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廣東省旅游

廣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介紹

粵海第一關紀念館
  粵海第一關紀念館是黃埔古港景觀區主體建筑,是依據歷史資料原貌修建的仿古建筑群,是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廣州市政府、海珠區政府為迎接瑞典哥德堡號仿古商船重訪廣州,在古黃埔港范圍進行了綜合的整治建設,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了黃埔古港景觀區,包括古港公園,哥德堡號重訪廣州紀念雕塑、親水堤岸等景觀以及粵海第一關紀念館四大部分。紀念館館內設置了《流淌的輝煌》專題大型展覽,展覽以圖片、實物、模型、蠟像、電子屏幕影像和DVD播放等形式展示廣州海上絲路在歷史積淀過程中耀眼的輝煌。紀念館主體建筑包括有二層前后兩進的黃埔稅館、永靖兵營、買辦館和古港遺風紀念牌坊。該館自2006年對外開放,每年接待觀眾近達100萬人次,成為廣州市城區內一處參觀、游覽和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地址:廣州市海珠區新港……[詳細]
吳勤革命烈士陵園
  吳勤革命烈士陵園座落在佛山市嶺南大道北57號(原大福路南浦村)。一九五二年,為懷念抗日戰爭期間擔任廣州市區游擊第二支隊司令員、一九四二年農歷三月廿三遭蔣匪幫伏擊殺害的吳勤烈士,佛山市人民政府發動佛山市和南海縣人民捐石獻磚,義務勞動,興建起了這座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陵園占地面積1750平方米,四周由鐵欄環繞,欄高二米多。陵園正門為一座宏偉壯觀的二層琉璃瓦牌坊,上層題有“萬世流芳”的橫匾。陵園中央聳立著近八米高的吳勤烈士紀念碑,碑的下方鐫刻著吳勤烈士的生平事跡。紀念碑兩側各有一平方米大小的六角花池,花池前各有一座占地約9平方米的水磨石結構的尖頂涼亭,亭內設有石臺和石凳。紀念碑背面相去五米處有三座土墳,分別安葬著吳勤烈士、吳勤胞弟吳儉本烈士、吳勤生前警衛員鄧卓英烈士的尸骨。土墳表層附植著長年蔥蘢翠……[詳細]
沙基慘案“毋忘此日”紀念碑
  沙基位于沿江路與六二三路交接處,沙面東側。沙基慘案是中國重大的革命歷史事件之一。1925年5月,英國和日本在上海鎮壓-工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五卅慘案發生后,中共廣東區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派鄧中夏、楊殷、蘇兆征、林偉民、李啟漢等人到香港和廣州沙面租界的工會以及工人群眾中進行-的準備工作。1925年6月19日,香港的海員、電車工人、印刷工人首先-,接著其他行業的工人也紛紛響應,-人數達25萬人。工人聲明擁護上海工商-合會對五卅慘案提出的17項條件,并針對英帝國主義在香港執行的歧視華人政策提出了“政治自由、法律平等、普遍選舉、勞動立法、減少房租、居住自由”六項要求。有10萬多名工人在蘇兆征等人的率領下回到廣州,廣州英、美、日洋行和廣州沙面租界的工人也加入了-的行列。6月23日,10多萬工人……[詳細]
合水革命烈士陵園
  合水革命烈士紀念碑位于高明區更合鎮合水圩先烈路沙帽崗崗頂,建筑于1988年,座南向北,混凝土結構,呈菱形。高15米,首層為臺基,約8米;二層為碑,約6米,三面都雋刻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三層為碑頂,約1米,呈筆尖形。紀念碑左、右兩旁建有兩座混凝土六角亭。更合鎮是革命老區,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鎮各方志士投身革命,前赴后繼,堅貞不屈,浴血奮戰,為祖國的解放事業而獻身。我鎮人民為緬懷先烈,策勵后人,特立豐碑以資紀念,紀念碑上刻著51名革命烈士的名字和先進事跡。該紀念碑為我區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我鎮乃至全區開展青少年革命傳統教育有實質性的意義。聯系電話:88844468聯系人:劉致軍乘車線路:在高明車站乘501、502、510、511公交車到合水圩,往合水小……[詳細]
大南山革命歷史紀念館
  大南山革命歷史紀念館位于潮南區紅場鎮鎮區。為了緬懷彭湃、徐向前、鄧發、李富春、古大存、方方等老一輩革命家和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弘揚光榮革命傳統,開展愛國主義教育,1994年初,由原潮陽市政協提案和潮陽市人大常委會議案,在中共潮陽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報經汕頭市有關部門批準興建,于1997年10月22日落成開館。該館主樓為四層混合結構,建筑面積1117平方米,外觀莊重,結構嚴謹。館內一樓為服務人員宿舍及會客大廳,二、三樓分四大展廳,其中二樓為第一、二展廳,分別展示第一、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及抗日戰爭時期開辟大南山革命根據地過程的珍貴圖片及資料。三樓第三展廳展示的是解放戰爭時期我軍英勇殺敵的歷史圖片,第四展廳為各級領導以及一些革命老前輩、書畫家到此參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即興揮毫以及墨寶展示之……[詳細]
張子玉烈士紀念碑
  張子玉烈士紀念碑位于紫金縣蘇區鎮炮子村錫山小學操場邊。張子玉(1899~1928年),1923年由他發起成立紫金縣第一個農會——炮子鄉農會并任會長,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組織紫金南路農民自衛軍參加“四•二六”暴-動-,1928年3月在陸豐羅畬突圍中與部隊失去聯系,回炮子召集人員,迅速恢復蘇區革命斗爭,指揮赤衛隊員堅持游擊活動,同年8月因叛徒出賣被捕,受盡嚴刑酷打,始終不泄露共產黨秘密,10月被殺害,時年29歲。張子玉烈士紀念碑,始建于1977年,2011年重建,占地面積100多平方米。2009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6月……[詳細]
廣州市檔案館
  廣州市檔案館(局)成立于1959年,廣州市檔案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人員管理體制,為廣州市政府直屬單位。廣州市檔案局主管全市檔案事業,對全市檔案事業實行統籌規劃、組織協調、統一制度、監督指導。具體是:貫徹執行黨和國家有關檔案工作的法律法規政策,制定本市有關檔案工作的規章制度,監督指導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檔案工作,開展教育培訓、學術交流和宣傳工作。廣州市檔案館負責收集、保管廣州市各個歷史時期黨、政及其他有關單位需要長期保存的檔案,并為機關、團體、社會各界提供檔案利用服務。廣州市檔案館于1995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檔案館。其中館藏民國檔案不少是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珍貴史料。自80年代中期以來,陸續向社會開放了館藏民國檔案和一部分解放后各機關形成的檔案。自1994年以來,在市里開展的基層民主評議機關活……[詳細]
紅場革命烈士紀念碑
  為紀念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和土地革命時期在潮、普、惠大南山地區犧牲的革命烈士,潮陽縣人民委員會于1963年12月21日在紅場鎮紅場廣場革命舊址的飛鵝山北麓建立了紀念碑。該碑坐西北向東南,系鋼筋混凝土結構,碑座高2.28米,碑體為飛棱臺柱體,高10.2米,上截面邊長1米,下截面邊長2米,碑頂端有浮雕五角星。碑文正面是“革命烈士紀念碑”,背面是紀念碑碑記。1927年,為了配合南昌起義和廣州起義開展革命斗爭,大南山成為了革命根據地,較長時間是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之一。在中共廣東省委和東江特委的領導下,大南山不斷的壯大人民武裝隊伍,運用游擊戰術,用革命武裝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積極拓展革命根據地,加強政權建設,擴大武裝隊伍力量,創建蘇維埃政權,有力地策應了南昌起義還有廣州起義。1927—1935年,大……[詳細]
炮子鄉農會、縣總農會舊址
  炮子鄉農會、縣總農會舊址位于蘇區鎮炮子村。舊址建于民國,座北向南,建筑面積15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3年1月,蘇區山子背人張子玉受彭湃指派,帶著2000份農會證返回蘇區,3月成立了炮子鄉農會,張子玉為會長,鐘樂善、黃培先為副會長,隸屬海豐總農會領導,從此點燃了紫金農-動的火種。7月,紫金各鄉農民代表在炮子--,成立紫金縣總農會和龍窩區農會。大會選舉鐘一強為紫金縣總農會會長,鐘樂善為副總農會長,葉鐵魂為秘書。張子玉擔任龍窩區農會會長,葉光為副農會長。大革命失敗后農會被迫解散。2009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3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6月,廣東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愛國……[詳細]
血田遺址
  血田遺址位于蘇區鎮炮子村古井丘,原是一塊水田,遺址廣場占地面積約1300平方米。1928年農歷4月、10月,國民黨-派先后二次集體屠殺革命群眾450多人。1976年為紀念死難群眾建成血田廣場,2008年重修,2011年再次修繕。血田遺址坐東南向西北,田內種植紅草,后面和兩側砌有保護圍墻,田的正面是廣場,中間鋪大理石,兩側鋪河卵石,四周種植柏樹,廣場右側豎碑記。碑為水泥磚石砌筑,方頂,水泥基座,外表批石米,高2.5米,寬1.75米,碑文為青石陰刻,記述了兩次大屠殺的慘狀。1987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0年11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1年6月,被廣東省委宣傳部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星海青少年宮
  廣州市番禺區星海青少年宮是由番禺區委、區政府投資興建,區教育局管轄的融藝術、科技、體育、文化為一體的73大型公益性青少年兒童社會教育機構,現為中國青少年宮協會理事單位、全國城區少年宮工作研究會常務理事單位。星海青少年宮一向堅持“服務社會,服務未成年人”的宗旨,堅持“專家指導,名師執教”辦學模式。現已成立了武術團、舞蹈團、合唱團、兒童劇團、文學社、星海航模隊、古箏演奏隊等七個團隊,還在大石開辦了分教點,并堅持到番禺區9所鄉村學校少年宮開展送教下鄉活動,多次承辦省、市、區的藝術、科技、體育等各類重大活動,每學期都會為學員們展示才華搭建舞臺,組織多種各具特色、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專題活動。自2006年開辦以來,培訓和競賽成績斐然,獲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良好的辦學口碑,在全國同行中已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詳細]
中共四聯中學支部舊址
  中共四聯中學支部舊址位于和平縣彭寨鎮彭中村黃土嶺,即現在的四聯中學。四聯中學創辦后,于1940年建立黨小組。1941年7月,中共四聯中學總支部成立,下轄兩個分支部,共有黨員39人,劉奇任書記。四聯中學黨支部成立后,積極開展革命活動,為黨培養了一大批的人才。該校創辦于1940年春,原名四約聯立中學。中共四聯中學支部所在地原是一間磚瓦房,在學校桐茂室北面,面積約30平方米。因“普九”危房改造和申報“廣東省規范化學校”建設的需要,這些瓦房已全部拆除,現在原來的舊址位置立了一塊大理石碑,刻有四聯中學黨支部舊址,并附有圖片和簡介,以供后人參觀和紀念。2002年1月,被和平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10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海門萬人冢遺址
  海門萬人冢是一座埋葬著埋葬著一萬多具死于抗日期間的海門同胞尸骨的公墓,是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抗日時期,1939年8月21日,農歷七月初七早晨,日軍戰艦停泊在海門灣,向海門城區炮轟一輪,炸毀一仟四佰多座民屋,然后用橡皮艇登陸,搶奪一輪,揚長而去,在海門留下了累累的傷痕;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五日,繼汕頭、潮陽淪陷后,日軍占據海門,開始實行“三光”統治,陸路設卡,海路海禁,海門同胞經過哨卡稍有不順,慘遭殺害。日本軍隊侵占海門后即--港口、破壞漁船,肆意進行屠殺,使海門人民陷入饑謹與受殺害的深淵。尤其是1943年夏季,遭遇災荒,瘟疫流行,更是成批死亡。海門淪陷期間,死亡計3萬多人、遍地尸骨慘不忍睹。抗戰勝利后由慈善機構和海內外華僑發起將埋于海邊沙灘“紅沙窟”中的骨骸一萬一千多具收殮殯……[詳細]
海陸紫蘇維埃政府舊址
  海陸紫蘇維埃政府舊址位于紫金縣蘇區鎮赤溪村寶善樓。建于清末。平面呈長方形,高五層,四角設炮樓,外筑圍墻,為磚木構筑,建筑面積990平方米。1930年12月15日,海(豐)陸(豐)紫(金)蘇維埃政府成立,推選林覃吉、楊沛、曾添、鐘一強、陳蔭南為主席團,1931年春起在此辦公,領導海豐、陸豐、紫金和惠陽高潭區的土地革命,使農民第二次分得了土地。家家戶戶喜氣洋洋。到處聽到:“千年鐵樹開紅花,萬載土地還老家;翻身全靠共產黨,不靠天官土地爺”的歌聲。一連四造都奪得了大豐收。期間,省農運特派員戴耀田,在此舉辦海陸紫戰地訓練所,培訓了軍事干部300多人,后派到紅軍連隊充任排干部,提高了紅軍的戰斗力。舊址保存尚好。1987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為愛國主……[詳細]
陳啟沅紀念館
  陳啟沅紀念館位于南海區西樵鎮簡村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綺亭陳公祠”內,為清代二進四合院式硬山頂建筑,木雕、磚雕、灰塑工藝精美。占在面積1500平方米,建筑面積600平方米。紀念館內共有展廳四個;每一間展廳各有閉路電視監控、溫濕計;接待室一間,播放種桑養蠶技術電視、DVD、空調各一臺。展覽通過76件蠶繭等標本展品,約200張珍貴的歷史照片,還陳列著陳啟沅設計的蒸汽繅絲機模型和單車式繅絲機模型,還有一臺近代的機器繅絲機,能為觀眾作繅絲示范,翔實地展示了南海機器繅絲的歷史以及陳啟沅愛國愛鄉、造福鄉梓的一生。1992年5月14日,陳啟沅親屬陳小愷、陳少恂、陳汝潮等將“綺亭陳公祠”使用權捐贈給南海市政府。1994年4月8日,陳啟沅紀念館維修工作開始,2001年結束。1999年7月22日,綺亭陳公祠被命名……[詳細]
紅二師師部舊址
  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師部和黨代表辦公舊址位于蘇區鎮炮子村福星樓,初建于清末,占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300多平方米,2011年重建。1927年10月,撤退到海陸惠紫的“八一”南昌起義部分隊伍,在中共東江特委的領導下,整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二師(簡稱紅二師)。同月,紅二師進駐紫金,師部和黨代表辦公地設在炮子福星樓。師長董朗、黨代表顏昌頤在這里指揮武裝斗爭,給--武裝以沉重的打擊。1928年3月,因國民黨-派派重兵“圍剿”,紅二師與赤衛隊一起保衛縣委、縣蘇維埃政府和人民群眾撤出炮子,安全轉移。后在海、陸、惠、紫、五等縣堅持開展游擊戰爭,多次粉碎國民黨-派的“圍剿”,為保衛革命根據地作出了巨大貢獻。1977年1月,被紫金縣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月,被紫金縣委、縣政府公布……[詳細]
龍川縣農民軍總部舊址
  龍川縣農民軍總部舊址位于龍川縣佗城鎮百歲街朱家祠。1926年5月中旬,龍川縣農民協會成立后。為適應農會斗爭需要,6月初在縣城朱家祠成立縣農民自衛軍總隊,以保衛縣城各革命團體,保護“二五”減租的順利進行。廣州農講所畢業的龍川籍學員黃自強任總隊長,隊員由各區、鄉農協選調80余名青年農民組成,后發展到400余人。經培訓后的縣農軍總隊,分赴各區鄉為組織農民武裝斗爭打下基礎,為保衛農會政權和維護社會秩序起了積極作用。縣農軍總隊隊部設在縣城朱家祠。該宗祠建于清代,為三進院落四合院式布局,建筑為硬山頂,面積300平方米左右,今基本保存完好。2011年,縣政府投入專項資金進行了維護修繕。1986年9月3日被縣政府認定為縣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被定為第四批河源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粵桂湘邊縱隊紀念館
  粵桂湘邊縱隊紀念館位于廣寧縣南街鎮環城西路廣寧縣博物館內,陳列廳面積600平方米。館內設有《粵桂湘邊縱隊史跡陳列》。《粵桂湘邊縱隊史跡陳列》分“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局勢與自衛斗爭”“粵桂湘邊區武裝斗爭的恢復和發展”“堅持艱苦的反‘清剿’斗爭”“展開戰略進攻,粵桂湘邊戰略基地的形成”“配合南下野戰軍解放粵桂湘邊區”等七個部分,通過歷史照片、文物、雕塑、繪畫、模型、場景和多媒體演示、電視專題片等形式,形象生動地展現了粵桂湘邊縱隊艱苦卓絕的戰斗歷程和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創立的光輝業績。粵桂湘邊縱隊紀念館是廣東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肇慶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肇慶市國防教育基地、肇慶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肇慶市社會科學示范基地,是廣寧愛國主義教育的主要場所,是紅色旅游的新亮點。……[詳細]
海珠廣場
  海珠廣場建于1953年的海珠廣場位于廣州舊城中心軸線與濱江景觀帶的交點,是廣州目前唯一的濱江廣場。它曾充當海珠橋被炸與重修、解放軍進城等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證人角色,其附近有泰康路、高第街、一德路等傳統商業街區。但一段時間以來,隨著舊城改造的進行,“珠海丹心”的風采蕩然無存。由于地鐵二號線與七號線在此交匯,市政府決定對海珠廣場進行改造。據介紹,總面積4.14公面的廣場南側將創造面對江面的開闊空間,使在廣場上的人群能領略珠江美景,廣場草坪上點綴著大樹,綠化率將達60%;西廣場將結合地鐵上蓋設半下沉廣場,并從海珠橋下穿過,廣場東西兩側被海珠橋分割的狀況將會改變,屆時游人可從下沉廣場自由穿越海珠橋下。設計還保留了廣場“心”形外輪廓、解放軍雕塑,同時在半下沉廣場的側壁設“珠海丹心”主題雕塑;并結合地鐵建……[詳細]
曲龍支部舊址
  曲龍支部舊址位于東源縣康禾鎮曲龍村。1925年冬,在海豐農-動的影響下,由鐘子懷、劉西琴等發動組織了河源縣的第一個農民協會“蘇維埃曲龍農民協會”,會長由賴民擔任,會址就設在這座房屋中,從此東源縣的農-動在黨的領導下蓬勃發展起來,不到一年時間,在全縣就組織了24個農會,會員2400多人。1927年冬,建立河源縣第一個中共基層組織——曲龍黨支部,賴民任支部書記,直屬中共紫金縣特別支部領導。舊址是一座民居,建于清代,坐北向南,二進三間布局,通面寬13.5米,進深44米,總占地594平方米。土木磚瓦結構,磚石墻腳,泥磚墻,墻體擱檁承重,懸山頂。2011年,東源縣人民政府對該舊址進行重修。2011年6月,被河源市委、市政府公布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免费大片 | 日本免费高清aⅴ乱码专区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中国字幕亚洲综合亚洲成 |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