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旅游

中國國家一級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是中國國家文物局為加強博物館行業管理,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服務功能,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所有正式登記、注冊并接受年檢,具有文物、標本收藏保管、科學研究、陳列展覽功能的,對外開放的各類博物館,經該國家局組織設立的全國博物館評估委員會在綜合管理與基礎設施、藏品管理與科學研究、陳列展覽與社會服務等各方面進行綜合評議,并以打分方式產生的博物館最高等級劃分。2008年5月評出首批國家一級博物館83家,2012年11月評出第二批17家。
2017年01月20日,中國博物館協會發布的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顯示,我國國家一級博物館再添34家,總數達130家。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
  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是收藏、研究和展覽以廣東地區為主,兼及全國各地歷代民間工藝品的藝術類型博物館,是廣州市對外宣傳,旅游與文物相結合的重要窗口,又是廣州市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是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直屬事業單位,以全國文物保護單位陳家祠堂為館址,地址在廣州市中山七路恩龍里34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廣州市人民政府接收了陳家祠,交由廣州市行政干部學校使用。 1957年12月31日,廣州市行政干部學校將陳家祠移交給廣州市文化局。1958年,廣州市文管會負責陳家祠的維修工作,并決定利用陳家祠為館址籌建廣東民間工藝館。1959年10月1日,經全面修繕復原,以陳家祠…[詳細]
廣安鄧小平故居
  廣安鄧小平故居簡介鄧小平故居座落在廣安區協興鎮牌坊村的鄧家老院子,為普通農家三合院,占地800余平方米,有大小房屋17間,穿抖木質結構,青瓦粉壁,古樸典雅,庭院綠樹成蔭,翠竹掩映。故居正房大門上方懸掛著主席題寫的“鄧小平同志故居”金字橫匾,大門兩側為四川著名作家馬識途撰寫的對聯:“扶大廈之將傾,此處地靈生人杰,解危濟困,安邦救國,萬民額手壽巨擘;挽狂瀾于既倒,斯郡天寶蘊物華,治水秀山,興工扶農,千載接踵頌廣安!惫示雨惲兄罅空滟F的圖片,分“革命年代”、“建國時期”、“-歲月”、“開創新時期”、“外事活動”、“休戚與共”、“’92南巡”、“多彩情趣”八大部分,展現了偉人光輝革命歷程和蓋世功勛![詳細]
成都杜甫草堂
  杜甫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杜甫,字子美,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出生于河南鞏縣,代宗大歷五年(770年)病死在湘江船上,因其曾任工部之官,所以后世亦稱“杜工部”。杜甫-在唐朝由盛至衰的交替時代,經歷了唐中期的“安史之亂”,他的許多詩篇,真實反映了這一時代的種種社會現象,被譽為“詩史”。杜甫的詩對中國文學的發展也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后世尊他為“詩圣”。唐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流寓成都,在浣花溪畔筑起茅屋,在此居住歷時近四年,在這四年之中,他著作了大量的詩文達240篇,許多膾炙人口的著名詩篇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就是在居草堂時作出的。從北宋開始,后人在詩人的故居建園立祠,并多…[詳細]
金沙遺址博物館
  博物館由陳列館、遺跡館、金沙劇場等建筑組成。從南大門進入后,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大型雕塑“中國文化遺產紀念雕塑”,雕塑外形就是源于出土的那件“太陽神鳥”黃金飾品。陳列館分為五個展廳和一個4D電影院。集中展示了金沙遺址出土的金器、銅器、石器等精美文物,通過這些器物,展現出古蜀文明發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展品中,最富盛名的是太陽神鳥金箔,金箔呈圓形,由內圈的太陽和外圈的神鳥構成,是古蜀國黃金工藝的代表。現在,太陽神鳥圖案被確定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陳列館地下1樓的4D影院,每天循環播放4D影片《夢回金沙》,帶領你回到3000多年前的古蜀國。遺跡館內是金沙遺址大型祭祀場所的發掘地,也是目前中國保存最為…[詳細]
自貢鹽業歷史博物館
  雄奇瑰麗、畫棟雕梁的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座落于四川省自貢市中區龍鳳山下、釜溪河畔,館址為清代建筑西秦會館,1959年在鄧小平同志倡議下創辦,是我國建立最早的收藏、研究和陳列中國鹽業歷史文物的專業博物館,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自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現管理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秦會館、吉成井鹽作坊遺址及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王爺廟,F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核心景區、國家一級博物館、全國科普教育基地。館藏文物18214件,其中珍貴文物595件(套)。館刊《鹽業史研究》創刊于1976年,系歷史學類核心期刊。這這座飽經風雨,歷盡滄桑的古建筑,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科學價值和藝術價值。在中國鹽業發展歷史…[詳細]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
  重慶紅巖革命紀念館位于重慶市紅巖村52號。其中紅巖村13號,是原中共中央南方局(以下簡稱南方局)和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以下簡稱辦事處)舊址,有辦公樓、禮堂、招待所、廚房等5幢土木結構房屋。曾家巖50號,位于重慶市市中區中山四路的末端,是一個一門進出的小院,兩樓一底,磚木結構。是南方局進行統一戰線工作的主要陣地。磚木結構樓房,有大小房屋8間,位于重慶市的中心區。中山三路263號,是1945年12月至1946年5月期間的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地,化龍新村76號,是1939年至1947年2月中國共產黨機關報《新華日報》的總館所在地。1999年9月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授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詳細]
重慶自然博物館
  重慶自然博物館是中國綜合性自然歷史博物館,位于重慶市枇杷山。前身是中國西部科學院,1944年成立中國西部博物館,1949年以后,先后改建為西南人民科學館、西南博物院自然博物館、重慶市博物館自然部。1981年改為現名。館藏地質礦產、古生物、動物、植物、土壤和舊石器等標本近7萬件,模式標本和其他珍稀標本100余件。四川地區不同門類、不同時代的代表性恐龍化石標本都有收藏,已裝架展出的骨架標本有8具,同時還收藏有100余件恐龍足印化石標本。此外,館藏維氏中國古鱉(晚侏羅世)是世界最早發現的鱉類化石之一;蛇頸龜標本是除歐洲之外少有發現的珍品;成渝龜是中國已知最早龜類的代表,在同類的世界記錄中也屬罕見,其…[詳細]
漢陽陵博物館
  漢陽陵博物館位于西安市北郊的渭河之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依托西漢景帝與王皇后同塋異穴合葬的陽陵陵園而建,是一座巧妙融合現代科技與古代文明、歷史文化與園林景觀于一體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區,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園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修建時間長達28年。漢陽陵帝陵封土高約31米,陵底邊長160米,頂部東西54米,南北55米,陵園為正方形,邊長4l0米,四邊中央各有一門,均距帝陵封土110米。經過三十多年的考古勘探發掘,現已探明,漢陽陵主要由帝陵陵園、后陵陵園、南區從葬坑、北區從葬坑、禮制建筑、…[詳細]
西安碑林博物館
  碑林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這里名碑林立,藏品豐富,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同時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馳名中外。愛好書畫和歷史的游客不可錯過。介紹西安碑林創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國古代碑石時間最早、數目最大的一座藝術寶庫,陳列從漢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一千多塊。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西安碑林內容豐富,它既是我國古代書法藝術的寶庫,又匯集了古代的文獻典籍和石刻圖案;記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實,因而馳名中外。碑林博物館位于西安市文昌門內三學街15號,原為陜西省博物館,建…[詳細]
西安博物院
  西安博物院是陜西省西安市的一座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園林為一體的博物館。2007年對外開放。以展示的珍貴文物,唐代千年古塔、悠揚的雁塔晨鐘、秀麗的園林景觀而聞名。西安博物院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由文物展館區、小雁塔以及薦福寺為核心的歷史名勝區、園林游覽區三部分組成。以著名唐代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小雁塔為中心,整體按文物鑒賞、旅游觀光、綜合服務三大功能區設計,形成集博物館、名勝古跡、城市公園為一體的歷史文化休閑場所。西安博物院總投資2.2億元,占地面積245畝。主體建筑——博物館(文物展館)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陜西歷史博物館的設計者、著名建筑設計師張錦秋創意設計,整體外觀以天圓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在线精品播放 | 中文字幕不卡在线v |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在线免费 | 伊人久久综合热线大杳蕉 | 亚洲欧美在线人成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