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深溪革命烈士紀念碑
  深溪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汕頭市潮南區仙城鎮深溪居委“雞仔寮”山。北距陳店國道324線7公里,東距兩英6公里,南距紅場15公里,西距普寧市軍埠鎮8公里。基地左前方100米處是潮陽深溪水廠,左后方是深溪水庫,右后方800米處是汕頭市聞名的深溪翠峰巖風景名勝區。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深溪人民的優秀兒子,潮普惠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劉大剛在這里發動農民,成立潮陽縣第一個農民協會,組建赤衛隊,劉大剛任農會執委,劉明合任赤衛隊長。后來二人帶領隊伍開進大南山,為開辟和保衛大南山革命根據地展開了一系列斗爭,成長為大南山根據地的主要領導人,劉大剛任潮陽縣革命委員會主席,潮普惠縣蘇維政府副主席;劉明合任潮陽縣赤衛大隊長,潮普惠縣蘇維埃政府軍務部長。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獻出了年輕寶貴的生命。為紀念劉大剛、劉……[詳細]
樟林古港
  號稱紅頭船故鄉的樟林古港遺址位于澄海市東里樟林。古港遺址東起新興街,西熠墩腳,南起葉厝園,北至天后宮,占地面積4.6平方公里。據樟林天后宮碑記、樟林擴埠碑記,風伯廟碑記等記載:樟林古港于明天啟三年(1523年)創建商埠,清雍正七年(1729年)設立巡檢司,乾隆、嘉慶年間達到港口全盛期,其時港口規模已建成八街六社,停泊大商船112艘。港口航線北通福建、臺灣、杭州、寧波、上海、山東、天前粵東第一大港,史稱樟林港是粵東通洋總匯。古港遺址現保留有潮汕地區規模最大的媽祖宮(天后宮)并有藏資樓、永定樓、貨棧街(新興街)、觀海樓、風伯廟、關部稅口、巡檢司舊址、行鋪、棧房等遺跡和一批石刻碑記,其中天后宮保存的碑記就有22方。1990年又新建一座古港亭,吳南生題樟林古港碑匾,著名作家秦牧撰寫碑記,碑文如下:這……[詳細]
彭湃故居
  彭湃烈士故居座落海城橋-,坐北向南,面臨龍津溪,原始建于清末,主樓雙層,面寬三間12.9米,進深10.9米,前廊子訪西式建筑,樓板加鋪花磚,風火式山墻,總建筑面積266平方米,彭湃同志于1896年10月22日出生,他在這里度過童年和青少年時代。1922年夏,彭湃同志開始宣傳農-動,與妻子蔡素屏一起搬往“得趣書室”居住。1925年3月,廣東國民革命軍第一次東征到達海豐后,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周恩來同志、校長蔣介石和革命軍的蘇聯軍事顧問鮑羅庭及加倫將軍曾在此住宿,一起研究工作。1925年6月革命軍回師廣州,敵軍重陷海豐城,故居被焚毀,遺下墻基。解放后,人民政府撥款修建圍墻加以保護。1962年7月7日,廣東省人民委員會頒布該舊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含得趣書室)。1986年,國家文物局撥款十五萬元……[詳細]
深圳中英街歷史博物館
  中英街歷史博物館,原為中英街歷史紀念館,位于深圳市鹽田區沙頭角鎮內環城路9號,1999年5月1日建成開館。展樓總建筑面積1688平方米,較全面的記錄和反映了中英街的百年滄桑。1898年,由于清政府腐朽無能和英國的武力逼迫,中英兩國簽訂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據此,英國強租新安縣所屬977.4平方公里土地及廣闊的水域,租期99年。1899年3月18日,中英兩國勘界代表完成勘定新界界限,中英街就是在這種歷史背景下形成的。中英街地處沙頭角,沙頭角為原新安縣的領土,它背靠梧桐山,南臨大鵬灣,是一塊歷史悠久、美麗富饒、生機勃勃的熱土,它融古代文明與現代文化于一體,有發展旅游經濟、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環境。中英街原為一條被稱為鸕鶿徑的泥沙河,由于經濟的發展,后來逐漸演變成了享有購物天堂美譽的繁華……[詳細]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跡
  三灶島侵華日軍罪行遺跡位于廣東省珠海市金灣區三灶鎮。整個遺跡含萬人墳、千人墳、日軍慰問所、日軍“慰靈”石刻、碉堡、機場遺址等。侵華日軍罪行遺跡是日軍侵華的重要罪證,其中日軍慰安所在文物保護單位中鮮見。對研究歷史,特別是研究華南地區日軍侵華及華南人民抗日活動,以及對教育后人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1983年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5月入選國家重點文保單位名單的文物。三灶島“萬人墳”地址在三灶鎮竹瀝山。“七·七”盧溝橋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1938年1月17日,日軍6000多人在三灶島蓮塘灣登陸,日軍登陸后就在島的南部修建飛機場,設立以藤田中將為首的海、陸、空軍組成的司令部,把三灶作為侵略華南的軍事基地,日軍為其軍事上的需要,在三灶島進行了血腥的大-,是年農歷3月12日……[詳細]
惠州市中山紀念堂
  惠州市中山紀念堂位于惠州市惠城區中山公園。2007年重新修繕。1978年7月被公布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辛亥革命前,孫中山派員到惠州,先后組織發動反清的三洲田起義和七女湖起義。20世紀20年代多次率聯軍討伐盤踞廣東的陳炯明叛軍,先后6次親赴惠州前線指揮戰斗。為紀念孫中山,1928年惠州第一公園改為“中山公園”。1937年在公園內建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南面成十字交叉的兩條街道(路)名,分別改為中山東、西路,中山南、北路。2007年重新修繕。1978年7月被公布為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惠州是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重要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孫中山為了推翻清王朝統治,曾兩次派員到惠州組織發動了三洲田起義和七女湖起義。為了統一廣東,肅清東江軍閥-勢力,1923年7月23日,孫中山親自督師赴石龍指揮攻困守……[詳細]
蘇區革命遺址群
  紫金縣蘇區革命舊址群位于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蘇區鎮,該鎮是1958年國務院批準以“蘇區”命名的著名革命老區。在革命戰爭時期,蘇區是全國最早建立農會組織、農民武裝和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地方之一,是海陸豐革命根據地和海、陸、惠、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早期中共紫金縣委、紫金縣蘇維埃政府、海陸紫蘇維埃政府所在地。在這塊紅色的土地上,周恩來、彭湃、徐向前等革命先輩曾親臨指導工作,許許多多革命志士曾在此浴血奮戰,保留下來的革命舊址眾多,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資源極為豐富。紫金縣蘇區革命舊址群主要有紫金縣蘇維埃政府舊址、海陸紫蘇維埃政府舊址、炮子鄉農會(縣總農會)舊址、紅二師師部舊址、紅軍醫院舊址、紅軍兵工廠舊址、紅十一軍四十九團團部舊址、“血田”遺址等20處革命舊址及紀念建筑,承載著歷史的印記,給……[詳細]
陳可鈺故居
  陳可鈺故居位于廣東省清新縣石潭鎮新民街,始建于民國二十一年(1933年),由藏書閣、景瑗圖書館和家屬住所組成。景瑗圖書館占地76.4平方米,單層平房。后來,在景瑗圖書館右側建筑了一座兩層的藏書閣,內設藏書室、辦公室、寢室、警衛室和地下室。在景瑗圖書館后院增建環山亭和家屬住所,共占地500平方米。國民革命時期,陳可鈺將軍曾任孫中山總統大本營警衛團團長、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副軍長、代軍長、廣東省軍事廳廳長等職。“景瑗圖書館”是陳濟棠先生于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倡議并捐資在陳可鈺將軍故鄉白石潭建立,以旌勛德。館的前院、東西兩邊倚墻各建半園型小亭,西亭鑲嵌著建館石刻序文。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陳可鈺從廣州二沙頭“三家村”遷回石潭景瑗圖書館居住。1938年,陳可鈺將軍在景瑗圖書館左側建筑了一座……[詳細]
八一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總指揮部舊址
  南昌起義南下部隊指揮部舊址,位于汕頭市金平區民權路50號,始建于1926年,原為大埔會館。為三層鋼筋混凝土結構樓房,東向,每層面積423.7㎡,總面積1271㎡,各層四面有走廊相通。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后,主力部隊在周恩來、朱德、賀龍、葉挺等同志的率領下向廣東進發;9月23日從三河壩進軍潮州城;24日解放汕頭市,在此處設立南昌起義南下部隊總指揮部。南昌起義軍進入潮汕前后共七天,潮汕革命史上稱之為“七日紅”,其影響極為深遠,為中共潮汕黨組織領導武裝斗爭和開辟革命根據地奠下基礎。這是一處與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有關的革命舊址。該舊址于1988年11月被汕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定為汕頭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8年5月經市編委批準,成立“汕頭市八一南昌起義紀念館”,……[詳細]
杜國庠墓
  杜國庠墓坐落于澄海區鳳翔街道東港路,建筑物形狀為:墓基座為圓形。該墓座東向西,占地1800平方米(1985年以前占地約300平米),建筑面積475平方米,建于1961年10月8日,1985年重修。墓碑為灰崗巖,正面上方立瓷質杜國庠同志遺像,下方“杜國庠同志之墓”7個字陰刻。墓碑背面陰刻陳御仙(杜國庠夫人)為杜國庠撰寫的碑銘,“杜國庠同志之墓”及碑銘均系王鼎新手書。墓埕兩側立郭沬若、許滌新紀念杜國庠同志而作的詩刻在2塊石碑上,石碑文陰刻鑲金。墓埕、墓道、臺階均為彩色水磨石(2005年10月維修)。墓埕及墓道有樹木花草,主要有柏樹、雪梅,墓地范圍砌墻加鐵欄桿,墓道前有鐵門。杜國庠同志是澄海蓮上蘭苑村人,1889年4月16日出生,曾用名杜守素、林佰修、吳嘯仙,中共黨員,是著名馬克思主義者、歷史學家……[詳細]
羅浮山東江縱隊紀念館
  惠州市博羅縣東江縱隊紀念館,座落在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羅浮山朱明洞景區內。三面環山,前面是秀麗的白蓮湖,右側不遠處為東江縱隊司令部舊址-沖虛古觀。四面環境優雅,景色宜人。“東江縱隊紀念館”館名,為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題寫。紀念館建筑面積為3300平方米,館內設4個展示廳及工作服務區,4個展廳分別為“序幕廳”、“陳列廳”、“英烈廳”、“映視廳”,服務區為兩條長60多米,寬3米的參觀走廊和休息走廊。序幕廳(223㎡)的正面,是一幅大型彩色噴繪圖,它以東江為背景,磅礴的氣勢展示了東江縱隊的精神風貌。序幕廳兩側墻上,鑲有兩首歌曲《義勇軍進行曲》和《東江縱隊之歌》,表達了當年全民族抗戰的堅強意志。序幕廳里面的兩側墻上,用紅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領導人的題詞,這些題詞對東江縱隊給予了高度評價。序幕廳的頂……[詳細]
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交通線廣州灣中轉站舊址
  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交通線廣州灣中轉站舊址位于湛江市赤坎區中山街道民主路165號,東經110°21′25″,北緯21°16′50″。1935年春,晨光小學校長許乃超等共產黨員和進步教師,以學校為陣地,傳播革命思想,開展抗日宣傳活動,并以家訪的形式開展統戰工作。1938年8月,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派中共香港海員工作委員會組織部部長潘云波到廣州灣恢復許乃超黨籍,建立晨光小學黨小組,并確定在赤坎晨光小學建立八路軍香港辦事處至重慶辦事處地下交通線中轉站(香港經廣州灣到桂林、長沙到重慶)。11月,香港辦事處交通員李沛群持連貫介紹信到晨光小學與許乃超接頭,此后,李沛群經常經廣州灣來往于香港、桂林、重慶之間。來往于桂林、重慶、香港之間的人員皆由許乃超負責接待。1940年5月,中共晨光小學支部成立,……[詳細]
黃居仁故居
  黃居仁(1904—1928),出生在廣東省龍川縣鐵場洋貝村,廣東早期青年運動杰出領導人之一。大革命時期與阮嘯仙、劉爾崧一起,被譽為“東江三杰”。1920年,黃居仁就讀于龍川縣立中學(今龍川一中)。1922年考入廣東省立第一甲種工業專科學校。1923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3月轉為中國0黨員,任共青團廣州地委書記兼組織部部長。1926年先后任共青團廣東區委組織部部長,代理書記,0廣東區委青年運動委員會書記、-中央農民部特派員等職。1927年任共青團廣東區委書記,同年8月任0汕頭市委書記。其間接應-率領的南昌起義軍入汕,參與建立“潮汕七日紅”政權。后任0廣東省委特派員、巡視員等職。同年冬參加廣州起義。1928年任0惠陽縣委書記,0廣東省委巡視員。同年秋,聯系、恢復廣州地區黨團組織工作……[詳細]
鄧培烈士紀念碑
  為緬懷早期共產黨人和杰出工人運動領袖鄧培,中共三水區(縣)委、區(縣)政府撥出專款19萬元,于1990年9月建成鄧培銅像,以茲紀念。銅像為立式,像身高3.2米,背景為齊腰高的殘墻,寓意為“廢圩下的思索”。像的基座為方體,用花崗石砌成,塔狀,分三層。面層正面寬2.14米,側面寬1.24米,正、側面高2.7米。正面鐫刻了原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彭真題寫的“鄧培烈士”四個鑲金大字。背面鐫刻鑲金“鄧培事略”。中層正面寬3.14米,側面寬2.24米,高0.2米,底層正面寬4.14米,側面寬3.24米,高0.2米。基石外圍是9米長,7米寬的花圃,四周鐵欄柵。占地面積約4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000平方米。1994年5月30日,被三水市文化局確定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址:座落于佛山市三水……[詳細]
江頭鄉農會舊址
  四會江頭鄉農會舊址位于現四會市黃田鎮江頭村委會上寨村南端(民國時期,黃田屬廣寧縣管轄,新中國成立后劃歸四會縣)。該建筑建于清代,磚木結構,深兩進。主體建筑為四合院式布局,面積375平方米。左側有廚房等附屬建筑,面積。1993年12月進行了維修,次年2月18日修葺竣工。四會市人民政府在祠門右側嵌設云石陰刻碑文志之,并以舊址建筑外墻邊為起點,正門由門口至曬場空地30米,左側至村道10米,右側和后面各延3米為該舊址保護范圍,再向外各延2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1924年8月21日,陳伯忠在第一屆農-動講習所學習畢業后,被委任為中央農民部駐廣寧特派員,回廣寧開展農-動。經過陳伯忠的深入宣傳發動,江頭鄉農民覺醒了,紛紛要求組織農會。報名加入農會的占全鄉農民總數的80%以上。9月12日,江頭鄉農會舉行成立慶……[詳細]
116、廣裕祠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裕祠
  廣裕祠擁有七處歷史文字的印記,這就是它的最珍貴之處。廣裕祠是廣東第一次發現有確切建筑年代的古建筑,被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稱為“非常寶貴的建筑標本”。這在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古跡里都是惟一的。古祠有6次最明確的維修記錄刻在脊檁下或者墻體的碑文上。2003年12月1日經修復的廣東省廣州從化市太平鎮錢崗村廣裕祠,獲得了今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獎第一名“杰出項目獎”。這是中國首次獲得該獎項的頭名。廣裕祠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錢崗村為南宋宰相陸秀夫后裔所建,位于村中的廣裕祠則始建年代不詳,一說是明永樂四年十一月始建(即公元1406年),另有一種說法是建于明朝宣德年間(1426-1435)。廣裕祠始建后歷代均有維修記載。廣裕祠建筑有鮮明的歷史價值。廣裕祠堂建筑共三進,總面寬13.80米,……[詳細]
大崗山窯址(唐代龍窯遺址)
  大崗山窯址(唐代龍窯遺址)位于交通便利、環境幽雅的游覽景點“西江畫廊”靈龜公園內(荷城街道沿江路283號)。區內每一趟公交車都可到達靈龜公園站。窯址逢周一閉館,其余時間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上午9:00—12:00;下午2:30—5:30。聯系電話:0757—88883320。窯址于1957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當時《南方日報》曾以題為“廣東發現的古窯址,高明縣算最先”進行報道。1986年,在省博物館的指導下開挖清理了1號窯,窯的前后段因修路和挖土已遭破壞,窯頂塌落,殘存的窯長9.55米,前寬2.64米,后寬2.8米,倚山傾斜25°。窯床上可見經高溫形成的一個個圓窩,窩內殘存當年的陶器近百只,在窯床外20米外的土層下,廢棄堆積近千件陶碗、碟、盤、缸、四耳罐、六耳罐、釜、三足器、耳杯、硯等。陶器以……[詳細]
南澳縣烈士陵園
  南澳縣烈士陵園創建于1957年,位于縣城后宅鎮北郊后江漁港東側,占地面積28000平方米,園內建筑物主要有烈士紀念碑四座。分別是“解放南澳、建設南澳犧牲烈士紀念碑”、“收復南澎島戰斗犧牲烈士紀念碑”、“邱安烈士之墓”、“徐志宇、劉益良烈士紀念碑”,園內共安葬革命烈士12名,紀念烈士196位。1983年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2月,又被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二批全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為更好緬懷先烈,啟發后人,發揮教育效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于2010年投入資金20多萬元,新建了烈士陵園展廳,通過各種渠道收集史料、實物、圖片等有關資料,展出了解放南澳和收復南澎等有關歷史資料。詳細介紹了擔任解放南澳任務的參戰部隊,在戰斗中斃敵、俘敵情況、犧牲的解放軍指戰員和支前民工的事……[詳細]
南園小學——中共粵桂邊區委機關駐地遺址
  南園小學——中共粵桂邊區委機關駐地遺址位于湛江經濟技術開發區民安街道西山村,東經110°18′10″、北緯21°01′18″。1939年5月,西山村黨支部在西山村南園小學成立,同時建立交通聯絡站,指揮東海島的革命斗爭。1948年5月,中共粵桂邊區委和臨時軍委成立,梁廣任書記和主席,機關駐地設在東海島西山村南園小學,并與雷州地區黨組織共同使用西山交通總站,與長發莊、菉塘交通站、豐厚交通站銜接,溝通粵桂邊區黨委、臨時軍委與香港分局和各縣區黨組織、游擊隊建立的交通站、聯絡點,形成龐大交通網絡。梁廣多次召見高雷地區黨組織負責人,調查研究高雷地區革命斗爭情況,總結經驗教訓。6月中旬,梁廣在該村主持召開粵桂邊地區部分縣團以上干部會議,傳達中共香港分局的指示,總結化吳地區武裝斗爭失敗教訓,開展整黨整軍,統……[詳細]
蓮花山鄧小平銅像
  鄧小平塑像位于深圳市福田區蓮花山公園山頂廣場。2000年11月,深圳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之際塑像落成,江澤民同志為塑像揭幕。塑像高6米,重6噸,由主體塑像和底座組成。主體塑像為小平同志身披風衣,氣宇軒昂,步伐堅實,大步向前行走形象,硅青銅材質。鋼筋混凝土底座以花崗巖石包封。背面大理石碑刻“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鄧小平一九八四年一月二十六日”。基座南面刻有行書繁體文字題記“鄧小平同志。江澤民二○○○年十月一日”。這是全國第一座由中央批準,以城市雕塑形式豎立的小平同志塑像,見證了深圳經濟特區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寄托了特區大步向前,實踐創新的精神和深圳市民對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的敬仰與懷念之情,對研究和保護改革開放歷史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2005年經“深……[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天天精品资源在线观看 | 五月天丁香婷婷深爱综合 | 五月婷婷六月丁香 | 欧美精品免费人爱视频在线观看 | 伊人久久精品九九热 | 亚洲精品综合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