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克孜爾尕哈烽燧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庫車縣依西哈拉鄉(xiāng)境內(nèi),坐落于卻勒塔格山南麓鹽水溝溝口的沖擊臺地上。烽燧雄偉挺拔,建于漢代。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軍情報警的一種措施,史冊記載,夜間舉火稱“烽”,白天放煙稱“燧”。它是目前古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遺址,且位居絲綢之路北道的黃金地段,區(qū)位條件優(yōu)越,具有較高的旅游價值。-該烽燧2001年6月被國務(wù)院核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被列入絲綢之路(新疆段)大遺址保護項目。克孜爾尕哈烽燧為我國境內(nèi)唯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單體烽燧。…[詳細]
孔雀河烽燧群
  孔雀河烽燧群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音郭勒蒙古自治州尉犁縣境內(nèi)孔雀河沿岸的荒漠地帶。為漢晉時期絲綢之路樓蘭道上的重要軍事設(shè)施,始建于公元前1世紀。烽燧群地處營盤古城至庫爾勒之間,基本走勢由樓蘭沿孔雀河故道向庫爾勒方向延伸,分布在長約150公里的地段內(nèi)現(xiàn)存11處烽燧遺跡。自東向西依次為營盤、興地1號、興地2號、興地3號、脫西克吐爾、脫西克西吐爾、卡勒塔勒、沙魯瓦克、薩其該、孔基、孔基西亞克倫等。烽燧均受到不同程度的風(fēng)蝕、倒塌,部分形制呈土墩狀。建筑形式主要為土坯建筑;少量為夯筑。孔雀河烽燧群分布于“絲綢之路”西域東段的“樓蘭道”上,東聯(lián)玉門關(guān)、陽關(guān),西接西域都護府治所烏壘城。最具代表性的軍事通訊、…[詳細]
羅布泊南古城(海頭古城)
  海頭古城在樓蘭古城西南48.3公里處,它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羅布泊地區(qū)僅次于樓蘭的第二大城。南北城墻長107米,東西城墻長約190米,總面積約2萬平方米。海頭古城附近是羅布泊地區(qū)另一個遺址集中區(qū),在其西北約3公里處有LL古城,再向西北4.8公里有LM住宅群遺址。文物部門將海頭古城稱做羅布泊南古城,1914年斯坦因在羅布泊探險時將其命名為LK城址。海頭古城是1907年斯坦因的維吾爾向?qū)锌怂①晔紫劝l(fā)現(xiàn)。1910年日本人桔瑞超在羅布泊探險時在此城獲得李柏文書。當時他誤認為此城是樓蘭古城。同年,我國學(xué)者王國維在考譯李柏文書時發(fā)現(xiàn),兩件文書均注明“海頭”二字,日本學(xué)者森鹿三也根據(jù)桔瑞超提供的李柏文書出土…[詳細]
莫爾寺遺址
  莫爾寺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疏附縣伯什克然木鄉(xiāng),距今已有1800年歷史。遺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遺跡,是中國最西部佛教遺址之一,是罕諾依古城-標志性建筑物,是絲綢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較早的一處佛教遺跡,也是佛教文化在喀什一帶盛行的有力見證,對研究佛教初傳新疆及唐代喀什地區(qū)佛教流行問題均具有重要意義。2001年6月被國務(wù)院核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莫爾”,維吾爾語意為“煙囪”,因遺址內(nèi)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煙囪”的佛塔得名,這是中國最西部的、保存較好的佛塔。此外還留存了佛寺及僧房遺跡。始建于3世紀,一直到唐末,因為當?shù)厮粗饾u減少,人們開始遷移別地,同時,喀什地區(qū)居民的宗教信仰也起了很大的變化,…[詳細]
托庫孜薩來遺址
  托庫孜薩來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楚縣托庫孜薩來村。遺址包括托庫孜薩來古城、托庫孜薩來佛寺和圖木休克佛寺等。曾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zhèn),處于漢唐西域的南、北道間,內(nèi)涵豐富,是該地區(qū)晉唐佛教文化繁榮的證明,也是古絲綢之路上極具歷史、考古價值的文化遺址。-在東西方文明的交流中發(fā)揮過重要作用。2001年6月被國務(wù)院核定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托庫孜薩來遺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巴楚縣托庫孜薩來村。遺址包括托庫孜薩來古城、托庫孜薩來佛寺和圖木休克佛寺等。在北山和南山山腳均有寺廟遺址。古城依山而建,城墻為三重,南北開門,系夯土筑成。分內(nèi)城、外城、大外城三部分。內(nèi)城墻長756米由山腰到山頭。外城接內(nèi)城…[詳細]
米蘭遺址
  米蘭遺址位于若羌縣東80余公里的米蘭農(nóng)場團部東3公里處,是由8座佛塔、3座佛寺、漢屯田水利設(shè)施和唐代吐蕃古戊堡遺址組成的一處面積廣大的遺址群落。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名城鄯善古國伊循城遺址。在漢代屯田遺址地區(qū)的中心有突布提古城堡,城堡東南角有眺望臺,登臺眺望,屯田區(qū)的景物盡收眼底。在東南方沿著一條寬10—20米,長37公里的引水干渠,分布著16個屯田卒居住的群落和一個煉鐵爐遺址。干渠引水于米蘭河,沿線有七條支渠,采用雙向灌溉集中分水的方式,灌區(qū)面積約45000畝。渠道布局嚴整,水頭控制得法,在至今發(fā)現(xiàn)的古灌區(qū)中少見。如今灌區(qū)土地上敷有10厘米的沙礫,下面里肥沃的黃土層,其上還保留有當年犁耕的痕跡。三…[詳細]
安迪爾遺址
  安迪爾古城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和田民豐縣安迪爾農(nóng)場東南約27公里的沙漠腹地,在安迪爾河下游東南。安迪爾古城遺址由佛塔和寺院組成,始建于漢代,于公元11世紀逐漸被廢棄。安迪爾古城是絲綢之路南道一處漢唐時期重要遺存。本世紀初,外國探險家斯坦因曾盜掘大量土蕃文、婆羅迷文和漢文文書及一批精美文物。古城遺址現(xiàn)有環(huán)形城址、佛寺、佛塔、墓地等。自唐代中后隨著安迪爾河流量減小,遺址逐漸被廢棄。新疆和田…[詳細]
石頭城遺址
  石頭城遺址位于沽源縣小河子鄉(xiāng)石頭城村南,屬元、明時期遺址。該遣址呈正方形,每邊長250米,占地6萬多平方米。城墻為石塊徹筑,現(xiàn)殘高1—3米,開南北二門,門址寬20米,城內(nèi)已辟為農(nóng)田,建筑無存,僅見遺跡。在采集到的遺物標本中,有仿鈞窯、汝窯、定窯等窯口瓷片,以及元朝時期陶片等。 石頭城遺址為元朝兩都巡幸時的重要驛站,元朝時的文人墨客留下了很多有關(guān)詩文,客觀上反映了當時的生活環(huán)境和人文環(huán)境,遺址保存基本完好,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價值,加大保護利用力度,對促進沽源遼、金、元三代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fā),研究元朝驛站的設(shè)置和作用都有重要的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2008年10月,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詳細]
七個星佛寺遺址
  七個星佛寺遺址地處古絲綢之路北道,位于焉耆縣七個星鎮(zhèn)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是佛教文化東傳的一個重要樞紐,也是焉耆國的佛教中心。七個星佛寺遺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兩部分組成。殘存佛像基座,窟內(nèi)有樂伎、朵云紋、飛天等壁畫遺存,出土泥塑佛、菩薩、天王,供養(yǎng)人等頭像。遺址1961年被確定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由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布名稱為七個星佛寺遺址。七個星佛寺遺址地處古絲綢之路北道,位于新疆焉耆縣七個星鄉(xiāng)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始建于晉代,是佛教東傳西漸過程中重要的一處佛教場所的遺存,也是西域36國之一的焉耆國中最大的一處佛教場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詳細]
熱瓦克佛寺遺址
  導(dǎo) 游 熱瓦克佛寺遺址位于和田洛浦縣玉龍喀什鎮(zhèn)40公里的庫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圍沙丘茫茫無邊人跡罕至。熱瓦克,維吾爾語意為亭臺樓閣,因佛塔中土塔聳立,故名熱瓦克,又譯洛瓦克、姚瓦克、拉瓦克。介 紹 熱瓦克是一組以塔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廟宇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兩個門形缺口,院墻每邊長45米。東墻外有一小廟,部分墻壁殘存,內(nèi)壁涂石膏,廟東墻內(nèi)壁有穹形壁龕,壁上滿刻逐層縮小的穹形紋路,線條規(guī)整流利,據(jù)說曾有立佛在內(nèi),此廟現(xiàn)毀壞殆盡。 四面院內(nèi)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殘跡,以西、東墻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則毀壞不存。佛高約3米,每隔0.6米即有一尊。在…[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一本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精品 | 亚洲日韩小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另类sm视频在线观看 | 日本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字幕婷婷久久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