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牛寨遺址
  牛寨遺址位于西平縣城北15公里處的宋集鄉牛寨村,西距老洪莊約1200米,南距徐莊約900米,屬西平縣老王坡滯洪區邊緣地帶,海拔高度58.4米。遺址現為一突出地表緩坡土崗,最高點高出周圍地面約2.5米。從調查收集到的遺址地表遺物看,商代及漢代時期文化遺物均有,主要為生活器具殘片和建筑材料殘塊等。遺址地處老王坡滯洪區邊緣地帶,上部淤積較厚。2005年秋成品油管道鋪設時,至北向南在遺址上挖開一條2米寬的溝。從溝的側壁看2.5米深皆為文化層,出土文化遺物為新石器文化新砦類型,下部堆積內涵不詳,此處應為一處新石器文化遺址。遺址只是進行了文物調查,從采集的器物標本器形及陶器組合種類看,與嵩山地區新石器文化…[詳細]
德爾斐考古遺址
  德爾斐考古遺址(阿波羅神廟)為希臘古典時期宗教遺址,1987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遺址位于雅典西北方帕爾納索斯山麓,遺址系阿波羅神廟所在地,以該廟的女祭司皮提亞宣示的神諭著稱。阿波羅神所說的希臘圣地德爾斐,是翁法勒遺址,是“世界中心”。與它的壯麗的自然景色和充滿著宗教含義相符合的是,早在公元前六世紀,它就已經成為宗教的中心和古希臘世界統一的象征。德爾斐有著所有希臘圣地中最重要的神殿。而對古希臘人來說,這是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它是一個國家的圣地,“神諭”所在之處。從希臘的遠古時代起,德爾斐就被認為是世界的中心,也是古希臘的宗教中心和統一的象征,又被稱為“世界之臍”。根據希臘神話中的記載,據說…[詳細]
西寺遺址
  【西寺遺址】屬龍山文化遺址,位于膠南市塔山鎮西寺村北。遺址東靠白馬河,西部有一條南北向機耕路,南部部分壓于西寺村民房下。1981年文物普查時發現。遺址東西長350米,南北寬200米,總面積約7萬平方米。土質松軟,呈灰褐色。從遺址東側靠河邊的斷崖看,文化層厚約2~3米。地表散布有許多陶片、石器、貝殼、獸骨等。遺址中采集到的人工遺物主要是陶片和石器。石器中有斧、鏟、刀、鑿、鏃等,石質堅硬,通體磨光,制作精巧。陶系方面泥質和夾砂占半數以上,泥質黑陶比例最高,次之為夾砂和泥質的灰陶以及部分褐陶。在泥質陶中最突出的是細泥陶,質地細膩,不攙和任何雜質,里外透黑。器表多為素面,磨光,外表顯得漆黑光亮。紋飾有…[詳細]
甑皮巖遺址
  甑皮巖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廣西桂林市甑皮巖路26號,地處桂陽公路與萬福路交匯處,距市中心約8千米,公交車可直達,是嶺南地區唯一一個國家級新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文物景區。1986年1月28日,-同志曾專程考察。景區于1978年對外開放,占地50000平方米。甑皮巖遺址包括主洞、矮洞、水洞,洞穴面積約1000平方米,1965年發現,1973年、2001年進行兩次考古發掘,共出土了成千上萬件石器、骨器、蚌器、角器、牙器和陶器殘片;發現了中國最原始的陶器和新石器洞穴遺址最早的石器加工場;發掘了32具古人類骨架,其中大部分為奇特的屈肢蹲葬;出土了古人類食后遺棄的113種水、陸生動物遺骸,其中哺乳…[詳細]
高廟遺址
  高廟遺址位于湖南省懷化市洪江岔頭鄉巖里村,是沅水一級臺地上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分布面積約1.5萬平方米,文化堆積較厚,最厚處距地表可達5米多。遺址可分為下部遺存和上部遺存。下部遺存與皂市下層中晚期年代相當(距今約7400年),出土有相當數量的白陶器、釜、罐、缽等,器物造型奇特,很少帶有附耳。紋飾戳以印筆點鳳鳥紋、獸面紋最具特色。上部遺存與大溪文化的年代相當(距今約6500~5300年),與大溪文化有一定的聯系,紋飾以戳印紋和凸點紋為主;釜、罐類陶器仍保留著曲頸的傳統作風,因此被有關學者分別命名為“高廟下層文化”和“高廟上層文化”。高廟遺址所提示的文化遺物不僅證實了“渙水文化類群”劃分…[詳細]
單刀會遺址
  據《三國志·魯肅傳》載:“肅住益陽與關侯相拒,肅邀侯相見,各駐兵馬百步上,但請關將軍單刀俱會”。當時孫權為了向劉備討還荊州,派魯肅甘寧率部進駐益陽。與此同時,關云長奉命南下拒吳,在益陽與吳軍相遇,隔江對峙。蜀軍駐江北,帥營設今江北涌泉街市五中處。吳軍駐守江南,帥營設今江南市二中所在的龜臺山上。山頂的高土臺,名“甘壘夜月”,為甘寧率兵修筑,是益陽古十景之一。當年關云長單刀赴會的會址,就設于龜臺山腰的臨江亭,至今遺址猶在,舊亭尚存。關云長下船上坡赴會的碧津渡口,至今還是益陽一個著名的輪渡碼頭。山形似龜的龜臺山,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公元1852年,太平天國進軍益陽,以龜臺山一帶為據點,與清軍提督向榮…[詳細]
毛竹山、官山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毛竹山、官山遺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寧國市城區西北四五公里處的西津辦事處羅溪村,屬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東距西津河600米,距皖贛鐵路150米,分別坐落在兩條西南東北走向的隴崗上,間距500米。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1986年底調查發現,1997年發掘。遺址略呈半圓形分布,長10米、寬6米,發掘出1100多件礫石和石制品,其類型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狀砍砸器、石球和尖刃器。遺址中間部分是一面積四五平方米的空白區。遺址埋藏在網紋紅土的底部,地質時代為中更新世中期。遺址于1988年發現。199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了發掘。毛竹山遺址面積50萬平方米,核心區輪廓略呈半圓形,由…[詳細]
隴西西河灘遺址
  隴西西河灘遺址位于隴西縣南安鄉李家坪村東50米。是一處周代文化遺存。面積約12萬平方米,文化層厚0.3--1米。1965--1966年曾先后兩次進行局部發掘,發現有墓葬、窖穴和灰坑,出土器物有泥質灰陶罐、夾砂灰陶繩紋鬲等。遺址保存較好,對研究周文化的分布區域與發展有重要價值。西河灘遺址位于隴西縣縣城西郊西河西北面的一級臺地上。臺地高20米,上5米為黃土堆積,下15米為沖積沙層。遺址南臨西河,北至臺地邊沿,西接西北鋁加工廠,東至李家坪村。東西寬300米,南北長400米,文化層深0.5米左右。暴露遺跡有灰層、灰色繩紋陶片。出土文物有灰陶吊、盆、罐、骨、石器等,為西周文化遺存。1963年2月11日,…[詳細]
朱家爐抗聯司令部遺址
  朱家爐抗聯司令部遺址,位于集安市榆林鎮復興村北。朱家爐是榆林鎮復興村北一家大院的舊名,現在是該村村民李謂的住宅。由于年代久遠,當年東北人民革命軍司令部駐扎的5間草房已經倒塌,后在原址重建兩次新房,現房建于1999年。復興村原名撂荒地,南距榆林鎮4.5千米。村東南有一片開闊地,村東400米的山坡下有一條經過老嶺通往臺上鎮雙岔村的公路。復興村控制著這條嶺南嶺北的交通要道。1935年10月和1936年4月間,楊靖宇將軍曾兩次率領部隊住在復興村,司令部就設在朱家爐。當時,朱家爐大院共有5間房子,3大間、2小間,楊靖宇將軍就住在3間大房中。據史料記載,楊靖宇將軍于1936年4月間率領東北人民革命軍(后于…[詳細]
莘冢集遺址
  莘冢集是新石器時代至周代的村落遺址。位于曹縣普連集鎮莘冢集行政村內東端。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57年,由菏澤地區文物普查時發現。1973年,菏澤地區文物工作隊對該遺址進行了第二次普查。遺址出土有單孔兩面對鉆,通體磨光,刃部有使用痕跡的扁平石鏟,磨制精美略成弧形的石鐮,有明顯使用痕跡的骨鑿、骨匕,尖銳鋒利的骨鏢、骨錐、骨鏃,造型規范的陶盆、碗、罐、鬲、壺、甗、盂、甕、器蓋,另外還有卜骨、骨簪、有孔骨片和陶環等大批文化遺物。這是菏澤市一處最有代表性的聚落遺址,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科學研究價值和獨特的地方性文化藝術價值:發現的大量魚刺、螺殼、蚌殼、少量的獸骨以及…[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 五月天久久综合色午夜影院 | 亚洲国产一级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另类 | 五月天在线视频亚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