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福建船政建筑
  2004年下半年至2010年6月底,馬尾區共投入1.05億元,組織實施船政文物修繕一期工程:規劃船政文化遺址保護開發范圍,完成船政遺址修復保護和場館建設;完善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和馬江海戰紀念館等處的展覽展示;整治船政文化景點周邊環境。船政文化遺址群被列為首批“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據了解,船政文化遺址群是整合了馬尾造船廠至羅星塔公園1平方公里的環江地帶和嬰脰山的船政天后宮、天主教堂、前坡炮臺等周邊景點資源,并按功能性質劃分馬江古渡、馬尾造船廠、馬限山公園、嬰脰山、舊滿港區和羅星塔公園六個區。作為馬尾區“五大戰役”的工程之一,船政文化建設已投入接近2億元![詳細]
青島八大關近代建筑
  位于匯泉角景區北部,西臨匯泉灣,南接太平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最初因有八條以關隘命名的路。故稱“八大關”。八大關別墅區的特點之一是有眾多的各國風格建筑,故有“萬國建筑博覽會”之稱。這里集中了俄式,英式,法式,德式,美式,丹麥式,希臘式,西班牙式,瑞士式,日本式等20多個國家的建筑風格。園區內還有大大小小18處游園,是情侶談情說愛,舉行婚禮的絕好去處。韶關路,櫻花美到極致。粉的白的紅的,一樹接一樹,樹樹繁花。這是一條橫在兩條大街之間的毫不起眼的小路,歐式洋房坐落在花樹之后,旖旎的大門古典高貴。這種美是一種繁華的姿態,是寧靜的珠玉金銀。有幾對新人在路邊拍婚紗照,穿白色紗裙的美麗新娘,依著他人家的大…[詳細]
龍港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舊址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港鎮位于湖北省陽新縣西南部,106國道縱貫穿全境,鎮區距黃石市60公里。龍港革命舊址群位于湖北省陽新縣西南部的龍港鎮,地處湖北的陽新、通山和江西的武寧、瑞昌4縣交界處。龍港是一個歷史古鎮,明代稱龍川市,晚清稱龍港市,現為龍港鎮。龍港革命舊址群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歷史遺產。1927年9月,黨在龍港領導秋收暴-動,實行工農武裝割據。1929年至1930年,李燦、何長工、彭德懷率紅五軍先后進駐龍港,開創鄂東南革命根據地。嗣后,直屬中央的鄂東特委、隸屬中共湘鄂贛省委的鄂東南特(道)委先后在龍港設立,領導湘鄂贛邊境地區21個縣(市)的革命斗爭。是時,龍港成為…[詳細]
武漢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
  武昌中央農-動講習所舊址位于武漢市武昌區紅巷13號。1958年,紀念館在舊址內籌建,1963年正式開放。講習所復原開放的展室有常委辦公室、教務處、總隊部、大教室、學員寢室、講習所輔助陳列等。為培育農民革命火種,毛澤東于1926年11月提出了在武昌開辦湘贛三省農-動講習所,得到三省國民黨省黨部中的共產黨人和國民黨左派的支持。1927年3月7日,武昌中央農-動講習所正式上課,學員來自全國17個省共8000多人。領導機構是常務委員會,鄧演達、毛澤東、陳克文擔任常務委員。毛澤東實際主持工作,參與制定教育方針和教學計劃,親自選聘教負,講授《農民問題》、《農村教育》等主要課程。許多共產黨人、國民黨左派和知…[詳細]
大智門火車站
  大智門火車站:位于漢口京漢大道車站路附近。建于1903年,新中國成立后改名為漢口火車站。該火車站是中國第一條長距離準軌鐵路的大型車站,其主體建筑候車大廳年代較早,為中國近代鐵路建設尚存的重要歷史見證。雖然已經是深夜,深秋的空氣讓冷意漸漸滲入身體,李劍飛站在京漢火車站的樓前,思緒又回到那個熱鬧非凡的年代。“我就出生在老車站邊,家里離車站大樓拐個彎就到,小時候第一次見到的最大的建筑,就是老車站!闭勗捴,已經58歲的李劍飛總是習慣性地說“老車站”!坝浀梦也艓讱q大的時候,最喜歡在車站邊上玩,因為熱鬧,在人群里穿來穿去覺得很刺激。”每天放了學,李劍飛就和伙伴在車站邊玩。那時汽車無法進入車站路,只有板…[詳細]
武漢江漢關大樓(江漢關博物館)
  江漢關大樓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漢口沿江大道與江漢路交匯處。漢口開埠以后,清政府于1862年在漢口設立海關,名江漢關,F存江漢關大樓落成于1924年。大樓總高40米,占地面積1,499平方米,建筑面積4,009平方米。大樓由主樓和鐘樓兩部分組成,塔式鐘樓位于樓頂。主樓、鐘樓均為四層。樓的外觀造型仿歐洲文藝復興時期建筑風格,結合英國鐘樓式樣,四周立柱,外墻、柱全部用大件花崗巖構造,石作精細。樓頂鐘樓四面裝有直徑4米的時鐘,按時奏樂,聲傳三鎮。為漢口的標志建筑。江漢關大樓既是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見證,又是武漢近代建筑的一大標志,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和建筑藝術價值。江漢關:位于漢口沿江大道江漢路口,192…[詳細]
武漢大學早期建筑
  1930~1936年。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武漢大學校內珞珈山、獅子山等10余座山丘之間,東、北、西三面環水,濱臨東湖西南岸。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7萬余平方米。是武漢大學早期校址。武漢大學的前身是湖廣總督張之洞于1893年創辦的自強學堂,1928年改名為國立武漢大學。由著名科學家、教育家李四光選址、規劃、籌資,美國著名建筑師開爾斯主持設計。主要建筑有文、法、理、工、農等5個學院大樓和圖書館、體育館、華中水工試驗所、學生宿舍、飯廳、俱樂部、18棟教授住宅樓、牌樓、水塔等。整體布局在3條南北軸線與2條東西軸線相交匯的軸線網絡上,形成以圖書館、理學院、工學院為主體的三個建筑團組。3條南北軸…[詳細]
武漢詹天佑故居
  1912年。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岸區洞庭街51號。占地面積約300平方米。是詹天佑任漢粵川鐵路會辦兼總工程師期間的居所。詹天佑(1861~1919)安徽婺源(今屬江西)人,中國著名鐵路工程專家,曾主持修建中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1912年至1919年,詹天佑攜全家在此居住。舊居坐西朝東,平面呈正方形,為一棟磚木結構西式二層樓房,紅瓦四面坡屋頂,其東、南、西三面環以回廊,東立面回廊采用券柱式,南、西二立面則為廊廡。主入口為八字形石臺階,大門、走廊均居于正中,呈內走廊布局。上下走廊的兩側各有三間大小不等的房間,室內裝有壁爐。設有0和老虎窗。在券心石、屋檐等部位作細部雕飾。詹天佑逝世后其家人變…[詳細]
彭德懷故居
  彭德懷故居位于湘潭市湘潭縣烏石鎮烏石村彭家圍子。1898年10月24日,彭德懷誕生于此,并在這里度過苦難的童年和少年時代。8歲時,彭德懷母死、父病,家貧如洗,“幾間茅房亦作抵押,留下兩間棲身,晴天可遮太陽,下雨時室內外一樣!(《彭德懷自述》)彭德懷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5年至1927年,任湘軍連長、營長時,交給弟弟積蓄400元。團經委會瞞著彭德懷給他二弟400元,共800銀元,由胞弟彭金華與彭榮華在原屋西南30米處新建瓦房12間,占地約400平方米,取名“三華堂”,意為得華(彭德懷原名)、金華、榮華三兄弟之華廈。彭德懷親撰門聯:“為善最樂;見惡必除!蔽莺笥袠淞,東邊為竹林,系典型而端…[詳細]
廣州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位于廣州東風路,觀音山南麓。是人們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功績而建。據記載,中山紀念堂原址是清代一座衙門。辛亥革命成功后為督軍衙門。1921年孫中山在廣州就任非常大總統,-就設在這里。1922年陳炯明叛變革命,炸毀了-。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人們決定在此地建立中山紀念堂。1929年奠基,1931年建成。紀念堂總體布局呈方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為60000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紀念堂的主體建筑為大禮堂,高49米,系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宮殿式建筑,上部是八角攢尖重詹歇山頂。紅柱黃磚襯著寶藍鈀琉璃瓦蓋,富麗堂皇顯得莊嚴肅穆。梁柱周圍裝飾著世族風格的彩畫圖案,金碧輝煌。大禮堂正門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第一页 | 偷拍精品久久91 | 人成精品66视频 | 亚洲国产gⅴ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怮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1 | 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欲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