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天寶山農民暴動遺址——天寶山
  天寶山位于沐川縣鳳村鄉隆興村1組。天寶山農民暴-動-發生于1935年2月。天寶山屬沐川縣鳳村鄉西甲,是共產黨員劉本昭的家鄉。胡立本和劉本昭是表兄弟,常在這一帶向群眾宣傳共產黨和紅軍的主張。1935年2月初,胡立本在舟壩聽了中共嘉定中心縣委-委員趙啟民關于組織工農游擊隊,開展游擊戰爭,迎接中央工農紅軍的指示后,要求張兆延、劉本昭和杜明德在舟壩、鳳村等地宣傳發動和組織群眾。2月23日,西甲甲長劉澤高在隆興寺召集農民開會,催交捐款,胡立本等四人趁機前往了解情況。此時,適逢利店區團部派出的兩名區丁前來收款,農民紛紛陳述捐稅太多、太重,無力繳納。胡立本等立即進行宣傳,歷數國民黨對農民的壓榨,指責他們不顧…[詳細]
霄邊農民協會遺址
  霄邊農民協會遺址位于東莞市長安鎮霄邊村,由芑詒堂蔡氏宗祠、將軍山神廟、德馨堂蔡氏祠堂三處建筑組成。這三處建筑分別始建于1580年、1680年、1850年前后。其中,芑詒堂蔡氏宗祠于1937年重修,將軍山神廟于1984年重修。芑詒堂蔡氏宗祠褐石平臺,青磚白瓦,屋脊有石雕祥云,堂前頂柱左右上方各有一具活靈活現的瑞獅,堂內梁下多有巧奪天工的木雕,栩栩如生的壁畫,高軒敞井,采光通風皆好,為嶺南農村宗族祠堂建筑的典型代表。芑詒堂占地面積525平方米,將軍山神廟占地面積522平方米,德馨堂占地面積600平方米。大革命時期,霄邊農-動在蔡如平、蔡日新等人領導下開展得如火如荼。1924年10月霄邊農民協會成立…[詳細]
喜峰口長城抗戰遺址
  喜峰口長城在寬城滿族自治縣境內,長約50公里,是明代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因歷史久遠且從未進行過人工修復的長城原貌而聞名。由于位置險要,這一重要關口曾是歷史上的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這里曾爆發過喜峰口戰役。喜峰口是萬里長城重要的軍事關隘。八十年前,國民黨二十九軍在長城喜峰口夜襲日軍,取得了自“九一八”事變以來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用大刀砍出了中國軍隊的威風,并由此誕生了著名抗戰歌曲《大刀進行曲》。喜峰口長城抗戰開始于1933年3月9日,結束于4月13日。1933年3月,日本侵略軍進逼長城,平津危急。宋哲元、張自忠、趙登禹等愛國將領率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在中共地方…[詳細]
石摞摞山遺址
  石摞摞山遺址位于陜西省佳縣朱官寨鄉公家洼村東約3公里處的石摞摞山峁上。遺址坐落在石摞摞山山峁上,山峁一周依山以未經任何雕鑿的石塊、石片砌成不規則的城垣,長約1000米。現存殘斷、頹圮的城垣七段,殘高0.5~2.6米。在城垣斷處及墻體兩側,散見大量因自然侵蝕和人為破壞從墻體坍塌下來的石塊,城垣內外地勢平緩處有大小不一的石堆25處,直徑2~5米,高0.8~4米。城垣南段見有平行并存的兩段墻體,間距2.3米,內墻長2.1,厚1.1米,外墻對應內墻處開1.42米寬的豁口,兩端墻體砌筑齊整,應為該城之南門。在遺址內發現有龍山文化時期普遍存在的白灰居住面三處,均位于平緩向陽的遺址南部,呈一字排開,其中一處…[詳細]
西安薦福寺
  薦福寺位于陜西西安市南門外友誼西路。始建于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是高宗李治死后百日,皇室族戚為其獻福而興建的寺院,故最初取名“獻福寺”。武則天天授元年(690年)改為“薦福寺”。神龍二年(706年),擴充寺廟為翻經院,成為繼慈恩寺之后的一個佛教學術機構。寺址原在唐長安城的開化坊南部,即唐太宗之女襄成公主的邸宅,唐末因遭兵禍破壞,將其遷建于安仁坊小雁塔所在的塔院里,即今址。相傳景龍元年(707年),唐中宗李顯令宮人攤錢,在安仁坊建造一座秀麗的高塔,形似慈恩寺大雁塔,唐宋時期被稱為“薦福寺塔”。后世因它比大雁塔小巧,又改名“小雁塔”。塔身原為15層,高約45米;后為地震震坍,只剩下13層,殘…[詳細]
薛令之故居遺址
  閩東廉溪,溪水如玉帶繞著一座古村落,這里是福建第一位進士薛令之的故里廉村。廉村位于福安市溪潭鎮,原名石磯津,說起因何改村名,還有一段久遠的往事。據薛氏宗譜記載:唐神龍二年(公元706年),薛令之“文破八閩之荒”,考中進士,官至左補闕兼太子侍講。唐肅宗即位后,為嘉獎恩師薛令之廉潔剛直的高風亮節,賜村名為“廉村”,這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莊。沿溪徜徉于古城堡,有道長約1200米的古城墻,勾畫出當年古村的磅礴氣勢,兩座完好的用條石構筑的拱頂墻門巍然屹立。走進村里,古村道以3條縱向平行鋪排的光潔條石為骨架,中間有序地鑲嵌著拼花的細小鵝卵石。薛令之之后,一個村子就出了24名進士。這…[詳細]
曹操練兵臺遺址
  曹操練兵臺遺址位于襄城縣范湖鄉臺王村西與榆林鄉西南交界處——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臺地原有內外二城,內城在原臺地邊沿,占地29.4畝,外城在高臺周圍約100米處,占地50余畝。二城門均在南端,內外城各有城墻、垛口,城墻南北皆有一箭樓,今無存。現存臺地東西長53米、南北51米、高8.5米。三國時期,此地為許都西南重鎮。地勢平坦,沃野無際,農人豐衣足食,且距京師(許都)不遠,是屯田練兵理想之地。曹操曾于此操練兵馬,演習攻城掠地之法,又屯田開荒,種糧置草,為統一北方打下良好的基礎。在曹操練兵臺東北處城上村,有論城(魏武帝行宮)遺址,為曹操聚賢論事之所。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欲雄霸中原,統一天下,招…[詳細]
連南飛虎隊成立遺址
  連南飛虎隊成立遺址位于連平縣田源鎮田東村花羅山和尚庵。田源鎮(原田源鄉)是個邊遠山區,是我連南地方部隊活動的重要據點。1947年6月,葉連鳴、葉少雄以白石湖、河背、梅洞口等地為立足點,逐漸把農民組織起來。1947年8月,在梅洞口率先成立了第一個農會,會員10余人;隨后永吉也成立了農會,會員20余人。在成立農會的基礎上,田源地下黨組織根據上級指示,組織人民武裝力量。1948年2月18日晚,在田東村花羅山和尚庵,由葉連鳴、葉少雄主持召開會議,成立連南飛虎隊,與此同時成立的還有民兵隊。連南飛虎隊成立時有20余人,隸屬江北人民自衛總隊,葉連鳴任飛虎隊指導員,葉少雄任隊長;民兵隊10余人,葉顯養任隊長,…[詳細]
王固商代遺址
  商王朝建立后,由于洪水為災,自盤更為王時曾五次遷都,即《記·殷本記》所記“乃五遷,無定處。”歷史學家從古音韻學、文獻學、地理考古學多角度反復論證: “沙丘臺在邢州平鄉東北二十里即今王固一帶。”(平鄉縣豐州鎮西北2公里處)。 平鄉縣商至春秋末期地域名稱為“沙丘”,明初遷民時,保存下來的一些譜碟和墓志銘證實了“沙丘平鄉”之說。經歷代文化積淀,地下遺址、遺存相當豐富。自1984年起,河北省、邢臺市及平鄉縣文物考古工作者多次在該區域進行考古調查,發現多處古文化遺址,并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遺物,經眾多著名考古專家鑒定,進一步確認為殷商至戰漢時期歷史遺物,與《史記》、《漢書》、《括地志》等所記載的“沙丘…[詳細]
曲村—天馬遺址
  曲村——天馬遺址位于臨汾市曲沃縣城東北,北依崇山,東、南1東西長3800米,南北寬2800米,共計約11平方公里。曲村——天馬遺址共分為四大文化層,涵蓋有新石器時期的仰韶和龍山文化層、夏文化層、西周到戰國文化層及秦漢元明文化層。其核心部分是占地面積有15000余平方米的晉侯墓地,92年、93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在1996年又被評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曲村——天馬遺址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延續的時間較長,發展到鼎盛時期是在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曲村——天馬遺址的核心部分是九代十九座晉侯及夫人墓葬,及十座陪葬車馬坑,司馬遷在《史記》〈晉世家〉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武王之子成王之弟叔虞-到…[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 日韩中文AV影院 | 日本精品激情乱一区二区 | 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日韩欧美视频在线精品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