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圖什業圖王府遺址
  圖什業圖王府遺址坐落在科爾沁草原風水寶地——代欽塔拉五角楓景區,王府建在離巴彥呼舒鎮東北20公里處的代欽塔拉草原,距今已有130余年的歷史。這里獨具特色的生態環境和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古老神奇的圖什業圖王府是模仿北京紫禁城修建的,其建筑堪稱科爾沁蒙古族建筑藝術的奇跡,是蒙古族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每當人們提起它,都會為科爾沁草原悠久的歷史文化,為科爾沁右翼中旗深厚的歷史底蘊,而感到無比自豪。王府的整個建筑群規模及風格,吸納了內地漢式建筑的坡頂、斗拱、隔扇間房、彩刻門窗、雕梁畫棟、飛檐翹脊、廊腰曼回的風格。整體建筑主要由王宮(中院)三個衙門、游樂場所、佛事經常等構…[詳細]
鳳凰崗龍山文化遺址
  鳳凰崗龍山文化遺址位于扶溝縣古城鄉古城村東北300米處,南北長700米,東西寬300米,高5米。南臨古城鄉政府,東、西、北皆為開闊地,崗中有一條蜿蜒小道從中穿過。來到固城鄉,鳳凰崗遺址非去不可。據《周口文物考古研究探索》記載,鳳凰崗遺址位于(扶溝)縣城西南17.5公里,固城鄉古北村東北角300米處。鳳凰崗遺址南北長約700米,東西寬約300米,高約5米。中間一條小路將鳳凰崗遺址一分為二,路北崗已毀去一半以上,路南崗保存較為完好。來到扶溝縣固城鄉。沿一條鄉村小道一路向北,行至千米左右,發現一條小道將本該連為一體的高崗一分為二。“想必這就是鳳凰崗遺址。”鳳凰崗遺址地勢較高,比四周高出5米左右,上面…[詳細]
李家溝遺址
  時代: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李家溝遺址,位于河南省鄭州市新密市,是舊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的古遺址,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經考古發掘,了解到其主剖面均包括了從舊石器向新石器時代過渡的地層堆積。發現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連續的史前文化堆積。堆積下部出土有細石核與細石葉等典型的細石器遺存,上部則含繩紋及刻劃紋等裝飾的粗夾砂陶及石磨盤等。舊石器階段,在發現典型細石器文化的同時,也有反映相對穩定棲居形態的大型石制品及人工搬運石塊。細石器的發現顯示該遺址早期居民擁有十分精湛的石器加工技術。所用原料多是不見于本地的優質燧石,而是遠距離采集運輸所得。數量較多的…[詳細]
田螺山遺址
  田螺山遺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鎮相岙村村口,是浙江省新近發現和發掘的又一處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遺址。遺址總面積約30000平方米,文化堆積厚度超過3米,分為6個文化層,距今年代約為5500--7000年。田螺山遺址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環境保存最好、地下遺存相對完整的一處史前村落遺址,她向人們提供了極有價值的研究視角,對于充實和完善河姆渡文化內涵,推進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的整體局面提供了寶貴契機。田螺山遺址的發現完成了河姆渡文化早期遺址在姚江流域空間分布“由點到面”的歷史跨越,對研究河姆渡文化的時空分布格局和社會規模具有突破性的價值。遺址發現的多層次的干欄式建筑以及埠頭、獨木橋等遺跡對河姆渡文…[詳細]
蒲城縣戰國秦長城遺址
  蒲城縣戰國秦長城遺址在蒲城縣平路廟鄉后阿坡村西南洛河北岸,有一段完整的長城遺址,在它陡峭、布滿荊棘雜草的坡道上,在它墻體垮塌的缺口上,歲月流逝的印記清晰可見。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沒人貼近它、理會它,甚至都叫不上它的名字。位于蒲城境內的這段長城遺址修筑于戰國秦簡公時期,北起蒲城縣西頭鄉,向南經東陳莊、平路廟至鈐餌鄉,全長約50公里。當時秦國為加強防御,保障國內改革而修筑長城,它是戰國時期最早的長城,也是秦國數條長城中的重要長城,又稱秦東長城。蒲城段長城遺址共發現兩處:一處位于晉城村東北洛河右岸最高處的源頭,遺跡為東西走向,長約400米,上夯下塹城墻遺址,基部利用自然地形;另一處位于晉城村北的一條…[詳細]
鄭州商代遺址
  商代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鄭州市管城回族區一帶,為商代早期都城遺址。遺址東起鳳凰臺,西至西沙口,北抵花園路,南到二里岡,面積約25平方千米,包括三重城垣遺址、宮殿區遺址、居住聚落遺址、墓葬區、手工作坊遺址、窖藏坑等遺跡類型,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銅器、玉器、骨器等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其中以周長約7千米的(內城)城垣遺址和分布范圍巨大的宮殿區遺址保留最為完整,也最具歷史文化價值。鄭州商城遺址三重城池和宮殿區的整體形制奠定了中國城市發展的基礎。三座窖藏坑內出土的大批王室青銅禮器為鄭州商城使用的下限年代、商王室的祭祀禮制、青銅重器的鑄造工藝和裝飾藝術等提供了重要的學術研究資料,遺址的發現對認…[詳細]
五家子遺址
  五家子遺址位于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山河街道五家子村附近,是一處青銅時代的多遺址復合型的遺址群,所處年代相當于中原王朝的東周時期,距今3000年左右。發現于1980年。遺址由北山、于家街、狐仙堂、西山、羊圈頂子等九處組成。遺跡有石棺墓葬、房址、灰坑、灰溝。總面積達38萬多平方米。出土了豐富的陶器殘片及石器,屬西團山文化范疇。發掘出的房址保存之完整和出土文物之豐富,為研究西團山文化在長春地區分布情況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進而為長春地區的人文發展和生態變遷研究工作提供非常重要的科學依據。遺址群中最集中的一處墓群位于雙陽區山河街道的羊圈頂子,因此,此處這個墓群被稱為羊圈頂子墓群,它位于羊圈村西北處,南側…[詳細]
諾米村碉樓遺址
  諾米村碉樓遺址碉樓遺址位于安繞諾米村北約0.5公里處的山脊上,該地點南側緊臨雅魯藏布江,與江面的相對高差約80米,海拔3350米。碉樓一面靠山,一面臨江,兩面皆為懸崖峭壁,地勢險峻。碉樓為木、石結構建筑,墻體用片石壘砌而成并有泥漿為粘合劑。內部樓層采用木坊,圓木搭筑而面。其平面為圓角方形,西、北墻體平面為方形,南、東墻為內方外圓。墻體厚1-1.3米,高約14米。碉樓內部南北長3.5,東西寬4.8米,底屋面積16.8平方米。門道辟于北墻底屋正中、寬1米。根據殘留的木坊分析,碉樓原為4屋,每層高3-4米,每一層的四面墻體均辟有射孔,底屋辟有2孔,第二層為4孔,第三層為3孔,第四層為5孔,各層射孔有…[詳細]
盤縣大洞舊石器遺址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盤縣大洞位于珠東鄉十里村。原為人旨教洞窟,光緒《普安直隸廳志》 記其“光明宏闊,無幽暗之苦 ,地平坦,中建佛寺三間,由寺層盤曲而上,一石乳高聳而頂平,上建觀音閣。折而下,石壁迫來,側身而蟹行則大洞在焉”。后成為鄉民熬硝之所。而洞中堆積如山的古生物化石,被他們隨意扔棄或砸碎喂豬或肥田。七十年代,被地質工作者發現。1990年,六盤水市有關部門將幾件從盤縣大洞洞口堆積物中采集的石制品送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該所古人類研究室黃慰文主任等認為,這幾件制作精良的石制品上顯示的修理臺面技術痕跡清楚而標準,而這種技術一向被認為是西方同期文化所專有,隨即派出地質學家袁振…[詳細]
慶華古山寨遺址
  慶華古山寨遺址,位于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賓縣新立鄉慶華村城子屯北200米的北岡南坡上,是戰國至漢代時期的古遺址。賓縣慶華古山寨遺址今年被列入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2013調查間,哈市社科院院長鮑海春在此處發現了罕見的云紋陶片。據專家介紹,云紋紋飾是兩千多年商周至戰國兩漢時期的典型紋飾,為貴族所使用。遺址呈橢圓形,城周長約650米。1985年8—9月發掘,清理出房子2座,灰坑、窖穴各1個,出土各類器物300多件,以陶器為主,還有銅器、骨器、石器。2013年5月,被國務院核定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根據黑龍江流域博物館研究員、市社科院特邀研究員鄧樹平的研究,慶華古山寨遺址是橐離國王城。他說:…[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本韩国欧美人人澡 | 伊人久久精品在热线热 | 日本国产欧美在线观看 | 原创国产AV剧情丝袜秘书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第一页 | 一本香蕉大道在中文热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