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旅游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花石浪遺址
  花石浪遺址是距洛南縣城北5公里之縣河、石門河、洛河三段交匯的夾角村東河花石浪。在花石浪東面的山坡上,有一個高約4米、寬約2米,洞深8.8米,面積20平方米,洞內堆積有3層古人類居住面的普通小洞。花石浪龍牙洞洞穴遺址最初發現于20世紀60年代,遺址范圍包括龍牙洞內部以及洞外附近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門河二級河流階地坡積物部分。龍牙洞為發育在石灰巖山體上的裂隙型深洞,洞內面積約20平方米。1995年至1997年經陜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區文管會及洛南縣文管會連續三年的發掘清理證實,龍牙洞遺址是一處罕見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內涵十分豐富的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文化遺址。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以熱釋光測年法測定其文…[詳細]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
  元君廟-泉護村遺址元君廟-泉護村遺址位于陜西省華縣柳枝鎮泉護村、安堡村,為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遺址。遺址中發現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廟,屬于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發現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屬于東西兩個同時并存的墓區,每區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個縱行。除一部分單人墓外,28座是同時葬入的多人合葬墓,每墓少者2人,多者25人,均仰身直肢,頭向西。居址位于泉護村,屬于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房址有半地穴、地穴式兩種。半地穴式為方形圓角,地穴式口部橢圓形。陶窯為橫穴式,2、3座為一組。元君廟-泉護村遺址面積大,文化遺存相當豐富,已成為研究仰韶文化、探討中…[詳細]
康家遺址
  康家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相橋鎮康家村北,為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遺址。遺址區發現房址300余座,東西成行,南北成排,多為東北一西南方向,個別為東西方向。單個房址為半地穴式,圓角長方形,有的平面呈內外雙室的呂字型、凸字型。房內白灰地面,多設有灶,灶坑內有1~2件陶器。墓葬為單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側身曲肢和俯身。另發現陶窯、窖穴和灰坑等遺跡。出土有陶、石、骨、角等類遺物近萬件。陶器以灰陶為主,紋飾以繩紋,籃紋居多,器形中尖底器,三足器多。康家遺址是一處文化內涵豐富、聚落布局清晰的客省莊文化遺址,是剖析中國原始社會晚期的社會組織結構的典型遺址。(國家文物局)…[詳細]
老牛坡遺址
  老牛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灞橋區燎原村西北,為新石器時代至殷商時期(約前4000—前1100)遺址。老牛坡遺址區內,商代遺存包括房址、灰坑、墓葬與車馬坑、陶窯等,出土銅、陶、玉、石、角器文物。發現有一座東西長37.5米、南北寬約15米的大型宮殿建筑基址。遺址中發現青銅冶鑄殘渣,出土有陶范、草拌泥墻皮殘塊等。墓地位于遺址南側,除發現有車馬坑、馬坑外還發現有墓葬50多座,中型墓槨室有邊箱,這是已發現的中國最早的墓葬邊箱實例,對于研究夏文化的發展歷程和商文化的分布、商代多國文明的發展進程具有重大意義。老牛坡遺址是商文化西部的一處重要遺址,面積大,遺存豐富,大型建筑基址、青銅冶鑄和較高等級墓葬的發現,…[詳細]
秦漢櫟陽城遺址
  櫟陽城遺址位于西安市閻良區武屯鎮關莊和御寶屯一帶。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秦獻公二年(前383)秦國都城由雍城遷至櫟陽。公元前356年孝公在此詔令天下,任用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起來,為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秦末項羽三分關中,櫟陽曾作為塞王司馬欣的都城,漢高祖劉邦也曾一度以櫟陽為都城,最終消滅項羽,建立漢王朝,直到公元前200年才遷都長安。1964年,陜西省文管會對櫟陽城遺址進行了為期15天的調查和試掘。1980年至1981年,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櫟陽考古發掘隊對古櫟陽城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勘探發掘。考古證實,古櫟陽城城址東西長約2500米,南北約1600米。已發現南、西兩道城墻及三座城門遺址,內有…[詳細]
京師倉遺址
  京師倉遺址位于陜西省華陰市磯峪鄉西泉店村南。京師倉,又名華倉,修建于漢武帝時期(公元前140-前88年),是為首都長安貯存、轉運糧食的國家大型糧倉。京師倉遺址,規模宏大,保存較好,是目前發現的規模最大的西漢糧倉建筑遺址,對研究漢代建筑史、經濟史、漕渠航運史等具有重要價值。遺址依自然地勢構筑,平面長方形,東西長1120、南北700米。發現糧倉6座,平面為長方形,一號分三室,余均兩室。其中一號倉東西長62.5、南北26.6米,總面積1662.5平方米,分三室,中室大,東西49.3米,南北7.1米,據測算,該倉容量上萬立方米。 …[詳細]
良周秦漢宮遺址
  良周遺址良周遺址位于陜西省澄城縣劉家洼鄉良周村北,為秦漢時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的遺址。遺址中心區為一壕溝環繞成長方形,此范圍內遺跡密集,出土遺物較多。其東部偏北有一座建筑基址,平面呈長方形,面積較大。遺址范圍內發現有多處柱礎石,另見有云紋瓦當、磚及大量瓦礫。在筒瓦、板瓦上有“犬亭”、“大匠”等陶文戳記,在璧紋空心磚、滴水磚和鋪地磚上有“宮”、“與天無極”等字。良周遺址作為秦漢時期關中地區內涵豐富、保存較好的大型宮殿的代表性遺址,對研究秦漢時期關中地區的行宮布局、宮殿結構及其用途有較高歷史和學術價值。良周秦漢宮景區位于澄城縣王莊鎮良周村,距縣城30公里,西北有高聳的壺梯山,東北有宏…[詳細]
唐東渭橋遺址
  東渭橋遺址位于陜西省高陵區耿鎮街道白家嘴村渭河南岸2.6千米處,北接渭北,南通長安,是唐渭河三橋之一,是唐代(618年—907年)都城長安城通往渭北的重要通道。東渭橋規模宏大,結構復雜,是中國古代橋梁建筑史上一個新的里程碑。它是連接渭河兩岸的一條紐帶,通往長安城的咽喉,在戰略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唐德宗時(780一805年),朱泚叛亂,占據長安,德宗出奔奉天(今陜西乾縣)避難,西平郡王李晟曾在此屯兵,與渾部隊互相接應,攻入長安、平定了叛亂。僖宗廣明元年(880年)十二月,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攻入長安,大將朱溫也屯兵東渭橋。僖宗中和元年(881年)義昌軍節度使王處存、鄜延節度使李孝昌、夏州節度使拓跋…[詳細]
玉華宮
  皇家避暑行宮——玉華宮(世界佛教文化觀光旅游地玉華宮、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玉華宮是中國西部唯一皇家避暑行宮、高僧成佛地、度假和冰雪旅游為一體的旅游勝地,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距西安及國際機場120公里,北距黃帝陵55公里。景區一期規劃面積32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率95.6%,景區年平均氣溫8.4℃年平均相對溫度75%,有“天然氧吧”之美稱。景區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相得益彰。玉華宮是綠的海洋、山的魂魄、風的旗語、松的風骨,寧靜、幽謐、廣袤、深邃,怡人的美景猶如仙…[詳細]
南佐遺址
  南佐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甘肅省西峰市西南6公里的后官寨鄉南佐村,是新石器時代(約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的遺址。南佐遺址現存9處大型夯土臺基,北部1處大型建筑一號基址已發掘。一號基址為地面建筑基址,長方形,長33.5、寬18.8米。三面有夯筑木骨墻。房址中央有東西向隔墻,將房址分為兩部分,墻體開三個寬1.6米的門道,通連前后,形成前堂后室結構。后室近隔墻有大灶,墻上抹草拌泥,并經燒烤。房址地面為白灰面。房外有散水臺,臺外還有排水溝,臺、溝均經燒烤。在一號房基周圍分布著若干小型房址。南佐遺址發現的大型建筑基址,結構宏偉,與秦安大地灣大型建筑基址相近,表明它是涇、渭地區又一處高…[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小说少妇区图片 | 日本中文字幕大片人成 | 香蕉尹人综合精品 | 呦呦婷婷视频在干 | 思思国产91久久久久久 | 日韩一级二级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