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菰城遺址
  下菰城遺址位于湖州市南郊金蓋山下,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下菰城東南臨東苕溪,北依金蓋山,是戰國時楚國菰城縣和秦置烏程縣的縣治,下菰城因“城面溪澤,菰草彌望”故名。建于戰國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下菰城遺址是我國東南各省古城遺址中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下菰城內城外城兩圈,外城(重城)面積約20萬平方米;內城(子城)位于外城的東南隅,面積約8萬平方米。下菰城城墻均用黃土夯筑,下菰城城墻高6-9米不等,上部寬3-5米,底部寬20-30米,斷面呈梯形。下菰城的城垣中夾雜有印紋陶、原始青瓷和夾砂陶片等。附近山頂上分布著百姓傳說中的古代“峰火墩“的建筑,近-古界稱為土墩墓、石室墓。現下菰城遺址內…[詳細]
臨安城遺址
  臨安城遺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南部鳳凰山,建于南宋高宗趙構于建炎三年,平面呈方形,總面積約10000余平方米,由大型夯土臺基、石砌圍墻、門址等組成。有三座城門,城內有殿、堂、樓。閣約130余座,主要宮殿區現均被深埋在距離地表3米以下,基址保存相當完好。現皇城遺址為省軍區后勤部倉庫、市氣象局和居民住宅所覆蓋,尚存的北宮城墻長一百多米,東宮城墻長五百米。在大內中心部位還發現有很大的夯土臺基,遺址周圍尚存許多五代至元代的遺跡和遺物。臨安城遺址對于研究南宋政治、經濟及文化,研究南宋皇城的布局,探討中國古代都城制度的發展和變遷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宋…[詳細]
鐵店窯遺址
  鐵店窯遺址位于浙江省金華縣瑯琊鎮鐵店村及其周圍的山坡上,其年代上起北宋(公元960年),下至元代(公元1271年)。鐵店窯燒造的瓷器品種有青釉瓷器和乳濁釉瓷器,以乳濁釉瓷器為主。乳濁瓷器是鐵店窯最具特色的產品,種類不但有碗、盤等日常生活用器,還有三足鼓釘洗、鬲式爐和花盆等。乳濁釉是一種二液相分相釉,燒成后,呈天青、天藍、月白色,均具有繭光般幽雅的藍色光澤,沒有帶銅紅斑彩的,藝術效果頗佳。器物紋飾以素面為主。鐵店窯乳濁釉瓷器與北方同時期的乳濁釉瓷器有明顯的區別,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中元代燒制的乳濁釉瓷器曾遠銷海外。 …[詳細]
陳山遺址
  宣城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可追溯到史前時期。向陽鎮陳山舊石器遺址出土的大量石器證明,早在60萬年以前就有人類在宣城這塊土地上勞動、生息、繁衍。陳山位于宣城市區南15公里,向陽鎮夏村行政村趙邊村民組,東經118o2,北緯30o53。遺址東距水陽江約1000米,西南群山起伏,北為平原綠地。陳山遺址處于一條西南東北走向隴崗的東北端,是黃山山脈的余脈,頂端海拔45米,相對高度25米,當地人稱之為陳山,亦稱老龍山。其上沉積了水陽江的沖積物和其他堆積物。地質時代為早更新世晚期至晚更新世晚期。地層年齡為81.7-12.6萬年,文化時代是舊石器早期至舊石器中晚期。陳山遺址坐落在向陽磚瓦廠一廠所在地,1987年文物…[詳細]
凌家灘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凌家灘遺址1985年發現于安徽省含山縣銅閘鎮凌家灘村,遺址總面積約160萬平方米,經測定距今約5300年至5600年,是長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發現面積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自1987年以來,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發掘發現,聚落遺址內,包括居址、墓地、祭壇、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紅陶塊建筑遺跡。同時,發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禮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時期其他遺址中所罕見的精美程度和工藝水平。由此推斷,遠古時期的凌家灘是一座繁華的城市。凌家灘遺址因其各類遺存齊全,文化內涵豐富,被列為上世紀中國100處考古遺址大發現之一。專家評價,凌家灘遺址是目前我國考古發現的唯一一處新石器…[詳細]
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
  渦河流域,人文薈萃,歷史悠久,世稱道家文化的搖籃。“94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的公布,蒙城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名列第四。尉遲寺,是蒙城東北22公里許町鎮畢集村東的一座古廟,為紀念唐代大將軍尉遲敬德而建。廟座落在一個高孤堆上。今廟已無存,僅剩下高出地面3米多的孤堆,人稱“尉遲寺孤堆”。八十年代初,蒙城縣文物部門調查發現這一孤堆屬新石器時代遺址,遂呼其名為“尉遲寺新石器時代遺址”。經安徽省考古隊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反復調查,確定這座遺址為原始社會中晚期遺存,距今4500年至5000年。其中心部位面積約10萬平方米,北依宿蒙公路,東臨灌溉渠,西、南靠鄉間土路,整個遺址保存基本完好。1989年秋季…[詳細]
六安壽春城遺址
  壽春城遺址位于安徽省壽縣城關壽春鎮、城南九龍鄉境內。壽春城作為戰國時期楚國的最后一座都城,有著非常豐富的楚文化遺存。遺址布局方整規矩,總面積26.35平方公里,其規模僅次于燕下都。該城東、西、北三面臨水,南有西南小城。城內呈矩形分成15個區域,每一區域內系統規劃有水道。這種城市布局與同時期列國都城相比可謂別具一格。發掘的重要墓葬有楚幽王墓、蔡侯墓等,其中楚幽王墓是目前中國發掘的楚墓中規模最大、年代與墓主確切、出土文物最多的侯王墓葬,也是可以認定的唯一一座楚王墓,出土文物4000余件,其中青銅器1000余件,楚大鼎重約400公斤。壽縣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壽春為壽縣縣城。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詳細]
古壽州窯遺址
  古壽州窯遺址主要分布在淮南市大通區上窯鎮內,包括管嘴汶、高窯、醫院住院部、松樹林、車小灣五個保護區。中心窯址面積約3萬平方米,總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1981年公布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壽州窯,創燒于南朝陳,停燒于唐末,前后燒造約400余年。器型主要有壺罐、碗、枕、注子、盂、玩具及建筑材料等。壽州窯是唐代七大瓷窯之一。壽州窯早期產品有罐、四系瓶、豆、盞等,多著淡青灰色釉、青釉,胎質較細。吸水率低,釉色青中帶綠,系用還原焰燒成,釉層薄而透明,腹下部及底足不施釉。盛期產品有碗、盤、杯、缽、注子、枕、玩具等。釉色以氧化焰燒成,有蠟黃、鱔魚黃、黃綠釉等。釉下施泥質…[詳細]
柳孜運河碼頭遺址
  柳孜運河碼頭遺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縣百善鎮柳孜村。柳孜原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上的一個鎮,因運河的開通而繁榮。遺址出土了唐宋時期中國南北方十幾個窯口的大批瓷器,發現唐代沉船8艘,發掘出土3艘,還發現清理出一座完整的宋代石筑碼頭。以上幾項的集中發現均為中國考古發掘中的“首次”。柳孜運河碼頭遺址不僅對研究中國唐宋時期的瓷器譜系、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而且對運河考古,研究大運河的歷史、流經路線、沿岸的經濟發展及研究黃水泛濫等,都具有較高的科學價值。(國家文物局)保護范圍:以柳孜石筑碼頭為基點,東、西各1000米的運河河段外,東、南、西、北各150米。建設控制地帶:保護范圍外100米。…[詳細]
繁昌窯遺址
  繁昌窯遺址位于繁昌縣城南郊1公里的箬帽尖和錐子山北坡下的崗丘上,是五代――北宋時期一處專燒青白瓷的大型古窯遺址。柯家村遺址是繁昌窯的主要集中地,龍窯均依山坡而建,山坡下為廢棄匣缽、瓷片堆積場,形成東西1公里、南北1公里的遺址分布區,總面積l平方公里。柯家村遺址創燒于五代,廢燒于南宋初。遺址主要燒制青白瓷,次燒白瓷,采取龍窯一缽一器仰燒法,早期有過支釘燒造的過程。青白瓷胎質潔白細膩,釉色瑩潤,呈現出不同的白中泛青泛黃,青中顯白的色調。產品有碗、盞、杯、碟、壺、盆、爐、孟、罐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細。柯家村遺址青白瓷是五代時期南北方制瓷工藝交流而創燒出來的一種新的瓷種,是江南影青瓷的發源地。此外,柯…[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一区二区yw | 天堂v亚洲国产ⅴ第一次 | 一级特黄爽大片刺激在线 | 视频一区网友自拍第二页 | 中文字幕乱老妇女一视频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另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