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民權李崗遺址
  新石器時代古文化遺址——李崗遺址,這處遺址疊加了自龍山文化時期起始,包含岳石文化、先商文化、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在內的數個文化層。因遺址蜿蜒逶迤,形狀若龍,當地俗稱龍行崗。對李崗遺址的考古,從上世紀50年代起就開始了,考古工作者多次到此進行調查,并先后將遺址定為縣級、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77年,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所河南二隊與商丘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的考古專家再次來到李崗一帶,此次考古勘查發掘的目的是了解豫東原始社會末期和商代早期文化的有關問題;通過調查,發現這是一處龍山文化和殷商文化遺址(《1977年豫東考古紀要》)。到1986年,李崗遺址被定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李崗遺址發現的龍山文化遺存…[詳細]
白河石長城遺址
  白河石長城遺址白河縣境,發現多處石長城遺址,從旬陽縣延續而來,婉蜒于崇山峻嶺間。氣勢雄偉,蔚為壯觀。如卡子鄉三雙村與湖北茅塔界嶺溝交界的山脈中峰上,有石壘城墻,有城門,門寬2.2—3米,石門坎高O.33米,石門轉窩直徑0.14米,深O.02米,轉窩靠陜西一邊。墻高1.62米,厚2.84米,石頭風化嚴重。朝湖北方向有石板構筑成的“娘娘廟”一座,建于清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門上有一對聯:“威揚秦楚神通大,福庇山河顯巒高。”卡子鄉和平村的界嶺處,今秦楚交界漢白公路旁,山脈中峰處,有毛石頭壘砌的城墻,高處1.5米,低處0.5米,墻厚l米,少數地方有垛。四新鄉晏家扒以南,有石城沿山嶺而上,沿秦楚分…[詳細]
蕭城遺址
  時代:宋蕭城遺址位于冠縣北館陶鎮東南蕭城村,又名駐馬城、歇馬城。目前,古城址遺跡尚存點將臺、箭樓、城門樓、磨盤洞、烽火臺、飲馬井及蕭太后殺降斬俘的“萬人坑”遺址等,是宋遼簽訂“澶淵之盟”的重要歷史見證。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專家評價說,蕭城“規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長城以南,首屈一指。”據史料記載和考古發掘,蕭城呈正方形,周長為10華里,總面積169萬平方米;城墻土筑夯砸,每層厚十三公分,四角和城門有箭樓及城門樓。“蕭城曉煙”為舊時館陶縣八景之一。清代康熙年間的著名地理學家顧祖禹,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成書的地理著作《讀史方輿紀要》中記載:“歇馬城在縣東南七里,相傳宋景德初,契丹軍至澶淵,其母…[詳細]
蔡國制幣爐遺址
  古代生產工作坊。春秋蔡平侯建造的制幣作坊,所制貨幣是用金塊、青銅鑄郢爰、蟻鼻等。1982夏從制幣爐遺址出土的郢爰(亦稱爰金、金爰)金質,凈重28克,厚0.4厘米,二連餅長3.1厘米,底寬1.8厘米,面寬1.4厘米,面鑄橫排篆“郢爰”二字,系戰國時楚國通行貨幣,國家一級文物。《新蔡縣志》載:“制幣爐遺址,位于縣城東門外北側200米處,今名爐巷。暴雨過后,常有碎金塊、片露于地面。系戰國時期楚國制幣爐遺址。”據傳,隨王朝末年(煬率大業七所即公元611年)多處暴發農民起義,程咬金等十八兄弟率義軍上反皇帝,下反-,殺富濟貧,深受民眾歡迎。以軍師徐茂功之計,在該地用蔡平侯的制幣爐和金庫中存放的黃金鍛碎裝制…[詳細]
薊縣舊石器遺址群
  薊縣舊石器遺址群年代:舊石器時期地址:天津市薊縣類別:其他石器地點絕大多數屬于山前臺地、河流的二級階地,只發現官莊野溝1處地點位于相對孤立的小山丘上。在調查中發現,許多數地點地表以下含有礫石層,在礫石層下部分布有厚度不等的黃土層,也有少數地表以下單純為黃土堆積的地點。采集到的石制品原料以燧石為主,也有少量用石英、石英砂巖等原料加工而成。這些石制品人工痕跡清楚,類型豐富。工具以數量較多的各種類型刮削器為主,還見有尖狀器、鉆器、砍砸器及石核、石片、殘片、斷塊、碎屑等,在一些地點還發現有少數細石器石核和若干不典型的細石葉,表明這個地區舊石器文化的多樣性。從石器加工技術來看,除細石器以外,其余幾乎都是…[詳細]
興慶宮遺址
  興慶宮遺址位于今碑林區咸寧西路北側興慶宮公園一帶。原為隆慶坊,為避諱,改為興慶坊,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與兄弟五人的住宅。開元二年(公元714年)始作宮;開元十四年(公元726年)擴建;開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始,為唐玄宗聽政及與楊貴妃長期居住之所,又稱“南內”。其北與太極宮、大明宮,南與曲江池均有夾道相通。1958年后,西安市文管會、陜西省文管會、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先后探測和局部發掘。遺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1250米、東西寬1080米、周長4660米,面積約1.35平方公里。夯筑土墻:西、北面墻基寬5米左右;東墻基寬6米;南墻為內、外相距20米的兩重墻。四面設門:興慶門為正門,在…[詳細]
火燒溝遺址
  火燒溝文化遺址位于甘肅省玉門市清泉鄉境內312國道邊,范圍約20平方公里,中心面積0.2平方公里,距玉門市區20公里,是甘肅六大古文化遺址之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后期的人類文化遺址,距今約3700年。因火燒溝文化的出土地周圍是一片紅土山溝,土色紅似火燒,所以這一古文化遺址被考古界稱為“火燒溝文化”。1976年甘肅省文物考古隊對其進行了大規模發掘,在遺址中心邊緣發掘古墓葬312座,出土了大量珍貴的陶器、銅器、石器、玉器、骨器和部分金銀器。最為突出的當推大量的陶器,它們大多制作精細,造型別致,其中不少屬于珍品,如人型彩陶罐、人足彩陶罐、魚型陶塤、鷹嘴壺、三狗方鼎等已被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出土的20多只…[詳細]
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北山遺址
  看點:其中的北山陣地,是國內同類遺址中地上地下工事最為復雜、規模最大、各種設施最全、保存最完好的一處環行防御陣地,也是海拉爾防區的指揮中心。目前部分地下工事向游人開放。侵華日軍海拉爾要塞遺址是日本軍國主義侵華史和我國各族人民-斗爭的真實記載,也是中國勞工修建工事的血淚史。是教育廣大人民群眾勿忘國恥、愛我中華的最重要的:位于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北山上,始建于1934——1937年,是日本關東軍在海拉爾修筑的以內陸防御為主的軍事工事,該工事利用海拉爾地區四周高地,共建有5個主陣地及4個輔助陣地,共占地21平方公里。其中地下工事距地面17米深,總建筑面積10000多平方米,均為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地下…[詳細]
阿猛會議遺址
  阿猛會議遺址“阿猛會議”會址位于硯山縣東北方,距硯山縣城37公里,座落在323國道線旁的阿猛鎮中心小學校內。會議遺址房屋是1875年建蓋的一間“文武廟”。1993年11月,“阿猛會議”會址被云南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第四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4月,被列為云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即將向長江以南進軍之際,為迎接和配合野戰軍解放滇、桂、黔,0中央作出關于調整長江以南黨的領導機構的批示,決定將0桂、滇邊工委和0云南省工委合并,成立0滇、桂、黔邊區委員會,統一領導滇桂、黔邊區的斗爭,并決定林李明作書記,周楠、鄭伯克任副書記。1949年5月,0中央華南分局派林李明到昆明向云南省工委傳達0…[詳細]
深坑嶺戰斗遺址
  深坑嶺戰斗遺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區筠竹村后山深坑嶺。1934年5月,東方軍離閩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主戰場,留下紅7軍團轉戰閩西北。28日,尋淮洲、粟裕率領紅7軍團從沙縣向明溪轉移,駐扎湖源和筠竹,國民黨80師239旅從莘口向湖源轉移,搶先占領深坑嶺的南洋峽等主峰。29日早晨戰斗初始,我軍僅以一個團出擊,很快處于仰攻不克的被動局面。紅軍以筠竹和湖源村民為向導,指揮另兩個團分兩路從側后直插敵一二線陣地空隙地帶。下午二時到達預定地點后發起總攻。國民黨軍一二線陣地被打亂,前后互相攻擊,我軍乘勢攻占南洋峽等主峰。國民黨兵大勢已去,紛紛涌向深坑嶺向莘口撤退。深坑嶺只有一條險要的羊腸小道,一邊是高山一邊是深百米…[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网站 | 在线免费观看的三级网站 |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播放影院 | 亚洲а∨天堂在线网站 | 亚洲午夜成人国产福利 | 日本私人免费观看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