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坐果山遺址
  坐果山遺址該遺址位于源遠流長東安縣大廟口鎮南溪村二組的坐果山上。2008年10月,源遠流長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當地有關部門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發掘面積約1000平方米。清理出了一組完整的山地居住遺跡,共發現古人用來支撐房屋柱子留下的柱洞100多個,灰坑(包括火堂)10余個。從柱洞的位置可以看出,生活在坐果山下的商周古人采用山石為墻,在山石之間空地立柱搭棚。從中可以復原商周時期人類依據巖山的自然環境來建筑居室的情形。在遺址內一條長達數十米的自然深溝中,發現文化層厚達3-4米,出土子大量的文化遺物,石斧、石錛、石鑿等石器,釜、罐、鼎、鬶、紡輪等陶器,還有少昊的青銅矛、鏃、和玉玦、玉環等。根據發掘出土…[詳細]
蟠龍戰役遺址
  蟠龍戰役遺址位于延安市寶塔區蟠龍鎮境內。1947年3月,國民黨軍隊向陜甘寧邊區發動了重點進攻。3月19日,胡宗南部占領延安城,中共中央機關和毛澤東開始轉戰陜北。國民黨軍為保證部隊補給,在蟠龍鎮建立了補給基地。當時的西北野戰兵團面臨著物資極度緊缺的局面。為了解決自身的補給困難,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西北野戰兵團決定攻打敵人的物資補給基地蟠龍。當時,蟠龍為敵軍主要糧食、彈藥補給基地,筑有堅固的防御陣地。5月2日,解放軍向蟠龍守敵發起攻擊,經一夜激戰,占領敵-陣地。3日凌晨,發起總攻。5月4日,攻占蟠龍,全殲守敵整編第1師167旅,及地方民團6700余人,俘敵旅長李昆崗,并繳獲大批軍用物資和糧食。蟠龍…[詳細]
侵華日軍阿爾山要塞遺址
  侵華日軍阿爾山要塞遺址始建于1935–1945年,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阿爾山市。由花炮臺陣地、五叉溝機場、南興安隧道、碉堡、阿爾山車站等組成。花炮臺陣地:位于阿爾善河上游河谷,由日軍指揮部、營房、碉堡、暗堡、觀察所、車庫、發電室、軍犬舍、水井、鐵器加工鋪、勞工棚、防坦克壕等組成。其中以日軍指揮部保存較好,為隧道式,呈東南西北走向,170延長米,內設房間12處。五叉溝機場:位于阿爾山市五叉溝鎮,修建在洮兒河沖積平原上。由飛機跑道、飛機庫、彈藥庫、地面掩體組成,為半圓形混凝土結構。其中,飛機跑道2條,飛機庫、彈藥庫18個,1個飛機庫對1個彈藥庫分成9組,呈s形分布,地面掩體1個。南興安隧道、碉堡…[詳細]
通材中學遺址--中共通材中學特支活動舊址
  通材中學遺址(原通材小學)位于樂山市五通橋區竹根鎮文化街368號。1938年夏,共產黨員賀國干回到五通橋,擔任了五通橋鹽業同業公會主席、五通橋抗敵后援會理事、私立通材中學校董事會董事長職務。他利用這一職務作掩護,向省工委匯報,要求加派革命力量。賀國干根據省工委指示,聘請共產黨員李嘉仲任通材中學校長,聘請共產黨員廖友陶、趙君陶、張元鼎、卓問漁、盧良弼和進步青年10余人到通材中、小學任教。9月,經中共嘉屬工作委員會批準,建立中共五通橋通材中學特支,廖友陶、朱澤淮先后任書記。特支成立后,積極領導通材中、小學進步師生開展抗日救亡宣傳活動,組織成立“鍛冶社”,出版《鍛冶》刊物;在井王廟興辦民眾夜校,宣傳…[詳細]
哈爾濱依蘭四塊石抗聯遺址
  四塊石景區是東北三省以抗聯遺址為主要內容的重要紅色旅游景區,是東北抗聯堅持抗日戰爭14年之久的最好見證。四塊石位于依蘭縣北境,是小興安嶺南麓在依蘭境內的最高峰,海拔980米。這里不僅山勢險峻,景色壯觀,而且曾經是東北抗日聯軍的秘密營地。抗聯三、四、五、六、八、九、十一軍都在這里活動過。1936年,抗聯三、六軍在這里建立了后方基地,是中共北滿臨時省委的機關駐地。四塊石由于地勢險峻,易守難攻,在這里曾經多次召開重要會議,其中最重要的有三次。第一次會議是在1936年9月,第二次是在1937年6月,第三次會議是在1938年5月。這幾次會議均討論了東北抗日游擊戰爭的重大問題。其中1937年的那次會議被稱…[詳細]
高山鋪戰役遺址
  1947年秋,我軍由戰略防御轉入戰略進攻,根據中央戰略決策,-司令員和-政委率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12.4萬余人,轉戰千里,長驅直入大別山,揭開大轉折歷史序幕。蔣介石急忙調兵追截,糾合22個旅的野戰部隊要予“聚殲”!劉鄧審時度勢,決定利用蘄春境內高山鋪一帶的有利地形,創造條件,誘敵深入,圍殲尾追之敵。10月25、26日,劉鄧指揮我軍一縱十八旅、六縱第五十二團和中原獨立旅用“拖刀計”將敵整編四十師(相當于軍)及整編五十二師八十二旅,引入高山鋪狹谷地帶圍擊聚殲,共殲敵1.26萬人。這次戰役,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第一次重要戰役,極大地震懾了大別山的蔣軍各部,從而使大別山迅速變成我黨我軍逐鹿中原的前進…[詳細]
新洲古城遺址
  新洲古城遺址位于津市市區以南約5公里的新洲鎮,城址東瀕澧水、南臨嘉山及豹鳴山。新洲設治據史載最早可追溯到東晉時期,《直隸澧州志》引《世說新語》曰:東晉南平守王胡之避司馬無忌之難,置郡澧陰,見允于幼童中。《澧志》謂:“澧陰當即今新城,(車)允產于新城,新城舊隸南平,今治于澧。”而新洲有城的最早記載為唐大歷年間,“新城在州治東四十里,車胤讀書處。唐大歷間,李泌筑。”元末明初,澧州治所曾一度移于此,明以后城遂廢棄。 新洲古城平面呈三角形,分布面積約100萬平方米。城墻西南段及向西北拐角、東段及向北拐角尚保存較好,西、南兩面護城河也保存較好,北面局部尚可辨護城河形跡。現城址東南部仍為新洲鎮政府所在地集…[詳細]
橋頭中共東莞縣委交通情報站遺址
  中共東莞縣委交通情報站遺址位于橋頭鎮石水口村中和圩舊街223號,GPS坐標:北緯23°0020.6,東經114°0408.7,海拔高程12米。1942年,中共東莞縣委選擇石水口中和圩廣仁堂藥材鋪作為地下交通情報站。主要負責人是石水口黨員莫倫、莫瑞等。縣委交通情報站成立后,一些地下黨員以石溪小學教師的身份來到石水口村,秘密開展情報搜集和傳送活動。同時,秘密發動、組織青年入黨、參軍,為游擊隊送情報、送藥品和糧食,掩護抗日游擊隊員宣傳抗日。這個時期,石水口村許多進步青年在這個交通情報站的發動下,參加地下黨活動和游擊隊,積極投身抗日斗爭。他們當中,有莫俏麗(女)、莫卓輝、莫林仔、莫黃苗、莫群森、莫礎頌…[詳細]
涅陽城遺址
  涅陽城遺址涅陽故城,位于鄧州穰東鎮西北1.5公里張砦村一帶。東起葉胡橋,西至趙河(涅水),北起玉皇店,南至趙河店,面積約200000平方公尺。城垣遺跡明顯可見。歷年來出土有漢磚、漢瓦、漢五銖錢及殘陶器等。《水經·淯水注》載:“涅陽,漢初置縣,屬南陽郡。因在涅水之陽,故名。”《前漢書·地理志》和《后漢書·地理志》載:漢高祖劉邦封呂騰為涅陽侯,因以置縣。莽新時,改名前廳。東漢復稱涅陽。安帝劉祜封其妹為涅陽公主。西晉時,屬南陽國。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課陽。唐代此縣廢。《明嘉靖南陽府志》載:“穰東古城在州東北六十里。世傳古穰城即漢穰縣也,今穰東鋪即其地。在南陽、鄧城之中。”《九域志》:“…[詳細]
團結墓地
  團結遺址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哈克鎮團結村東約150米的平地上,西距海拉爾區約20公里,北距海拉爾河2公里,南距濱洲鐵路3公里。遺址北、東、西三面平坦開闊,現已開辟成農田,南側地勢略高,現為牧場,局部草場被破壞,由于多年風蝕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沙坑。該遺址于1985年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當時曾在地表暴露出的沙坑內采集到石鏃、石葉、石核以及少量陶片。1999年8月,團結村一農民主動將翻地時出土的幾件玉器和石器上繳給呼倫貝爾民族博物館。根據這一線索,博物館曾先后三次派人到團結村周圍進行調查,找到了出土玉器和石器的準確位置,并采集到一批石鏃、石葉、陶片及1件玉環,還發現有人骨殘塊。鑒于這批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免费香蕉大道 | 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 亚洲中文字幕每日更新 | 日韩网站免费大片在线看 | 最精彩色站在线播放 |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无线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