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偃月古城AAA ![]() 偃月古城景區位于河南省鞏義市河洛鎮,是集參禪禮佛、休閑養生、石窟觀光、民俗展示、購物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型文化旅游區。偃月古城是最具中原特色的風情古鎮,建筑設計以原址歷史“偃月城”為基礎,景觀設計融入中原河洛文化元素。通過“帝后禮佛”演繹、“豫劇文化”展演、“民風民俗”展示、“中原名吃”體驗等互動,還原中原河洛一帶地區歷史文化實景,近距離為游客展示中原文化魅力,展現河洛地區濃厚的歷史積淀,傳承文化經典。目前,偃月古城首期景觀:河洛文化街、河洛景觀街、河洛美食街、河洛民俗體驗街、河洛非物質文化展示街、河洛文化墻、河洛戲曲廣場、河洛民俗大舞臺、非遺表演廣場、佛山禪湖全部落成,于2017年10……[詳細] |
![]() |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AAA ![]() ![]() 毛主席視察紀念館坐落于城區西北八七廣場,于2011年8月開始施工,2012年7月竣工,同年12月26日毛主席誕辰之日正式對外開放,占地面積8.7畝。紀念館采用古建風格,雕梁畫棟,古色古香。館區以中軸對稱方式布局的四合院式建筑,設有五個展廳,分別為瞻仰廳、百名將軍題詞廳、書畫館藏廳、毛澤東革命實踐廳和襄城煙草廳。瞻仰廳安放有毛主席漢白玉坐像,巨幅襄城山水畫,陳展了毛主席視察襄城的珍貴資料圖片和28個與襄城有關聯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資料圖片;百名將軍題詞廳展示了100多位將軍的書法精品;書畫館藏廳展示了國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美協書協知名畫家書法家的作品;革命實踐廳展示了毛主席一生為國為民的偉大歷程;……[詳細] |
![]() | 鞏義石窟寺AAA ![]() ![]() 鞏義石窟寺位于鞏義市區北15公里的黃河南岸、伊洛河畔的大力山下,創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時(公元471—499年)。現存石窟5個,千佛龕一個,小佛龕255個,摩崖大佛3尊,佛像7743個,碑刻題記200余塊。石窟寺背依邙山,面臨洛河、山光水色、秀麗多姿,古有“溪霧岸之幽棲勝地”的贊譽。與著名的黃河、洛河交匯處匯成了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建于6世紀北魏尊崇佛法的盛期的石窟寺,依山開鑿五窟。五窟中以第一窟的規模最大,面積為6米見方。窟中的雕像,大部分取材于《妙法蓮花經》,部分則采自漢魏兩晉以來的本土藝術傳統,是外來宗教與本土文化融合的優秀藝術作品。石窯寺面積有有9000平方米,院內視野開闊,綠化美麗,是理想……[詳細] |
![]() | 孟州韓愈陵園AAA ![]() ![]() 韓愈陵園位于焦作孟州市西郊6公里處韓莊村北的紫金山坡,南瀕黃河,北倚太行,丘陵環抱,古柏蒼翠。是我國唐代著名的大文學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韓愈的墓祠。建于長慶四年,距今約有1200年的歷史。陵園的主要建筑有牌樓、神道、石階、山門、饗堂、碑廊、雕塑、展廳、亭閣,氣勢宏偉壯觀,“唐柏雙奇”蒼翠蓊郁。中國國際韓學研究院就設在這里。神道碑是韓愈門生皇甫是撰文,陳述了韓愈的平生經歷,墓考碑是清代一位學者撰文,洋洋兩千字余字,稽古廉今,陳述了考證韓愈墓地的經過。后邊以七言古詩四十韻頌之。韓愈墓前兩株側柏為唐代遺物,系建墓時所植,距今已經1170多年。歷經千余年風霜寒暑,仍然生機勃勃,雄壯蒼勁,巍峨高大……[詳細] |
![]() | 洛陽古代藝術館AAA ![]() 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河南古代壁畫館)原名洛陽古墓博物館,1987年4月建成并對公眾開放。館區占地155畝,建筑面積一萬余平方米,是一座以歷代墓葬和墓葬壁畫為陳列內容的大型專題性博物館。洛陽古代藝術博物館分為歷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河南古代壁畫館三大展區。歷代典型墓葬展區搬遷復原上自西漢,下迄宋金時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這些整體搬遷的墓葬,內容囊括墓室建筑、磚雕藝術、精美壁畫、出土文物等,最為特別的是這里展出的是整座墓葬,它既包括墓室建筑,又包括墓內出土文物,并且保持了文物出土時所在空間環境和位置,因此,這些展品中蘊含有極其豐富的歷史信息。河南古代壁畫館的壁畫內容囊括了羽化升仙、天象星宿、宴飲……[詳細] |
![]() | 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舊址AAA ![]() ![]() ![]() ![]() 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簡稱洛八辦紀念館,是為了紀念八路軍駐洛陽辦事處而以其舊址為依托成立的一座革命紀念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也是洛陽市目前唯一的一處對外開放的革命舊址紀念館。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于1985年5月開始籌建,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1987年4月部分對外開放,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紀念館現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南省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七七事變”爆發后,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中國共產黨的倡議下,國共兩黨實行第二次合作,建立了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了鞏固統一戰線的成果,1939年11月,經與-政府協商,我黨在一戰區長官部所在地-洛陽建立了“八路軍駐洛辦事處”,簡……[詳細] |
![]() | 南陽漢畫館是一座收藏、陳列和研究漢代畫像石的專業性博物館,她是我國建館歷史最早、規模最大、藏品數量最多的一座漢代畫像石刻藝術博物館。南陽漢畫館始建于1935年10月,當時的館舍位于南陽民眾教育館內(今臥龍區廣播站后院)。館藏漢畫像石118塊。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專員羅震撰寫了“南陽漢畫館創修記”碑文。解放后,隨著大量散存畫像石被發現和收集,空間狹小的館舍已無法容納越來越多的畫像石。于是,漢畫館于1958年被搬遷到南陽市西郊臥龍崗上的武侯祠景區內。二次修建的館舍展廳面積擴大到900余平方米,共收藏畫像石500余塊。郭沫若先生為新館題寫了“漢畫館”門額。七十年代中期,漢畫像石的館藏量由原先的500余……[詳細] |
![]() |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AAA ![]() ![]() ![]() 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位于新縣城南白毛尖,是新中國批建的第一批縣級烈士陵園。始建于1957年,占地22公頃。1989年8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1995年1月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6月被中宣部公布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整個陵園由大門、烈士浮雕墻、烈士紀念碑、烈士紀念堂、革命斗爭史陳列室、吳煥先半身塑像、烈士紀念亭、烈士墓地八大部分組成。大門為“八一”型現代建筑風格,莊嚴典雅,軒昂壯麗。門上鑲嵌著原國家主席李先念親筆題寫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十一個耀眼奪目的金色大字。烈士浮雕墻:用花崗巖雕塑而成,生動反映了鄂豫皖蘇區三支主力紅軍誕生、……[詳細] |
![]() | 吉鴻昌將軍紀念館AAA ![]() ![]() ![]() ![]() 位于扶溝縣城內的吉鴻昌烈士紀念館為省級文保單位。為紀念偉大的抗日民族英雄吉鴻昌而建。吉鴻昌將軍紀念館占地6300平方米,由山門、廣場和展廳組成。大門朝東,巍峨壯觀的仿古式門樓正上方由-同志在1995年親筆題寫的館名:“吉鴻昌將軍紀念館”。進入園內,兩側有假山點綴,水泥道路兩旁平坦有形,北側有1987年省人民政府批復的“河南重點烈士建筑物保護單位”的立碑。西側為小何莊殉難烈士紀念碑(30平方米),沿路北行是紀念館廣場,廣場面積600平方米,廣場正中央由花崗巖砌成的底座上,豎立著戎裝的吉鴻昌將軍半身銅像。廣場正北就是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的主展館,展廳面積為190平方米,展出實物10件,展出版面163副……[詳細] |
![]() | 張衡博物館位于南陽市北郊二十公里的石橋鎮,是我國東漢時期偉大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張衡的誕辰和長眠之地,是一座有關張衡的文獻收集、科學研究、文物保護、宣傳教育、觀光旅游的專題性博物館。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2200平方米。張衡(公元78-139年)字平子,東漢南陽郡西鄂人(今南陽市臥龍區石橋鎮),曾任尚書、河間相等職,是我國古代卓越的科學家、文學家、發明家。他在地震、天文、文學、數字、地理、機械制造、藝術等方面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以其崇高的精神,光輝的業績,杰出的成就,高尚的品格而名垂青史,為世人景仰,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樹起……[詳細] |
![]() | 平頂山市文化藝術中心位于新城區市政廣場東南角,占地約54畝,面積28403平方米,其中地上四層,面積為24117平方米,地下一層,面積為4286平方米,總投資1.5億元人民幣。平頂山市文化藝術中心是一個多功能綜合性市民文化藝術活動場所,是提升我市文化軟實力,打造文化強市的一項標志性工程、民心工程。按照市政府提出的“大眾化、群眾化、社會化”的原則,將其主要功能設置為:一、文化藝術展覽滿足諸如書法、繪畫、攝影、烙畫、剪紙等作品的展覽。1、多功能展廳:位于文化藝術中心一層西南部,面積約800平方米,內設展臺排列有序,能夠完美呈現各類題材、形式藝術作品的展覽。展廳可同時容納500名參觀者。2、藝術長廊……[詳細] |
![]() | 郟縣文廟又稱文宣王廟、孔廟和夫子堂,位于河南省郟縣城內東南隅,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既是郟縣的學宮,是典型的左學右廟建制,又是郟縣古代官方、孔氏家族、社會各界祭拜孔子的專祀廟宇。孔子后裔的一支,唐代遷到郟縣,被稱為郟縣派。郟縣派是四十三代中興祖以前的孔氏大家族十大支派之一,后來又有十大支派的魯山派、寧陵派部分族人遷至郟縣,成為地方望族。五代后周年間,孔姓族人在時任縣令郭忠恕的全力支持下,捐資創建孔氏家廟--孔廟,于后周世宗顯德元年(954)竣工。北宋末年部分建筑和設施毀于戰火。金泰和六年(1206)縣令奉旨在孔廟舊址修建官方文廟。明清兩代曾大修和增建,確定其今天的宏大規模。現存的大成殿、戟門……[詳細] |
![]() | 朱仙鎮岳飛廟AA ![]() ![]() 朱仙鎮岳飛廟位于中國四大最美村鎮之一的朱仙鎮,著名的運糧河西岸。據《祥符縣志》明.何孟春《岳詞碑記》載:“宋鄂侯忠武王廟,始建于鄂,再建于杭,三建于湯陰,而今建于梁城南朱仙鎮。在鄂者,王開國地也,王冤白時已建;在杭者,王墓在焉;在湯陰者,父母之邦……而朱仙鎮者,王之功,于是,為報王之忠憤所不能忘者也。”朱仙鎮是岳飛建功立業,班師回朝之地。岳廟始建于明成化十四年(1478年)。明正德四年,萬歷三十三年,清順治十七年,民國十四年進行了不同規模的擴建和修繕。1986年進行了大規模修繕和重建,1991年對外開放。岳飛廟位于開封縣朱仙鎮鎮內。據《祥符縣志》(明)何孟春《修岳祠碑記》云:明成化十四年(14……[詳細] |
![]() | 長葛市毛主席視察紀念館位于長葛市區視察路西段,占地面積1畝,展館面積100多平方米,館內放置有毛主席視察長葛的珍貴的圖片資料。2004年4月被命名為長葛市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4年12月,被命名為許昌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6月,被公布為許昌市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2016年7月,被命名為許昌市黨史教育基地。1968年,為了紀念毛主席對長葛的視察,經長葛縣革命委員會向許昌地區革命委員會請示,經批準后,決定在長葛縣和尚橋公社宗寨村(1968年8月7日改為八七村),在毛主席當年視察時停留過的地方,興建毛主席紀念館。紀念館于1968年7月開始興建,當年8……[詳細] |
![]() | 朱載堉紀念館AA ![]() 朱載堉紀念館位于沁陽市北寺街薛街一號,為明清時期建造的四合院,原為明鄭藩樂府舊址,這里曾是朱載堉居住過的鄭藩樂府的一部分,館內設四個展室,以文、圖、物、雕塑相結合的形式,集中展現朱載堉的家世、生平、學術成就及在國內外的影響等方面的內容。朱載堉是明太祖朱元璋九世孫,鄭藩第六代世子。一生研究成果涉及音律學、數學、天文、計量、文學、舞學等多個領域,最偉大的貢獻,是在中國律學史上首創十二平均律的理論原理。1997年江澤民同志在美國哈佛大學演講時,曾經盛贊我國歷史上對人類文化史做出杰出貢獻的三位科學家,其中就有朱載堉,他這樣評價:“朱載堉首創的十二平均律,是被后來認定為國際通行的標準調音”。朱載堉一生刻……[詳細] |
![]() |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AA ![]() 定鼎門,隋唐洛陽城外郭城正門,始建于隋大業元年,隋初名建國門,唐時更名定鼎門,位于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隋煬帝營建東都,次年遷都洛陽,成為第一個通過定鼎門的中國古代帝王。之后,定鼎門相繼被唐、后梁、后唐、后周和北宋定為洛陽外郭城正門,直到北宋末年,才逐漸廢棄,定鼎門作為郭城南垣正門的時間長達530年。是中國古代延用時間最長的城門。定鼎門還是隋唐東都西通長安,南通江都的要津。盛唐前期的定鼎門保存較為完整,由墩臺、門道、隔墻、飛廊、闕臺、涵道、馬道等組成。墩臺平面呈長方形,東西長44.5米,南北寬21.04米,墩臺臺體殘高1.05米。現存墩臺主要有含沙量較大的黃褐色土夯成,堅硬,內僅含少量陶渣和碎瓦……[詳細] |
![]() | 劉少奇在開封陳列館(劉少奇主席逝世處)位于河南省開封市北土街10號院,處于開封城區內中心地段,與劉清霞故居隔街相望。始建于1928年,初為“同合裕銀號”。1933年銀號倒閉,改為-河南省銀行,后改為河南農工銀行,日偽時期在此設偽市政府,日本投降后仍歸河南省銀行。開封第一次解放時,曾為我冀南中州銀行駐汴聯合辦事處。解放后為開封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969年10月17日重病中的劉少奇同志被秘密送到開封“監護”,1969年11月12日在這里蒙冤逝世。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以后,開封及外地來汴的廣大黨員干部、人民群眾強烈要求瞻仰劉少奇逝世處,緬懷一代偉人。1993年8月,開封市委決定將劉少奇主席逝世處辟為劉……[詳細] |
![]() | 安陽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安鋼)始建于1958年,原設計能力為年產鋼10萬噸的小型鋼鐵聯合企業,經過5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集采礦選礦、煉焦燒結、鋼鐵冶煉、軋鋼及機械加工、冶金建筑、科研開發、信息技術、物流運輸、國際貿易等于一體,年產鋼能力超過1000萬噸的現代化鋼鐵集團,河南省最大的精品板材和優質建材生產基地。籌建初期,第一代安鋼人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以“革命加拼命”的精神,風餐露宿,戰天斗地,靠肩扛手拉,在豫北大地上拉開了建設安鋼的序幕。 1958年8月10日安鋼第一座高爐開工奠基,1959年4月17日流出了第一爐火紅的鐵水,結束了河南缺鐵少鋼的歷史。“六五”期間,安鋼率先在全省乃至……[詳細] |
![]() | 安陽市烈士陵園堪稱豫北大地的一座紅色公園,坐落于安陽市洹河北岸,占地面積36畝。該園于1960年4月開始動工修建,1963年春正式建成,并先后建有革命烈士紀念碑、安陽革命史紀念館、無名烈士紀念雕塑、郭聲鏞烈士墓等紀念設施。安陽是一座具有光榮革命歷史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安陽又是革命老區,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在安陽廣大地區,中國共產黨領導開辟的革命根據地,是晉冀魯豫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安陽籍烈士和犧牲在安陽的外省籍烈士達兩萬余人,其中部分烈士就安葬在安陽市烈士陵園。陵園現已安葬著數百位解放安陽犧牲的烈士忠骨,并陳列有120位歷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安陽籍烈士的事跡。……[詳細] |
![]() | 安陽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地方歷史博物館,成立于1958年5月,館址位于安陽市文明大道東段436號。現為河南省和安陽市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省文博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安陽市文明單位、安陽市社科先進單位。安陽博物館建筑面積20000余平方米,展廳面積5000余平方米,庫房面積2600余平方米,共有八個文物庫房、七個展廳,舉辦有《殷商社會生活》等四個基本陳列。近年來先后制作了《館藏書畫藝術作品展》、《安陽民間收藏展》、《安陽市特殊教育學校學生藝術作品展》等數十個專題展覽,其中《版上天地--館藏安陽地區木刻版展》獲河南省文物局2012年度優秀展覽。安陽博物館現有館藏文物萬余件,包括甲骨、玉器、金屬……[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