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平頂山遺址
  平頂山遺址在南朗鎮平頂村平頂山的東南坡上,緊靠中珠公路。1986年7月,中山市博物館在進行野外調查時,發現該處有遺物暴露,便進行了清理工作。發掘面積約150平方米,已清理約30平方米。分兩個文化層,第一層出土隋代遺物;第二層出土漢代遺物。漢代遺物有鐵器、陶器兩類。鐵器有鐵刀、鐵斧、鐵鍤、鐵釜。陶器有泥質橙黃陶,拍印小方格紋,肩部飾弦紋陶罐,肩腹部飾刻劃凹弦紋、三角紋和菱格紋、直腹平底陶提筩,陶盂等。還出土算珠形陶紡輪和橢圓形兩面有十字凹槽陶網墜。出土隋代遺物有青釉高足盤,盤內底印柏樹紋和團花紋;青釉碗,碗內底部刻劃弦紋和朵花紋。陶提筩,高22厘米,口徑11.5厘米。泥質灰陶,胎質硬。直口,矮領…[詳細]
汶陽遺址
  汶陽遺址位于泰山東南麓萊蕪鳳城街道辦事處汶陽村北汶河之陽的高臺地上,1983年3月劉慧、王其云、崔秀國等發現。遺址南北長500多米,東西寬300多米,臺高出四周平地2.5米左右,表面呈魚脊形,文化層在地下0.3米左右,厚約0.5米至1米。此前一般認為汶陽遺址的年代范圍為大汶口文化中晚期至龍山文化時期,事實上其文化內涵要遠比這兩個時期要豐厚。大量的打制石器的發現,證明了此地遠在舊石器時代就是人類先祖的居住地,而盤龍大街南邊原“掃砟地”大量唐宋瓷器的出土以及窯址的發現,說明汶陽一帶在唐宋時期絕對是一個大的聚落中心。而此遺址青花瓷器以及其他明清器物的少見,說明了在明清時期,聚落中心已經轉移到別處。但…[詳細]
柘城孟莊遺址
  柘城孟莊遺址位于河南省商丘市柘城縣孟莊村北。柘(城)太(康)公路通過將遺址分割為南北兩部分,屬商代早期遺址,面積達25萬平方米。1992年7月~1995年進行了發掘。發現有仰韶文化遺存、龍山城址、二里頭城址、商代晚期城址等。其中,龍山、二里頭及商代時期三疊層是中原地區的首次發現。遺存有房基、陶窖、墓葬。出土了大量各時期的遺物。并發現了陶文和商代草鞋遺跡及一具少女骨架。孟莊遺址的發掘為研究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夏商更替等主要歷史事件提供了重要資料;為建立該地區的考古學編年序列提供了條件;也為研究各個時期的建筑藝術、文化面貌提供了新材料。遺址北部原為古心悶寺基址,南北長280米,東西寬110米。…[詳細]
寨灣遺址
  寨灣遺址位于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市大口鄉曹寨村寨灣村(自然村),分布于該村東北和東南兩片,總面積約12.8萬平方米。 遺址北段東臨沙溝河(現為沙溝),南臨鐵村農田,西臨村級公路,遺址內基本為農田,地勢平緩,遺址平面略呈長條型,東北西南長約500米,總面積約5.3萬平方米,地面散落大量的陶片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夾砂灰陶、夾砂褐陶,紋飾有繩紋、藍紋、方格紋、線紋,器形有罐、盆、鬲等。 遺址南段西側為一泄洪溝,總面積約7.5萬平方米,地勢較為平緩。在斷崖上發現有多出灰坑,形狀不一,有袋狀、長方形等。灰坑內包含物豐富,有陶片和少量的燒土顆粒。在地表散落大量陶片,有泥質紅陶、泥質灰陶、泥質黑陶及夾砂灰陶等…[詳細]
范縣丹朱墓
  丹朱墓位于范縣西南25公里辛莊鄉北,濮城東4公里丹朱村(丹徐莊),該古墓系4000多年前堯帝之子丹朱之墓。據《史記·五帝本紀》記載“堯曰:‘誰可順此事?’放齊曰:‘嗣子丹朱開明。’”(鄭玄云:“帝堯胤嗣之子,名曰丹朱,開明也。”)帝堯胤嗣之子,名曰丹朱”。另據《濮洲志》和民間傳說:丹朱系堯的兒子,堯年老禪讓帝位時,因丹朱性情剛烈,脾氣暴躁、堯帝未能把帝位傳給兒子丹朱,而傳給了舜,舜在范水一帶封賜給丹朱一塊疆土,讓其治理。丹朱雖然性情剛烈暴躁,但治理田地還有一定的本領,他帶領范水一帶的部落人們耕耘播種,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燒陶制器,建偃朱城池(黃河南舊城)使這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發展。通…[詳細]
傣王宮遺址
  距允景洪城四公里,古名稱為允帕鈧,是昔日西雙版納最高統治者召片領(意為一方土地之主或地方王朝之王)司署——傣王宮所在地。允帕鈧又名宣慰街,是西雙版納歷史上興盛一時的景隴金殿國(又名勐泐國)都城所在地。據史料記載,宋朝時西雙版納一帶是大理國轄地。其時,西雙版納地區存在著許多傣語稱為“幫”的部落,部落首領互爭地盤,爭戰械斗不斷,民無寧日。因此,大理國發榜招慕賢能勇士平息部落紛爭,以封為一方之王作為賞賜。武藝高強、聰明過人的勐景真首領(今勐海縣勐遮鄉景真)帕雅真(意為武藝超群的首領)自告奮勇揭榜應招。采用了安撫、武力征服和兼并的方法平息部落紛爭,使各部落形成聯盟。 帕雅真統一了各部落后,被宋朝孝宗皇…[詳細]
路北靈山遺址
  靈山遺址位于臺州市路橋區路北街道,年代為新石器時代。橋靈山遺址為省級文保單位,位于路橋城區西部靈山東麓。2010年3月,靈山腳下在施工過程中,一位考古愛好者發現該遺址。此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路橋區博物館人員開展考古勘探、試掘工作。靈山遺址地表海拔在3至5米,文化堆積覆蓋在厚薄不一的雜亂沙土層下,順地形呈坡相分布。根據地層深度和出土遺物,主要可分為上(晚段)、下(早段)兩個形成階段,分別形成于商周時期和河姆渡文化晚期,是一處史前和商周時期的村落型遺址。發掘范圍內的文化層總厚度大部分為50至100厘米。出土遺物主要有:比較碎小的夾砂紅褐陶、泥質灰陶、印紋硬陶,絕大部分難辨整體器形;少量的斧…[詳細]
洛陽金元故城遺址
  洛陽金元故城遺址位于洛陽市老城區,金以洛陽為中京,在隋唐洛陽城東城的遺址上另筑了一座新城。這座新城歷經金、元、明、清四代。金洛陽城為中京,是金正大初年在北宋初王曾判任河南知府時所筑的城基上重建的。《元河南志》載:“金初仍宋制,正大初以河南為中京,改河南為金昌府。筑城,東據瀍水,南接東城之南郭,西亦因東城之西郭,北縮于舊(城)一里。”洛陽城均宋土城,規模約為城的二十分之一。而元代洛陽為河南府,其地位不如金代的中京。明清兩代仍繼續沿用金元洛陽城。明洪武六年,明威將軍陸齡督眾將其筑成磚墻,并開挖城壕。城墻高4丈,壕深5丈。城墻上開有4門:東為建春門,西為麗京門,南為長夏門,北為安喜門。城門上建重樓,…[詳細]
古格王朝遺址
  古格王朝遺址位于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遺址總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地之一。現在的遺址從山麓到山頂高300多米,到處都是和泥土顏色一樣的建筑群和洞窯,幾間寺廟除外,全部房舍已塌頂,只剩下一道道土墻。遺址的外圍建有城墻,四角設有碉樓。整個遺址建在一小土山上,建筑分上、中、下三層,依次為王宮、寺廟和民居。紅廟、白廟及輪回廟中的雕刻造像及壁畫不乏精品。圍繞古格都城周圍的重要遺址還有東嘎、達巴、皮央、香孜等,都有大量文物遺存。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的建立大概從9世紀開始,在統一西藏高原的吐蕃王朝瓦解后建立的,到17世紀結束,前后世襲了16個國王。它是吐蕃王室后裔在吐蕃西…[詳細]
馬莊古文化遺址
  馬莊遺址 考古學上的新石器時代在濮陽經過了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崗文化時期,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到三、四千年前的龍山文化三個較長的歷史時期,其中仰韶和龍山兩個時期具有文化面貌鮮明、具有典型意義的遺址存在,前者以西水坡遺址為代表,后者以馬莊遺址為代表。龍山文化的絕對年代在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這一時期,生產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社會結構也經歷了從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重大轉折,并最終迎來了中華文明的曙光。 馬莊遺址位于濮陽市華龍區西南部約5公里。地表為一大土丘,高出周圍農田3米,南北長250米,東西寬100米,總面積25000余平方米。經考古發掘,清理出房基、墓葬、窯址…[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不卡亚洲 | 亚洲日本va一区二区 | 日韩精品欧美国产精品亚 | 亚洲gv不卡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观看 | 青青青视频在线视频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