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邵伯保衛戰烈士陵園位于邵伯鎮邵伯湖畔。1946年7月中旬,盤踞在南通的國民黨第一綏靖區司令湯恩伯,指揮5個整編師共12萬人,向蘇中解放區大舉進攻。華中野戰軍遵照中央軍委“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的指示,在粟裕司令員的指揮下,以3萬兵力奮起迎敵,打響了蘇中戰役,并取得了七戰七捷的輝煌勝利,共殲敵5萬余人,沉重打擊了猖狂進攻的國民黨軍隊。其中8月23日至26日,華中野戰軍取得蘇中戰役第六戰——邵伯保衛戰的勝利。此戰,斃傷國民黨軍2000余人,華中野戰軍傷亡1000余人。為紀念戰斗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邵伯鎮人民政府于1985年修建了邵伯保衛戰烈士陵園。邵伯保衛戰烈士陵園坐落在美麗的……[詳細] |
![]() | 曉軒故居位于江都市仙女鎮步行街。許曉軒,漢族,學名永安,字小軒,1916年出生于江都縣仙女廟鎮(今仙女鎮)。1931年在仙女廟震泰錢莊漢學徒。1935年,他進入無錫公益鐵工廠任會計,后任財會負責人。1937年“八一三”事變后,發起護廠大刀會,廠方決定將設備轉運武漢,他冒著敵機轟炸的危險,幾經周折將賬冊等資料運達漢口,接著又隨廠遷至重慶。1938年初,由救國會負責人沙千里介紹,參加青年職業互助會。同年5月,經楊修范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川東青委創辦的《青年-》月刊編委,并負責發行工作。1939年春,擔任中共川東特委青委宣傳部長,后調任中共重慶新市區區委委員。1940年4月,在大溪21兵工廠活動……[詳細] |
![]() | 許曉軒革命故居位于江都區仙女鎮云峰社區一人巷3號。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占地554平方米,為前后三進四廂的民宅青磚小瓦,古樸莊重。正門上方懸掛一方匾額,上有“許曉軒故居”五個鎏金大字,由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房間中,烈士生平事跡沿墻布展,陳列著100多幅珍貴照片、10多件烈士遺物以及一組群雕,生動再現了烈士短暫而光輝的一生。許曉軒故居為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詳細] |
![]() | 三江營戰斗烈士墓位于江都區大橋鎮新港社區河口村長江邊。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49年4月,解放軍179團為攻擊盤踞三江營的國民黨正規軍加地方武裝的戰斗中犧牲的烈士墓立碑紀念。4月20日,在三江營江畔發生了英國“紫石英號”與解放軍炮兵的炮戰,解放軍犧牲6名指戰員,同葬于戎家巷(現為三江營村)。1982年原中閘鄉政府將烈士墓從戎家巷遷至現址,并建碑紀念。2008年大橋鎮政府重新修建。“三江營革命烈士紀念碑”現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詳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