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云塔
  八云塔位于陜西省周至縣城。八云塔又稱“瑞光寺塔”。唐景龍二年(708)中宗李顯敕建瑞光寺,建塔于寺中。唐詩描述瑞光寺:松門山半寺……繚繞藤軒密,逶迤仰徑涂。(《寄瑞光寺真空禪師》,《贈瑞光寺瑩上人》)宋太平興國三年(978),瑞光寺改建為崇明寺,后毀,明永樂元年(1408),復建為善勝寺,明末兵毀。清初修建周至縣城時,將城內西南隅善勝寺遺址復建為瑞光寺,八云塔下廢寺改建為演武廳,塔下廢址辟為演武場。民國35年(1946)將瑞光寺改建為學校,即今西街小學。塔為正方形的密檐樓閣式磚塔,共十一層,每層之間有磚砌的出檐斗拱,全高約42米。底層較其他各層約高一倍,底層塔北正中辟有券門,東、西、南三面,各…[詳細]
涇陽崇文塔
  崇文寶塔位于涇陽縣城東南10公里的崇文中學院內,是我國至高磚塔,歷史久遠。此塔距今約360年,為全國保存最好的磚塔之一。現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設有文管所和專人保護。該塔建于明萬歷二十一年,屬樓閣式磚塔,平面呈八角形,共十三層,總高度83.218米,根據八卦懸頂的古建筑原理設計,從塔下至塔頂全部用青磚修建。全部塔身為八棱形狀,底層每邊九米,周圍共計72米,每層各有四窗,每層外面有四個佛龕,交叉而上。佛龕內置明代石刻佛像或坐或立,形態各異,極為生動。二層南向塔門刻有“崇文寶塔”四個字,為全國磚塔之最,由塔內可曲折攀登,直至塔頂,每層內外均可游覽。天晴之時,登臨塔頂,西安、涇、渭、華岳、驪山景色…[詳細]
彬縣開元寺塔
  彬縣開元寺塔位于陜西省彬縣縣城內位于縣城西南紫薇山下開元廣場內。該塔創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塔體呈八角形,七層中空,塔高46.94米,塔底寬度14.04米。塔底層辟南北二券門,二層以上每層設四個券門,上下位置逐層相錯,每層均作仿木結構三間,每層均疊澀出檐,塔頂為磚砌攢尖頂,上置鐵質塔剎。每層有4孔拱狀門洞,與長方形假門相間,逐層變換方位,疊澀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欄桿,有琥珀枋、斗拱、撐檁和飛檐,也有瓦當、滴水,石作角梁,各懸風玲,外觀凝重挺秀。塔內裝置了放射性轉角階梯,鋪有木板,可盤旋而上登臨塔頂。整個塔體外觀挺拔秀麗,顯示了我國唐宋時期精湛、高超的建筑藝術。20…[詳細]
韓城普照寺
  韓城普照寺位于陜西省韓城市昝村鎮吳村。寺始建于元延祐三年(公元1316年),到清代續修,佛教文化氣息濃厚,是韓城元建標志性建筑。寺建筑面積426平方米,主要建筑大殿為元代建筑,大殿大佛殿殿前東有“伽藍廟”,西有“0廟”。殿東為“土地廟”,西為“關公廟”,殿后有“觀音洞”。普照寺主體建筑是大佛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佛殿雄偉壯觀,殿內有佛龕,龕上部有藻井,藻井有繪畫,其中有塑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的釋迦牟尼佛和文殊、普賢二菩薩,阿難、伽葉二弟子五尊彩塑像及明清藻井繪畫一百三十余幅,筆黑生動,情景逼真,形態各異,堪為珍品。專家認為板畫為元代作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龕內五尊彩…[詳細]
韓城文廟
  韓城文廟位于陜西省韓城市金城區東學巷。據明《一統志》記載:“韓城縣學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舊址重修”。《陜西通志》載:“洪武四年知縣周吉成重建”。后來雖經歷代重修,但廟內主要建筑的結構形狀都基本未變,是陜西省現存十三世紀以來較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文廟建筑群共分四個院落。從欞星門至戟門為第一院落。院內古柏參天。據載這些柏樹均系元、清期栽植。院中有泮池,正中有雙孔石橋,池子四周圍以石欄。院內有對稱的東西屋,東側為“更衣亭”,西側為“致齋亭”,并有記載明清兩代重修概況的碑亭六座。院北三間為“戟門”,由戟門至大成殿為第二院落。大成殿為文廟主體建筑,規模最為宏偉。它位于中軸線上,整個殿基為石砌高臺,…[詳細]
韓城城隍廟
  位于韓城金城區隍廟巷東段。占地面積1.75萬平方米,座北向南1957年公布為陜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城隍廟始建于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明萬歷年、清康熙年間重修。主要建筑分布在中軸線上,有扶化坊、威明門、廣薦殿、德馨殿、靈佑殿和含光殿。偏后兩側設有道院,配列建筑有“一亭”、“兩廡”、“四樓”、“四門”、“四坊”。整個建筑雄偉壯觀,主次分明,渾然一體。廟門外有九龍琉璃影壁,磚雕仿木構式,璧面各嵌七幅琉璃浮雕,上刻“明萬歷四十四年南社創建”和“清道光元年八月北五社五常會重建”。廣薦殿和含光殿(寢殿),為懸山頂式,面闊5間,德馨殿(獻殿)和靈佑殿(正殿)為單檐歇山頂式。屋頂琉璃瓦筒,脊有吻獸。廣…[詳細]
黨家村古建筑群
  黨家村古建筑位于陜西省韓城市西莊鎮。黨家村建筑始建于元至順二年(1331年),初名東陽灣,后更名黨家灣、黨家村。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起擴建,劃出民門、二門、三門住區與發展區,清代擴建,為防匪盜,筑上寨沁陽堡。其居住居民主要為黨、賈二姓族人。黨家村民居四合院是韓城民居的典型代表。村落南北有塬,村寨合一,東西走向呈“寶葫蘆”狀,村南有泌水繞行,形成依塬傍水之勢。全村結構由巷道組成,主巷東西向穿村而過,次巷、端巷與主巷連接,符合地形排水方向。巷道地面一律石墁,斷面凹形,交通與排水共用。村中的看家樓為磚砌方形三層閣式,高14.5米,登高了望全村四周,是防御設施的了望樓。仿木磚雕節孝碑樓,雕制精美…[詳細]
耀州博物館(文廟)
  耀縣文廟位于陜西省耀縣城內北大街學古巷。根據北宋元祜九年(1093年)刻立的《耀州重修州學記》碑和清陳仕林《耀州志》記載,耀州文廟于嘉祜三年(1058年)由知州史火召創建。后經多次維修,元末戰亂時燒毀,明初首任知州魏必興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洪武九年(1376年)增建了戟門和欞星門。到明朝末期,形成了比較完整的規模。建制沿用“左廟右學”的規制,與明清以來“廟學合一”的設置不同。廟座北面南,占地6000平方米。由南向北依次為欞星門、戟門、東西耳房、東西廡和大成殿,多為明清所建。主殿大成殿建于明成化十一年(1475年),面闊七間,進深四間,單檐歇山頂,檐柱有明顯的側腳、卷殺,前檐斗拱為五鋪…[詳細]
澄城城隍廟神樓
  唐代城隍廟樂樓城隍廟神樓又名樂樓,位于澄城縣西大街西端原城隍廟前,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澄城縣志》記載,邑城隍廟在西門外,肇建于唐貞元十三年,廟前有神樓兩座,俗稱鐘鼓樓。元末戰亂焚毀,明嘉靖年間知縣徐效賢復修,后又被公元1556年的觀眾大地震震毀。明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知縣暢孟樂率民重修為三座樓,始為現貌。她是一組保存完好的明代梁柱式木結構建筑群,三座古樓,座北向南,飛檐斗拱,琉璃重檐。主樓高大宏偉,東西二樓玲瓏精巧,如翼凌空,十分壯觀。三座古樓并排矗立,以中間主樓最為高大,通高20米,占地140平方米,底層面闊5間,進深5間,用32根柱子架梁疊木建成,其中有十根通天柱。在通柱與廊…[詳細]
天水伏羲廟
  伏羲廟,是人文始祖伏羲誕生地,華夏祭祖圣地國家4A級景點,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天水市區西關伏羲路,始建于明代成化年間,后經九次重修,形成規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是目前全國保存最完整的明代祭祀伏羲的廟宇,被譽為“華夏第一廟”,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游客前來尋根祭祖、旅游觀光。每年農歷正月十六,民間在這里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公歷七月,甘肅省人民政府舉辦規模盛大的公祭活動,一年一度的伏羲文化旅游節,已成為中國最具發展潛力的十大節慶活動之一。公祭儀式已被列為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西北地區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原名太昊宮,俗稱人宗廟,地址位于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西關伏羲路。一九六三年被甘肅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甘…[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精品自在视频观看 | 久久综合亚洲色hezyo社区 | 天天综合天综合久久网 | 亚洲九九影院在线 | 午夜久久免费观看视频 |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69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