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
  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位于廣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廠區內,美麗的珠江河畔,東臨琶洲國際會展中心,西毗廣州最高的電視觀光塔,北面與繁華的珠江新城隔江相望,相互輝映。珠江-英博國際啤酒博物館是一座具有觀賞、娛樂、教育、藝術性為一體的國際化、開放性啤酒文化展示場所。首層為形象展廳,二層為主要展廳,三層與珠江啤酒廠廠區連接,可直達啤酒生產車間。從江面眺望,啤酒博物館五顏六色的玻璃窗面,宛如一座神奇的啤酒“魔方”;中心部位高高聳立的玻璃啤酒桶造型,更是將珠江襯托得格外絢麗迷人。漫步館內,可欣賞到氣勢磅礴的《啤酒海洋》浮雕、別致生動的老式運酒馬車、趣味獨特的遠古時代最原始的啤酒釀造工藝以及發展歷程,從而領略到世界啤酒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無窮魅力。在這里,可通過珠江啤酒走向世界啤酒海洋,了解中國啤酒與世界啤……[詳細]
河源市博物館
  河源市博物館座落在市區城南龜峰塔山下,東江之畔。博物館成立于1982年12月31日。1988年6月,河源撤縣建市,該館劃歸源城區管轄,1993年1月由市政府接管后,改稱現名。全館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含龜峰塔保護范圍1.4萬平方米)。新館舍建于1986年10月,建筑面積1700平方米。現有館藏文物706件,多為原河源縣境內出土和征集的文物,以客家地區民俗特色的文物居多,類別以陶瓷、木刻、刺繡為主。館內有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龜峰塔(南宋)及其附屬文物“金花廟”,屬地方性歷史博物館。基本陳列為《河源市歷史文物陳列》、《河源市恐龍化石陳列》、《河源市菊石化石陳列》、《阮嘯仙烈士圖片展覽》。全年開放以上陳列和龜峰塔金花廟。館內四季常綠,有“情侶樹”、“百子榕”、“雕塑恐龍”等奇樹異景。特別是19……[詳細]
從化北回歸線標志塔(北回歸線公園)
  公園代表建筑北回歸線標志塔,世界迄今為止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最具規模的標志塔。廣州的北回歸線標志塔建在從化市太平鎮(北緯23°36’28”44),是目前世界南北回歸線上高度最高、規模最大的一座標志塔。出廣州沿105國道北行40多公里,到廣州與從化的交界處即是。森林公園將分為標志塔科普文化游覽區、何家埔水庫游覽區、公園管理區、馬仔山登山游覽區、馬仔山植物景觀區等5個功能分區。其中還將新建“星象、星圖和天文觀測”等5個展館,向人們展示不同主題的天文內容。從化北回歸線森林公園內植物資源也比較豐富,內有植物共73科206種,其中栽培64種。公園內所有測點負離子濃度都在1500個/m3以上,衛生評價學表明:公園內空氣清潔度達到了最清潔的A級。北回歸線廣州標志塔即廣州從化北回歸線標志塔。位于從化市太平……[詳細]
葉劍英紀念館
  葉劍英紀念館位于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雁洋鎮虎形村,在葉劍英元帥故居的左側,距梅州市區33公里。紀念館建于1987年7月,1989年10月22日竣工,原國家主席楊尚昆親筆題寫了館名,原國家副主席王震等領導和海內外各界人士計200多人參加了隆重的開館剪彩典禮。葉劍英紀念館原建筑面積1560平方米,1994年又增加1800平方米,高二層,為現代園林式建筑,莊重典雅。紀念館二樓設有五個陳列室,陳列面積500平方米,展線長135米,分別有照片、題詞、文獻手稿、辦公用具、文房四寶等等文物,以5個階段、20個專題展示了葉劍英同志光輝偉大的一生。紀念館正門口左側的臺基上,一棵棵翠柏,一簇簇鮮花,掩映著葉劍英元帥的坐姿銅橡,銅像高2米,由中國著名的雕塑家劉煥章雕刻而成,像座上攜刻著中共中央撰寫的碑文,供人們瞻仰……[詳細]
南海康有為故居
  康有為故居座落于南海區丹灶鎮蘇村,原名“延香老屋”,為清代三間兩廊硬山頂建筑,建筑面積約81平方米。1858年3月19日,康有為誕生于此,至康有為出生時康氏家族已在此居住了五代人,康有為稱之為“百年舊宅”。原建筑部分毀于抗戰時期,1983年南海縣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修復。1994年12月,康有為故居、紀念館被公布為佛山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6年,康有為故居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康有為的堂侄女陳康靜瑜女士將耗資400余萬元重建的澹如樓、九曲橋、康氏宗祠、松軒等仿古建筑捐贈給南海區人民政府。康有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建于1858年,康有為誕生于古屋。故居為一間一廳兩房兩廊的青磚鑊耳屋,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延香古屋采用青磚墻櫞木結構,古色古香。古屋大廳用黑色木板搭建了……[詳細]
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是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位于廣東省惠州市豐山公園內。紀念碑建于1984年12月,一說是為了紀念在東江地區的犧牲的革命烈士而建,另一說是為了祭奠陣亡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成員而建,并在1990年7月列入惠州市文物保護單位。此碑占地1.5萬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寬1.8米,底座寬6.4米,碑前有六尊人物雕像,碑后有一面浮雕墻。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占地1.5萬平方米,高16.7米,碑身寬1.8米,底座寬6.4米;碑的正面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聶榮臻題寫的碑名,另外三面有紅棉、青松和翠柏的圖案。碑座有銅鑄的楷書碑文,講述東江地區人民從-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期間對革命的貢獻。紀念碑前方有一座紀念廣場,廣場兩側有六尊在1986年設立的花崗巖人物雕像,分別刻劃了虎門……[詳細]
汕頭市博物館
  汕頭市博物館是一所綜合性博物館。館址坐落在環境清雅幽靜的中山公園內。1960年建館,是潮汕地區文物和標本的主要收藏、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也是汕頭市一處重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服務基地。收藏有自新石器時代以來的歷代陶瓷、字畫、金漆木雕、硯臺圖章、古錢幣以及其它各類文物近萬件。其中有些還是國寶級文物精品。如在國內僅存二套的清雍正年間陳鳴遠手制的紫砂擺件《清供眾生瓜果》;有國內僅存的為數不多的明代廣東名畫家林良的繪畫珍品《蘆雁喜鵲圖軸》;有明代方以智《臨褚河南虞永興行書冊》;有金碧輝煌、雕刻精細的清代潮州全漆木雕精品《金漆通雕人物鳳窗犢仔》;有質地瀅潤、精雕細琢的清乾隆《山水人物碧玉筆筒》以及清道光《松山行旅青玉山》等一批文物精品。這些珍貴文物使汕頭市博物館在國內享有一定的聲譽。地……[詳細]
河源烈士陵園
  河源阮嘯仙烈士陵園位于市區公園路中山廣場西側,1958年始建,是原河源縣人民政府為紀念阮嘯仙等革命先烈而建立的,命名為“嘯仙烈士陵園”,源城區政府于1990年6月成立“嘯仙陵園管理所”為股級事業單位,定編6人。陵園原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后經兩次擴建,現占地面積約2.8萬平方米,園內建有阮嘯仙烈士紀念亭、革命烈士紀念碑、紀念墓各一座,墓碑銘刻記載了377名河源籍革命先烈的芳名。1987年原河源縣政府在陵園內安放了一座阮嘯仙烈士漢白玉塑像。1989年10月,嘯仙烈士陵園被省政府列為第一批省級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重點保護單位,1995年5月,嘯仙烈士陵園被河源市政府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0年5月又被省委宣傳部命名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12月經市政府批準更名為河源市烈士陵園。20……[詳細]
番禺博物館
  番禺博物館占地16萬平方米,分為多功能主體陳列大樓、東漢古墓群和景區等三部分。其中主體陳列大樓成為今日番禺的標志性建筑,其建筑面積15500平方米,展廳8000多平方米。現有基本陳列和專題陳列8個。陳列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表現出鮮明的地方特色;墓葬景區規模宏大,進行了原貌展示,獨具特色,充分表現出番禺燦爛的古代文明。番禺史話展廳以生動的內容講述番禺的歷史變遷,展示番禺人在各歷史時期所作出的杰出貢獻。館藏文物展廳品類豐富,精美紛呈的館藏文物是博物館的基本陳列之一,反映了古代番禺乃至中華大地所創造的燦爛文明。田園水鄉——番禺漢代出土文物展廳,精心復制的歷史場景、分門別類的文物介紹,形象地再現了被譽為嶺南魚米之鄉的番禺在兩漢時期豐盛康平的生活情景。番禺籍歷代書畫家及嶺南畫派專題展廳以介紹番禺籍歷代……[詳細]
肇慶閱江樓
  閱江樓又名嵩臺書院。位于肇慶市正東路尾,江濱堤內的石頭崗上。此地原建有石頭庵(年代不詳),明宣德六年至十年間(1431~1435年),將庵改建為嵩臺書院。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增建北樓以及東西兩廊和號舍。崇禎十四年(1641年)命名閱江樓。明末清初之際,該樓一度塌毀。順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至此,閱江樓基本形成現有格局。此后曾多次修繕。民國期間,該樓屢遭日機轟炸,后樓、西樓破壞尤為嚴重,1959年按原貌重修。1971年大修,將樓面改為鋼筋混凝土仿木結構。樓筑于高約8米的山崗上。坐北向南,為四合院式古建筑。占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其中院庭面積248平方米。樓高兩層,分南、北、東、西4座。其中北(后)樓比南(前)樓高,東、西兩樓等高。4座樓通過4座耳樓銜接通連。南北兩樓為歇山頂,屋……[詳細]
陳慈黌故居
  陳慈黌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統二年,歷時近半個世紀,集陳家幾代人的心血。計有郎中第、壽康里、善居室、三廬等宅第。占地2.54萬平方米,共有廳房506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善居室”始建于1922年,至1939年日本攻陷汕頭時尚未完工,占地6861平方米,計有大小廳房202間,是所有宅第中規模最大,設計最精,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陳慈黌故居建筑風格中西合壁,總格局以傳統的“駟馬拖車”糅合西式洋樓,點綴亭臺樓閣,通廊天橋,縈迴曲折,進之如入迷宮,樂而忘返。據說以前陳家有個專司開關窗門的傭人,每天清晨開窗,開完所有的窗,又開始關窗,當所有的窗都關上了,天也就暗了。陳慈黌故居的建筑材料匯集當時中外精華,其中單進口瓷磚式樣就有幾十種,這些瓷磚歷經近百年,花紋色彩依然亮麗如新,各式門窗造型飾以灰塑、玻璃、高雅大方……[詳細]
新豐江大壩
  新豐江水電廠位于河源市西南方向,秀麗的黃金水道上游,距市區中心3公里,電廠內擁有超百米高大的雄偉大壩,煙波浩淼的“萬綠湖”和省內最大的常規水利發電機組,把工業旅游、山水觀光、親水度假、休閑娛樂融為一體,在這里,您能充分了解電站的建設發展史及電力生產過程,探索科技奧妙,在享受大自然的同時,增長見識,領略自然與創造之美。新豐江水電廠于1958年7月15日破土動工,是一座由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安裝、自行施工的大型水電站,具有發電、供水、防洪、灌溉、航運和壓咸等綜合功能。電站是國內水利建設工程史上杰作,是人類改造自然、趨利避害的成功典范,這里青山綠湖、綠樹成蔭,大壩巍然屹立,源源不斷的電能流向南粵大地,體現了現代工業與大自然的和諧相處,被譽為“東江明珠”。(來源:中共河源市委宣傳部)……[詳細]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州近代史博物館)
  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和廣州近代史博物館位于廣州市越秀區陵園西路2號的烈士陵園內,館址原為1909年設立的廣東咨議局,在大東門外,于1959年10月1日首次對外開放。廣州近代史博物館是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的分館。博物館分為主樓、荷花池和石橋三部分,主樓占地2500平方米,樓高兩層,屬于磚木、鋼梁柱結構的西方羅馬式議會建筑,大門為弧形門廊,正中筑有4根仿歌德式柱。1998年,原通往中山三路的大門被拆除,進出博物館均須使用烈士陵園正門。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文獻13000多件,歷史照片13000多張。其中特別珍貴的是1927年廣州起義時署有“廣東工農兵擁護蘇維埃政府大會”的兩條標語:“打倒帝國主義”、“工農兵起來,擁護蘇維埃政府”及當時用過的指南針、懷表和中共廣東區委辦黨校用的教材《訓練材料第二集》、黃……[詳細]
三水區博物館
  佛山市三水區博物館于1989年由當時的三水縣政府批準成立,1995年10月搬進森林公園的紀元塔建筑群內辦公。博物館位于森林公園西南面入口的左側,占地面積75900平方米,其中博物館館舍建筑面積3000多平方米,是目前省內縣級博物館最大的館舍之一。館內共有藏品2765件。三水區博物館是三水唯一的文博事業單位,是繼承和弘揚三水文化的中堅力量,自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文化強區的建設,全力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創新發展現代文化,在1996年獲得了“佛山市文明窗口單位”的殊榮,于1997年被三水政府評定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三水區博物館分設六個展廳。常設的展廳有《三-洲貝丘遺址發掘成果展覽》、《世界貨幣展》、《三水部分文物展》、《李樂詩捐贈藏品展》以及不定期舉辦的各種大型展覽,如《紀念周恩來百年誕辰展覽》、……[詳細]
丘逢甲故居
  丘逢甲故居,別名心泰平草廬,又名培遠堂,位于廣東省蕉嶺縣文福鎮淡定村(今逢甲村)。丘逢甲故居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秋,丘逢甲從臺灣回到蕉嶺時建造,是一座典型的兩堂四橫一圍客家圍屋,占地面積3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800多平方米,共有房屋55間2堂。丘逢甲故居每個堂、室均有清代名人、書法家題寫的堂名、楹聯,蘊藏著豐富的民族文化內涵,具有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故居內陳列有珍貴文物、照片、手稿、文獻,向人們展示民族英雄、抗日志士、愛國詩人、教育家丘逢甲的一生。丘逢甲故居為沙灰瓦木結構,丘逢甲故居是一幢坐西朝東兩堂四行,中軸對稱,后面半圓形圍屋與前面的5個門樓形成封閉整體的客家圍屋。丘逢甲故居由泮池、禾坪、堂屋、花胎、圍龍、橫屋等組成,通一進三間,門口有禾坪和池塘,房舍中央是一進兩廳的堂屋……[詳細]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位于廣東省中山市翠亨村,是以翠亨村孫中山故居為主體的紀念性博物館,建立于1956年11月,其主體陳列有孫中山故居、孫中山生平事跡展覽和翠亨民居展覽等。該館行政隸屬中山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2008年5月,被國家文物局公布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孫中山故居是中山市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位于南朗鎮翠亨村,座東北向西南,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建筑面積340平方米,是孫中山長兄孫眉于1892年從檀香山匯款回來由孫中山主持建成的。孫中山故居是一幢磚木結構、中西結合的兩層樓房,并設有一道圍墻環繞著庭院。圍墻正門外南側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孫中山故居”石刻牌匾。故居正門南側有宋慶齡手書的“孫中山故居”木刻牌匾。孫中山故居外表仿照西方建筑。樓房上層各有七個赭紅色裝飾性的拱門。屋檐正中……[詳細]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
  中山大學生物博物館成立于2000年,以進行公眾的科學普及教育以及輔助相關大、中、小學的教學為服務宗旨。以豐富的館藏,極具特色的文化學術氛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博物館以香港同胞捐贈的“馬文輝堂”為館址,最早的標本采集于1817年,有近200年的歷史。目前,生物博物館有植物標本22萬號;昆蟲標本60余萬號;動物標本3萬號,包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熊貓、金絲猴等37種,以及護士鯊、豹紋鯊、翻車魚等百余種珍稀動物標本,此外還有北極熊、企鵝、鴕鳥等國外的珍稀動物標本;古生物化石標本500多件,其中7.8米長薩斯特魚龍、3.5米的新中國龍、興義龍以及鱗齒魚等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和展覽價值。是國內唯一收藏了大量國內外珍貴生物標本、并具有華南地區動植物區系特色的高校生物博物館。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地位。中山大學生……[詳細]
馬壩人博物館
  馬壩人博物館即韶關市曲江區博物館,位于廣東省韶關市曲江區馬壩鎮西南3公里的馬壩人遺址景區內,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峽遺址和馬壩人遺址相鄰,是以著名早期人類化石“馬壩人”命名的遺址博物館。創建于1978年,承擔著韶關市曲江區的文物保護管理、收藏、研究和展覽工作,2000年被列為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有館舍建于1988年,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300平方米,其中展區面積2400平方米,庫房面積600平方米。陳列內容主要有:“馬壩人”陳列、“石峽遺址”陳列、“古代陶瓷精品”陳列、“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省、部級領導視察曲江”圖片展、“張九齡紀念館”陳列。館藏文物包括化石、石器、陶瓷、銅器、鐵器、玉器、書畫及革命文物,共4441件,其中一級文物11件套,二級文物38件套,三級文物332……[詳細]
粵中縱隊紀念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粵中縱隊,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粵中地區人民革命武裝隊伍。其前身是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粵中區位于廣東省的中南部,背山臨海,毗鄰香港澳門,轄當時的新會、高明、高要(南部)、鶴山、臺山、赤溪、開平、恩平、陽江、陽春、新興、云浮、羅定、郁南等14個縣。面積大約27000平方公里,人口約468萬。粵中人民具有光榮的革命斗爭傳統。大革命時期,這里較早建立中國共產黨地方支部,工農運動轟轟烈烈,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領導的工農-激蕩悲壯,地方黨組織曾一度遭到嚴重破壞。抗日戰爭爆發后,粵中黨組織得以重建,并推動全區抗日救亡運動蓬勃發展,壯大了人民革命力量。1945年1月,黨在粵中區建立了廣東人民抗日解放軍,掀起了全區抗日武裝斗爭0。抗日戰爭勝利后,為了爭取實現全國和平,按照國共雙方簽訂的……[詳細]
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
  周文雍陳鐵軍烈士陵園,前身為烈士紀念碑。1957年,廣東省政府在周文雍故鄉---開平市百合鎮茅岡村委會揚桃山興建“周文雍陳鐵軍烈士紀念碑”,以敬仰先烈,教育后人。于1983年重修,1999年改擴建為烈士陵園,2012年起投資2800萬元逐步完善了各項配套設施。陵園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649平方米,悼念廣場3708平方米,綠化面積7828平方米。陵園坐南向北,北靠325國道,建有牌坊、紀念碑、紀念館、紀念亭、塑像、悼念廣場以及零散烈士墓集中保護區等紀念設施。陵園內,在20多米高的平臺上建有高31.6米的紀念碑,碑上鐫刻葉選平的題詞“周文雍陳鐵軍烈士紀念碑”,碑座正面鐫刻的碑文上記錄著兩位烈士的革命事跡。左面刻著陳鐵軍烈士的箴言:“一個革命者應該學習古今中外偉大人物的高貴品質和英雄氣概……[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小说偷拍 | 亚洲综合在线女女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 狠狠88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网 | 亚洲制服丝袜自拍中文字幕 | 在线看h片的网站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