彩繪的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路線圖”,北墻彩繪的是“紅二六軍團木黃會師路線圖”。1933年10月,蔣介石調集100萬軍隊,對我江西中央根據地進行第五次……[詳細]
歐百川故居陳列館
  歐百川故居陳列館位于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柳浦村,距銅仁鳳凰機場約14公里。故居始建于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是一座具有苗族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1988年6月,松桃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對歐百川故居進行搶救性修繕,現整體仍舊保持原貌并保存完好,2018年7月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貴州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歐百川陳列館布展內容包括前言、矢志解民困、八一建功勛、抗戰赴疆場、赤誠公仆心、歐百川家風六個部分,多方位展現歐百川不同時期的經歷,展陳內容真實反映了歐百川愛國,奮斗的光輝歷程,具有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為了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和革命傳統教育,松桃苗族自治縣決定對歐百川故居進行修繕,并將其掛牌命名為愛國義教育基地。歐百川故居位……[詳細]
楓香溪會議會址
  1934年6月19日,賀龍、夏曦、關向應率領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到達楓香溪,當天下午在此舉行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楓香溪)會議。決定建立黔東革命根據地,恢復軍中黨團組織和政治機關,建立秘密基層組織,開展土地革命,建立蘇維埃政權,停止“肅反”,擴大工農武裝。楓香溪會議會址位于德江縣楓香溪鎮楓溪村洞青組,又為紅三軍軍部駐址。楓香溪會址紀念館占地面積1400平方米,建筑面積502平方米,前為石板砌院壩,有三道龍門及圍墻。“楓香溪會議會址”文物系列還包括:紅三軍參謀處舊址,紅三軍保密局舊址,紅三軍醫院舊址,中共中央湘鄂西分局楓香溪會議紀念碑。紅三軍參謀處舊址:黔東特區革命委員會,紅三軍參謀處舊址位于德江縣楓香溪鎮楓溪村洞青組。該址現屬“楓香溪會議會址”文物系列,賀龍率領的紅三軍在此休整時臨時征用的民房為……[詳細]
中國女紅軍紀念館
  2009年9月26日上午10時,中國女紅軍紀念館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土城鎮隆重開館。參加中國女紅軍紀念館開館儀式的有貴州省文物、省民政廳領導,習水縣四家班子領導。開館儀式由習水縣縣長曾瑜主持。習水縣政協副主席、四渡赤水紀念館館長羅永賦介紹了中國女紅軍紀念館的建設情況。習水縣縣委書記李凌作了重要講話。最后省文物、省民政廳領導分別作了講話。儀式上還宣讀了徐海東大將與女紅軍周東屏之女徐文惠女士、中國紅色旅游網的賀信。中國女紅軍紀念館榮獲2009年中國十大紅色旅游景區榮譽稱號。土城,是紅軍長征四渡赤水戰役的主戰場,有著厚重的紅色革命傳統文化積淀,現有四渡赤水紀念館和紅軍總參謀部舊址、毛澤東住居等多處全國文保單位。在土城老街上,有當年紅軍長征時女紅軍駐扎的女紅軍街。女紅軍是紅軍長征中的一個特殊群體,在那……[詳細]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四渡赤水紀念碑)
  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座落在赤水市城郊杉樹壩,于1986年修建,是全國第一個紀念“四渡赤水”戰役中犧牲的紅軍烈士而修建的陵園,以其展現“四渡赤水”長征文化的真實性、完整性和獨特性,是其它烈士陵園無可替代的。作為謳歌中國工農紅軍四渡赤水戰役、展現長征文化的愛國主義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基地,楊尚昆、聶榮臻、張震等黨、政、軍領導人相繼為陵園題詞。四渡赤水紅軍烈士陵園于1990年4月被遵義地區行署命名為“遵義地區重點保護單位”,1998年5月被共青團貴州省委命名為“貴州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9年8月被中共遵義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遵義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5月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2002年9月被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確定為“教學教育基地”,2006年被貴州省委……[詳細]
猴場會議舊址
  猴場會議舊址“猴場會議”會址位于甕安縣草塘鎮西1千米的猴場村宋家灣村民組,系宋維新(宋小安)私宅。會址建筑為木構四合院,四周磚砌桶墻,俗稱“一顆印”,建于1912年,1948年前后因產業糾葛拆賣一空,2003年將原房部分構件收回并按原貌恢復。2004年陳列布展對外開放。2006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34年12月31日,中央紅軍長征到達猴場,在猴場村宋家灣村民組宋維新住宅召開了彪炳史冊的中央政治局猴場會議,是紅軍進入貴州后,中央政治局在短短一個月內,繼黎平會議之后,于遵義會議之前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一會跨兩年,從1934年12月31日下午一直開到1935年1月1日凌晨,重申了黎平會議精神,再次否定了“左”傾冒險主義領導者提出回兵湘西的錯誤意見,肯定了毛澤東同志渡江北上創建新蘇區的正確主……[詳細]
羅甸縣革命烈士陵園
  羅甸縣革命烈士陵園位于縣城南面,與城區相連,地理位置優越,山林茂密,風景秀麗,集觀光、瞻仰和開展大型愛國主義教育活動于一體。陵園占地面積300余畝,建設占地3500多平方米。園內建設有高12.4米的烈士紀念碑,烈士生平簡介碑廊、浮雕、牌樓、重檐四角亭、長廓、單檐六角亭、群雕、不銹鋼雕塑、烈士詩抄石碑、大理石詩畫、憑吊廣場、大理石護欄等。近幾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烈士陵園的續建工作,主要領導多次深入陵園指導建設,并不斷增加投入。縣民政局又對烈士陵園進行二期建設,對陵園進行綠化、美化和亮化。規范種植櫻花、紫薇、塔柏、雪松、金葉女真、廣玉蘭等樹木花卉;安裝陵園路燈20余盞,新建大理石烈士墓碑10座,仿古管理房和公廁,建成自來水自動提水設施,修建了寬2米的烈士陵園至煙山(烈士凌園東則進園通道)休閑……[詳細]
遵義會議紀念館
  遵義會議紀念館位于貴州省遵義市紅花崗區子尹路96號,總占地面積40000多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8457平方米,展室面積6083平方米。遵義會議紀念館是為紀念遵義會議而建立的,是新中國成立后最早建立的21個革命紀念館之一,于1955年10月開放。遵義會議紀念館由遵義會議會址等十一個紀念場館組成,1964年11月,毛澤東主席為紀念館題寫了“遵義會議會址”六個大字。截至2008年11月28日,該館館藏文物1551件。其中原物726件,復制品667件,仿制品158件。截至2019年5月14日,遵義會議紀念館新征集到2000多件革命文物及歷史資料,紀念館收藏的革命文物中,有11件國家一級文物及30件國家二、三級文物。2008年5月16日,遵義會議紀念館列入國家文物局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2017年1月,……[詳細]
黎平會議會址(黎平會議紀念館)
  1934年12月14日,紅軍長征經黎平,18日黨中央召開長征途中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會議,史稱黎平會議。會議肯定了毛澤東西進貴州的正確主張,作出了《關于在川黔邊建立新根據地的決定》。會址為一座明清時期建筑,位于貴州省東南部的黎平縣城內舊城區原胡榮順號店鋪內。現正門橫匾的“黎平會議會址”幾個字為原國務院副總理-同志題寫。會址為一座典型的明清建筑,從大門進入后,依次為第一進、天井、第二進和后院。第一進現為到此參觀過的名人題字及照片展覽廳、第二進左為“紅軍文物陳列室”和“-住室”,右有“黎平會議陳列室”、“-住室”和“歷史圖片陳列室”。“黎平會議會址”于1984年12月18日(會議召開50周年紀念日)正式對外開放,每年約有中外參觀者萬余人。曾到此參觀過的有現0總書記、國家主席-,著名軍旅作家、《地球……[詳細]
丙安紅一軍團陳列館
  丙安紅一軍團陳列館位于赤水市丙安鄉丙安古鎮,緊靠赤習公路,距赤水市市中區25公里,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1935年1月遵義會議后,中央軍委作出途經赤水縣境,在四川省瀘縣與宜賓之間渡過長江北上抗日的決定。1月24日,紅一軍團進入赤水縣境,25日占領猿猴場,隨即兵分兩路夾擊赤水縣城。紅1師在師長李聚奎、政委黃蘇率領下,沿赤水河右岸大路向古葫、旺隆方向前進;紅2師在師長陳光、政委劉亞樓率領下,從猿猴場下游約5公里的陛詔渡河向丙安、復興場進發。紅2師占領丙安后,將師部設在丙安。26日,林彪率紅一軍團軍團部進駐丙安,將指揮部設在一王姓地主住所。27日凌晨,紅2師打響復興場戰斗。由于川軍不斷增援,戰斗失利,紅2師退守丙安。是日,按照朱德“一軍團部及二師主力集結猿猴地域并準備28日參加戰斗”的電令,……[詳細]
陸瑞光烈士故居
  陸瑞光烈士故居位于貴州省安順市鎮寧自治縣沙子鄉下壩村弄染組。1935年4月16日,長征的中央紅軍第三軍團長彭德懷、政委楊尚昆率部西進途經鎮寧縣沙子鄉弄染寨,經過一番周折取得當地擁有武裝的布依族實權人士陸瑞光的信任與支持。當晚陸瑞光留宿彭、楊二--,雙方深談,陸相見恨晚,表示從此追隨共產黨革命,并與彭、楊訂立了反對蔣介石、王家烈、猶國才國民黨反動派及其苛捐雜稅的協定,史稱 “反蔣協定”。雙方商定留下紅軍干部方武先及12名傷病員、工作員在陸家養傷并協助陸開展武裝斗爭。為支持陸瑞光開展革命斗爭,紅軍贈其步槍36支,重機槍兩挺,輕機槍一挺,駁殼槍兩支。彭、楊二人隨即致電中央軍委報告此情況(電報稿 «關于我軍改向七盤山前進的意見報告» 原件存軍事科學院,中央檔案館有復印件——— 編……[詳細]
習水青杠坡紅軍烈士陵園
  習水青杠坡紅軍烈士陵園位于習水縣土城鎮青杠坡村。1935年1月,中央紅軍占領遵義不久,數十萬國民黨軍向遵義地區發起圍攻,企圖阻止中央紅軍與紅四方面軍以及紅二、紅六軍團會師,并在烏江以北、長江以南的川黔地區“圍殲”紅軍。遵義會議后,紅軍在習水發起青杠坡戰役,進行了長達62天的轉戰。青杠坡戰役拉開了紅軍四渡赤水的序幕,在我黨我軍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是紅軍化被動為主動、轉敗為勝的經典戰例之一。在這場慘烈的戰斗中,紅軍傷亡3000多人,殲敵3000多人,紅5團政委趙云龍等1000多名紅軍將士壯烈犧牲。為紀念青杠坡戰役犧牲烈士,陵園于1980年始建,占地面積7.6萬平方米,建有紀念碑、四渡赤水紀念館群、戰地醫院遺址等。陵園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地址:貴州……[詳細]
王若飛故居
  王若飛故居位于安順市西秀區北街174號,故居座東向南,由門樓、過道、朝門、正房、對廳房、西廂、影壁…王若飛,貴州安順人。中國0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貴州安順城北。中國0早期革命家、著名“四。八”烈士。1896年10月11日生于貴州安順城北。1922年加入中國0,先后任豫陜區-,0中央秘書長,江蘇黨委省農委書記。1927年5月當選為0中央委員。1931年任0西北特區委書記,在延安時期歷任0陜甘寧邊區黨委-部長、宣傳部長、十八集團軍延安總部副總參謀長,0中央華北華中工作委員會秘書長,中央黨務研究室主任,0中央秘書長等職。1945年8月王若飛作為0代表團代表之一,與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同-政府簽訂了著名的《雙十協定》。1946年4月8日,王若飛乘飛機回延安請示……[詳細]
20、安健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安健墓
  安健墓,民主革命先驅安健先生墓地,位于六枝特區牛場鄉興隆村,始建于1933年。1985年11月2日,貴州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并樹立保護標志。2002年,貴州省人民政府界定安健墓的保護范圍及建設控制地帶。2005年1月,安健墓被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安健先生的生平事跡及其墓地,入編六枝特區史志辦公室編著的《六枝特區愛國主義教育讀本》。……[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区中文色 | 亚洲国产精品艾草 | 日本一线A视频免费观看 | 免费乱理伦片在线观看2017 | 色香欲亚洲天天综合网 | 午夜A级理论片在线播放一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