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谷山硯”采石場遺址
  “谷山硯”采石場遺址位于望城縣黃金鎮金山橋社區谷山西北一處山坳里,由四處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場,以及石料堆積場組成。四處采石場平面呈東西向分布,總占地面積5000平方米。其中,主采石場占地面積500平方米,坑深20米,整體形制略呈梨型。四周山體均為陡峭的絕壁,青色巖層上布滿了條狀細密的鑿痕,遺址南向區域為開采石料形成的深潭,北向區域為廢棄的石料堆積,遺址中心區開鑿有狹窄的甬道與外界溝通;主采石場兩側另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采石場3個,西南向采石洞深15米,占地面積約200平方米,大部分區域為碎石回填;東向采石洞深5米,占地面積約5平方米;北向采石洞地勢較高,坑深5米,占地面積約10平方米。長沙“谷山…[詳細]
重慶大轟炸慘案遺址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至1938年上海、南京、武漢相繼被侵華日軍占領,國民政府沿長江節節敗退至重慶。此后,重慶不僅成為國民政府的陪都及政治、軍事、文化中心,而且成為日軍實施以炸迫降戰略企圖最主要的空襲目標。據有關史料統計:1938年至1943年間日機空襲重慶(含對空監視范圍)203次,出動飛機437批,9166架次,炸、焚毀房屋17452棟,37182間,造成人員傷亡2、5萬余人。其間的1941年6月5日晚,日機24架分三批偷襲重慶,在5個多小時的疲勞轟炸中,渝中區十八梯、石灰市和演武廳(現磁器街)三段防空隧道內,發生了震驚中外、慘不忍睹的避難民眾窒息、踐踏慘案,造成人員傷亡2500人左右。…[詳細]
西大佛塔遺址
  西大佛塔遺址年代:唐、遼時期地址:西大佛塔遺址位于薊縣官莊鎮西大佛塔村西500米,官莊敬老院東100米。類別:古遺址西大佛塔塔身早年已倒塌,遺址現為直徑約40公尺的圓形土臺,高于現地表約6公尺。在圓形土臺中心偏南尚存一高1.5公尺的圓錐形夯土臺,地面散落大量青磚碎塊。2006年11月,天津市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對西大佛塔遺址進行了搶救性發掘,發掘面積300平方米。從發掘的情況看,西大佛塔塔基中心為邊長3.6公尺的正八邊形夯土臺;夯土臺外包砌厚約3.8公尺的青磚,可惜由于歷年盜挖青磚的破壞,絕大部分青磚已不存在,磚壁的邊長約8公尺。從各遺跡的疊壓打破關系看,該塔歷經至少三次的修建,從出土的青磚判斷,…[詳細]
馬溝遺址
  馬溝遺址位于新密市岳村鎮馬溝村南的高臺地上,東、南、北三面環水,為五星水庫上游,屬溱水支流,西臨馬溝村皇帝嶺自然村,地勢由東向西逐步升高。遺址東西535米,南北465米,基本呈長方形,總面積250000萬平方米。在遺址的西北角有一條南北向水泥村路,在路東側的斷崖上,可見厚約0.3至0.8米文化層,夾雜有大量的陶片和紅燒土;在遺址東部有一條南北向人工取土形成的壕溝,在壕溝東側的斷崖上,可發現多處灰坑及暴露較厚的文化層,文化層厚0.4至2米,灰坑為袋狀,內填土含大量的燒土塊與草木灰。文化層與灰坑中的包含物,除陶片、燒土塊之外,還有殘石器、礫石、獸骨、木炭屑等。在壕溝的西斷崖上見到暴露較淺的人骨,其…[詳細]
也迷里古城遺址
  也迷里古城遺址也迷里古城遺址位于額敏縣也木勒牧場格生村北距額敏縣約14公里,距今780多年。據《元史》記載:“太祖東歸,定田子分地”記的是成吉思汗西征(公元1219—1244)后,把所征服的地方分封給他的四個兒子,其中“也迷里河濱之地封三子窩闊臺”,歷史上稱作窩闊臺汗國,首府設在額敏,統治范圍包括今塔城地區、阿勒泰地區和蒙古西部。窩闊臺曾率部在也迷里河(額敏河)南岸興土木,筑高墻,建成一座四方形都城,取名“也迷里城”,也稱“都魯布津城”,隨著窩闊臺統治地位的鞏固,也迷里城也日趨繁榮,到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死,窩闊臺繼蒙古大汗位后,仍致力于成吉思汗未完成的對外征服大業,為適應連年征戰的需要,他…[詳細]
陰平遺址
  陰平遺址位于小溪壩鎮。為南宋遺址,分布面積10000平方米。1999年修建綿廣高速公路時被發現,2001年1月—4月省由考古研究所進行搶救性發掘。陰平遺址文化層厚度均在2米左右,個別地方達到3米。現場發現了瓦片、紅燒土、石構件等大量的建筑堆積物;出土了珍貴文物百余件,有陶碗、碟、盞、杯、罐、缸及宋代景德鎮窯的影青瓷、浙江龍泉的豆青瓷、陜西銅川耀州窯的瓷器、四川廣元窯的黑釉瓷器,并有少量的銅器、殘缺的鐵器及動物骨片。陰平古城可以追溯到三國鄧艾伐蜀時期。當時,陰平古道山巒疊嶂,溝谷縱橫,交通宿營極為不便。發源于江油市藏王寨和馬角壩密林深處的潼江在陰平壩形成一個大拐灣,因流水作用,形成了一塊面積達5…[詳細]
抗戰期間國民黨東莞縣政府遺址
  抗戰初期國民黨東莞縣政府遺址位于樟木頭鎮石新養賢學校內,GPS坐標:北緯22°5419.6,東經114°0458.0,海拔高程10米。養賢學校建于1930年,為中西合璧式建筑,坐北向南。1938年11月,莞城淪陷,廣九鐵路首尾已為日軍占領,但中段自平湖至橫瀝9個站完全在抗日軍隊控制中,當時國民黨守軍和地方部隊在此駐軍1萬多人,故東莞、寶安兩縣政府都搬遷到樟木頭石馬圩。東莞縣政府搬入石馬圩北面的養賢學校。國民黨東莞縣縣長張我東,國民黨東莞縣黨部書記長香棣方等縣政府、縣黨部工作人員在此辦公。當時,國民黨廣東省金庫、交通部電政局以及駐軍司令部等部門也遷至養賢學校附近地方,一時樟木頭、石馬成為東莞政治…[詳細]
和縣猿人遺址
  和縣猿人遺址位于安徽省和縣陶店鎮江家山的北坡。和縣猿人遺址是寒武紀的石灰巖洞穴堆積。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曾對該遺址進行過兩次考古發掘,獲得人類化石頭蓋骨1個,下頜骨1段,頂骨1塊,額骨眶上部1塊,上下臼齒11枚,上內側門齒1枚。這些化石材料至少代表了三個以上的個體,其中頭蓋骨屬于一個青年男性的個體,除顱底缺失較多外,腦顱的絕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它在形態上具有直立人的許多典型特征,如頭顱的穹隆低矮,額骨明顯后傾,顱骨骨壁較厚,腦量較小(約1025毫升),顱骨的最大寬位置較低,有發達的眉嵴和枕嵴,枕骨的枕平面與項平面之間成明顯的角狀過渡等等。和縣人頭骨在總的形態特征上和北京人的較為相似…[詳細]
“三燕”宮城南門遺址
  “三燕”宮城南門遺址距今1663年,對研究我國古代民族——鮮卑族的歷史有重要意義:古代的東北亞地區都曾經受到鮮卑族的影響,然而歷史上卻沒有更多的史跡用以研究這個民族該遺址可以加深了解鮮卑族的歷史以及它在東北亞地區的影響。朝陽城始建于公元341年,歷史上稱作“龍城”,是中國古代兩晉十六國時期前燕、后燕、北燕(簡稱“三燕”)的都城,唐朝時是東北的軍事重鎮,元朝被廢棄。“三燕”宮城城門遺址位于朝陽市老城區的南北軸線上,門址有三個門道。按中國古代的等級制度規定,只有都城的城門才允許開設三門道。據此推測,這段城門是前燕始建龍城時建筑的南門。考古還發掘出多組隋唐時期的建筑和大型遼金時期建筑遺址、遼代以前的…[詳細]
北宋東京城遺址
  北宋東京城遺址位于河南省開封市的附近。北宋東京城又稱“汴京”、“汴梁”,是北宋時期的都城,由于歷史上黃河經常泛濫的原因,城址被淤埋于地下達7米深處,給城址的考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近年經過多次的考古勘探,初步揭示了汴京古都的城市布局。都城由外城、內城、宮城三部分組成。外城的平面近方形,南北長7.5公里,東西長7公里,有13座城門和7座水門。城外有著名的“護龍河”的壕溝,寬30多米。內城又名“里城”,里城內有宮城,又名“皇城”。根據史書記載,皇城周長五里,建有樓臺殿閣,建筑雕梁畫棟,飛檐高架,曲尺朵樓,朱欄彩檻,蔚為壯觀,氣勢非凡。城門都是金釘朱漆,壁垣磚石間鐫鐵龍鳳飛云裝飾。皇城大致可以分為…[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 午夜福利国产精品久久 |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永久视频 | 亚洲国产综合网址 | 亚洲第一成年网站在线观看 | 亚洲成年在线影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