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遵義海龍屯
  海龍屯是貴州首個且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遺產,位于遵義市區西北20公里的龍巖山上,2015年作為中國三大土司遺址之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同年榮獲“全球十大考古發現”,被考古專家譽為“中國的馬丘比丘”。它的建造時間比馬丘比丘還要早200年。海龍屯土司遺址融神秘的風水與軍事防御體系于一體,是楊氏土司家族統治古播州長達725年的重要遺存,也是當今中國乃至亞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紀軍事城堡遺址。屯前設銅柱關、鐵柱關、飛虎關、飛龍關、飛鳳關、朝天關六道關卡,屯后設有萬安關、頭道關、二道關,共九道關卡組成森嚴的軍事壁壘,各關之間有護墻相連,隨山勢綿延十余里。屯內老王宮、新王宮、總管廳、金庫、軍營、校場、火藥庫、…[詳細]
地坪風雨橋
  地坪風雨橋是獨具特色建筑工藝,位于地坪村上下寨之間,始建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迄今為止已有110多年。該橋橋墩以青石砌成,橋為木質結構,橋的下部由兩排各為8根粗大杉木穿榫連成一體。分兩層呈天平狀向兩邊懸挑,每層挑出約二米,上部兩頭又分兩層,每層以4根合抱大的古杉用榫連成一排,疊成橋梁架于墩岸之間。橋廊建在梁的上面,橋廊長56米,橋面寬4.5米。橋廊上建成有橋樓3座,中間大兩頭小。中樓高5米,5層重檐,4角攢尖頂,頂部置葫蘆寶頂,寶頂下飾以如意頭裝飾,形似鼓樓。兩頭小樓高3米,3層重檐,懸于頂屋面。橋樓脊上,泥塑雙龍搶寶、鴛鴦鸞鳳。橋樓翼角,分別泥塑各種各樣珍禽異獸。全橋結構不用一釘一鉚全…[詳細]
安順文廟
  安順文廟,又名“府學宮”,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安順城區東北隅之黌學壩,始建于明宣德八年(公元1443年),歷經明清兩季多次增修重建,始成今貌。文廟現存建筑占地面積8750平米,是一組建制齊備、布局嚴謹、規模宏大、工藝精美的古建筑群,是國內遺存不多而且保管最為完整的古代文廟建筑,也是貴州最具人文價值的旅游景觀。安順文廟建筑群沿中軸線建在面積不等,逐層抬升的五層臺地上,由底向高,由開闊到緊縮,層層遞進。第一層臺地建有石影壁、“德配天地”石坊、“道冠古今”石坊及“下馬碑”四個單體建筑,兩坊下為通道。石影壁為料石縱向齊縫砌筑;兩坊為須彌座,三間四柱,沖天式結構,石柱頂端立朝天吼小獸;下馬碑為方形…[詳細]
喜洲白族古建筑群
  喜洲白族古建筑群位于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鎮,滇藏公路東側。喜洲早在六詔與河蠻并存時就已是白族聚居之地,隋代稱“史城”,唐宋間為南詔、大理國“大厘城”。清末民初,當地民族經濟發展較快,主要建筑遺存多于此時建造,民國時又有營造,如清末趙家院、1920年建的嚴家院、1948年建的楊家院和董家院等。喜洲白族古建筑群現存明、清、民國時期較完整的民居101院,加上現代承襲白族傳統形式民居共約1500院。各院平面布局有一向一坊、一向二坊、二向三坊、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五福壽、六合同春、走馬轉角樓等式樣。房屋構架為抬梁穿斗結合五柱落地的形式,內院屋檐為出廈、吊廈或倒座。建筑造型主房高、耳房低,正面設照壁。照壁…[詳細]
建水文廟
  始建于元代,規模僅次于山東曲阜孔廟的云南建水文廟,以廟為學,是開啟建水教育先河,兼有祭祀孔子和推廣儒學功能的禮儀性建筑。其祭孔儀式分為巡游、迎圣和祭祀三部分,把展示祭孔的盛大歷史場面與地方特色結合起來。內有一殿、二廡、二堂、二閣、三祠、八坊,相互對稱,矗立于蒼松翠柏之中。廟內有一個橢圓形大池塘,名叫“學海”。正殿先師廟,為明朝重建。殿周有20根大石柱,每根高5米,重約萬斤,用整塊青石雕成,其中兩根有鏤空雕刻的巨龍盤繞。屋頂全鋪五光十色的琉璃瓦。正殿大門的22扇屏門上,雕有近百種飛禽走獸,工藝極精細。地址: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建水縣臨安路268號‎類型:古跡歷史建筑等級:AAAA游玩…[詳細]
昆明筇竹寺
  筇竹寺位于玉案山,是一座始建于大理國時期歷史久遠的佛教寺院,因有“筇竹傳奇,犀牛表異”的神話傳說故名。元初高僧雄辯法師在此講經,開昆明地區漢傳大乘佛教講宗傳播先河。元延祐三年(1316),元仁宗為保護寺院財產頒敕圣旨,筇竹寺聲譽漸高。寺院坐西朝東,沿中軸線主體建筑四進三院,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等建筑依山布局。山門為兩面坡懸山頂,面闊三間11.5米,進深二間7.2米,內塑密執金剛兩尊。山門左前方有鐘樓一座,占地22平方米。進入山門為矩形小院,有相傳植于元代的孔雀杉二株,其圍需三人合抱。天王殿亦兩坡懸山頂,面闊三間19.2米,進深三間12米,內塑四天王及彌勒佛。天王殿與大雄寶殿之間為“回”字形天…[詳細]
朗賽嶺莊園(囊色林莊園)
  朗賽林莊園位于扎囊縣扎其鄉朗賽林村,始建于吐蕃王朝晚期在帕竹王朝時期形成現在的規模。朗賽林莊園過去是扎囊縣境內一個封建大領主的領地,這個家族出過一些著名的人物,包括多吉扎寺的兩個-,大學者班禪羅桑益西和原地方政府的噶倫。據說這個莊園自開始修建到最后完工,花費了三十年時間。整個莊園建筑除七層主樓外,有附樓、望樓、碉樓、花園、壕溝及林卡,有農田、牧場、手工業作坊等附屬建筑。朗賽林莊園用石砌土夯的特殊建筑工藝和土石承壓比例協調的古代高層建筑構思在西-史上十分罕見。朗賽林莊園是西藏最早的高層建筑之一,也是西藏農奴社會的歷史見證之一。導游位于扎囊縣扎囊鄉,與桑耶寺隔江相望,距澤當鎮25公里。該莊園是現今…[詳細]
曲得寺、卓瑪拉康、大唐天竺使出銘
  卓瑪拉康位于日喀則地區吉隆縣縣城城區南隅,曲德寺西南,原貢塘王城遺址的中部,海拔4160米。始建于公元1274年,現存建筑保留有雕刻精美的木構件及原始壁畫。遺址坐北朝南,建筑面積200平方米,原系兩層建筑,現上層已坍塌,其余底層建筑遺址,由門廷、中廷及后殿三部分組成。墻體作法有夯土、土坯石塊砌建等方式。曲德寺位于日喀則地區吉隆縣縣駐地以南,海拔4050米。寺始建于公元10世紀,始奉寧瑪派,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古代寺廟,它始為寧瑪派寺廟,至公元17世紀1643年,五世0羅桑嘉措得到蒙古汗(王)固始汗的支持,在哲蚌寺之噶當頗彰建立格魯教派政權后,進一步發展其政教合一的制度,曲德寺也隨之改為格魯教派…[詳細]
色卡古托寺(賽卡古托寺)
  色卡古托寺位于洛扎縣色鄉所在地,距今有900多年歷史,距縣城43公里,占地面積4700多平方米,坐東朝西,海拔3700米,原為噶舉派寺院,后改宗格魯派。該寺主供佛為釋迦牟尼和瑪爾巴大譯師,于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賽卡古托寺以一座宮殿為標志,這座宮殿外觀方正、高達九層,因此而得名“賽卡古托”(“賽”意為公子,“卡”意為堡,“古托”意為“九層”),也稱“九層公子堡(塔)”。寺內現存大量壁畫,其中以西藏四大繪畫家之一門當畫派祖師門拉頓珠嘉措(唐卡鼻祖)所畫的瑪爾巴大譯師及米拉熱巴尊者的畫像等壁畫最為珍貴。還有噶舉派大學者巴俄·祖拉陳哇等人的手跡。壁畫從年代上看早晚不一,…[詳細]
科迦寺(科伽寺)
  藏傳佛教薩迦派寺院。位于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普蘭縣科迦村。科迦,系藏語“定居”之意。996年由大譯師仁欽桑布創建。科迦村以寺為中心建造,呈東西向布局。據記載,先有科迦寺后有科迦村,村因寺而得名。科迦寺是普蘭縣大寺,歷史悠久,在當地享有盛名,每年都有阿里地區札達、噶爾等縣及境外尼泊爾的信徒前來朝拜。“文革”期間,寺院文物、建筑遭到嚴重破壞,部分建筑被毀,殿內塑像、壁畫受損嚴重。20世紀80年代以后,對古建筑陸續進行維修,修復了瑪尼拉康等建筑。2001年6月25日,科迦寺作為公元996年的古建筑,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科迦寺主要建筑為覺康和百柱殿,兩殿呈“L”形布置。覺康位于寺南部,面朝…[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第一高清尤物在线播放 | 中文字幕第一区第二区 | 在线电影日韩亚洲中文久 | 在线看日本中文字幕不卡 | 天天日天天射伊人色综合久久 | 一级a在线观看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