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達瑪溝佛寺遺址
  導游遺址位于和田策勒縣城東北25公里處。以老達瑪溝為中心,周圍還有許多其他遺址。該遺址西北四、五公里處有吳六雜提麻扎,西南-里多有力濟阿特麻扎,東北四、五公里有蘇甫其麻扎,東南四、五公里有喬潘阿特麻扎,正北六、七公里處有卡納沁城,往正東十多公里處還有南北相距-里的佛塔遺址兩處。因此,老達瑪溝實際上是范圍廣大的古遺址群。黃文弼教授在他的《塔里木考古記》中記述道:“過達摩戈村向北東行,入沙磧約五、六公里地,即有紅色陶片散布,顯示已逼近古代住宅區域也。轉東行,至一為數眾多瓦礫場,地名特特爾格拉木,西南東北一線,綿延約數里,房屋雖已毀敗,但審其痕跡,街衢巷陌尚可辯識,中有大道一條通向東北,顯然為一舊城…[詳細]
舊城海子遺址
  魚臺縣舊城海子釣魚臺風景區位于魚臺縣王廟鎮舊城里村一帶。東西長2200米,南北長1400米,有水面積高達280萬平方米。舊城原名黃臺市,因黃水不沒而得名。唐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始遷縣治于此。歷史景點及名人眾多,著名的景點有“龍臺飛雨、古塔凌云、金沙曉行、龍臺飛雨、郎橋夜月、蒲海青煙、荷河歸帆”等,歷史名人有:孔子七十二賢之孝子閔子騫。樊子遲、宓子賤等;現代名人有戲劇家董小吾、書擁屈萬里等。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七月,黃河決口于銅山縣的孫家集。9月13日,洪水灌城,官舍民房全部倒塌,城址淪為湖泊。1985年公布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被省旅游局命名為農業旅游示范點…[詳細]
銅陵金牛洞古采礦遺址
  介紹 金牛洞古采礦遺址位于銅陵縣新橋鄉鳳凰村,距市區30作公里。早先此處為一小山,山腰有一古洞。民間傳說天上神牛私下凡間,因迷戀鳳凰山風景而不思返。天帝屢屢喚之,神牛鉆入此山中,化為金銀銅。金牛洞由是得名。 自八十年代以來,當地群眾在此露采鐵礦,久而久之,山被挖平了,人們繼續掘而采之,形成一個數十米深的露天采場,并在邊坡上暴露出古代采礦井巷和采掘遺物。從清理出的古代采礦井巷結構和采掘工具、陶制生活用具來判斷,金牛洞遺址的年代始于春秋。 1992年銅陵市政府下令停止這里的鐵礦挖采,并對金牛洞進行了搶救性的修復,用92根水泥柱將整個遺址環而護之。成為我國繼銅綠山古銅礦遺址后的第二個正式對外開放…[詳細]
高老莊遺址
  高老莊遺址位于溫宿姑墨古國遺址中心地帶,占地面積約3畝,夯土建筑,房屋約18間。據史記載,公元629年至649年,唐朝貞觀年間,著名僧人玄奘自長安啟程到天竺取經十七載,途經西域姑墨國境內的穆素爾嶺(今溫宿縣木扎特古道)時,路宿高老莊。相傳《西游記》中的豬八戒即在高老莊應征喜結姻緣。文革-時期,此莊被毀,現僅存莊廓遺址和刻有“高老莊”字樣的石碑![詳細]
二里頭夏都遺址
  二里頭遺址位于河南省偃師縣二里頭村南的洛河之畔。遺址是1959年歷史學家徐旭生在豫西作考古調查時發現的,同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開始發掘并持續至今。二里頭遺址所代表的文化遺存,早在1952年就首先在河南省登封縣的王村遺址發現了,1956年又在鄭州洛達廟遺址發現,因為文化面貌區別于其它文化,故曾被稱為“洛達廟類型”。1959年二里頭遺址發現后,因文化堆積十分豐富,文化遺存更具有典型性,故定名為“二里頭文化”。遺址面積達3平方公里,文化堆積厚達3~4米,可以分為四個時期,F已發掘出宮殿遺址、居民區遺址、制陶作坊、窖穴、墓葬等遺跡。宮殿建筑遺址共發掘2座,1號宮殿基址平面呈正方形,東西長108…[詳細]
磁州窯富田遺址
  磁州窯富田遺址位于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彭城鎮的西南部。富田村的南山坡是保存數量最多、最集中、最完善的遺址。磁州窯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民間瓷窯。磁州窯不僅品種多,產量大,而且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磁州窯系。現存古窯址數十處,在彭城鎮有多處保存完好的 饅頭窯。磁州窯富田遺址博物館大約總占地千畝以上,其中遺址區近百畝,陶藝家工作室區十多畝。在磁州窯鹽店遺址,您還可以自己動手做幾件坯胎,這可是一項很有意思的活動。明、清、明國饅頭窯數座,古作坊數行,十幾個泥池和幾個古井。磁州窯是宋代北方民間瓷器的典范,無論在造型或裝飾上都著眼于實用、美觀和經濟。它的產品多是日常生活必須的盤、碗、罐…[詳細]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革命遺址
  福建省委機關革命遺址福建省委機關革命遺址,位于水口鎮昆坂村,1943年,在-頑固派大肆“圍剿”革0據地時,為隱蔽積蓄力量,0福建省委從閩北轉移到閩中,同年12月,閩中工委書記林大蕃及游擊隊20多人來到毛厝、坂里。1944年正月下旬至二月間,省委機關游擊隊陸續來到坂里。在坂里牛寮坑困狗形山上,蓋起了18座竹棚,開了2個操場。省委機關轉移到坂里后,在德化大溪、永雁和南安八都等地建立了幾個據點,使閩北、閩東北、福州、永泰、大田及閩中地區的莆仙、晉南惠等根據地聯結起來。這一時期,坂里村曾成為全省革命活動中心。省委機關在這里召開省委會議,進行整風文件學習,創辦《頑強斗爭者》刊物。游擊隊奇襲莆田縣涵江交通…[詳細]
江南館街街坊遺址
  江南館街街坊遺址為2008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遺址位于成都市江南館街北側,東為大慈寺片區、西與紅星路相鄰,北為蜀都大道,面積約50000平方米。勘探工作從2007年10月26日開始,勘探揭露面積1300平方米,唐、宋堆積最為豐富,發掘面積共4800平方米。共發掘唐、宋時期大小排水渠16條、鋪磚面路4條、泥土支路4條、房址22處,明、清時期道路1條、房址8座、井3口。唐宋時期主次街道、房址和與其配套的地下排水系統是本次發掘的重大發現。成都在唐代經濟十分發達,譽稱“揚一益二”,在宋代誕生了世界最早的紙幣——交子,無不昭示成都在唐宋時期中國經濟社會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遺址是繁榮發達的唐宋成都城重…[詳細]
平糧臺古城遺址
  平糧臺古城遺址位于淮陽縣城東南4公里的大連鄉大朱莊西南隅,占地面積一百余畝,高二丈,俗稱平糧臺、平糧冢、貯糧臺,1988年2月13日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目前我國發現年代最早、規模最大、保護最完好的4600年左右的龍山文化時期古城遺址。它發掘于1979年,消息一經披露《人民日報》、《光明報》、《河南日報》、香港《大公報》、新華社等數十家海內外新聞媒體爭相報道,曾轟動一時,震驚世界。春秋時期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之《陳風·宛丘》曾描述過這里的動人景象:“子之蕩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無望兮?财鋼艄模鹎鹬拢粺o冬無夏,值其鷺羽?财鋼艄,宛丘之道;無冬無夏,值其鷺。”就是說,…[詳細]
南頓故城
  南頓故城遺址南頓故城位于水寨西6公里,屬今南頓鎮。故城在新運河西30米,其范圍要比現在的南頓集大得多,現在司老街、崔街村還保存有舊城城垣殘跡。因久經洪水沖積淤積、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南、西、東三面多與地面相平,或已成丘陵狀。僅北垣一段較為完整,高7米,最寬處10米,長215米。故城建于古代遺址之上。經拭掘,遺址上層出土大量粗繩紋板,筒瓦片和泥質紅陶罐殘片,系漢代遺物。從城墻斷面看,可分上、中、下三層,下層內含有深檔鬲足,細繩紋殘陶片,夾沙灰陶鼎(足部)、蚌、鐮等遺物;中層有清晰的夯土層,厚7-15厘米不等,內含有深淺檔鬲足、精細繩紋殘陶片,獸骨等遺物;上層(包括東起40米的城墻)內含大量的粗繩…[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有码中文字幕第二页 | 亚洲精品在线第一 | 亚洲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 一本在线视频精品 | 亚洲欧洲日本欧美 | 日韩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