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許氏宗祠遺址
  著名的歷史文化村落磡頭村,以許姓為聚居大族,許氏先人于南宋年間由別處遷此定居,在此后數百年間逐漸繁衍成今日之千灶萬丁的大村落。磡頭村古時又稱云川,位于海拔1350米的云嶺腳下的幽谷里,地形極為復雜。當地諺云:鋤頭磡,上床三檔磡。據說這就是磡頭村名的由來。磡頭村古來有三屏、五墩、六橋、八景之美稱。何謂三屏?翻看史料,始知三屏乃為陽和屏、寺山屏、亭文山屏。又何謂五墩?五墩即獅文墩、八卦墩、東山營墩、文筆墩與塔嶺墩。六橋是橫貫磡頭村澗溪上的6座石拱橋,即永安橋、聚順橋、三德橋、楊川橋、銀宮橋、聚秀橋。八景謂之:屏開錦帳、甄峰毓秀、石室清虛、逢石作壺、巖存仙跡、洲涌金魚、巒迥天馬、玉泉聽珮。從績溪縣城…[詳細]
郝家臺遺址
  郝家臺遺址位于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區城東沙北街道石槽趙社區東北的臺地上,京廣鐵路從遺址的西南部穿過,將遺址分為東、西兩部分。遺址高出周圍地面2-3米,文化層厚約3-5米,面積5萬多平方米。郝家臺古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222米,東西寬148米,面積近3.2萬多平方米。建于郝家臺龍山文化二期,距今4600年左右,是目前考古發現的河南龍山文化中時代最早的重要城址。1986年-1987年先后發掘面積為3000多平方米。遺址內西南部發現有城堡遺跡,大面積成排房基,并有木板地面遺痕。另有窖穴、墓葬、灰坑、陶窯等遺跡以及城墻基和外圍防御溝。出土有陶、石、骨、蚌器數千件。郝家臺古城址反映了4000-5000年…[詳細]
完城村漢參戶故城遺址
  完城村漢參戶故城遺址:北魏酈道元所著《水經注》載:“平舒縣城西南五十里有參戶亭,故縣也。”即指今完城村南里許的古城遺址。參戶縣為西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所置的勃海郡二十六個屬縣之一,縣在東漢初廢,縣治降為亭。亭,即今鄉鎮建制。從歷史文獻所記,參戶故城雖降為亭,但因地理位置重要,成為朝廷屯兵的地方,因而又稱平虜城或木門城。參戶故城還為侯國,漢武帝時,河間王劉德封第九子劉勉為參戶侯。參戶侯傳五世,至東漢初隨縣制一并裁撤。參戶故城遺址呈四方狀,長寬各600米,高于地表0.6米,總面積360000平方米。當地稱為“南臺”的遺址面積2667平方米,散有大量陶器碎片,繩紋筒瓦,獸形、卷紋圖案瓦當。1…[詳細]
中共彭湃縣委、彭湃縣蘇維埃政府(后期)遺址
  中共彭湃縣委、彭湃縣蘇維埃政府(后期)遺址位于寧化縣安遠鄉安遠村橫街21號(今安遠鄉人民政府企業辦公樓及鄉政府食堂)。1933年7月,紅軍東方軍入閩作戰取得泉上土堡戰斗勝利,解放了寧化東北片。為加強黨對新區的統一領導,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46次會議決定增設彭湃縣,并成立中共彭湃縣委、彭湃縣蘇維埃政府,王珍等2人先后任縣委書記、袁錫林等4人先后任縣蘇維埃政府主席,下設內務部、財政部、糧食部、土地部、勞動部、教育部、文化部、軍事部、裁判部、保衛局等工作部門,縣蘇維埃政府先期設在巫坊區巫坊鄉(今寧化縣湖村鎮巫坊村)陳氏宗祠,1934年5月遷駐安遠區安遠鄉原國民黨安遠區公所(今…[詳細]
苗塚遺址
  苗塚遺址,位于西平縣環城鄉李莊杜村東北1500米處,西距京廣鐵路2000米,北距淤泥河1100米,海拔高度為56米。從遺址上部地表所采集的文化遺物看,有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戰國、漢代時期的生活器具殘片和建筑材料殘塊。從采集到的文化遺物表明,苗塚遺址是一處上自新石器時期,下至漢代等不同時期的大型文化遺址。該遺址為文物調查時發現,僅對其進行了鉆探,文化層疊壓共分4層。第一層為耕土層,土色為灰褐色,土質疏松,內含紅燒土粒、灰粒等,厚10厘米~15厘米;第二層土色為深灰色,土質較硬,厚37厘米~45厘米,含大量陶片、灰粒及燒土塊;第三層土色為灰黑色,土質疏松,厚60厘米~75厘米,內含大量陶片;第…[詳細]
金中都水關遺址
  金中都水關遺址位于豐臺區右安門外玉林小區40號,涼水河以北50米處,建于金代。2001年6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金中都水關建于1151-1153年金中都修建之時,是古代城墻下供河水進出的水道建筑。金中都水關建筑修建在永定河沖積地帶的沙層之上,石木結構。該遺址是金中都南垣水關的遺跡,遺址上半部建筑已毀,遺留下來的基底部分保存較完整,主要由城墻下過水涵洞底部的木樁、木枋、地面石、洞內兩廂的殘石壁、進出水口兩側的四擺手及水關之上殘存的夯土城墻五部分組成,全長43.4米,過水涵洞長21米,寬7.7米,平面呈“八”形,南北向,北部為入水口,南部為出水口。據推斷,該遺址應毀于元代中、晚…[詳細]
五卅運動初期的上海總工會遺址
  寶山路403弄2號(原寶山里2號),1925年6月曾是五卅運動初期上海總工會所在地。原建筑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被日本侵略者炸毀。1980年8月,該址被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級紀念地。現為公共服務設施。1925年五卅慘案發生的當晚,中共中央召開緊急會議,決定進一步擴大反帝運動,發動-罷工、罷市、-。31日晚,上海總工會籌備會在閘北虬江路46號廣東會館禮堂召開各工會聯席會議,決定正式成立上海總工會,并決定將上海總工會機關會址設在閘北寶山路寶山里2號。6月1日早上,上海總工會在寶山里2號掛牌公開辦公。上海總工會“對外以反抗帝國主義,對內以擁護國權為宗旨”,是上海“20萬罷工工人…[詳細]
淇縣王莊遺址
  王莊遺址是一處保存較為完整的小型聚落遺址,大體可分為早、晚兩期,從地層及陶器演變序列方面分析,早、晚兩期是一脈相承、連續發展的。王莊遺址的面積雖小,但與太行山東麓華北平原的其他同時期的遺址相比,有四特點:1、遺址緊鄰太行山,西距太行山大約只有3公里,但距河流較遠,南部最近的河流滄河距遺址約有1.5公里,這里的居民所依靠的水源應是遺址北部的一泓泉水,因此這應是一處濱泉居龍山文化晚期遺址。從遺址上直接覆蓋的黃沙土和河卵石及遺址東部發現的大片黃沙土分析,遺址很可能是被一場大山洪毀壞的。2、王莊遺址是一處不可多得的小型聚落遺址,整個聚落略作圓形。對中部破壞嚴重的部分進行了鉆探,發現周邊的房子呈圓形分布…[詳細]
遼寧民眾自衛軍第十六路軍過道河子戰斗遺址
  遼寧民眾自衛軍第十六路軍過道河子戰斗遺址,位于通化縣二密鎮恒德村東部的過河道子屯,距村中心3公里。“九、一八”事變后,日寇侵略魔爪迅速向東北全境延伸。為保護通化,1932年4月28日,遼寧民眾自衛軍第十六路軍在司令孫秀巖率領下進駐通化縣城,受到各界人士熱烈歡迎。日寇得知消息后甚為驚恐,以保護其駐通化領事館和僑民為借口,派出264名日軍進逼通化縣城,遼寧民眾自衛軍總司令唐聚伍命令孫秀巖部堅決予以反擊。5月1日晨,孫秀巖率300多人的-隊和100多名大刀會員,開到距縣城10公里的二密過河道子,占據南北二崗和二密河兩岸有利地帶。上午10時,日軍進入埋伏圈,孫秀巖下令對敵進行猛烈進攻。雙方激戰7個小時…[詳細]
吳城遺址
  位于樟樹市西南44公里的山前鄉吳城村,處蕭江上游的丘陵坡地,以村為名。當地村民自古以來亦稱吳城為“銅城”,這與歷史上出土過青銅器、冶煉過青銅器有關。距今有3500多年的歷史。1973年秋,樟樹市博物館配合興修吳城水庫進行考古調查時發現了吳城遺址。自發現以來,吳城遺址先后經北京大學、中山大學、廈門大學與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樟樹市博物館等有關部門進行了十次大規模的考古科學發掘。通告考古調查、勘探和發掘,該遺址分布面積約4平方公里,其中遺址中心是一座61.3萬平方米的商代中晚期都邑古城。從揭露6000多平方米面積來看,清理了一批房基、陶窯、水井、鑄銅作坊、道路、祭祀場所、墓葬、城墻和城壕等重要遺跡…[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亚洲欧美一级久久精品 | 欧美精品白嫩少妇视频在线 | 亚洲激情不卡视频 | 久久五月天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精品受辱视频在线看 | 五月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