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旅游

各地旅游名勝推薦-遺址篇

馬壩人遺址
  馬壩人遺址就在馬壩鎮獅子巖,是兩座石炭紀石灰巖孤峰,遠觀如獅伏地,頭低尾高。山中溶洞縱橫交錯,上下相通,底層終年積水,水清且洌。1958年在獅頭山北面第二層溶洞中的一條裂隙發現人類頭骨化石,粘接后,計有額骨和部分頂骨,右眼眶及鼻骨的部分,經有關專家鑒定是直立人向智人過渡的早期類型人類化石。馬壩人的發現,對研究古人類在這一地區的活動和當時的地理氣候及生態環境都有很大幫助,同時為進一步探討人類演化和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去韶關市區西南20公里,可見南北并列一高一矮兩座玲瓏秀麗的石灰巖孤峰,其形如獅,故名獅子巖。巖內洞穴縱橫,遍布形態各異的鐘乳石、石筍、石柱等,底層終年積水,水質清洌;巖外草青木…[詳細]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
  焦莊戶地道站遺址位于北京市順義區東北部地區的燕山余脈歪坨山下,距北京東直門60公里,距順義城區30公里,是一個自然村,隸屬于順義區龍灣屯鎮。它處于通往平西、平北的咽喉,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七七”事變,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日寇在占領區建立偽政權,并經常出動日偽軍到焦莊戶村抓壯丁、搶糧食,無惡不做,激起了當地人民對侵華日軍的滿腔仇恨。一九三八年秋,黨的組織來到了焦莊戶村,帶領全村農民同日寇展開了艱苦卓絕的武裝斗爭。在戰爭中焦莊戶人民不斷總結了便于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斗爭經驗,于一九四三年春開始挖地洞并在實戰中不斷地改造、擴展,到一九四五年形成了村村相連戶戶相通全長達23華里的地…[詳細]
三星村遺址
  三星村遺址位于金壇市西崗三星村,1985年省文物普查時首次發現并被確認為新石器時代一處較重要的遺址。1993—1998年5月,南京博物院聯合金壇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對金壇三星村遺址連續六年進行搶救性發掘,共揭露面積640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時代的墓葬1001座,灰坑55個,房址4處,出土各類文物4000余件。據碳十四測定和考古學研究,三星村遺址的年代為距今6500—5500年左右。它對長江下游地區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和文明起源等課題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中國新石器時代區域研究、體質人類學研究增添了新資料。三星村遺址現存總面積10萬平方米。是蘇南地區保存好、面積大的一處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現呈低矮的…[詳細]
倉頡陵遺址
  倉頡陵遺址位于南樂縣梁村鄉吳村。遺址上建有廟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啟七年(1627年)的碑文記述,對倉頡的供奉“歷漢唐以來沒有間斷過”,可見漢唐以來這里已有陵廟建筑。明清兩代,陵廟得到大規模整修興建,現僅存明天啟年間方碑兩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歷圣之宗”分別為明工部尚書李從心和刑部尚書李養正題。享殿前檐石柱兩根,上雕二龍戲珠和魚龍變化圖案,正面鐫刻楹聯:“百王景仰治代結繩扶宇宙,萬圣崇尊文成書契整乾坤”。倉頡陵建筑在一處古文化遺址之上,這一遺址位于古繁水河道的陽臺地上,面積約4000平方米。經考古鉆探,地下有漢代和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層,充分表明,在上古時代,這里就是先民的一個聚居地。…[詳細]
齊家坪遺址
  齊家坪遺址齊家民族是一個頂天立地的民族,他曾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巨人,統領過這塊廣袤的地域,在期延續1000年左右。后來融入商文化而消亡了,使今天的人們看到其精美絕倫的陶器、玉器、銅器而贊嘆不一,著實叫人神思向往這古老的民族,貪戀這塊神奇的寶地。上世紀二十年民族的面紗被人了周口店北京人、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辛店文化等一系列原始文化。這個人就是博士。雖然他在《甘肅考古記》中把齊家文化的年代錯排在仰韶文化的前面,引起后來不少紛爭,其影響更為廣泛深刻。安特生(1874·7·3——1960·10·29)瑞典人,1901年取得地質學專業博士學位。1914年時任瑞典烏普薩、兼瑞典地的安特生被請來華…[詳細]
戚墅堰圩墩遺址
  在戚墅堰鎮,大運河的南岸,距運河僅有四五十米的地方,有一高阜土墩,這就是迄今發現的常州市區最早的先民定居地之一——圩墩村新石器時代遺址。1960年至1961年,南京博物院在蘇南進行考古復查時,發現了該遺址。1972年、1974年、1978年、1985年、1992年南京博物院、常州市博物館等單位先后五次對該遺址進行發掘,揭露面積共1900.25平方米,清理墓葬191座。遺址原為突出地表的土墩,他的范圍在十萬平方米以上,因歷年取土平整場地和基建工程的破壞,現趨于夷平,大部分在現代建筑之下。圩墩遺址是太湖流域西部一處馬家浜文化圩墩遺存,文化堆積較豐富。經過五次的考古發掘,文化遺存主要為馬家浜文化和崧…[詳細]
外星人遺址
  外星人遺址在距德令哈西南邊100公里處,在當地非常有名。遺址位于托素湖東邊的白公山上,一個巖洞的周圍。巖洞外散落著一些鐵管、鐵片似的東西,巖洞里有直徑大小不一的鐵管穿入山體,與巖石緊密吻合,就像將管子直接插入巖石一樣,管子呈鐵銹的褐紅色。在巖洞外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石頭,石頭都站立著,有些甚至立在旁邊的湖中。當地有關機構把一些管片送到有色金屬集團做測試,化驗結果顯示氧化鐵的成份占30%以上,而且二氧化硅和氧化鈣的含量都比較大,說明管片年代久遠,最奇的是其中有些元素根本沒有化驗出成份,這更增加了外星人遺址的神秘性。青海德令哈…[詳細]
古代遺址
  古遺址大營子遺址:位于義隆永鄉大營子村西1.5公里的西梁。分布面積3000平方米,地表采集的石器有石鋤、石斧、夾砂褐陶殘片,紋飾以壓印“之”字紋為主,屬興隆洼文化類型。柳樹底遺址:位于義隆永鄉大柳樹底村南偏東40°處,遺址為西北東南走向,西從大柳樹底村東到謝家營子村東南。地表遺留了大量三足器和口沿、腹壁、石斧等,屬于紅山文化類型。滿得圖遺址:遺址位于治安鎮滿得圖村已經干涸的池沼邊緣,沙丘地帶的底部。遺址發現大量紅色彩陶片(有的帶黑道紋飾)和夾砂“之”字紋陶片。陶器有盤、甕、罐,石器有斧、石鏃、石磨盤,骨器有骨錐、骨刀數十種,還有一些較大型的生產工具。如此類紅山文化遺址、遺跡,奈曼旗固日班花、章…[詳細]
《恤忠祠記》碑及恤忠祠和鄧子龍軍事遺址
  《恤忠祠記》碑及恤忠祠和鄧子龍軍事遺址1、《恤忠祠記》碑:撰刻于明萬歷十五年冬十月。全文共2346字,主要記述了鄧子龍在滇西抗緬平叛,駐戍經營老姚關的史實以及平定右甸(今昌寧)地方民族械斗之概況。該碑為鄧子龍之隨軍參事、奉議大夫、云南按察司分巡金倉僉事李士達所撰;金騰兵備云南按察使南昌春宇姜忻書;云南按察司分巡金倉副使余姚云屏胡維新篆額。內容翔實可信。該《記》對于研究我國明代西南土宇疆界及中緬關系,研究此次戰爭之性質及其始末;研究鄧子龍軍事指揮藝術及文學造詣等問題,均具較重要的史料價值。碑現存清平洞旁碑亭內。1983年2月分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恤忠祠:位于姚關鎮清平洞南側,欽賜建于明…[詳細]
諾門罕戰役遺址景區
  諾門罕戰役遺址景區位于新巴爾虎左旗罕達蓋蘇木境內,距新左旗所在地阿木古郎鎮至阿爾山市S203省道60公里處。景區于1994年被評為自治區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8年被列為自治區首批“國防教育基地”,2010年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諾門罕戰役遺址景區占地面積2.97平方公里,包括諾門罕戰役遺址陳列館、景區大門和景區雕塑景觀群、和平廣場等。陳列館是景區的核心,建筑面積為2264平方米,建筑分四層,一、二、三層為陳列館、戰場模型沙盤、放映廳等;頂層為觀禮臺,正前方對著諾門罕戰爭主戰場。陳列館一樓放映廳放置座椅和投影儀,已對游客開放,播放影片是與鳳凰衛視合作的蘇日二戰交…[詳細]

日韩久久久精品123,国产av普通话对白国语,国产一级一级理论片一区二区,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在线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免费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精品综合久久2007 | 亚洲另类色区欧美日韩 |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日本视频 | 久久9热re这里只有精品6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一区 |