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八連城遺址
  八連城遺址位于吉林省琿春市東6公里處,屬唐、五代遺址。八連城是唐渤海國文王的東京龍原府治所,公元785年至794年,八連城曾一度是渤海國的都城,號稱亞洲第二大城。城址平面基本呈方形。城址分為內外兩重,外城周長2894米。在外城四墻中部各有一門,墻外有護城壕遺址。內城南墻、北墻各長218米。在南、東、西三墻的中部各有一座城門。內城共有八處建筑遺跡,在內城的中軸線上有兩處,南部為朝殿,北部為寢殿,兩座殿址以回廊相接。其東西兩側各有3處配殿遺跡。在城址的東南和正南還分布有三處寺廟遺址,曾出土有殘佛像和一些建筑構件。城址內出土筒瓦、指壓紋、板瓦、式牡丹紋以及綠釉或黃綠釉琉璃瓦,許多瓦上有刻劃的文字。該…[詳細]
寶山-六道溝冶銅遺址
  寶山-六道溝冶鋼遺址位于吉林省臨江市東南70公里的寶山鎮、六道溝鎮轄區內,屬唐、五代遺址。遺址面積約20平方公里。遺址包括古礦洞、古冶煉址和居址。目前發現古礦洞8處,礦洞延伸最長的達800余米,古廢渣堆52處。已發掘居住址一處、冶煉坑4處、水井、房址、灰坑3處,出土了鐵器、陶器等物品。陶器有甕、罐、豌等器類,具有較明顯的女真器物特征。寶山一六道溝冶鋼遺址是中國東北亞地區發現的唯一一處渤海時期冶煉遺址。遺址面積大,遺存種類豐富,對研究渤海時期的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其與東北亞地區同時期遺存的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國家文物局)…[詳細]
塔虎城
  塔虎城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北部靠近白城地區的八郎鄉北上臺子屯北側嫩江南岸的平原上,在查干湖東面,南距縣城50公里,西北距大安縣城10公里,是一處遼代古城遺址。城址簡介遼重熙八年(1039年)置州城,城為方形,周長5181米,為土所筑,高6米,城有4門,惟有西門保存較好。這是遼國皇帝的“行宮”和春行打獵駐足之地,當年這里除駐有遼軍官兵外,還為佛教圣地和貿易中心,曾出土不少唐至遼代的文物。建筑特色塔虎城,遼、金城址,位于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八郎鄉北上臺子屯北側嫩江南岸的平原上。西北10公里是大安市,城西1公里是長春一白城鐵路,長白公路穿城而過。“塔虎”,…[詳細]
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
  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位于黑龍江省佳木斯市、雙鴨山市及寶清、友誼、富錦等市縣,是漢、魏時期的遺址。根據有無防御設施而將之分為“城址”和“遺址”兩類。其中城址多為山地城址,少有平原城址,城址則有一至四道不等的城垣。遺址除了不同規格的聚居址之外,還有祭祀遺址、防御遺址和了望遺址等。較為重要的遺址包括,炮臺山古城遺址、興隆山遺址群、北斗七星祭壇遺址等。其中北斗七星祭壇遺址是中國迄今為止首次發現的以天文星座布局構建的古代城市。炮臺山遺址和北斗七星祭壇遺址,是三江平原漢魏時期東夷民族文化的主要標志,同時也說明,包括道家思想在內的華夏文明那時已經傳播到了偏遠的北疆。三江平原漢魏時期遺址,分布密集,保存完整,…[詳細]
奧里米古城遺址
  奧里米古城遺址——奧里米古城是遼代五國城之一,系女真族在松花江下游所建立的五大城市中的重要城鎮,是遼金時代北方少數民族政治、經濟、文化活動的中心地域。奧里米古城座落在綏濱縣敖來河畔,呈長方形,北城墻尚存較為完整,長912米,有雉堞(即馬面)18個。東城墻北段保存交好,外面護城河與北城墻護城河相連,迄今河內有水。南段因修江,早年已破損一部分,但城墻依稀可辯,殘留雉堞8個。東城墻東段342米,殘存雉堞7個。西城墻南段與南城墻大部分被敖來河水吞噬。南城墻東段尚存殘垣,長72米,城角均為呈圓弧形,以北、東南城測算全城周長3224米。古城坐北朝南,城內地表起伏,陶瓷殘片遍布,俯首可拾。城墻均為夯土筑造。…[詳細]
八里城遺址
  八里城遺址因城的周長近八華里,俗稱八里城,是黑龍江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地理位置 八里城遺址位于肇東市四站鎮東八里村東八里屯西北300米處,東北距四站鎮3.5公里,南距松花江干流5公里,城址雄踞于松花江左岸一弓形臺地上。經緯座標為東經125°56′,北緯45°45′。二、遺址現狀 八里城近似正方形,方向135°,有四門,四門皆有甕城。甕城的北門與東門開在正中,西門與南門則偏左。 八里城實測周長3761米,近3.8公里。東墻全長922米,西墻全長943,北墻全長911米。沿墻有丘狀土堞(馬面)56座,四角各有一角樓,各馬面之間距離不等,間距最長為67米,最短為44米。 …[詳細]
福泉山古文化遺址
  福泉山,曾名覆船山,又名薛道山,位于重固鎮中心地段。福泉山呈不規則長方形,東西長94米,南北寬84米,高7.5米。考古發現證明,它是古代太湖地區在沼澤地帶中的一種典型的高臺墓地,完整地保留了6000年以來各個時期的文化疊壓遺存,內有豐富的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與戰國時代的遺存,考古界一致譽其為“東方的土筑金字塔”、“古上海的歷史年表”、“上海的發祥地”等。福泉山曾進行多次發掘,共發現崧澤文化居址——墓葬20余座、良渚文化墓葬30余座以及戰國墓4座、西漢墓96座、唐墓1座、宋墓1座,出土各類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玉琮。現福泉山遺址發掘資料和出土文物陳…[詳細]
龍虬莊遺址
  龍虬莊遺址是江淮東部最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位于高郵市市區北約10公里處的龍虬鎮。龍虬莊遺址從1993年開始發掘,總面積4萬多平米,現已發掘面積1335平米,清理了新石器時代的房址4處、灰坑35個,墓葬402座,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等各類文化遺物二千余件。考古發掘證實了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間江淮東部存在著一支面貌獨特、序列完整的原始文化。龍虬莊的居民有著自己的文化傳統、社會組織和宗教信仰,不僅從事采集和漁獵生產,還飼養家禽和農業生產,制造各種生產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藝術品。1997年9月,中外考古專家云集高郵,對遺址實地考察研討,確立了江淮地區史前文化——龍虬文化。它的發…[詳細]
羅家角遺址
  羅家角遺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羅家角村,是浙江省迄今發現的最大一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約70O0年左右。遺址文化內涵為馬家洪文化遺存。考古發掘發現灰坑53個,還發現帶榫卯的建筑木構件、大量的動物遺骸及稻谷等自然遺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遺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亞于商代的白陶。還發現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寬沿盆和多角沿盤,喇叭形圈足豆、小網墜等,其文化面貌明顯有別于錢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在第三、四層0土的156粒稻谷,經科學鑒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秈稻和粳稻,從而使嘉興市境成為是迄今所知中國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該遺址的發現和發掘,為太湖…[詳細]
馬家浜遺址
  馬家浜遺址位于浙江省嘉興市南湖鄉天帶橋村,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時代馬家浜文化的代表遺址,距今約6000年。遺址分上下兩個文化層:上層以灰黑色黏土為主,并有紅燒土層和淤泥層,包含物有獸骨、石鎊和各種質地的陶片,還有建筑遺跡;下層為含有大量腐爛的獸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獸骨比上一層更多,還有骨錐、骨針以及石斧和陶片等。在上下層交接處的淤泥中發現了墓葬,出土30具人骨架。出土的器物有穿孔石斧、陶豆、罐、盆、玉珠等。從出土器物分析,當時馬家浜居民的生活以狩獵為主,采集和捕撈為輔。馬家浜遺址以其鮮明典型的文化特征,受到考古學界重視,并命名為馬家浜文化,確定了它在中國史前文化中的地位。馬家浜文化的…[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起碰97在线视频国产 | 日本国产亚洲一区不卡 | 在线观看片免费观看不卡 | 亚洲综合性色AⅤ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欧美一级日韩片中文 | 在线波多野结衣绝顶高潮抖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