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洪福寺
  洪福寺位于禹州市朱閣鎮蔡寺村,年代為明、清。二○○九年六月十九日,洪福寺被公布為第三批許昌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范圍:以大殿外墻皮為起點,向東、西、北各延伸50米,向南延伸80米。…[詳細]
洪濟院
  洪濟院洪濟院(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武鄉縣東良鄉東良候村創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現存主體建筑正殿為金代風格。余皆明、清重建。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占地面積1036平方米。主要建筑正院有戲樓、鐘鼓樓、南殿、正殿、東西配殿;偏院內主要建筑為關公殿。寺院山墻外有千佛塔一座。南殿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單檐懸山頂。東西兩側廊廡各七間,均為硬山式建筑。正殿為寺院主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明間辟板門,兩次間均為直欞窗。檐下柱頭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無補間鋪作。殿內梁架徹上露明造,用材規整,梁枋斷面之比基本符合宋《營造法式》,金代建筑特點明顯。正殿和南殿內存有壁畫九十二幅,…[詳細]
武鄉大云寺
  武鄉大云寺武鄉大云寺(第五批國保)時代:宋地址:武鄉縣城西25公里故城鎮故城村創建年代不詳。據寺內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重修碑記載,寺曾為東漢涅氏縣治所,初名巖靜寺。北齊河清四年(565年)重修。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改稱今名。金大定年間重建三佛殿。元、明、清時期均有修葺。現存主體建筑大雄寶殿為金代原構。余皆為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兩進院落。總占地面積79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觀音殿、大雄寶殿,兩側為東西配殿。東為十八羅漢殿,西為十殿閻羅殿。觀音殿亦為南殿,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為清代遺構。大雄寶殿為寺內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殿頂筒板布瓦覆蓋,柱頭卷剎明顯。斗…[詳細]
會仙觀
  會仙觀會仙觀(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清地址:武鄉縣城東25公里監漳鎮監漳村 始建于金正大六年(1229年)(即南宋韶定二年),后歷代曾數次修葺,現存主體建筑三清殿為金代遺構,玉皇殿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觀坐北朝南,占地面積2263平方米,為三進院落,中軸線依次為山門、關公殿、玉皇殿、三清殿,東西兩側對稱分布鐘、鼓樓、廂房、廊房、耳殿。玉皇殿,座落在1.1米高的石砌臺基上。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歇山頂。檐下斗栱五鋪作,單抄單下昂,無補間鋪作。砂石覆盆式柱礎。梁架為自然材錛砍。三清殿,座落在1.2米的石砌臺階上,面寬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殿頂筒板布瓦覆蓋,前檐插廊。檐下斗栱五鋪作,單抄…[詳細]
盂縣大王廟
  大王廟(第五批國保)時代:金至明地址:盂縣縣城北為春秋時晉國上卿趙武之行宮。創建年代不詳,元代《重修藏山廟記》有“重建于金,源之于承安五年”的記載。自漢、唐、宋、元歷代均有修葺。現存建筑寢宮為金代原構,正殿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廟坐北朝南,南北長56.48米,東西寬62.63米,總占地面積3537平方米。依次排列有照壁、山門(后兼戲臺)正殿、寢宮,山門兩側為鐘鼓二樓,碑廊和儀門分立二樓左右。山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臺基與樂樓相連,高出地面1.18米。山門明間留有較低的通道,次間墊高與樂樓臺面相平,演出時架木板制成平整的臺面。樂樓為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建,面寬三間,進深五…[詳細]
臨晉縣衙
  臨晉縣衙景區位于臨猗縣城西北20公里的臨晉鎮,是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內的衙署大堂是山西省目前保留下來的3處元代大堂建筑之一,也是全國僅存的元代縣衙大堂。此外,這里還有宏偉壯觀的清修文廟大成殿、枝繁葉茂的唐代古柏、懸有宋代大鐵鐘的鐘樓、固若金湯的明修古城墻。臨晉縣衙(第五批國保)時代:元至近代地址:臨猗縣城西北20公里的臨晉鎮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6000平方米。以中軸線布局分三層臺階式,依次為大堂、二堂、三堂,周圍配以廊房。大堂面闊五間,進深六椽,當心間較寬,明顯大于次、稍間,稍間又略窄于次間。采用“減柱造”,梁架為徹上露明造,四椽栿對接前后乳栿用四柱。柱頭斗栱雙昂五鋪作,琴面假昂,柱…[詳細]
柳林香嚴寺
  香嚴寺,俗稱鴿子寺,位于山西省柳林縣城東北隅山阜之處。四周幽香撲鼻的翠柏,給人一種肅穆幽靜,華貴神圣的感覺。寺前有碧波潺潺的抖氣河環抱,後山有郁郁蔥蔥的佛塔山為倚背,使寺宇幽藏在青蒼如黛,蓊然毓秀之中。又有青龍寶寧山腰的明代建筑玉虛宮,與古剎香嚴寺交相輝映。寺座北朝南,周有堡式墻垣,內分七院十二殿,共有大小殿宇一百二十余間,占地六千一百六十平方米。寺始建於唐代,現存建筑為元代手法,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院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殿宇鱗次櫛比,佛堂高低有序。主建筑分別有歇山、懸山、硬山式殿頂,各式琉璃流光溢彩,氣勢宏大。主軸線上有山門殿、天王殿、過殿、大雄寶殿、毗盧殿、十王殿以及兩側的附屬建筑,…[詳細]
洪洞玉皇廟
  洪洞玉皇廟(第五批國保)時代:元地址:洪洞縣城西北5公里馬牧鄉辛北村元太宗已丑(1229年)年建,明、清和民國歷代均有修葺。現存主體建筑玉皇殿、關公殿、二郎殿均為元代建筑。寺廟坐北向南,分前后二進院落,總建筑面積4128平方米。后院中軸線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為正門、儀門、月臺、八卦臺、玉皇殿。二郎殿和關公殿位于玉皇殿東西兩側,舞臺置于前院南側,東側為玉皇廟大門。三座大殿內梁架均為草栿,保持了典型的元代風格。殿內均有壁畫,畫面粗獷,線條流暢、保存尚好,與大殿同為元代作品。…[詳細]
渾源永安寺
  渾源永安寺位于山西省渾源縣城東北鼓樓北巷,創建于金代(1115年-1234年),元明清代曾多次重修。永安寺占地0.65公頃,建筑面積935平方米,坐北面南,呈長方形,原有規模宏大,現后部已毀。全寺主要建筑沿中軸線對稱布置。現存山門、0天王殿、傳法正宗殿及配殿。傳法正宗殿于元延二年(1315年)在金代大殿基礎上重建,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廡殿頂。梁架用材、斗拱制作都仿照金代規范,建筑表現了金代風格。殿內明間增設天花和藻井,制造精巧。殿內四壁繪滿水陸畫,人物分層布列,色澤基本完好,繪有儒、釋、道三教人物八百余。渾源永安寺的建筑和大面積的壁畫,為研究民間對儒、釋、道神信仰提供了重要史料。(國家文物…[詳細]
太陰寺
  太陰寺始建于北魏時期(公元386至534年),北周天和三年(公元568年)、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都曾進行過大修。原建筑氣勢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國五年被燒毀,現北殿是從附近整體搬遷來的一座家廟。現存南大殿,建筑風貌為金代遺構。太陰寺坐南向北,屬于陰向,因而得名“太陰寺”。寺內存有我國最大的獨木雕臥佛。據元代碑文記載,這是金大定二十年云公、法澍(佛龕西側有其塑像)等重修太陰寺、補雕《趙城金藏》時雕刻的一尊佛祖涅槃像,同時雕刻的還有三士佛像。歷代刊刻大藏經中流傳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經《趙城金藏》,是目前中國國家圖書館的鎮館之寶,被…[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另类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 三级网站免在线看 | 中文字幕国产按摩 | 一本大道香蕉久97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免费 | 永久免费视频片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