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四川省旅游

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該石刻刻在瀘縣玉蟾山風景區東北角的一巖壁上,坐西北向東南,于1989年4月15日落成。《流民圖》石刻浮雕是根據瀘縣籍著名國畫大師、美術教育家蔣兆和(1904—1986年,祖籍瀘縣方洞鎮,出生于瀘州市龍馬潭區卿巷子)的不朽之作《流民圖》雕刻而成。石刻浮雕長41米,高3米,共刻劃了100余個人物。原畫完成于1943年秋,全卷長26米,高2米,反映了抗日戰爭時期淪陷區各階層群眾的悲慘生活現狀,展示了日本侵略軍鐵蹄下哀鴻遍野、尸骨橫陳的人間慘象,表現我各階層人民渴望生存與和平及民族獨立的愿望,產生了撕心……[詳細]
  元壩區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1933年7月紅31軍92師二七六團團部進駐太公寺,并將太公鄉蘇維埃政府設在太公寺內,發生了“爭奪永寧鋪”、“激戰檬梓埡”、“鏖戰坳盤觀”和“西渡嘉陵江”等有名戰役,演繹了一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留下大量紅色革命遺址。1985年,太公鄉人民政府報經廣元縣人民政府批準,將太公山命名為“紅軍山”,并著手重建革命遺址。太公紅軍山遺址群于1998年被廣元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是全市紅色文化精品線路的重要組成部……[詳細]
  范長江紀念館是現存的范家大院距內江城區 12公里,舊宅有上百年歷史,串架鑲板結構,小青瓦屋面,是典型的川南民居風格。范長江(1909---1970),原名范希天,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省內江縣田家鄉趙家壩村,1970年10月23日在河南確山被破孩致死。他是我國無產階級新聞事業的開拓者和領導人之一;我國現代新聞史上最杰出的新聞工作者;我國科技戰線卓有成就的領導人。育基地和全國新聞工作者的教育培訓基地。范長江先生作為中國新 聞事 業的開拓者、先驅者和新聞巨子,不僅是內江人民的光榮和驕傲,也……[詳細]
  天臺山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天臺山境內,系中國工農紅軍四方面軍建立的第四區蘇維埃舊址,現為成都市唯一的紅軍長征經過的地方,“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省五條紅色旅游精品線路之一,全國經典紅色旅游區,成都市唯一的紅色旅游區,是保持0員先進性教育,進行紅色教育的理想課堂。1935年11月,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的第的4、9、30、31軍的部分部隊的約15000人從現在是蘆山、雅安方向分三路進入邛崍的高何鎮,于1936年2月后離開。在長達112天的時間里,紅軍在這里建立了0蘇維埃政權,……[詳細]
  敘州區烈士陵園位于宜賓縣城柏溪鎮公子山。敘州區烈士陵園始建于1982年,占地33.3畝。陵園主體為一座高15米的革命烈士紀念碑,碑后為127個烈士墓,實際立碑有劉華、盧德銘、鄭佑之、趙一曼等115名在不同革命時期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犧牲的烈士(含無名烈士10人)。其中,劉蕩之烈士,宜賓縣雙誼鄉人,中共宜賓縣黨組織早期黨員,1931年被國民黨-派殺害于宜賓城西華嚴寺側。宜賓解放后,遷葬宜賓縣烈士陵園。吳錫藩,宜賓縣泥溪鎮人,宜賓大塔農民暴-動-領導人之一,1929年11月21日被駐軍抓捕,英勇……[詳細]
  辛亥秋保路死事紀念碑位于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公園西北角。清宣統三年(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鐵路國有”政策,將已交給民辦的粵漢鐵路、川漢鐵路筑路權,出賣給英、法、德、美等帝國主義國家的銀行團經營。湖南、廣東、湖北、四川等省人民奮起反對,紛紛組織保路同志會,開展保路運動,進行-、-、抗糧、抗稅等形式的斗爭,四川的保路運動規模最大,參加者有數十萬人。同年9月7日,四川總督趙爾豐逮捕保路同志會負責人蒲殿俊、羅倫等人,并槍殺-群眾數百人,制造了成都血案,這激起了人民更大的憤怒,于是同盟會會員龍鳴劍等組……[詳細]
  資中羅泉會議會址位于羅泉鎮觀音沱街,原是基督教福音堂,建于清嘉慶13年(1808年),座東向西,占地面積564平方米,建筑面積290.12平方米,是中國古建筑的歇山式屋頂與西方古典式門窗相結合的建筑。胡范渠書院為羅泉會議籌備會議會址,座東向西,四合院布局,占地面積2528平方米。當年同盟會黨人龍鳴劍和川內各路哥老會首領20余人聚集羅泉井,先在進步青年學生胡范渠家的鐘鼓樓上舉行預備會議。當天晚上,再在胡范渠家對面的福音堂召集各路人馬舉行正式“攢堂大會”,即羅泉會議。會議統一了起義的指揮和行動,為四……[詳細]
  紅軍長征紀念館位于城廂鎮東街8號。房屋建于清光緒年間,建筑面積404.32平方米,磚木結構,三重廳堂布局。紅軍長征過冕寧時,曾作為紅軍總司令部駐地,1935年5月3日,中國工農紅軍一方面軍在毛澤東、-等同志領導下,從皎平渡巧渡金沙江進入涼山,歷時31天,在短短的31天中,中央紅軍在冕寧建立了入川以來的第一個革命政權——冕寧縣革命委員會;建立了入川以來的第一個革命武裝——晚期冕寧縣抗捐軍,1935年5月23日,毛澤東曾在此接見彝族代表果基達涅及0冕寧地下-表。1965年辟為紅軍長征紀念館,至今仍保……[詳細]
  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座落于瀘定縣城西南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內,距瀘定橋僅600米左右,占地16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49平方米,主體造型設計獨特,氣勢雄偉,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的元素,屋頂模擬天安門城樓,寓意“十三根光禿禿的鐵鏈托起一個共和國”。整個建筑與紀念碑公園大門、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形成了一條延伸的紅色文化旅游文化游覽軸線。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內功能完善,文物資料豐富,主展廳分布在一、二樓,展區共分5個單元,第一單元為戰略轉移,突重圍長征路上現曙光;第二單元為搶險……[詳細]
  南江縣博物館成立于1982年,承擔全縣文物的征集保管、研究陳展和社教外宣職責。現有館藏文物34226件,珍貴文物540件,其中一級27件,二級46件,三級467件。2010年,南江縣博物館搬遷至朝陽新區仿古街58號,新館布展了《尋蹤米倉道》、《巴山壯歌》和《歷史古文物》3個基本陳列,三層樓展廳共3123平方米,其中文物庫房占160平方米。自2012年新館開館以來,南江縣博物館每年免費對外開放300天以上,年接待參觀者超過15萬人次,充分發揮了公共文化服務載體職能,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先后獲得國……[詳細]
  南溪區烈士陵園位于宜賓市南溪區城區東黃泥村四組境內龍騰山頂,占地27畝,距南溪區城區1.5公里。南溪區烈士陵園1971年4月5日落成。有革命烈士紀念碑一座,高約15米,全碑呈六棱柱體(上略小),碑上刻有《南溪縣革命烈士英名錄前言》、《革命烈士英名錄》、《外籍革命烈士英名錄》。陵園安葬烈士共74名,其中解放前犧牲的胡明鑫、曾文昭、張云龍等烈士9名。胡明鑫烈士,原南溪縣牟坪人,中共黨員,曾任南溪縣農民協會主任,1928年在南溪農民暴-動-中犧牲。宜賓解放后,遷葬南溪縣烈士陵園。曾文昭烈士,原南溪縣牟……[詳細]
  樂山竹園烈士紀念園位于樂山市井研縣竹園鎮樂(山)自(貢)路旁。1949年12月1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二野第10軍28師奉命進軍四川,在竹園鋪遭到胡宗南嫡系27軍91團頑強抵抗。經過長達18個小時的激烈戰斗,斃俘敵團長以下3000余人,繳獲全部武器裝備,號稱“常勝軍”的敵91團被全殲。在這次戰斗中,我軍83團3營營長張德銀、7連指導員王善修、偵察員李興輝、警衛員崔同順等81名指戰員光榮犧牲。為紀念在竹園鋪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1954年8月,中共井研縣委、井研縣人民政府決定,將掩埋在竹園附近幾……[詳細]
  彭家珍大將軍專祠占地1025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門與家珍公園相通,坐南朝北,為傳統四合院布局。大門設在北端,古建筑除正中的紀念碑和西側的陳列室外,依次為新建的大門、紀念堂、碑廊和西側的萬祺亭、接待室。祠內花木蔥茂,綠樹掩映,四季常青,環境別致、清幽。彭家珍大將軍專祠大門為仿古建筑,梁架為木結構,屋面為琉璃瓦,屋脊為灰條脊。祠門檐柱高七米,面闊14.4米,長15米,雙扇開關的紅漆大門上方,懸掛著原-四川省主席張群先生題寫的“彭大將軍專祠”橫額;門兩側掛著著名辛亥革命老人、前四川省副省長張秀……[詳細]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太平渡陳列館位于四川省盆周南緣、赤水河上游北岸的古藺縣太平鎮。古藺縣是紅軍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戰役”征戰之地,距縣城35公里的太平鎮是四渡赤水的主要戰場遺址。館內陳列了四渡赤水革命文物300余件,有紅軍號譜、紅軍醫書、紅軍印、紅軍盆等,展示了毛澤東同志早期軍事指揮才能和四渡赤水光輝戰例,再現了當年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史跡。1958年在太平渡榮盛通鹽號建“紅軍長征紀念館”,197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四渡赤水勝利40周年,實現-同志“寫好四渡赤水的光輝勝利,因為那是毛澤東同志軍事指揮……[詳細]
  紅四方面軍總醫院舊址群位于沙溪鎮王坪村,包括總醫院部、政治部、醫務部和總務處舊址,以及其下設的醫療機構,屬軍、政、醫三合一的軍級機構。整個建筑均呈三合院布局,土木結構,清末民初民居建筑風格,建筑面積4萬余平方米。系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34年春,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由鸚歌嘴遷駐今沙溪鎮王坪村,周光坦任院長,張琴秋任政治部主任。由于戰事激烈,成百上千的傷病員被送往總醫院救治,雖因缺醫少藥,不少傷病員傷病惡化而光榮犧牲。但紅四方面軍總醫院仍為紅四方面軍和川陜蘇區保存革命力量和生命健康做出了重大歷史貢……[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午夜福利视频欧美日韩一区 | 亚洲911国产户外 | 亚洲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 亚洲一区二区综合色精品 |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免 |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